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伟人故里湘潭 今朝更好看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9-09-05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湘钢。(资料图片) 周彪 摄

  8月15日,湘潭市建设路口。 毛尚文 摄

  2018年5月16日,建成后的莲城大桥。(资料图片)周立春 摄

  2018年5月16日,湘潭一大桥。(资料图片)周立春 摄

  5月12日,湘潭市河东湘江风光带,广场舞爱好者手舞国旗,翩翩起舞。方阳 摄

  8月1日,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记者 傅聪 摄

  湘潭一大桥。(资料图片)周立春 摄

  2005年7月20日,建设中的莲城大桥。(资料图片)周立春 摄

  1985年,湘潭建设路口。(资料图片) 毛尚文 摄

   制图/李雅文

  1949年8月9日,老湘潭城沸腾了,一支解放军先遣队穿着土布衣军装,在群众簇拥中,由小东门入文庙东街,出学坪,经大埠桥进入市区。解放军所过之处,“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这一天,毛主席的家乡湘潭迎来解放,获得了新生。

  弹指一挥间,70年过去。沸腾声、欢呼声仿佛如昨,而伟人故里湘潭早已旧貌换新颜。湘江边,大型货轮的汽笛声响起,一批宽厚钢板正在码头装船,即将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顺湘江而上,竹埠港焕发新的生机,28家化工企业关停退出后,这里正在建设的一个商贸新区,已高楼林立;继续北行,是横跨湘江的昭华大桥,大桥右侧的昭山风景宜人,左侧湘潭综合保税区在全省率先建设的海外仓格外忙碌,一条“网上丝绸之路”正在形成……

  70年,留下了大地印记,留下了光辉记忆,留下了成长轨迹,而更重要的是,留给了人们更多的梦想与希冀。如今的湘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走进了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每一个湘潭人都成了追梦人。

  1. 一头拓荒牛——从白手起家到可持续竞争力居全省前列

  8月23日,湘潭经开区举行三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当天签约、开工、竣工、投产的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540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湘潭经开区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拼搏精神。

  立在湘潭经开区管委会大门前的拓荒牛雕塑,给人一种拼搏进取的力量,这是一种能穿越时空、沟通未来的力量。“在上无半片瓦,下无一桌一椅的艰难条件下,大家借来了20万元,租下当地农民的一套住房作为办公场所,就这样开始了破天荒的创业历程。”一位早期来这里创业的“拓荒者”在回忆录中写道。

  “以前到市区,仅有一条山间的砂石路。我带着孩子去卖凉薯,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顶风冒雨走,经常摔跟头。现在可好了,宽敞的柏油路车来车往,孩子们带着我在家门口就可以坐高铁、城铁,去哪都方便!”75岁的宾美其见证了湘潭经开区的发展。

  从荒山野岭到千亿园区,从“编外户”发展成为全国排名第38位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总量全省排名第3位的园区,湘潭经开区以占湘潭市2.7%的土地,创造了湘潭市20%的GDP、20%的税收、30%的技工贸总收入和40%的进出口额,创造了湘潭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奇迹。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经开区如此,湘潭更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湘潭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地区生产总值只有0.91亿元。经过30年的发展,1978年,湘潭地区生产总值达10.45亿元。

  改革开放后,湘潭发展进入加速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施,以及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深入推进,湘潭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1978年湘潭全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仅相当于2009年6天、2018年2天创造的经济总量。

  近期公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湘潭的经济竞争力在全国293个城市中排名第82位,居我省第3位;可持续竞争力、宜居竞争力、宜商竞争力在全国均排名70余位,居全省第2位。湘潭在蜕变。

  2. 一根钢丝绳——从老工业基地到“一谷三城”的产业梦

  8月20日,湘潭工业战线传来一个重磅消息:湘钢80公斤级水电用钢首次批量接单,这种特殊钢材创下了水电钢厚度、高厚径比两项世界之最。湘潭是国家“一五”时期部署的老工业基地,湘钢是当时布局的重点大型钢铁企业。

  60多年前,24岁的梁广栋与其他怀揣强国梦想的青年一道,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湘潭,立志在这里建设一座雄伟的钢城。尽管当年“厂区还是一片平地,除了几栋宿舍和集体宿舍改成的办公楼外,什么都没有”,但他们“抢晴天、战雨天”,提前4个月试生产,在简陋的厂房里捻制出了第一根直径18.5毫米、长度500米的钢丝绳。这根钢丝绳对湘潭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从“江南一枝花”线材产品到拥有线材、棒材、板材三大类400多个品种,如今的湘钢,不仅成为全球产能规模最大的宽厚板生产基地,还是多个钢材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频频亮相海内外“超级工程”。

  窥一斑而知全豹,伴随着湘钢的成长,湘潭的产业也越做越强。1949年,湘潭工业总产值仅有0.19亿元。1978年,靠着53.7万口铁锅、1000台电风扇等工业粗加工产品“支撑”,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改革开放的春风拂来,湘潭工业迈入快速发展期:1995年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08年跨入千亿元行列;2017年达3517亿元,较1978年增长了约220倍。

  俯身深耕,改变湘潭。近年来,湘潭在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兴市”战略的基础上,加速产业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新崛起了“一谷三城”——智造谷、军工城、汽车城、文创城,新构筑起了“1+4”(智能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其中,“1+4”重点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70%,老工业基地焕发出第二青春。

  从港珠澳大桥到北极亚马尔石油项目,从太空航天“脐带电缆”到“井下蛟龙”,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超级工程”项目到非洲海岸线上竖起的“大国装备”,“湘潭智造”正惊艳世界,走向全球。

  今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联合印发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2018年建设进展评估通报,其中,湘潭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获评“全国优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湘潭乘势而为,趁势而上,正大步迈上新时代。

  3. 一个小山坳——从贫穷落后到人均GDP连续8年全省第二

  “韶山冲,冲连冲,十户人家九户穷;有女莫嫁韶山冲,红薯柴棍度一生。”昔日,人们用这首民谣来形容湘潭韶山。

  新中国成立后,韶山作为毛主席的故乡,同全国各地一样迎来了新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韶山人民迈开了新的步伐,追赶时代的大潮。1984年,其家离毛泽东故居仅一塘之隔的汤瑞仁开始自己做生意,成了韶山冲这个小山坳里第一个“下海”的人。

  “当时我花7角钱买了一斤白糖、1元钱买了两斤绿豆,柴火自己砍,大米自己种,开始卖稀饭。”3年后,靠着1.7元钱起家的汤瑞仁,开起了毛家饭店。30年后,300多家毛家饭店分店遍布全国。近年来,汤瑞仁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4500余人,安排下岗职工再就业3万余人,带动1万多户种养专业户增收致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韶山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用双手改变了家乡面貌,让韶山冲从偏僻落后的“小山坳”变成全省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红色旅游胜地,并向“世界旅游目的地”奋进。

  韶山的巨变,只是湘潭市70年来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

  2018年,湘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5609元,分别是1949年、1978年、2008年的1200倍、159倍、3倍。湘潭的人均GDP已连续8年仅次于长沙,排在全省第2位。

  从百姓的“钱袋子”来看,湘潭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6年的885元提高到2018年的36866元,32年间增长逾43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2559元提高到2018年的19408元,18年间增长7.6倍。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8181人,发放保障金1.08亿元;新增就业3.41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5%以内。截至6月底,全市已脱贫35918户98776人。

  民生红利不断释放,绿色生态一片盎然。近年来,湘潭市大力整治生态环境,深入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竹埠港工业区成为湘江流域首个实现化工企业全关闭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5%,湘江湘潭段水质常年稳定在Ш类,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31%。

  徜徉在湘潭的大街小巷,“九纵九横”“成环成网成片”的路网结构,让城市通行更加高效;林立的楼宇、繁华的城市综合体,为城市增添无穷活力;一江两岸、新城与古街交相呼应,仿佛述说着“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的故事。乡野里,一幅幅水墨画正徐徐展开,青山绿水,名人故居、特色小镇、花海乐园,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一个宜业宜居的滨江新城正迅速崛起。

  奋斗当椽笔,装点我湘潭;今朝更好看,明日更可期!(记者 徐荣 见习记者 曾佰龙 肖畅)

  ◎我与共和国共成长

  竹埠港的沧桑变迁

  讲述人:湘潭市岳塘区教育局退休老干部 宋运德

  整理:曾佰龙

  我是1949年出生的,土生土长的湘潭人。1982年转业后,在湘潭市岳塘区的多个部门工作过。我大半辈子在岳塘区工作生活,也见证了岳塘竹埠港化工区的沧桑巨变。

  我在湘潭易家湾出生,离竹埠港化工区很近,学生时代,我和同学经常去那里玩,印象中那里的天是灰蒙蒙的,排出去的水是黄褐色的,空气里尽是灰尘。转业后,我调到滴水埠街道任党委书记、主任,这个街道承担竹埠港化工区的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当地群众对周边环境污染反应很大,怨声载道。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附近村民的土木房子特别容易老化,原因就是木头和铆钉被空气中的化学物质腐蚀了。

  竹埠港化工区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最兴盛的时候有45家企业,年税收可达30亿元。但是,竹埠港化工区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当时很多老百姓呼吁:“还湘江一湾碧水,还我们一片蓝天。”为了回应群众的呼声,湘潭市开始为竹埠港化工区“刮骨疗伤”。

  后来,国务院批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将竹埠港化工区作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省政府也将竹埠港化工区企业的关停退出纳入湘江保护与治理的“一号重点工程”中。

  3年前,竹埠港化工区的28家企业全部退出了,厂房被拆除,建筑垃圾被运走,污染的土地逐步得到了修复,老百姓无不拍手称赞。大家一起聊天总说:以前这里污染严重,空气中总有一种刺鼻的酸味;现在污染企业搬走了,环境改善了,很多老树都发新枝了呢!前不久,我还听岳塘区的负责人说,政府要用3年时间,将竹埠港打造成长株潭最美的江岸。到那时,我还要去竹埠港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新变化。

  我时常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如今,我能见证岳塘区乃至湘潭市的沧桑巨变,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让湘潭在新时代浩荡前行

  中共湘潭市委书记 曹炯芳

  湘潭市人民政府市长 张迎春

  1949月8月,也是在这朗朗秋日,湘潭解放了,命运从此掌握在人民的手中。10年后,比这秋日更早的盛夏,毛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园,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篇,鼓舞大家奋勇向前。285万湘潭儿女斗志昂扬,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让“故园”换了新天。

  长风八万里,转瞬七十年。70年艰难前行,我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村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从内陆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勤劳的湘潭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信心满满地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使得一穷二白的湘潭发生了沧桑巨变。70年奋斗追逐,我们实现了从“老湘潭”到“大美湘潭”的跨越,从工业基地到产业新城的跨越,从积弱积贫到全面建成小康的跨越。

  俱往矣峥嵘岁月,向未来梦在前方。今天,我们正逐步实现“伟人故里、大美湘潭”的奋斗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接近我们的梦想。湘潭正处在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坚定信心抓改革、谋发展,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之中,打造创新开放的新高地。

  在新时代浩荡前行,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所在,那就是支撑湘潭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四梁”是“一谷三城”建设,“八柱”是“八大支撑体系”。如今“一谷三城”(智造谷、汽车城、军工城、文创城)积累了雄厚实力,代表先进智造水平的湘电风能将风力发电机树立在了非洲海岸,湘钢智造产品参与了十几个国家“超级工程”;汽车产业“龙头”吉利汽车产值已超百亿元;全市具有军工科研生产资质或配套资质企业达19家,协作配套企业112家;湘潭今年有13件文创作品亮相中国文博会,昭山示范区还要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我们有国家战略支撑、良好空间支撑、立体交通支撑、扎实产业支撑,再加上人口支撑、优势科教支撑、宽广平台支撑、厚重人文支撑,这“八大支撑”共同支撑起大美宜居湘潭建设,支撑起湘潭的核心竞争力。

  湘潭地处全国“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战略支撑。我们是“一带一部”核心增长点、长株潭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湘潭全域均处于长江经济带范畴,空间支撑起来的价值不可估量。我们是湖南融入长三角、泛珠三角的前沿重镇,紧邻长沙黄花机场,普铁、高铁、城铁路网健全,坐拥7条高速公路,三千吨货轮通江达海,已经成为中部地区“海陆空铁”齐备的立体式交通枢纽。交通的支撑正在扩大湘潭的“经济圈”和“朋友圈”。

  我们还有人口支撑和科教支撑。目前湘潭市人口28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3.1%,随着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湘潭正加快从人口流出地转为人口流入地。湘潭位处湘江西岸大学走廊核心部位,拥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13所高等院校、13家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30万成熟产业工人和16万在校大学生。

  我们还有产业支撑、平台支撑和人文支撑。湘潭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优势产业贡献了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平台有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湘潭综合保税区3个国家级园区,还有15家院士工作站、全省首家产业创新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以及一大批国家级、省级企业孵化器。人文支撑是最大的软实力,湘潭历来有重文重教、重商重工的优良传统,曾创造过“小南京”“金湘潭”的辉煌历史。

  知湘潭者,知其有名满天下的湘军、源远流长的湖湘学派;知其是一代伟人毛主席的家乡,是举世闻名的红色圣地,是我们党初心出发的重要发源地。至湘潭者,能感受到湘潭蕴藏着蓬勃的朝气和无穷的活力。

  面向未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拼搏、苦干实干,加快建设富裕湘潭、法制湘潭、幸福湘潭、文化湘潭、美丽湘潭。让我们一起携手,在新时代浩荡前行!

  ◎名片

  1.韶山灌区

  韶山灌区工程于1965年7月动工兴建,1966年6月建成通水,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素有“北有红旗渠,南有韶山灌区”之称。韶山灌区作为湖南省灌溉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建设影响最广、文化底蕴最深、综合效益突出的最大引水灌溉工程,以农业灌溉、防洪排涝为主,灌溉湘潭、娄底、长沙3市7个县(市)区2500平方公里范围的100万亩农田,并兼具发电、工矿及城镇供水、养殖等功能,为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湘钢

  湘钢始建于1958年,经过61年建设发展,目前具备年产钢13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产品涵盖宽厚板、线材和棒材三大类400多个品种,在船舶制造、海油工程、工程机械、高建桥梁、压力容器等领域享有盛誉,与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湘钢制造”助力“大国重器”、添彩“超级工程”,参与了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北京新机场、亚投行总部大厦等超级工程建设;并且紧跟“一带一路”倡议,出口欧洲、南美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产品应用于俄罗斯亚马尔项目、阿布扎比国际机场、卡塔尔购物中心等国外重点工程。

  3.湘潭综保区

  2013年湘潭综保区获批,2015年正式封关运行,成为中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保税区、长株潭首个综保区、湖南省第一家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保税备货业务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金关工程”二期保税监管区域系统唯一试点测试单位和全国公路转关车检场所快速通关试点单位。2017年,湘潭综保区还在全省率先建设了海外仓。

  4.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湘潭大学”校名,并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1974年,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央领导批准湘潭大学复校。1978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16所文理工综合性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湘潭大学提出殷切期望,要求努力把学校办得更好、更有特色。

  5.盘龙大观园

  国家4A级景区盘龙大观园是湘潭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典范。2009年,盘龙集团在岳塘区指方村投资建设了盘龙大观园。10年来,盘龙大观园共引进名贵花草树木30多万株,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负氧离子数量是城区的100多倍,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曾被国家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曾佰龙 肖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