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护理队队长钟竹青:临危不乱“身边人”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0-03-15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原标题:临危不乱“身边人”

  钟竹青 通讯员 摄

  2月9日,武汉发起“应收尽收”总攻。当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7西病区,钟竹青带队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支援湖北国家医疗队护理队(以下简称“湘雅三医院护理队”)发起了冲锋。

  在展开工作的头36小时内,钟竹青及其团队梳理出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流程预案,头100小时即实现有序高效接诊,包括隔离区与清洁区每班微信语音交班、特殊患者远程会诊讨论、医护床边查房等。这套运行模式作为“新湘雅护理模式”,被业内推广。

  不到6小时,收治48名危急重症患者

  48名危急重症患者,平均年龄65.4岁,最小44岁,最大84岁。每位患者均合并有2至3种慢性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为主。湘雅三医院护理队“装备”完毕,正式接诊患者,已接近2月10日凌晨。不到6小时涌入48名患者,每一个患者都是一个大难题。

  “所有指南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有详尽方案,但对于老年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来说,肺部缺氧会导致基础疾病加重,基础疾病治疗又会增加新冠肺炎治疗的难度。”钟竹青说,湘雅三医院护理队的100名护士来自各类专科和专业。护士作为患者的“身边人”,如何“人尽其用”,有效落实医生的诊疗方案,将患者情况及时准确反馈给医生非常重要。

  此时,武汉还处在医疗物资的紧缺期。钟竹青队里的护士大多年轻,首次应对如此严峻的情况,内心难免有些紧张。

  “进病房的医护人员,防护装备有保障。只要不暴露,就没有感染风险。”26年的临床经验,让钟竹青临危不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她一边身先士卒,和医生一起查房,深入了解情况;一边排好班,有序派队员进入病房。病房内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哪个队员熬不住了,马上有人接替。进入武汉的首战,整支护理队连轴转了36小时。

  呼吸治疗师的专业监护是风险前置的关键、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钟竹青将护理队中的6名呼吸治疗师分成6组,每4小时对患者进行一次指脉氧监测,低于93%立即干预。同时,结合体位干预、肺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改善患者呼吸问题。经过3至5天调整,大多数患者脱离了对机器的依赖,能在护士的指导下开展床边或床上的呼吸康复训练。

  悉心照顾患者,像守着种子发芽

  B7西病区开放的前10天,最难熬。新冠肺炎治疗不比一般疾病,难以立竿见影。老年患者患病多日,身体状况不好,容易受到网络上纷杂信息的影响,情绪极其低落。

  钟竹青及时关注到这一情况,在驻守的第4天启动了病区广播。

  “亲爱的爹爹婆婆、叔叔阿姨,你们好!我们是从毛主席家乡来的湘雅三医院医疗队……湖南湖北本是一家,请相信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和大家一起战胜病魔!”她制定出一套广播流程。每天,护士都会通过广播,向患者告知诊疗情况、国家政策、疫情进展。2月19日,第一批患者康复出院前,通过广播现身说法,为其他病友鼓劲。

  “临床护理没有技术难点,只有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钟竹青说。

  3月初,病区来了一位刚从重症监护室转出的女患者。她手上的皮肤特别粗糙,与其36岁的年纪不符。钟竹青一问,发现她入院50多天没有洗过手脚,便找了两个大纸箱,套上医疗垃圾袋,帮其把手脚洗得干干净净。其他护士有样学样,帮7位生活无法自理的患者清洗了手脚。

  患者笑了,欣慰之余,钟竹青开始反思:“我们以为照顾得很好了,却还是有很多没想到。”她马上增加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让护士们督促、帮助患者每天做个人清洁。

  在她的带领下,护理队“因人制宜”,为患者制定专属营养方案,想方设法给患者找来新内衣,每天都想办法为患者逗乐子。

  真心换真心。“我没想到能活下来,感谢你们!”“你们是宝贝,你们是英雄,你们是战士。”“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原本不爱搭理人的爷爷奶奶们,含着热泪对队员们说出这些话。钟竹青感慨地说:“真有一种守着一颗种子发芽的感觉。”

  因为成绩出色,钟竹青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记者 龙文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