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人才济济的湖南高校 90后教授“后浪”缘何脱颖而出?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0-08-12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当年仅26岁的李晟曼获聘湖南大学副教授一事近日被媒体披露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除了李晟曼,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知名高校中,涌现出了一批90后教授“后浪”,他们为何能从人才济济的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道夺目的风景线?除了令人艳慕的履历和自身的不懈奋斗外,更有时代带给他们的机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普遍尊重、重视等。

用实力说话 女博士一篇论文精磨三年

李晟曼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当很多同龄人还在忙于学业的阶段,李晟曼已经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今年6月,李晟曼博士毕业,7月份正式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注于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

据她的同学透露,李晟曼平时在学业上十分刻苦。导师吴燕庆教授治学严谨,对学生十分严格,要求论文必须在顶会期刊上发表,才能拥有毕业资格。李晟曼的日常工作强度大,经常在实验室工作到半夜。李晟曼形容自己的论文能登上Nature Materials有如“哪吒出世”,历经3年打磨才得以发表。

据了解,湖南大学至少还有陈少威(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翟雨佳(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梓维(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硕士生导师)、喻楚英(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李东(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等一批90后教授。

湖南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80后海归教授告诉记者,年龄最大的90后今年正好30岁,成为副教授并不罕见,尤其对工科背景的高校教师而言,在获得学术研究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要晋升为教授,必须取得较高的学术造诣,在研究领域有一定的贡献力和影响力,评定条件严苛。“90后教授群体的出现彰显了优秀个体的价值绽放和高校对人才的重视,只有在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方面不断攀登精进,用实力说话,才能赢得广泛的尊重和认可。”她表示。

时代特质 青年人才受到尊重和重视

同样,中南大学也涌现了刘惠颖(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特聘教授)、齐冲冲(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等90后教授。中南大学对青年人才格外重视,在学界一直让人津津乐道。

2012年,时年22岁的中南大学大学生刘路因攻克困扰国际数学界20多年的“西塔潘”猜想,被该校破格聘任为教授级研究员,成为当时我国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一时轰动海内外。

刘路教授的学术成长之路其实走得并不平坦。念高中时,因为文科相对比较弱,刘路的名字常常出现在班级成绩单的两端,好的时候能排十几名,差的时候倒数七八名,成绩并不稳定。高中三年,他把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数学,他关注的很多内容并不在高考范围,这一行为让他的父母觉得有点“不务正业”。参加高考时,因为喜欢数学,刘路在填报志愿时从一本到三本,全都填报了数学专业。好在最终圆梦中南大学,被该校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录取。

一头扎进自己钟爱的数学领域,刘路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他在给学弟学妹的寄语中曾表示:人生好比一道数学题,外在环境只能影响你的速度,或牵引加速,或阻碍减速,决定最后终点的人只有你自己。8月11日,记者联系到刘路教授,请他对90后教授们给些建议时,远在新加坡的他谦虚地表示:“建议的话我也不比大家经验丰富,就祝大家工作开心顺利吧!”

记者注意到,湖南高校涌现出的这批90后教授,绝大多数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均为博士或以上学历,且以工科背景为主。

长沙晚报家长学院智库专家、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超媒副总编辑、知名新闻评论员易柯明表示,随着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畅通,年轻人获取新知的效率、效能更高,成才的路径更广,加上有专业导师的培养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在现代学科专业进一步细分和高校对人才的珍视等因素影响下,一些优秀的个体冒出来十分正常。“前不久被华为156万高薪聘请的90后女博士姚婷以及湖南高校90后教授群体的出现,都体现了时代的特质,体现了社会对人才和知识的尊重,我们应该为脱颖而出的他们打Call!”易柯明说。(记者 石祯专 实习生 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