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首部湖南“嗦粉宝典”《嗦粉 一碗湘粉韵味长》面世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0-08-12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面对湖湘大地品类繁多的美味米粉,如何选择?昨天,首部湖南米粉图书专著《嗦粉·一碗湘粉韵味长》新书首发式暨大湘菜报创刊4周年纪念活动在湖南日报社举行。手持这部兼具学术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嗦粉宝典”,按图索骥,便可享尽湘粉的千般韵味。

《嗦粉·一碗湘粉韵味长》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湘菜报组织编写,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全国第一本系统介绍湖南米粉的图书专著。该书深入挖掘湖南米粉的历史文化内涵,系统梳理了湖南各地米粉的特点及门店分布情况,报道推介了对米粉产业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部分人物。图文并茂,内涵丰富。

首发式上,湖南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康重文,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姜协军为新书揭幕。

首发式后的《大湘菜报》创刊4周年纪念活动中,举行了“大湘菜报全国公益发行”启动仪式,为《大湘菜报》公益发行区域代理、合作品牌授牌。《大湘菜报》将通过与湖南省内外众多食材加工企业合作,完成在省外地区最后一公里的发行和配送,覆盖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华北等区域。

■相关链接

湖南人吃粉这件事,要从舜帝传说说起

米粉好吃。当它的迷人香气在你的口鼻中萦绕,你可曾想过,如此美味是何时出现在湖南人的餐桌上的呢?《嗦粉·一碗湘粉韵味长》一书,探寻了湖南米粉的前世今生。

时间最早的是“舜帝南巡说”。4200多年前,舜帝为了教化三苗百姓,从北方长途跋涉到洞庭湖之南的苍梧之野。吃惯了北方面食的舜帝不习惯南方的米饭,于是,娥皇女英两位贤妃用水稻,将家乡的“河漏”,做成了南方版本的“米河漏”,这是圆粉的前身。与之类似,书中历数众多传说:“秦军南征说”“马援南征说”“关云长守益阳说”“明朝移民说”“清朝镇压九溪十八洞起义说”“清改土归流说”,都建立在一个基本观点上:到南方的北方人吃不惯米饭,就将稻米碾碎做成面条的模样。不过,这些说法不见于史籍,也没有实物印证。

湖南长沙的饮食文化专家郭江根据一组出土文物,提出了“天下米粉始长沙”的观点。1974年,长沙阿弥岭发掘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一套滑石作坊。郭江认为,其中的器物仓、井、磨、灶、釜、鼎、甑、刀,分别对应米粉制作过程中的储米、引水、磨浆、生火、烧水、熬汤、蒸粉、切粉。

郭江还指出,起源于湖南民间的米粉最初并未在民间大范围流行。清末民初,湖南地区有关米粉的记载才渐渐多了起来。米粉真正成为大众消费得起的食物,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中的事。

为什么说“吃光头粉”在某种程度上是生活水平低的代名词?民国美食大家谭延闿创造的“鸡丝火”米粉是怎样的?米粉因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不同,划分了怎样的江湖派别?让我们在《嗦粉·一碗湘粉韵味长》中,一探究竟吧。(记者 龙文泱 刘瀚潞 通讯员 达庆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