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关键在干部。
省委“1+5”文件实施一年来,湖南牢固树立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不断畅通基层干部向上流动的渠道,充分发挥激励关爱的杠杆作用,有效激活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拓展通道,破解基层干部晋升“天花板”
“工作有盼头,事业有奔头。”这是在社区工作了15年的80后干部周彩霞近年来最直接的感受。
2019年,她以长沙市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德政园社区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长沙面向社区(村)党组织书记选拔街道(乡镇)班子成员的考试,通过层层选拔,37岁的周彩霞当上了荷花园街道副主任。
干部晋升渠道窄、队伍稳定难是制约基层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省委“1+5”文件实施以来,我省进一步打通从基层干部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的通道,建立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和选调生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长效机制,规定一届内至少比选2次,加大实绩考核权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有奔头、受重用。
去年以来,全省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和选调生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1266人。在今年省公务员考试中,将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的范围由村(社区)主干扩大至“两委”成员,首次将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纳入定向招录范围,计划定向考录1411人,占乡镇公务员考录计划的34.7%,较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定向招录比例为历年最高。
一线考察,为干部加油鼓劲
基层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源泉”。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阵地”,去年以来,全省共提拔晋升乡镇(街道)党政正职941名、驻村干部2360名。
接到待命通知,1小时后面对面谈话……近日,省委脱贫攻坚干部考察第15组的到来,让长沙理工大学驻新宁县枧杆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宋刘斌有点“措手不及”。不过他也很坦然:“突击考试更能考察出真实水平。”
打好脱贫“收官战”,基层干部是关键。今年4月以来,省委组织部先后派出79个考察组,深入122个县市区、21个管理区开展脱贫攻坚干部考察调研。考察组深入扶贫一线考察识别优秀干部,倾听干部的诉求和呼声,助力每一位扶贫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为干部加油鼓劲。
辰溪县大水田乡杉木溪村的包村干部滕建义每月驻村15天以上,顾不上家中生病的儿子。得知情况后,考察组及时与县里沟通调整他的分工,并积极争取有关政策援助和捐款,累计送去慰问金1.8万元。
关心关爱,让干部暖心更安心
用“政策红利”激励人,用暖心关怀留住人。
“组织的关心,对逝去的人而言是最好的告慰,对活着的人而言是极大的关怀。”7月27日至30日,包括蒙汉妻子熊清波在内,14位因公殉职党员干部的35位家属代表,受邀前往韶山、宁乡等地开展健康疗养活动。
英雄已逝,给英雄的家属多一些关爱和温暖,是党对干部更深层次的爱护。近日,省委组织部邀请部分因公殉职扶贫干部、抗疫干部家属代表开展健康疗养活动,传递组织温暖与关怀,示范带动全省各级切实做好关怀帮扶工作。8月至9月,全省还将组织1786个有扶贫任务的乡镇(街道)、农(林)场党政正职,分5批开展健康疗养活动。
一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关心关爱广大干部的“16条措施”、激励防控一线工作人员“9条措施”、关爱防控一线社区(村)工作人员“16条措施”、保护关心爱护一线医务人员“20条措施”,落实带薪休假、定期体检、谈心谈话、轮休补休、容错纠错等制度,用暖心制度为干部提劲加油。
岳阳、邵阳、娄底等地加强对驻村干部的政治关怀,建立常态化谈心谈话制度,了解思想动态、解决实际问题;益阳、怀化等地采取不占单位评先评优职数的方式,推动年度考核重点向驻村干部倾斜;郴州、衡阳等地加强驻村干部待遇保障,建立驻村干部伙食补助、通讯补助和往返交通费报销制度,每年至少组织所有驻村干部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记者 孙敏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