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主创代表解读湖南文艺创作“密码”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9-12-21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原标题:站在时代高处 扎根生活深处

  12月18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暨“五个一工程”表彰会在长沙举行。

  台上,5位全国和我省“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主创代表,领到了红艳艳的荣誉证书。

  台下,他们向记者解读了如何创作出文艺精品的精神“密码”。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感受到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反映现实,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

  “新时代提供了很好的氛围和土壤”

  当天上台领奖的,有我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4部作品——电影《十八洞村》、电视剧《共产党人刘少奇》《那座城这家人》、图书《乡村国是》的主创代表,以及湖南“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歌曲《奔驰在祖国大地上》的主创代表。

  综观这几部获奖作品,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导向鲜明,或是积极烛照现实、关注生活,或是呈现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或是以普通人视角反映时代变迁,呈现了大历史,弘扬了主旋律,发挥了满足群众与引领群众的效应。

  其中,电影《十八洞村》正是取材于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以精准扶贫战略为大背景,展现了村民战胜贫困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中国奇迹。

  影片主创代表、潇湘电影集团总经理谷良告诉记者,有一位观众看完后这样评价:《十八洞村》是一部谱写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交响赞歌,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强音。

  “《奔驰在祖国大地上》是一首歌唱新时代的作品,也是一首为人民群众抒发情怀的作品。”歌曲词作家、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金沙介绍,这首歌讲述了一个脱贫致富后的苗寨村民乘坐高铁游览祖国,透过车窗向外张望,看到了一幅幅壮丽图画,反映出新时代的巨大变迁。

  “新时代为我们创作和出版精品力作,提供了很好的氛围和土壤。”《乡村国是》主创代表、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谢清风认为,这样一个大时代,给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很多机遇,只要长期积累用心去做,肯定能出好作品。

  近年来,我省聚焦时代主题,加强题材规划,推出了一批展现时代风貌、诠释湖湘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通过定期组织召开文艺创作生产题材规划会,制定一系列文艺重点题材中长期规划,建立健全了文艺创作生产题材库。同时,围绕重要时间节点,规划了一批献礼作品。

  紧扣时代脉搏,弘扬湖湘文化,已成为湖南文艺创作最坚实的底色。

  “成功来自于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采访中,多名主创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作品的成功,来自于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乡村国是》就是一部行走出来的心血之作。“作者纪红建耗时两年多,深入202个村庄,整理了100多万字的资料。基于这样一种全面深入生活的体验和积累,他才能够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展现大时代。”谢清风说,目前,他们正在做“十四五”规划,将确定一批精品项目,同时组织专家、作家深入改革发展第一线,深入社会生活最基层,用长期耕耘的心态去打磨作品。

  纪红建也曾说:“我深深感悟到,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才能创作出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的作品。”

  《共产党人刘少奇》在决定启动拍摄之初,和光传媒董事长罗浩提出的首要任务,是做好剧本创作资料收集工作。相关专家先后绘制地图10多幅,召开了100多次学术研讨会,考察了刘少奇革命活动旧址108处,访问历史见证人和亲历者数百人,收集整理党史文献资料1000多册。在拍摄过程中,对任何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问题做到了精准确认。

  “为了把作品写好,我今年已经是第12次去十八洞村采风了,与村民同吃、同住,去年在苗寨过的年。”因为常坐高铁,《奔驰在祖国大地上》这首歌曲还是一位苗族老乡给金沙带来的灵感,他说,“去年6月,我从苗寨采风回来,高铁上碰到这位苗族老乡,他看着车窗外说,祖国变化太大了,于是我想到了这样一个切入点。”明年,他还将继续推出大型交响叙事曲,讲述十八洞村的其他故事。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已成为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识。我省积极探索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长效机制,制定完善《文艺家创作采风制度》,开展了“武陵追梦”“行走三湘”等采风活动,使文艺家深入基层体验生活、采风创作、结对帮扶成为常态。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主旋律的作品不好写,如何让作品中的人物更真实,表现出伟大的感染力,一直是个难题。

  “主旋律电影一直是我们创作的一个方向,即便是前些年市场压力很大,我们每年仍要拍几部红色电影。”《十八洞村》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的成功,让谷良坚信,只要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打造具有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原创电影,就一定能赢得市场的胜利。

  谷良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电影《半条棉被》已经拿到“龙标”(公映许可证),将于明年春节后上映。“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红色革命文化,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同样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而坚定走原创路线的,还有《那座城这家人》的主创代表、天娱传媒总经理肖宁。“很多人以为这样的现实题材剧不赚钱,但恰恰相反,湖南卫视播出后,又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她说,一部 “三无剧”(无IP、无高颜值、无流量明星)得到了丰厚的市场回报,还获了大奖,更坚定了天娱传媒坚持制作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剧的信心。

  精品频出的背后,离不开文艺创作生产环境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资金、人才、宣传推介等方面对重点文艺作品予以扶持,激发了文艺创作生产活力。如,每年采取以奖代投、以奖代补、配套奖励等形式,资助每件作品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的经费,用小资助撬动了大制作。

  摒弃浮躁、潜心创造的创作信念已深入人心,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共同心声:“以火热的文艺创作记录并融入壮阔的新时代,我们大有可为。”(记者 刘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