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刚刚!洞株城际快速路全线通车,长沙至株洲仅需28分钟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0-08-28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今日上午9时,作为长株潭“三干两轨”项目之一,全长30.1公里的洞株城际公路改扩建工程全线通车,长沙和株洲之间新增一条全程无红绿灯的免费通道,车程仅需28分钟。该项目将加快长株潭“融城”步伐,逐步消除城市综合交通的隔阂和瓶颈,打造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促进沿线的经济快速发展。

  需提醒市民注意的是,洞株路全线限速80公里/小时,沿线设置多个测速点,道路两侧严禁停车,严禁行人和非机动车辆上路。

28日上午9时,作为长株潭“三干一轨”项目之一的洞株城际公路改扩建工程全线通车,长沙和株洲两地通勤时间缩短至28分钟。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28日上午9时,作为长株潭“三干一轨”项目之一的洞株城际公路改扩建工程全线通车,长沙和株洲两地通勤时间缩短至28分钟。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段全长16.25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

  为进一步加快长株潭三市一体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市群基础设施,形成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长株潭“三干两轨”项目应运而生。

  作为长株潭“三干两轨”项目之一的洞株城际公路改扩建工程是连接长沙和株洲高快路网的关键项目,是构建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的关键项目,更是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基础硬件,是三市合作的重中之重。

  长沙交通集团湘行建设公司现场管理部副部长黄振良介绍,洞株城际公路(长沙段)改扩建工程起于环保大道与万家丽路交叉口,终于洞株公路长沙界,全长16.25公里,分两段实施,其中环保大道段长3.77公里,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建设内容为智能交通系统改造;郊区公路段长12.472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37.5米,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

  “项目主要通过建设6座主线跨线桥、2处被交道上跨和1处被交道下穿,消除原来洞株路沿线7个灯控路口和6个无信控路口,使其成为一条全程无红绿灯的城际快速路。”黄振良说,为方便周边居民通行,全线还新建了6座人行天桥,目前已基本完工。

  最高峰时上千人同时施工作业

  “最高峰时全线共有上千人同时施工作业,每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这些经历如今都历历在目,当时怎样艰难,现在的成就感就有多大。”全程参与该项目建设的长沙交通集团湘行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孙凯告诉记者,道路施工中坚持“速度快、质量好、成本低”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同时由于项目位于长株潭“绿心”范围,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摒弃“大拆大建”模式,将对道路两侧的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此外,根据雨花区政府的相关要求,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同意,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沿线配套增设了一根10.5公里长的自来水管道,解决了沿线跳马、喜雨、关刀等5个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项目建设过程中,在雨花区政府、跳马镇政府、项目当地区职部门等单位支持下,提前完成了红线用地腾地移交,1个月内完成了线内8栋房屋的拆迁及11栋代征房屋调查、协调等工作,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条道路从最初谋划,到破土动工,再到如今通车,离不开省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关心,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更离不开许许多多项目一线建设者的努力。”长沙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托林告诉记者,项目施工的这一年时间里,省、市领导多次前往现场调研,充分了解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科学部署工作计划,大力推进了项目进展;市区各级部门定期对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展开督查,主动帮项目排忧解难,最终确保项目比预定工期提前两个月完工,并率先在“三干一轨”项目中实现全线通车。

  市民体验后点赞“十分好走”

  今日,记者开车体验了一番新放开交通的洞株城际快速路,从长沙雨花区振东路口到株洲北环线交叉口,全线主线双向六车道,部分上跨桥梁位置为双向四车道,全程无红绿灯,道路中央设置有防撞墙,主道与辅道之间通过护栏实现“主辅分离”。记者只花了不到半小时便顺利抵达株洲。

  新通车的洞株城际快速路也吸引不少市民前来“尝鲜”。家住长沙河西,在株洲云龙上班的市民刘小姐告诉记者,她每周都要往返于长沙和株洲之间,以前洞株路改造没完成,她要么走高速,要么走湘潭绕行,都十分不方便。“一直期待洞株路早日通车,现在心愿达成,以后这条路就是我的首选了。”刘小姐开车跑完全程,直呼“十分好走”!

  洞株城际快速路的建成通车,将大大缩短长沙与株洲的时空距离,加快区域融合,优化路网结构,打通两地间交通联系,也可极大缩短株洲往来长沙火车南站、黄花国际机场的行程时间,对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内部交通服务效率和水平,构建“半小时交通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将为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记者 陈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