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穷县富教育的泸溪样本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0-03-30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26岁的戴发,本来可以成为音乐厅里闪闪发光的演奏家,但他走下舞台,选择了泸溪县大山里的讲台。

  “小时候家乡的教育非常滞后。”戴发说,他十分渴望走出大山。2018年,从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得到了湖南省歌舞团二胡演奏演员的工作。但与泸溪县教体局局长谭子好的一次邂逅,让戴发决定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

  “家乡需要我这样的老师。只有教师队伍壮大了,才能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家乡贫穷的面貌。”戴发说。

  湖南省按照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这一定位,聚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一目标,瞄准增强脱贫致富“造血”机能这一根本,扎实推进教育脱贫攻坚。2014年以来,在51个贫困县累计发放各项资助83.72亿元,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27.25万人次,实现失学辍学劝返率100%,投入近90亿元建设100所芙蓉学校(主要面向贫困学生招生的中小学校)。

  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师队伍这一“灵魂”。曾是深度贫困县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近年来缩紧钱袋子,从有限资金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让老师能留在乡村,让孩子能就近上学,让教育能良性运转。

  留住老师就留住了灵魂

  泸溪县位于湖南湘西东南部,辖11个乡镇、147个村,于今年2月脱贫摘帽。和不少农村地区一样,这里也曾遭遇教师组团外流、学生随家长走的教育困境。

  为了培育和留住教师,近年泸溪县从社会尊重和待遇保障两方面提升教师队伍获得感。

  “每年年初,县委常委会扩大会都在教育局或学校召开,研究全年教育工作;每年全县的教师表彰大会上,教师披戴红花唱主角,全县人民都向他们致敬。”泸溪县委书记杜晓勇说,对教育工作和教师群体“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全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泸溪县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建设教师公租房,解决教师住房困难。谭子好说,为了引导教师资源下沉农村,乡镇和乡村教师每人每月分别享受600元、1400元两档津贴,县里每年将80%的评优评奖、职称指标分配到农村学校。

  除了一批和戴发一样的年轻教师回到泸溪,大量教师一直扎根在这里。

  “幸福”是泸溪县合水镇登云寨教学点老师杨文清给自己贴上的标签。自2010年起,杨文清守着这个教学点已有十年,这里有15个学前班学生、3个一年级学生和4个二年级学生,只有她1名教师。

  “我的学校虽远,但学生们的成绩从来没有低于80分。这是我最大的骄傲。”2018年,杨文清获得了“湘西州优秀教师”荣誉。坚守在山村中的她,从未被忽视,每年教师节都会收到来自县教育部门的表彰和慰问,以及她身边孩子们最朴素的祝福。

  “只要有一个学生,就有老师在那里”

  泸溪县是隔山跑死马的山区县,在保留乡村教学点的同时,采取支教、结对帮扶引导教师下乡等举措,办好家门口的教育。

  对教学点的安排,泸溪县注重学校资源合理布局,不搞一刀切。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设置小学,在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保留或设置教学点。

  目前,泸溪县5个学生以下和只有1名教师的乡村教学点分别达到85个、54个,确保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就近走读上学。“全县147个村,有138个教学点,几乎遍布每个村。只要有一个学生,就有老师在那里。”谭子好说。

  泸溪县同时探索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实现全县教育资源共享。每所城镇优质校对口帮扶1至2所农村薄弱校,以5年为一个周期,实行工作目标同步、领导责任同步、工作职责同步、考核奖罚同步。目前泸溪县城、乡、村学校共结成125个帮扶对子,2000多名教师深度参与。

  “城区的思源学校每个月一次送教下乡,比如我们数学科目薄弱,就派老师过来上课。我们的老师也轮流到思源学校跟班学习,基本上每周一次。”位于农村的解放岩学校校长李绍辉说。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双亲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占比49.5%的情况,泸溪县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爱心之家、农村学校少年宫等,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和服务管理,连续10年全县在校学生刑事犯罪率为零。

  泸溪县县长向恒林说,这些举措带来教师队伍和生源双回流,吸引了一大批教师甚至“211”“985”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投身农村教育,同时随父母外出务工就读的生源也回到本县上学。近三年,泸溪县户籍返乡就读学生达756人,外县户籍转入泸溪就读达657人。

  算好各笔教育“小账”

  虽然财力薄弱,但泸溪县通过算好财政投入和群众家庭支出两笔“小账”,稳住了教师队伍,留住了生源,促进了城、乡教育和普通、职业教育“两个均衡”,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

  第一笔账是财政投入“小账”,起到四两拨千斤效果。泸溪县坚持以公办、公益、公民享有为主要方向,从2012年至2018年,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2276.09万元、项目147个,涉及片村小及教学点133所,完善农村教育布局;2016年至2019年分别拿出330万元、560万元、670万元、58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及重教功臣等。

  第二笔账是群众家庭支出“小账”,为群众明显减负。以兴隆场镇中学为例,去年学生数量增加了150人左右。而往年这150个生源中,有40人随务工父母在县外就读,人年均教育及相关开支近3万元;还有110人在县城就读,人年均开支在1.5万元左右。泸溪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尚远道说:“通过做强县域教育,吸引这部分生源回流,为兴隆场群众减负近300万元。”

  同时,一大批教师队伍踊跃投入农村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稳定了生源,提升了教学质量。去年秋,泸溪县小学、初中、高中巩固率分别为100%、99.5%、98.64%。去年高考成绩更创历史纪录,全县一本上线244人,二本以上上线538人,600分以上39人。

  另一方面,向恒林说,“全县一般只有三分之一生源能考上高中。从前不重视职业中学,一些学生初中毕业后没有任何技能就直接踏进社会,实际上就放弃了三分之二的孩子。”近年来,泸溪高度重视县职业教育,先后向各方企业输送职校毕业生2000多人,就业率达100%,学生对口满意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人均月工资达4000元以上。

  “考出去一个大学生,就改变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增加一个就业青年,贫困家庭就多一笔稳定收入。”杜晓勇说,知识能改变命运,教育能阻断代际贫困。 (记者 席敏 袁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