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数据分析

平江县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报告

来源:县统计局 2018-09-11 11:18
| | | |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汨罗江上游,处东经113.5°至149°,北纬28.2°至29.6°之间,东与江西省修水县、铜鼓县交界,南与长沙县、浏阳市接壤,西与汨罗市、岳阳县毗邻,北与湖北省通城县相连。全县东西长98.5公里,南北宽76.1公里。全县土地面积为4114.4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有耕地面积84.45万亩,其中水田81.4万亩。全县现有总人口111.6万人,比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83.96万人增加了27.64万人。行政区划上全县辖19个镇,5个乡,542个村(居)委会。

平江县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革命传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革命老区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1978年,平江县还是一个贫穷落后、偏远闭塞的山区县。历年来承蒙党和国家对革命老区的关心支持,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努力奋斗,县域经济得到逐步发展。1978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为1.23亿元,人均GDP仅146元,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平江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2017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67.91亿元,年均增速达 12.4%,人均GDP达27205元。产业结构不断调优。近年来平江县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旺县、融长兴县”战略,抢抓发展新机遇,在努力扩大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次产业结构比从1978年的64:16.6:19.4调整到2017年的17.8:41.7:40.5,其中第一产业下降46.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了25.1、21.1个百分点。平江由农业产出大县逐步向以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强县迈进。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1978年财政总收入仅1471万元,收入结构以农业税和上级划拨为主,到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2.76亿元,年均增长12.1%,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82.2%,人均财政总收入达1296元。

 
 

 

 

二、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40年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全面

推行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调整了生产关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实行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关注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平江虽然是个农业大县,但农业生产却很落后,改革开放初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44亿元。农村改革彻底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201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5209.6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61588.97万元,林业产值61726万元,牧业产值270242万元,渔业产值17244.84万元,服务业产值14407.86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1978年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为33.85万吨,2017年达到43万吨。牲猪发展迅速,1978年出栏27.44万头,2017年出栏牲猪98万头,相比增加了 70.56万头。平江特产油茶进行了低产改造,茶叶进行了品种更新换代,全面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传统农业得到改造升级,平江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商品粮生产重点县,牲猪生产大县,油茶产业示范县。

2.农民生活状况根本改善。1978年平江有农村人口98.3万人,广大农民生活处于低下的贫困线,努力劳动仍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才达到91元。党中央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农民群众逐步摆脱了世代纠缠的贫困状况,在衣食住行方面得到了彻底的改善。政府实行农机补贴惠及农民,机械耕作进入农家,到2017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0.21万千瓦。免除农业税、实行种粮直补、油价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施行,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公路、电力、通信、广电等村村通工程,使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普及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平江县逐步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经济向第二、三产业发展。外出务工成为农民的第二职业,务工收入也成为平江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201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94元,比1978年的91元净增7903元。

三、新型工业强势崛起

改革开放初期,平江县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除了屈指可数的几家国有工业企业外,其他多为作坊式的手工业。40年来,平江工业先后经历了公私合营,国有、集体(含乡、村办)工业和多种经济成份工业的历史性转变,顺利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企业改制。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成功扶持“天一科技”成为上市公司,并逐步把企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平江工业的龙头;实施“工业西进”战略,在伍市镇开辟了“平江工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到2017年入园企业达80多家 ,并批准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平江工业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1999年全县31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改革开放10年后的2008年,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家,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1.7亿元。又经过10年的工业发展,到2017年,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9家,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88.4亿元,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产业、项目进一步集聚,逐步形成“一园两区”发展格局,2017年园区工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9%,清洁能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材料等四大支柱产业强势发展,新型工业化得到了大力推进,为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四、固定资产投资高速运行

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1978年的500万元到201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34亿元,年均增速达24.9%。从2009年起至今,平江县房地产发展市场快速迅猛,国家制定了关于《新型城市化建设》《房地产税费减免》等相关优惠政策,更好促进市场发展。截止目前已开发项目35个、总投资达到52.49亿元、共开发38个楼盘18990套住房,解决165000住户的住房需求。

五、交通运输、信息业迅猛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平江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40年来平江县委、县政府把交通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区域合作的“一号工程”来谋划,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交通面貌日新月异。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京港澳高速、通平高速的竣工车和G106、S308、S207等国省道的改造升级,蒙华铁路、平益高速以及各类干线公路、旅游公路等重大项目的不断推进,交通区位明显改善,平江从偏僻的山区融入了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同时,随着通畅工程、提质改造、危桥改造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农村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全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100%的村通水泥路,打造了村、乡、县之间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平江交通按照“对内成环成网、对外互联互通,强化发展轴、融入三大群(环武汉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思路,围绕“打开出境通道,建设开放平江”的定位,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优化运输网,发展大交通。发展至今全县公路总里程4182.4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90.4公里,国、省干线459.48公里,农村公路3632.5公里。2017年客运总周转量达56216万人公里,货运总周转量136867万吨公里。逐步构建构建两纵一横铁路网(即蒙华铁路平江段、常岳九铁路和平江城际轻轨),三纵一横高速网(即京港澳高速、通平高速和平益高速),八纵六横主干网(“八纵”包括G106、S202、S203、S205、S206、S208、S210、S211,“六横”为G536、S316、S317、S318、S321、S322)。

邮电通讯事业迅速发展。通信事业全面覆盖,2017年电信业务总收入9 000万元;全县移动用户达46万户,城区网络覆盖率达100%,乡镇网络覆盖率达99.8%;邮政业务总收入8768.8万元,现代通讯全面普及。

六、贸易和生态旅游日趋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平江消费市场日趋旺盛。2017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4亿元,年均增速达13.7%;其中城镇为87.3亿元,乡村为19.1亿元。对外经济贸易从1999年开始,进出口总额为254万美元,对外签订利用外资金合同项目6个,投资总额3134.2万美元。2017年进出口总额已达5430万美元。随着平江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和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消费新动能快速成长,消费需求不断释放。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不断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覆盖,年度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1亿元,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改革开放初期十年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工作。"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拓宽服务业领域、扩大服务业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增强服务业功能、规范服务业市场,这些都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平江县服务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服务业四上企业的营业收入由2009年的29194.9万元,到2017年的194800万元,相比增长了5.6倍。近年来平江县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全国全域旅游试点。

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8.1亿元;共接待游客1557万人次;直接创税6000万元,间接创税近3亿元。其中4A级景区石牛寨接待游客141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7亿元,直接创税3570万元,全县旅游景点发展速度快,收入明显增加,同时为平江的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带来了实质性的效益。

七、财政和金融稳步提升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1978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471万元,到201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76亿元;年均增速达12.1%。2017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3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38亿元,其中财政八项支出40.49亿元。

金融指标支撑有力。1978年城乡储蓄存款余额231万元,到2017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271.44亿元,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178.8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2.19亿元。本外币存贷比为52.38%。

八、教育与科技迅速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人口增长与社会进步,平江县教育事业得到协调发展。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经国家验收一次性达标。为改善办学条件,历年来对中小学危房逐步进行了改造建设,对教育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1978年各类学校合计1412所,其中普通中学186所,小学1226所。到2017年,平江县现有基础教育学校(含幼儿园)615所,其中幼儿园203所,小学206所,教学点147所,初级中学4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成人高中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中学校2所。共有在编教职工8366人。2017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人数2040人,教育经费决算支出12.18亿元,同比增长28.24%。

科技事业不断开拓。平江县拥有省级高新园区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级星创天地3个,省级农业科技信息中心11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2017年全年累计申请国家专利469件,授权专利320件,其中完成发明专利申请46件;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7项,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1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570万元。全县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175.9亿元,R&D投入达8.9亿元。累计开展科普活动、科技下乡等43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0多万份,进行现场技术指导2000多次。同时,扎实开展科技扶贫,全县60名科技人员分别派驻60个贫困村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96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63场次,累计培训指导贫困农民达1516人次。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全面推进

文化事业普及全民。平江县现有文化产业企业355家,从业人员11300余人,文化总产值5.13亿元,公共文化服务扎实推进。目前已完成图书配送招投标和建成763个农家书屋。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2.3平方米/人。

卫生事业惠及全民。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529人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36093人进行疾病普查,核准患病对象36092人,核准率达100%。按照“三个一批”落实分类管理服务,其中大病患者2466人(含四类9种大病474人),救治进展率达99.35%;慢病患者14858人,慢病签约率100%;重病兜底患者303人,兜底救治进展率达100%。2017年,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 95.27%,比上年度上长1.18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19,比上年度下降3.91个百分点;政策外多孩控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上。

十、招商引资再创佳绩

招商引资成绩斐然。2017全年内联引资到位资金51.09亿元,超额完成市分47.87亿元的招商任务,新引进项目52个,其中直接引进的亿元项目有耐普恩科技、中民筑友、东映碳材料、秋湖水库森林康养基地、机器人房车基地等5个。在省市贸促会的支持带领下,多次组织县内外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活动:组织山润茶油公司、玉峰食品公司、同济三力和食品公司、鑫鹏工艺品公司参加湘品进港企业展;组织巨雄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参加了广州食品国际博览会;组织亲情茶叶、巨雄公司参加了长沙中部国际农产品博览会;组织阳光企业参加深圳绿博会;组织云天节能参加湖南(郴州)国际五金工具暨锻造产业博览会;组织金寿药业参加第二届武陵山(怀化)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组织兴科云母制品公司参加“湖南名优产品-中东展”。 通过与平江籍香港乡友发起的香港湖南德惠乡友联谊会牵线搭桥,致力搭建平江-香港拓展贸易平台,将平江休闲食品、特色产品带入香港市场,为平江县食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良好机遇。

十一、生态环境与安全生产逐年提升

生态环境常抓不懈。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大专项行动”,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国家4A级景区2个和国家3A级景区4个,划定生态保护面积1691.9平方公里,现拥有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多张“国字号”生态名片,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创建单位。建成乡镇垃圾转运站11个、在建垃圾转运站12个,建成集中式人工湿地2个,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格净化池8000多套。完成饮用水源保护方案制定,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40个,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空气环境质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域内国控、省控水质断面均按功能区要求全部达标,河湖水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水环境质量名列省市前茅。

安全生产逐步提高。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人/亿元;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为0人/十万人;2017年发生大小交通事故10057起,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0.11人/万车。

十二、脱贫攻坚成果显著

平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由于地理位置、交通等原因,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历来是县委、县政府备受瞩目的重点工作。1978年平江县贫困发生率为7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1元,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全县共有58.81万人脱贫,到2017年底,平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4.5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90元,扶贫工作成果显著,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1978年全县总人口83.96万人,总户数18.98户,其中男性44.07万人,女性39.88万人;城镇人口3.81万人,农村人口80.15万人,城镇化率仅4.5%。到2017年全县年末常住总人口98.48万人,总户数27.91万户,其中男性51.41万人,女性47.07万人;城镇人口43.73万人,农村人口54.75万人,城镇化率为44.4%,比1978年提高了39.9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施行。截止2017年农村低保对象11481户19756人,其中兜底对象3004户7275人。农村特困人员年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6300元和3900元,城乡低保月人平补差分别提高到300元和186元,全面实行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覆盖率达100%。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全县城乡居保、企业养老保、机关养老保、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总计102946.11万元。失业保险费率从1.5%调整至1%,待遇从960.50元/每月调高至1088元/每月。城乡居保从每个月80元调高至85元。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343元增加到218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91元增加到8690元,年末住户储蓄余额达178.84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17789元/人。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居民生活在整体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正大步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