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湖南29人保送清华北大 总数居全国第二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9-03-11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保送生资格名单。2019通过五大学科奥赛保送北大、清华的湖南学生人数达29人,位居第全国第二。而其中,雅礼中学获得保送生资格的人数最多,有10名。近几年,受保送生政策收紧影响,虽然保送生的门槛变高,人数减少,但是我省中学生却表现不俗,这其中有何“奥秘”?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故事:“学霸”多才多艺,入选国家队保送清华

年仅17岁的黄奕远是雅礼中学1603班的高三学生,因入选2019年生物竞赛国家代表队,去年暑假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录取。谈到取得好成绩的秘诀,黄奕远说,学习态度和方法很重要,首先要有信心,找到自己兴趣;另外,对时间有宏观把控,有严密计划并细化到每一天,今日事今日毕,对自己下狠心,“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

在实验室里,黄奕远正在认真地解剖鲫鱼。

高一入学前的夏令营,黄奕远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了生物竞赛。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入高二后,学习重心开始逐步转移到生物奥赛的学习上。“每天除了正常上课,晚自习和周末几乎全部用来学习奥赛。”黄奕远说,也遇到过烦恼和挫折,但不畏难,会想尽办法去解决,“偶尔打羽毛球、看电影放松一下。”

这个阳光大男孩,不仅是一位“学霸”,而且多才多艺。在南雅中学读初中时,是校学生分会主席,学校的不少大型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在雅礼中学教科室主任、生物竞赛总教练徐宏勇看来,黄奕远是全面发展的“完美”学生,兴趣爱好特别广泛,弹得一手好吉他,还经常参加各种活动,进社区、演讲,英语口语也很好,在班上是典型的文艺积极分子,有表演天分,“有时我们甚至开玩笑说,他适合去中央戏剧学院”。

黄奕远(左一)和教练徐宏勇(中)正在讨论

徐宏勇告诉记者,在入选省代表队后,在集训的一段时间,黄奕远实验做得很不顺利,甚至在队伍里比较靠后,他曾十分沮丧。但很快,又重新审视自己,找缺点,及时改进方法调整思路,后来一步一步走得特别好,“他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下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死读书。”

徐宏勇介绍,进国家队的选拔,首先50名选手进行理论和现场测试,成绩前20名的选手进入实验考试和面试。此后还有一上午的面试,包括全英文面试,需要阅读大量英文文献,掌握很多专业词汇,对前沿研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保送资格后,黄奕远仍没有放松自己,将于今年7月代表我国参加在匈牙利举行的第30届国际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希望能为国出力。

分析:“奥赛”降温,湖南成全国保送“排头兵”

从保送名单看,全省29名保送生,全都来自长沙的学校。其中,雅礼中学10人,湖南师大附中和长郡中学分别有7人,长沙市一中4人,湖南师大二附中1人。目前,已获得保送生资格的学生均是中学生五大学科奥赛国家集训队队员。“在竞赛领域,全国有一大批知名中学都很重视,投入也很大。”徐宏勇介绍,湖南的保送人数在全国一直是“排头兵”,今年略微下降,是竞争激烈下的自然现象。“2017年保送人数最多,光是物理全省有17个,人数居全国榜首。”

而翻看近三年全国五项学科奥赛成绩,记者发现成绩雅礼中学的连年攀升。特别是2018年,全校各年级共126人荣获联赛一等奖,35人入选省代表队,全国决赛获得15枚金牌,15枚银牌、10枚铜牌,10人入选国家集训队,各项数据均列湖南省第一位。

自2013、2014年教育部接连对奥赛出台限令,2018年3月,又发布“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等5项全国性高考加分”的规定。“这些政策的出台,让一些学校,包括很多知名高中开始减少对学科竞赛的投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也随之下降,导致最近几年学科竞赛成绩大幅下滑。”徐宏勇介绍,当时学校做出仍然重视学科竞赛的判断,并不仅仅停留在高考的政策上,而是看得更为长远。

“坚持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是学校的担当和使命。”徐宏勇说,雅礼有三大育人理念,即个性、自主、开放,“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各自的兴趣与天赋,学校应该积极创造各种平台、路径、资源,让孩子们不同的才华都能得到展示。学科竞赛是一种系统性的培养,是全国、国际的学生能力的比拼,当然也是培养一流、尖端人才的路径。”另外,学校经过广泛地与高校的沟通和了解,发现参与过学科竞赛的学生,尤其是在全国赛当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入高校后,普遍比裸分进入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有更强的学术能力。“北大、清华都对竞赛学生进行过全面跟踪和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高校对有学科竞赛背景的学生,或者说拔尖人才也是非常看重的。”

徐宏勇认为,教育部政策的出台,不是打压学科竞赛,而是为了让学科竞赛更加规范化。“虽然学科竞赛与高考并不矛盾,是一条很好的培养有天赋孩子的路径,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要走这条路。学校也一直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力争为不同个性的学生创造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条件和平台。”(记者 陈舒仪 刘镇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