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狠抓经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县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各单位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为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2015年上半年,全县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均稳中有增。
一、全县非私营单位总体状况
(一)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稳中有增
上半年,全县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为47811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从业人员30408人,比去年同期减少0.9%;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2111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13%;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15292人,比去年同期增长7.77%。
(二)工资总额、平均工资稳中有增
1-6月,我县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累计总额832246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68%。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740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73%。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68757千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786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6%。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558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1%;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3535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3%;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3991元,与去年基本持平。 从十九大行业情况看: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较高的是,建筑业21425元,采矿业17255,制造业16887元;人均劳动报酬较低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9567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706元,资赁和商务服务业10986元;最高工资是最低工资的2.24倍,各行业之间劳动报酬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从业人员数量增长缓慢,劳动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从业人员数量与同期相比只有小幅增长,从业人员增速放缓。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以及结构性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劳动力需要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而企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一部份求职者无处就业。另一方面因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致使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存在用工紧张、招工难现象。再者企业的岗位需求不符合求职者的求职意向以及企业用工成本的不断增加,也导致了劳动力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
(二)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各个行业的工资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行业间的差距还是较大。据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平均工资最高的建筑业,与最低的批发和零售业之间的差距为11858元,相差2.24倍。行业间工资差距太大,不利于各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给和谐社会带来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第三产业是吸纳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特别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我县服务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发就业岗位,从而有效地增加劳动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二)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促进劳动力供求平衡
要加强劳动力的岗前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水平。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职业教育的力度,使新生劳动力能够掌握更多更高的职业技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应完善职工在职培训机制,加强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并积极组织职工通过集体培训和自身学习来实现自我提高,通过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来适应市场的要求,同时提高职工工资收入,促进工资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要及时提供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做好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供需对接,高质量提供对接平台,最大限度的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
(三)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
通过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价位等制度、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物价增长的联动机制,激励和推动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张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