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激荡峰林进行曲——张家界市旅游扶贫的生动实践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0-09-14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7月31日傍晚,张家界土家族风情园景区,游客在体验土司城长龙宴,欣赏当地民俗节目表演。近年,张家界各大景区不定期开展高品质特色文旅活动,全面拉动旅游市场,助推旅游扶贫。 记者 李健 摄

  三千峰林,八百秀水。大自然的神奇,赋予张家界惊艳世界的绝美山水,而大地溶蚀的独特地貌、偏处湘西北的区位,重峦叠嶂间,广大乡村又被贫困深锁。

  80多年前,这里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地,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20多万人投身革命,6万人血洒革命征途。

  不能让先烈故土山河依旧,不能让世界旅游目的地与贫困共存!

  “作为首批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舞好湖南旅游业龙头,探索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打造旅游精准扶贫的‘张家界样本’。”市委书记虢正贵这样总结张家界几年来的实践。

  2019年6月,旅游扶贫的“张家界样本”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一场题为“世界遗产地可持续旅游与贫困消除”的精彩演讲,向世界分享经验,赢得阵阵掌声。

  穿深山,越峡谷,旅游线路挺进深度贫困村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扑面寒,树树梧桐叶落完,红军几时再回山……”

  当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景区人头攒动时,西线的桑植只有《十送红军》和《马桑树儿搭灯台》等民歌在深山里寂寞回响,东线的慈利守着一个大峡谷无人问津。

  遍布奇山异水,却有重重山岭阻隔,长久以来,除了武陵源核心景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的光芒照不到山的那一边。

  向前!向前!再向前!2017年,张家界市出台《关于在“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的意见》。一场以交通为龙头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在张家界的山山岭岭间全面铺开。“东线”“西线”两条黄金旅游新线齐头并进,一路向前连接桑植、慈利两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千村万落、千家万户。

  大景区引爆,长线路输血。短短几年,桑植拉起了12条大交通线。5条旅游公路向外联通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张吉怀”精品旅游线路,九天峰恋景区提质升级为4A景区,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所在的刘家坪和4A景区贺龙纪念馆所在的洪家关组成红色旅游大景区。两大景区和精心布局的乡村旅游线路串联,向桑植38个深度贫困村挺进,唤醒绿色、红色和多彩的白族文化,生态观光园、休闲农庄、客栈、农家乐兴起,带动3181户10547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一座桥富了一方人”。说的是慈利横跨张家界大峡谷的玻璃桥,这座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因创意营销成了网红打卡地,景区一年纳税过亿。

  7月30日,大峡谷村电子商务服务站,29岁的彭琼边招呼顾客,边哄着2岁的孩子。丈夫在玻璃桥上当保安,月工资2000多元,自己每月也有2000元收入,一家人每年还能拿到景区商铺招标和山地流转的分红。去年正月搬家到了安置点,新屋宽敞明亮,景区还给每户通了自来水。告别老房透风漏雨、山上背水的苦日子,彭琼结婚9年来,第一次风风光光地接了永州蓝山的娘家人来走亲。

  景区+线路旅游扶贫,一个个贫困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家了,“空心村”重新有了欢笑。据统计,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等景区直接带动周边24个贫困村、2.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全市3条旅游扶贫产业带和24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辐射带动了205个村、1.86万贫困户6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阳光穿透重重大山,终于照亮了山的那一边!

  挑特产,采土产,旅游商品助力脱贫大产业

  张家界9653平方公里群山皱褶里,贫困户星星点点。在景区和线路无法抵达的旮旮旯旯,如何打赢脱贫攻坚的精准歼灭战?靠“舍我其谁”的扶贫人,靠精准开发当地土特产。

  “有看的,没买的。”这是张家界过去留给游人的印象。现在,张家界会让你“买买买”停不下来。

  这些年,围绕“土”“特”两字,张家界大做旅游商品开发文章,成立旅游商品产业服务中心,引导企业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加大开发力度。深山旮旯里的贫困户纷纷被拉进生产、加工、销售的大网,放飞脱贫致富的梦想。

  7月31日,一大早,张家界市永定区三家馆乡三家馆村赵桂林和同村赵福妹、吴兰妹结伴,说说笑笑走进莓茶园采茶,过去三个家庭因病致贫愁眉苦脸,现在手中每一片嫩叶都是生活的希望。采茶季,她们每人将在这片茶园里收获上万元。

  转过一山又一山,张家界云凝雾绕的山坡上扦插了8万亩莓茶,土家人喝了600年的“神茶”现远销“北上广”和东南亚等地,年产值近10亿元。而桑植正位于北纬30°黄金产茶带附近,白茶成为扶贫重点产业,茶园茶企遍布,惠及3.5万贫困户。

  “要让张家界礼物装满全世界游客的行李箱!”2013年,武陵源区乖幺妹土家织锦生产基地创办者丁世举偶然从市扶贫办了解到,如果有一个基地,一人一机织土家织锦,贫困户灵活就业,景区需要,还能传承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扶持,丁世举说干就干。6年时间丁世举在永定区、桑植县、武陵源区创办了3个基地,产业工人300余人,累计培训学员1200多人次,600多种产品远销欧美30多个国家。基地80%的收益都回报给了贫困户,2019年给12个村146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58万元。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旅游购物”,雕琢了张家界莓茶、土家织锦、桑植白茶等一大批“张家界礼物”,培育旅游商品企业205家,产值达45亿元,带动了1.2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如今,张家界的旅游商品又搭上了电商的快车。两区两县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站点覆盖所有贫困村。桑植洪家关白族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谷思钰,通过参加电商免费培训,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近200万元的年销售额。2019年,全市贫困村农产品销售额9319万元,带动贫困户9105户、26604人。今年上半年,直播带货车开进田间地头,仅桑植扶贫产品销售就达452.44万元。

  很民俗,很唯美,景区夜色辉映甜蜜的笑脸

  7月31日晚,因疫情停演146天的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正式复演,1100名观众都有些兴奋。而张家界永定区官黎坪街道双峡村41岁的李宗利更是激动,终于复演了,每晚牵牛在剧场里走一圈,她和她的牛又可以分别拿到60元工资!

  “胡大姐哎,我的妻;刘海哥,我的夫”,一声声喊得人肝肠寸断。人狐的爱情、实景的奇绝、音乐的美妙、民俗的淳美,久久地震撼着观众。11年来,《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已累计演出2806场,接待中外游客386万人次。直接带动200人脱贫,企校合作解决2360名学生就业, 1800名学生勤工俭学。

  此时,武陵源区《张家界·魅力湘西》剧场里,2800名观众醉在原汁原味的张家界民族民俗文化里。这出剧,带动300名当地人脱贫,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在张家界各个景区,共有6台这样的实景演出,台台火爆。

  让远方的客人留下来,让张家界的夜色无比美好的,还有精品民宿。

  风吹动竹林,蜻蜓飞过泳池,群峰耸翠,水田反光,一栋栋精致舒适的木房依山就坡。时间在鸟鸣虫声中慢下来,人不由自主地发呆。这里就是全球十大必睡民宿之一的“五号山谷”,地处武陵源区中湖乡野鸡铺村,34间客房天天爆满。

  清晨,46岁的伍元妹在坡下开垦菜园,抬头就可看到自家的楼房。坡上四处拍照发朋友圈的游客,并不知道美丽的山谷曾是猪栏牛屋、烂泥塘和垃圾场,27年前从外村嫁过来的伍元妹感叹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家里的田以400元/亩租给了谷主,她为谷主种菜,每月2500元。

  谷主是上世纪80年代拿着砍刀开路的张家界导游陈玉林,2009年从北京陪父母回乡,看到山谷里人去房空,留下来做民宿。他有些得意的是,原来五号山谷靠张家界引客,现在山谷为张家界引客。今年遭受疫情,但3月5日复业至今,与去年同期比,入住率还高了三个百分点。

  “这里太美了,我不想动了!” 把山野和民俗紧密融合的高端民宿在张家界最先复苏。7月31日,记者走访涧外、回家的孩子、龙舍、水木潇湘、梓山漫居等民宿,均告客满。张家界1280家民宿形成了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西线“三圈一线”的民宿格局,解决了400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带动4.8万人脱贫致富。

  越国际,越市场,厉兵秣马吹响发展集结号

  “妹丫头你莫走,唱首歌儿把你留,歌中有我对你的真情,歌中有你的温柔……”疫情期间,“云游张家界”,47场网上直播,一首张家界的山野民谣《你莫走》,全网综合点击量超70亿次,点燃游客出游张家界的迫切愿望。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旅游业遭遇重创。张家界因春节关停景区,近20亿元收入归零。

  张家界不会在寒冬里哭泣!

  积蓄力量。景区关停,正好厉兵秣马。景区景点及旅游企业全员线上业务培训,研发新产品。张家界黄龙洞在全国率先上线无线语音导游服务,“乖幺妹”土家织锦开发出新的特色文旅产品。天门山景区开通了全世界索道爬坡角最大的3S索道,茅岩河景区新建星空营地。与此同时,旅游精英人才培训、休闲农业人才培训、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等,为旅游提质升级持续赋能。

  国际化、可持续的顶层设计增强了旅游业抗风险能力。张家界走在全国前列的互联网智慧旅游平台疫情期间发挥威力,全国甚至全球第一的国际音乐节、文化旅游节、诗歌节、 民宿节、网红节、冬游节等创新营销影响广泛而深远。

  疫情更让张家界人思考旅游辽阔的未来。3月30日,张家界签约8个文旅项目,签约总额达113.5亿元,涵盖康养度假、文化旅游综合体、生态休闲等多种旅游产品,拉长现有旅游产业链。7月28日,投资20亿元的张家界新松机器人项目开工。旅游业与机器人产业相融合,张家界再次走在前列。

  旅游复苏了,燃爆了,一波波游客又来了,武陵源索溪峪镇双星村建档立卡户邓寿虎家生产的姜糖,一个月卖了2000多元;永定区王家坪镇山村艺术团一天演4场,30多名演员每人每场收入100元;在永定区华天酒店上班的建档立卡户吴红燕,8月份拿到了500元的铺床奖励……

  7年的精准扶贫,4年多的脱贫攻坚,张家界4个贫困区县先后摘帽,35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减贫243345人,旅游对脱贫的贡献率达40%。武陵源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慈利县被列入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永定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如果澧水能绘,在全球惊叹的绝美山水里,百姓脱贫后绽放的一张张笑脸,定是最动人的风景;如果峰林能奏,在亿万年的沧海桑田里,脱贫攻坚这部奋斗的史诗,定是最激情澎湃的乐章!

  披荆斩棘战贫困,乘风破浪谋发展。在这片红旗招展的热土上,带着新时代的新使命,张家界人踏着激荡峰林的进行曲,正阔步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 王志红 杨又华 易禹琳 向国生 廖声田 宁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