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小康湖南的最亮底色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0-06-19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载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不同人眼中的小康生活,有着不同的模样——

  在张家界永顺县芙蓉镇的张桂珍看来,是不用提前一天出发、往返8小时开一次家长会,现在从她家里出发,2分钟就能到孩子的学校;

  在邵阳隆回县小沙江镇的胡信常看来,是从一朵朵小小的金银花中,找到了脱贫致富的“密码”;

  ……

  6月11日至15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报道活动走进湖南。三湘大地的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一张张笑脸点亮生活,一个个故事温暖人心,展现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决胜之年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

  产业振兴,乡村蝶变

  山路十八弯,挡不住一拨一拨游客走进十八洞村的热情。梨子寨中,农家乐里客满,湘西腊肉俏销,青石板路上不时能看到游客拍照“打卡”。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6年多来,十八洞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因地制宜发展当家产业。

  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千亩精品猕猴桃直销港澳,苗绣合作社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山泉水厂每年给村集体分红……如今,十八洞村所有建档立卡户已全部脱贫,2019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14668元。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映照出生活的蒸蒸日上。

  细雨中,古丈县翁草村一垄垄茶田层层叠叠,从山顶盘旋而下。这里种植的“白叶一号”茶苗,是2018年从浙江安吉县“远嫁”而来。今年3月,试采的首批白茶口感好,来自浙江的白茶种植专家说产品质量达到了“娘家”标准。

  近两年来,翁草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参加劳动等方式,户均增收5000多元。2019年翁草村顺利实现贫困村出列。初夏时节,村民们正在为茶苗覆盖地膜、支起遮阳伞。劳作之余,大家唱起苗族山歌,欢快的歌声回荡在山谷。

  从武陵山区到南岭山脉,从洞庭湖畔到四水沿线,广袤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张家界武陵源区龙尾巴村念好“山水经”,吃上“旅游饭”,13家高端民宿客栈,带来超过1亿元的投资,2019年村民年均收入增加到2万多元。

  郴州市汝城县引进20余种辣椒品种,带动全县1万多户村民种植辣椒,经过科学培训后,以前亩产1000公斤的红辣椒,现在能收获2000公斤。

  娄底市槎溪镇杨家边村山上瓜果飘香,山下千亩荷塘,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到100万元。

  脱贫致富,奋斗的身影随处可见。易地搬迁到怀化麻阳龙升社区的贫困户张扬,身患尿毒症,但不等不靠,和妻子一起创业,养殖了2000多只土鸡,脱贫致富,也给读小学的女儿树立了绝佳的榜样。

  振兴乡村,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多。“80后”张入化研究生毕业后,坚信“学有所用”,在芙蓉镇政府的脱贫攻坚管理岗位上一干就是6年;31岁的苏卓回乡创业从白嫩小伙变成地道农民,将养殖的“荷花虾”送进了亚洲最大小龙虾馆“超级文和友”;“90后”施林娇虽是“小网红”,却有“大目标”,努力让十八洞村的美景、美食、民俗等特色搭上“直播经济”的快车……

  目前,全省74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51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13.43%下降到0.36%。

  湖湘儿女用勤劳的双手撕掉了贫困的“标签”,正以昂扬的姿态站在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民生实事,温暖人心

  6月15日,在宁乡市人民医院的病房里,57岁的刘建军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半个月前,他在家中突发昏迷,一度病危。

  “幸好抢救及时,不然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宁乡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主任刘亮说。刘建军是急性脑梗塞,能得到及时救治,得益于宁乡市构建的高效急救圈。

  高效急救圈打破医院间各自为政的壁垒,全市统一调配,以设在宁乡市人民医院的120急救中心为核心,在各方位5个乡镇设立急救分站,29台救护车统一装备GPS定位系统,实现市区急救10分钟、乡村30分钟内到达,抓住抢救“黄金时间”。

  “醒来后就一直担心治疗费,还偷偷问过护士。”刘建军的弟弟刘立冬说。刘建军是精准扶贫户,此次治疗产生费用2万余元,但因为有农村居民医保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扶贫特惠保等一系列政策,他出院时只需自费2000元左右。“哥哥这才放了心。”刘立冬说。

  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却往往可能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障碍。住院是大事,如厕、办证等也不是“小事”。

  感应卷纸、智能厕位引导、每个厕位安装“智能循环空气清新口”、无障碍厕位可自动更换坐垫塑料套……株洲市街头的公共卫生间“建宁驿站”,让“方便”之处变得真正方便。

  两年多来,株洲市推动城区“厕所革命”,建成“建宁驿站”200座、改造厕所200座、对外开放社会公厕200座。“不是打造‘盆景’,是要形成‘风景’。”株洲市城管局局长李晓彤说,市民出门不再担心找不到厕所,也无需“捂着鼻子上厕所”;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累了,可以进来歇歇脚、吹吹冷气、把水壶装满免费热水。

  “现在办证太方便了,10分钟就搞定了!”6月12日上午,常德市民李婧婷来到“市民之家”,拿到了自己第一套房的不动产权证。她记得前几年给父亲代办房产证时,至少跑了3个楼层、多个窗口,复印完资料又要重新排队,当时一天也没办好一个证。

  民生小事连着小康大局,连着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需求。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财政民生支出增长,省委、省政府每年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民生幸福成为小康湖南的最亮底色。

  生态优美,文明宜居

  华灯初上,常德市穿紫河畔迎来大批游客,从大小河街码头登上“水上巴士”,沿线十余公里可一览水清岸美、流光溢彩的如画风光。

  这些年,常德下大力气治理,把横穿中心城区的穿紫河,从家门口的“龙须沟”变成了城市“金腰带”。

  城市的角落,也没有被遗忘。在长沙市,老旧居民区正在进行“有机更新”,既要“面子”,更有“里子”。外面,道路平整了、便民设施完善了、井巷微循环打通了、社区绿了也亮了;里面,老房子优化了主体结构,增设了厨房、卫生间。

  长沙市天心区妙高峰历史步道,老街巷、青砖黛瓦的传统民居与繁华现代的都市商业区交相辉映。黄桂枝与94岁的老母亲在这里生活了60年,“没想到生活的环境可以变得这么好。”每当夜幕降临,不远处的“文和友小集市”“茶颜悦色”“纪念品商店”“食光穿梭机”,就开始上演“越夜越美丽”的生动图景。

  蓝天与绿野相映,一个个村庄不仅脱了贫,还蜕变为美丽乡村,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垃圾分类、陋习摒弃、邻里和睦……文明新风劲吹。采访中,不少村民感慨:“住在村里,比住在城里舒服!”

  从前问温饱,而今问环保。生态宜居,是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长江与洞庭湖交汇处,1899年设关开埠的城陵矶港,见证了百余年岁月沧桑,而对于80岁的王文辉来说,这座老港的最大变化莫过于“重回老码头,我敢穿白衬衣了”。

  去年以来,城陵矶老港投入4.1亿元进行环保提质改造,只为守护好一江碧水,还周边居民一片清新蓝天。生态与发展并行不悖。提质改造的城陵矶老港、日新月异的城陵矶新港,正在成为我省开放崛起的新高地。(记者 曹娴 黄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