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平江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72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县政府办 2018-06-23 16:43
| | | |

平教体字〔2018〕30号A类

何钦云等6位政协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校中开展礼仪宣讲活动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由县教育局牵头,组织宣传团,首先对老师进行系统的礼仪培训建议。针对教育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我局自2012年开始着力进行学校文化建设,其中就包括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主要抓手是学校要进行三礼四节教育活动,三礼指的是入学礼、毕业礼、感恩礼,四节是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其中的“三礼”教育是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从2017年开始,我局针对教师不重视德育教育,自身礼仪教育缺乏的现状,又以大桥中学、城北学校为基地,进行了全县德育导师团队培训,主要进行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方面的培训,参培人员近100人,他们再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到各中小学校进行德育送课下校,进行德育老师培训等。

二、关于班级每个星期安排一节文明礼仪课的建议。文明礼仪课的开设已有多年,从教育部、省厅、市局及县教体局都下文明确规定,中小学校每周要开设班团课一节,重点进行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德育教育,目前各学校都已开设班团课,按每年初教体局下发的年度德育工作任务和要求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三、关于学校每学期要对家长进行两次以上礼仪课讲座宣传的建议。我局已于2017年10月组织部分学校校长、政教主任到江西弋阳进行了关于家校合作的交流学习,回来后我局专门出台了《平江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平江县全面推进家校合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平教体通〔2018〕40号),要求各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研修会,建立家长志愿者服务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文明礼仪等家庭教育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培训,通过家长委员会的文明礼仪劝导、安全劝导对孩子进行榜样教育,通过家庭教育研修会以讲座、经验交流形式对家长进行教育。目前大桥中学、浆市中学、福寿山中学、爽口中学、时丰中学、南江镇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家长学校建设、家长委员会建设开展好。其他学校也在逐步完善中。

四、关于县教体局要将文明礼仪宣讲活动列入各学校、学区考核内容的建议。多年来,我局高度重视文明礼仪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教育,每年的年初的年度工作任务和要求都明确要求各学校进行此方面的学习和教育。每年的上半年期中前后对全县初中和下半年期中前后对完小及学区进行教育教学常规督查时的德育教育方面有对此方面的检查督导并评价。每年的年终对学校、学区的德育教育方面的考核也相应进行此方面的检查督导并评价。

感谢你们对平江教育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附:《平江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平江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平江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印发<平江县全面推进家校合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平江县教育体育局

2018年6月22日

承办负责人:童怀思

承办人及联系电话:方均元  07306223118


平教体通〔2018〕71号

平江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印发《平江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入推进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区、县直学校:

现将《平江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平江县教育体育局

2018年5月8日


平江县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书香校园建设为重点,以环境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引领下的科学民主、积极向上、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丰富和提升师生精神境界,推进我县教育内涵发展。

二、基本目标

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在科学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确立以实现终生幸福和人生理想的师生共同核心价值追求;围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创建书香校园工作目标,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师生展示交流平台,形成民主科学的管理制度,优良健康的校风、教风、学风,诚信文明的行为规范,优美典雅的学校环境,实现中小学校文化形态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提升我县教育整体实力。

三、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和整体育人效应,遵循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教育观念、制度、行为、环境等学校文化要素同步发展、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二)个性化原则。准确定位,因校制宜,在体现优秀民族文化特征、体现时代精神的主流文化的同时,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突出学校个性和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学校特色。

(三)教育性原则。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立足于立德树人,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在育人过程上下功夫,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效性原则。努力做到针对师生思想实际,贴近师生生活实际,提高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学校文化是学校在办学实践中积淀和凝聚而成的智慧结晶,是体现学校当前与未来发展要求的时代精神。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不断创造和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校园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弘扬时代主旋律,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四、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与基础,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是文化育人的基本物质载体和外在标志。

1.美丽校园。一是要做好校园环境“三化”。校园“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绿化覆盖率不低于校园总面积的30%,绿化布局合理,植被优美雅致,注意日常养护,教室办公室有生态气息;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卫生无死角,地面、墙面无污痕,厕所干净无异味;校园设施完好,无明显破损,工具物品摆放有序。校园景观合理协调,学校形象标志统一美观,道路、景观等的设计、命名蕴含文化意义,整体环境布置体现学校历史发展特色。二是要优化校园育人氛围。教室、办公室要美化、洁化,并有文化内容。专用教室要体现学科特点、墙面布置具有宣传性、引导性,专业器物要充分利用,整齐摆放,创设专业特色的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培养情操,探索科学。学校图书室、实验室、社团活动室、心理辅导室、体艺馆、餐厅等专用场地规范安全、干净整洁。室内室外文化布置合理美观,充分彰显育人功能,能及时展示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教育教学成果,为师生创造各具特色的学习、活动和工作环境,努力创设主题突出、品位高雅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餐厅文化、走廊文化等。

2.书香校园。一是要形成书香校园建设管理网络。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学生以年级组、班级为单位,成立读书指导小组;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成立读书研修共同体,形成书香校园建设管理网络。二是要充分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学校要加大投入,加强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阅览空间,充实学生读物,建设好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读区,有场地的学校可以建立教师书吧,保证读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校情的“书香校园”实施方案,要充分利用现有图书设施条件,把加强使用和推广阅读作为书香校园创建的重点,组织师生开展读书活动,将师生读书情况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加强对读书活动开展情况的检查指导,认真制订活动计划,切实抓好落实。要按要求明确各学段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明确教师读书要求,推荐教师阅读书目;要办好校报校刊,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阅读之星”等评选,举办好校园读书节活动。

(二)活动文化

活动文化是指学校一切活动的动态文化,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挖掘个人的潜能、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1.课程文化。课程是文化校园的生命力所在。学生的培养要通过生动的课堂、合适的课程体系作为保障,课程文化是建设美丽课堂、塑造美丽学生和美丽教师的载体。具体要求:一是强化多元课程开发。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增强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努力培育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围绕学校特色开发,开发校本课程,做到教师人人开发课程,学生个个有个性化课程。在开齐开好学科类课程和原有活动类课程的同时,要认真实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努力开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特别是把研学旅行结合到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实施中,以研学为目标,使学生通过旅行实践实现研究、学习能力的提升。二是提高课程实施水平。要提高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水平,打造以生为本、灵动和谐的高效课堂,把课堂教学重点从传授知识转向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谈论等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增强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厚实的学习基础。

2.学生文化。学生文化即学生行为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系列活动文化,体现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是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基石。学生文化建设是通过校园的文化活动,培育有爱国情趣、崇尚文明、规范包容、身心健康的学生。具体要求:一是建设精品社团。学校要制定完善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意见及管理办法,力求做到社团活动课程化、开展活动常态化、展示舞台多样化,将社团建设从单纯的课外活动层面提升到学校文化和课堂构建的高度,创建具有传承意义和学校特色的精品社团。二是打造精彩课间。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围绕使每一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目标,结合学校体育和艺术特色开发校本课间操,精心组织大、小课间活动,体现“运动健康、生命阳光”和学校文化特色的完美统一,着力抓好“一校一大型课间操”活动。三是搭建实践平台。各校要以“四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三礼”(入学礼、感恩礼、毕业礼)和节日仪式教育为载体,努力搭建学生各类展示实践平台,让每个学生学会一门艺术技能、擅长一项体育活动、获得一次登台表演的机会、留下一件值得回忆的作品、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项社区公益活动等。

3.班级文化。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和“精气神”。要形成与学校文化及办学理念相协调,富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注重班级精神的培育,确立班集体的共同价值观,营造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之间和而不同、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具体要求:一是加强班队(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班级公约、班级组织等班级管理制度,通过班级口号、班歌等的呼号传唱,营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班级精神。二是优化班级布置。挖掘每一位师生的智慧,将教室环境布置成为学生的共同书房。教室、课桌要保持干净整洁,门口悬挂特色班牌,体现班级的特色与追求,墙面要充分开发,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开发平台,黑板报要成为班级的主题文化园地,及时反映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三是创新班级活动。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教育阵地,抓好落实完善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活动新模式。不断提升班级文化教育活动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不断拓展教育活动空间,为学生搭建丰富的、个性化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在活动中培养品德、在活动中升华境界,用活动引领学生完成从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育的成长过程。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在核心文化的引领下,体现以人为本办学理念,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内在规律,实现激励与约束双重效能的一整套章程、规章、制度的综合,为构建团结合作、平等互动、追求进步的学习型发展团队,建设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与健全人格培育,促进学校文化品牌的形成与提升,发挥约束、导向和保障的作用。具体要求:一是加强“一校一制度体系”建设。规章制度是学校章程的进一步细化,各校要把制度建设作为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全面系统地梳理各种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校务会、教代会和学校工会作用,因校制宜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教学管理、教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系列制度,逐步培育依法自主发展的意识和依法主动发展的能力,形成人人心中有制度,人人行动守制度的习惯,让学校真正走上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遵从制度、遵守规则的科学发展道路,构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促使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二是加强家校共育制度体系建设。针对我县劳务输出量大,留守儿童居多现状,学校要贯彻落实《平江县全面推进家校合作指导意见》(平教体通〔2018〕40号),积极探索家长、社区、乡(镇)村管委会、文明办、关工委等教育利益者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全面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研修会,制度化召开家长会,组织家访,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民主评议学校活动,建立家长志愿者服务制度,成立周末学习互助小组等形式,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努力在家校共育方面有较大突破,在家校合作、家庭教育、校外教育、社区教育上有创新有成效。

五、基本策略

(一)创建示范校。县局制定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考核办法,每年开展示范校评选活动。示范校从已经认定的105所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性创建基地和11所县直学校中产生。每个学区每年至少创建1所示范校,县直学校每年创建2-3所示范校。县局通过对申报校创建过程和集中展示成果进行评估认定,通过综合考核评价,对达成目标的学校给予每校10-20万元的资金奖补,并予授牌。

1.基本程序。一是自主申报。学校对照县局创建考核办法,根据办学实际,筛选优势与特色,确定创建类别,突出示范性目标,并制定出创建策略,然后向学区、县基础教育办申报。二是成果展示。县局建立网上交流平台,成立微信工作群和专用邮箱(pingjiangdeyu@126.com)。各申报学校通过文字总结、美篇、PPT、微视频等各种形式及时将本校创建内容和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分享。三是考核评定。县局实行过程性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对过程性成果与集中展示成果的综合考核评估,以年度目标达成度为基本标准,对学校示范性项目进行评估认定,并根据结果予以奖补。

2.基本类别。主要包括:美丽校园、书香校园、课程文化建设示范校、教学常规与教研特色创建示范校、德育一体化建设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家校共育制度建设示范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示范校等。

(二)补足短板校。目前我县还有部分村小、片办完小,甚至部分农村初中校,基础设施差,硬件建设薄弱,没有完成学校基础性文化布置。各学区要按照县局出台的学校文化建设底线标准,由学区统筹资金,搞好区域内所有中小学校的基本文化布置。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教育体育局成立由刘日新、尹定章、李德庆、童怀思、李炼煌、范旺东、余作成、杨  奇、徐献安、苏国华为成员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刘日新任组长,童怀思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方均元任办公室主任,李海涛任副主任。县局各职能股室要积极配合和支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基础教育办要做好总体规划和考核办法的制订,组织协调工作推进;办公室要做好书香校园建设规划,做好学校需要的图书配置工作;计财股要做好奖补资金的预算安排,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位;教建办要做好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指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建设工程质量;督导室要将学校文化建设纳入年度督导工作重点内容,并开展专项督导工作;其他相关股室要根据自身职能,充分发挥作用,共同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学校要把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列为重点工作,成立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做好各个层面的思想动员工作,使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充分认识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制定计划,扎实推进。学校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学习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层层推进,推动工作扎实开展,全面提高学校文化水平。各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因校制宜,合理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风格,切忌模式化和形式化。

(三)创新载体,关注实效。县局通过校长论坛等方式,加强校长间的交流与学习。学校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建设主体作用,动员和引导师生广泛参与,着眼于文化育人,通过开发精品课程,搭建科技、体育、艺术、读书等展示平台,评比“最美教师”、“美德少年”、“文明班级”等载体,多形式展示学生的风采、教师的追求、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理想。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媒体的力量,加强舆论宣传,争取社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了解参与学校建设、学校丰富文化内涵的切入点,吸引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加入校园文化建设队伍,使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充满活力。

(五)督查考核,示范引领。县局通过网上成果验证、现场下校督查、年终专项评估等形式,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评选,不断推广先进典型、发挥示范效应,推进全县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发展。

附件:1.平江县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申报表

2.平江县学校文化建设底线标准


附件1:

平江县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申报表

申报时间:

学校名称

(加盖公章)

校长姓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在校学生数

在校教职工数

创建类别

(主要填写学校已有办学优势、办学特色等)

(主要填写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策略、阶段性与周期性成果验证、学校自主评估等,可以根据内容增加页面)

学区初评

意  见

县教体局

审批意见

备注:2018年度申报请在6月15前完成。申报表电子稿请交规定邮箱(pingjiangdeyu@126.com),纸质稿请交基础教育办(联系人:李海涛)。

附件2:

平江县学校文化建设底线标准

1.学校建有围墙、升国旗的旗台和旗杆。

2.校门、校牌、门牌齐全,制作规范,挂贴整齐统一。

3.学校醒目位置布置有学校办学理念、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

4.学校每班有独立教室(复试班除外),教室醒目位置布置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四表一册(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表、座次表、学生花名册),教室正前上方有国旗标识。

5.学校设有教师办公室,办公桌椅齐全,有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基本制度等布置。

6.学校建有共青团(或少先队)活动室,设有广播室、图书阅览室。

7.学校有固定的宣传窗或移动式展窗。

8.学校有生活专用厨房、食堂、饮水设施和男、女分设蹲位够用的厕所。

9.学校有运动场所。

10.学校房前屋后和围墙周的空地充分绿化。


平教体通〔2018〕40号

平江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印发《平江县全面推进家校合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学区、中小学校:

现将《平江县全面推进家校合作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平江县教育体育局

2018年3月15日


平江县全面推进家校合作工作指导意见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5〕10号),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在“自愿、合作、共赢、平等”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引领和推动全县家校合作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高度重视,明确责任

1.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家校合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家校合作作为推进我县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要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健全机制,落实措施,创新家校沟通交流方式,规范家校合作育人体系,追求“家校合一”、立德树人。各学校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学校相关行政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家长委员会理事会负责人为成员的家校合作工作小组,规划和领导学校家校合作工作。

2.强化责任。要因校制宜制定“家校合作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家校合作”重点,落实“家校合作”责任,把家校合作责任分解到学校领导、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做到学校各级层面与家长能密切联系、认真配合,让学校和家庭双方互动互通,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和在家情况。

二、完善机构,夯实基础

1.成立家长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多元教育功能,多渠道优化育人环境,由政教处(德育处)牵头建立家长学校,通过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等形式,为新生家长、毕业生家长和中间年段学生家长传授先进的家教知识,指导切实可行的家教方法。可以启动“家长讲堂活动”,聘请家长介绍有益经验,邀请家长参加学校重要活动,在全体家长、学生中宣传优秀家长事迹,以家长教育家长,以家长带动家长。

2.成立家长委员会。要建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家长委员会,完善家委会章程,明确家委会职能、权利和义务,充分调动家长委员的积极性。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委会活动,让家长委员们更全面立体地了解学校,了解学生,自觉主动成为学校的参与者和管理者。

3.成立家庭教育研修会。家校合作,家长是关键。各校要把家校合作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由政教处(德育处)牵头组织,以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和其他热心家庭教育的老师、家长为成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家长培训,加强家庭教育研修,不断提高家长和教师的合作能力与育人水平。县、校都要构建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开发培训课程与讲义,开展系列化的家庭教育培训活动。

三、落实常规,畅通渠道

1.召开家长会。通过举行全体的、部分的、定期的、随机的、综合的、专题的多种形式家长会,让家长看到学校的发展,看到学生的进步,增进理解,取得共识。

2.组织家访。每期均要通过到户家访、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组织普访、随访,通过家访增进互信,消除误解,在真实了解学生的生存情况和生活环境后,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

3.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学年安排1—2 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来,通过现场听课、专题讲座、典型案例交流、座谈会、学生书画作品展等形式,让家长全程参与学校教学过程,提高家长关注教育热情。

4.开展“学业负担”情况定期抽样调查。要建立健全校级层面的学生“学业负担”情况家庭抽样调查机制,每期1-2次在全校学生和家长中随机抽取样本,主要内容:学生所在班级;学生晚上上床睡觉和早上起床的时间;班主任要求到校时间;④完成不同学科家庭作业分别需要的时间等。抽样调查表由家长或学生填写后直接投入学校校长信箱。校长要定期召开“减负”碰头会,研究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并定期对“负担”调查情况进行反馈,不断完善“轻负高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5.开展家长民主评议学校活动。每年组织1-2次家长民主评议学校活动,把办学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交给家长,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并参与管理,成为学校教育的最佳合伙人。

四、立足长效,不断创新

1.建立家长志愿者服务制度。要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组建学校家长志愿者协会,积极探索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协助管理的途径与方法,深入挖掘“家长志愿者”活动育人内涵,搭建家长、学校、学生沟通的桥梁,让家长志愿者不仅为学校服务,而且参与到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发挥优秀家长志愿者的作用,努力使所有的家长都成为孩子言传身教的“好老师”,让学生在“志愿者精神”的引领下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2.成立周末学习互助小组。农村留守学生比率较大的学校建议成立由学校倡导与指导,家长志愿者自发组织和管理的周末学习互助小组,要求学生及学生家长完全自愿并确保往返安全,以临近村组同年龄段学生互助学习为目的,可以由家长志愿者负责轮流监管,但学校要下到村组进行巡视指导,同时建立考评监督机制,对周末学习互助小组进行评定,不符合要求或没有效果的则要整改或取消。

3.协同做好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各学校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教材〔2017〕4号)精神,利用社区、村、周边学校及妇联、关工委、团委等相关部门、企业资源,有效发挥家长志愿者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方案拟定、课程开发、技术指导、安全保卫等作用,让家长多维度参与学生课内、课外的综合实践活动,保障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同时学校还要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制定研学旅行具体实施课程,并通过家长委员会、致家长的一封信或召开家长会、微信平台等形式告知家长活动意义、时间安排、出行线路、费用收支、注意事项等信息;与家长委员会、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等相关机构一道协商,制定研学课程与活动组织方案、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等,并在学生及家长自愿参与和同意的基础上,由家长委员会负责相关费用收取,年级组或班主任负责监督。

五、健全评价,争创示范

1.健全评价。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进行宣传,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利用社区、村、周边学校及妇联、关工委、团委等相关部门、企业资源,使家校合作形成社会合力。各学校要把家校合作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评价。县局、学区要把家校合作列入学校过程评价和年度考核内容。

2.争创示范。各学校要通过媒体宣传报道、网上视频传送、美篇制作等形式及时向学区、县局推介家校合作经验。以课题研究、成果申报的方式来创建家校合作示范校。县局将家校合作列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创建内容,予以认定后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