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旺县、融长兴县战略,抢抓发展新机遇,在努力扩大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县域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2.14亿元,同比增长7.9%,县市方阵位居第二(较上年同期提升1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68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48.73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完成41.73亿元,同比增长10.1%。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经济结构稳中趋优
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比从上年同期的21:43.2:35.8调整为19.3:43.5:37.2,一产业下降了1.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提升了0.3、1.4个百分点,且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评估指标支撑有力,货运总周转量68526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3%;邮政业务总量4546万元,同比增长17.3%;全社会用电量6052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1.05亿元,比年初增长8.6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5.9亿元,同比增长24.5%,存贷比达到50.7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43个百分点;金融业税收1556万元,生活服务业税收1615万元。
二是工业结构进一步转优。园区聚集程度逐渐提升,上半年园区66家入园企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规模工业增幅3.4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9%,比上年同期高5.5个百分点。上半年园区创税1.03亿元,同比增长37.2%。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生物医药、电子元件、机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17.8%,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1%。四大主导产业全面发展,绿色食品、新型工业中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产业分别完成总产值76.7亿、4.6亿、6.3亿、8.3亿元,分别增长22.6%、15.8%、33.7%、20.4%,四大主导产业共完成产值95.9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9.6%。
(二)增长动力持续稳定
一是投资驱动强劲有力。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1.5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推进有力,50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7.2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2.5%;房地产投资24901万元,同比增长39.4%。分产业来看,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9亿元、39.7亿元、48.9亿元,分别增长3.6%、9.2%、19.8%,第三产业投资占比达53.4%,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一、二产业和全社会投资增速。
二是消费需求日趋旺盛。上半年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50.18亿元,同比11.1%。城乡消费同步平稳增长,城镇实现零售总额41.7亿元,增长11.8%,乡村实现零售总额8.84亿元,增长10.2%,城镇消费的增速高于乡村1.6个百分点,城镇消费仍占主体地位,占社零总量的83.1%。旅游消费持续趋旺,随着平江成为国家全域旅游试点县,全县对外营业的景区(景点)16家,4A景区2家,3A景区7家,游客量达71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7%;总收入50.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住宿餐饮消费增速逐步回暖。全县的餐饮住宿业在旅游业的带动下持续增长,自进入旅游旺季后,带动住宿餐饮业营业额步步攀升,星级宾馆和服务设施相对较好的入住率均在80%以上。全县住宿餐饮经营状况良好,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42亿元,同比增长14.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2亿元,同比增长15%。商品房库存逐步减少,上半年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2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6%,住宅销售1526套,商品房销售额11.1亿元,同比增长64.7%;全县商品房库存不到500套,县城区商品房库存不到200套;完成房地产营业税2723.8万元。
(三)民生保障扎实推进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204元、5502元,分别增长9%和8.8%,均快于GDP7.9%的增速。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倾斜,上半年民生支出25.0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77.5%。就业不断改善。上半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89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750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680人;创业带动城乡就业4588人,其中带动城镇就业170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83人,其中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960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132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9%,控制在4.5%以内;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155人。重点民生实事工程进展顺利,上半年全县26项省市县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中,超额完成1项,完成目标任务50%的有15项。精准扶贫成效显著。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同步启动2017年和2018年3.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其中县城洪家塅集中安置区已动工建设,建成后可安置1932户7000多人。产业扶贫方面,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资金2.28亿元,其中分贷统还放贷2亿元;在38个贫困村以扶贫专业合作社牵头连片种植的形式,种植韩梨、黄桃等优质水果2984亩;向贫困农户发放鸡苗6万羽。教育扶贫方面,计划继续扩大教育扶贫资助范围和补助标准,全面杜绝因学致贫、因贫辍学的问题。生态脱贫方面,聘请387名精准扶贫对象为护林员,人均增收1万元。社会保障兜底方面,坚持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整户兜底对象将达到1.1万人。
(四)新兴业态动力强劲
“互联网+”经济发展迅速,平江县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智慧县域、农村淘宝项目进驻平江,积极推进“工业品进城,农产品进城”,推动互联网创业就业,上半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约5亿元(包括现代物流业2亿元),较上年同期成倍增长,农村淘宝带动电商就业人员1600多人。实施电商产业扶贫成效显著,争取省资金200多万投入电商扶贫服务站44个,扶贫户网店10个,后阶段将相继建成50个电商扶贫服务站和8个贫困户示范网点。积极打造全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县域电商产业园(占地47亩、6个标准厂房4万多平米),目前已有60家企业意向入园,有效整合了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上下游资源,助推平江电商产业飞跃发展。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与预期目标差距大,下行压力依然严峻
上半年GDP增长7.9%,低于年初预期目标(10%)2.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2%,低于年初预期目标(10%)1.8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滑0.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低于年初预期目标(20%)5.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滑3.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低于年初预期目标(13%)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8.8%,比年初预期目标(10%和10.5%)分别低1、1.7个百分点,农村收入增幅较上年同期下滑0.6个百分点。
(二)“四上企业”新增入库亟需抓紧落实
“四上企业”新增入库进度缓慢,影响主要经济指标评估核算。到目前为止,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和服务业、资质以内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新增入库工作仅工业新增1家、房地产开发业新增2家。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都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各行业主管部门更应该做好“四上企业”新增入库工作来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增量、加快发展速度,客观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现状。
(三)对比“学比赶超县”差距明显
一是经济强县浏阳、醴陵都有共同特点,就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分别达到56.9%和63.2%,而我县不到43%。二是对比赶超县修水,我县GDP增速低于修水县(9%)1.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低于修水县(9.5%)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低于修水县(15.6%)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修水县(13.3%)2.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总量比修水县(13.64亿元)少5.92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修水县(12.1%)3.3个百分点。
(四)工业发展优势不突出,对县域经济拉力减弱
上半年第二产业占比43.5%,仍停留在新型工业化中期阶段。生物医药、电子元件、机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虽然近年有较好发展势头,但占规模工业9.1%的比重仍然较低。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有待加强,工业投资25.43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8.39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20.1%,比重仍然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占GDP比重仅为12.6%,低于全市水平13.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243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8.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滑7.1个百分点。同时工业发展还面临转型升级资金制约瓶颈、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招工用工难等突出问题。
(五)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上半年全县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3:43.5:37.2,二、三产业占比为80.7%,自从2013年(19.2: 47.6: 33.2)全省实施小康考评3年多以来仅提高0.1个百分点,离全面小康考评体系85%的目标值还有4.3个百分点的差距。第三产业占比37.2%,分别低于全国(52%)、全省(50.2%)、全市(38.9%)水平14.8、13、3.1个百分点。
三、后阶段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供需结构,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扩大总需求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资源向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集中,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培育和推进新业态、新技术和新产业快速发展,加速现代物流、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服务业、互联网经济发展步伐,力促第三产业成为主导经济增长、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促进“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着重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与引进,加强金融机构资本服务保障,引导和帮助实体经济进行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投资,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围绕既定目标,狠抓“三重”工作落实,找准差距,补齐短板,力促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