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平江县"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来源:科技局 2013-05-17 00:00
| | | |

 

(2011-2015年)
为深入实施科技富民强县战略,努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平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全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我县科技发展现状与背景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成效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大力实施“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深入推进科技进步与发展,科技实力与水平逐步提升,有效地促进了平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十二五”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 、科技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关于平江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通知》、《关于平江县“十一五”科技发展工作规划》和《关于平江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设立了科技研发费和科技创新基金,确保了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为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各级党政坚持把科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全社会科技意识普遍增强,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配合、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科技工作格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科学、用科学正逐步成为风尚。
2 、科技实力逐步增强。“十一五”以来,我县大力引进实用科学技术,科技推广、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据统计,全县取得科技成果286项,引进推广科技成果68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6项,市科技进步奖18项,有18项通过省级成果登记;申报国家专利206件,有73项获国家专利证书,这些成果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一是工业科技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机械电子、矿产、建材、食品四大产业。在石油热采设备、长管道输油泵、高砷高硫精金矿冶炼、高纯钾长石粉生产、石膏板自动成型设备,以及食品防腐保鲜领域,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已获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家、高新技术产品16个,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年均产值达到6.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加值达2.65亿元。二是农业科技成效明显。德字一号油茶新品种、即食型獭兔肉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寒露林蛙人工繁育研究等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其中有两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机茶产业开发、超级稻示范与推广等农业新成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县实施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通过实施油茶丰产栽培茶籽低温冷榨技术产业化开发项目,达到了油农人均增收500元的预期效果。三是项目争取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以来,我县向国家、省、市科技部门成功申报各类科技项目58个,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6个,省市级科技项目52个,争取上级科技部门无偿扶持资金953万元。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对这些项目的统计,全县累计增加产值6.8亿元,新增利税7000多万元。
3 、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健全。一是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县共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96人、专业技术人才12647人、农村实用人才2.2万人,全部进入了县人事部门的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培训。二是产学研合作力度不断增强,先后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西安油脂研究学院、矿冶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深入企业传授科技知识,开展技术服务。三是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充分利用特派员技术优势和信息资源,建立起一个高中低搭配、洋专家与“土专家”相结合的“金字塔”型服务网络,为平江县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4 、科技素质显著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县通过农函大、农广校、县委党校、妇联、农教中心、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以及科技扶贫培训中心等机构,累计培训农民33.6万人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2240人次,乡镇科技管理人员2300多人次,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合作社吸收会员人数达到18.3万人,全民科技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5 、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增强。2006年省知识产权局将平江县列入全省第四批知识产权试点县,我县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加强专利的管理、保护和转化,鼓励和帮助单位和个人申请专利,据统计,2005-2009年全县共申请专利206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127件,外观设计专利68件,专利申请量年增长率达15%以上。
6 、防震减灾体系逐步完善。“十一五”以来,全县切实落实防震减灾方针,全面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程体系建设。2005年,《平江县地震应急预案》出台,地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大幅提升;2005-2010年,县地震办加强抗震设防的管理,大大地提升了城乡建筑的抗震能力;2009年,县地震台实行数字化改造,利用微机即时处理和报送数据,地震观测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县科技工作有了很大进步,但离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主要表现在:
1 、科技投入不足。“十一五”期间,科技三项费五年(2005-2009年)累计108 万元,年均不足22 万元,仅占县本级财政支出的0.068%,离国家规定的1.1%-1.5%的标准相差甚远,科技投入严重不足。
2 、科技人才青黄不节。一些单位一方面在岗人员严重超编,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据调查,工业、科技、农口等单位的青年技术人才面临青黄不接。
3 、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县规模企业均属股份制或私营企业,怕负创新风险,既不愿自主创新,也不去同大学和科研院所寻求合作,缺乏创新意识,产品技术质量难提升。
4 、企业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不高。许多规模企业尚未建立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靠手工来完成人员、资源、技术、文档管理,信息处理原始老化,与科技部要求的即时同步开发等信息管理手段相比,相差甚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按照“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的要求,树立抓科技促经济,以引进、推广、再创新为核心,以提升传统工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完善区域科技创新机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强势产业,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加快社会和谐建设,支撑和引领平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统筹兼顾原则 ,坚持可持续发展,以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作为发展方向,集中力量开展有优势领域的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实现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 、区域特色原则 ,围绕国家和省市目标,结合平江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有选择地确定重点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主攻方向,优先发展全县具有规模优势和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3 、多元化投入原则,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加大对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改善科技工作环境,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支持科技事业发展,做到税收提供优惠,财政提供支持,金融提供信贷,成果予以奖励,项目给予申报,政策措施全部兑现。
4 、引进创新原则,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实施“招才引智”战略,坚持把培养本地人才与引进高学识、高技术的科技人才相结合,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涵养人才“洼地”,切实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5 、普及推广原则 ,整合全县科普力量,创新科普形式,拓展科普领域,建立长效、稳定的科普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技宣传培训工作体系与格局,大力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提升全民科技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二)总体要求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体系,增强引进消化和再创新,努力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为促进我县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提高全县经济整体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三)主要目标
1 、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2 、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合理的科技创新格局,科学技术推广和科学技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3 、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到2015年,全县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执法、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县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和拥有量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20%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比例提高到50%以上。
4 、支撑引领作用明显提升。围绕全县四大产业,着力引进研发运用重大关键技术,为四大产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一是为现代工业提供科技支撑。矿产加工、建材开发、机械电子、再生资源、食品加工等主要行业生产技术达到国内中等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内同期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较大发展。到2015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每年新推广科技成果10项以上,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降到0.1吨标煤以下,高新技术年产值达到20亿元,其增加值达2亿元以上。
二是为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大力引进推广粮油、畜禽、水果 、蔬菜等农业新品种,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大幅提升农业良种覆盖率。以规模发展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带动,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速引进农产品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速建设现代农业。“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5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个,发展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6个,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10家,组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6家,培训农民25万人次。到2015年,把我县建设成为湘北高效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示范区;主要动植物良种及其种植、养殖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
三是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在人口控制、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教育文体、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把平江建设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社会文明的中部强县。
5 、科技人才队伍实力逐步增强。建立引进外地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着力引进紧缺实用的高级科技人才。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全县接受科技普及培训的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比例大幅提升,农民技术员数量显著增加。
6 、抗震设防体系更加规范,根据地震预防、震发应对、震时处理和震后管理等各环节,健全抗震设防体系。确保水平摆倾斜仪观测数据连续完整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宏观观察点,开展群测群防,认真做好地震前兆数据的观测、分析和上报工作。加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认识地震、了解地震的能力,增强群众对地震谣言或谣传的鉴别能力,建立地震救援队伍,增强群众防震、避震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全县城乡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抗震能力。
7 、崇尚科学的氛围更加浓烈。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成人教育工作机制与培训体系,大力加强企业职工、社区再就业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面向全社会大力宣传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积极鼓励研发创新,弘扬首创精神,大张旗鼓地宣传科技成果典型,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浓烈氛围。
 
三、重点发展领域
(一)工业科学技术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发展产业集群,依托大项目提升工业科技水平。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引进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大力支持开发核心关键技术,为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机电产业。大力发展机械加工业,积极支持天一电气、天一奥星、平江天元建材等一批机械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机械制造技术,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信息化技术,推动全县机械制造业的崛起。
十二五期间机电产业重点发展项目表
项目名称
实施年限
承担单位
主要开发内容及规模
化工流程泵
2009-2013
天一奥星公司
按照API610标准研发化工流程泵,达到年产8000台,创利润800万元。
管道泵
2010-2015
天一奥星公司
研发化工、建筑、工厂需求管道泵,达到年产8000台水平,年创利润700万元。
C-GIS柜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设备(充气式)
2011-2015
天一电气公司
充气柜内负荷开关的研制及气室的焊接制作,达到年生产8000台,创产值1.5亿元,创利润1200万元。
ZWF-12/630-20型户外高压分界开关
2010-2014
天一电气公司
防止中压用户界内因局部故障波及整条线路停电的真空断路器,达到年产5000台,创产值9000万元,创利润800万元。
双频低幅振动全自动石膏板成形生产线
2011-2015
天元建材公司
解决喂料,自动脱模技术,达到年生产100条的能力。
2 、食品加工。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推广现代食品工业生产的膜分离、超临界萃取、无菌加工和包装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豆制品、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储藏、保鲜、运输和深加工技术,引进功能性食品和方便食品生产技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十二五期间食品产业重点发展项目表
项目名称
实施年限
承担单位
主要开发内容及规模
即食型獭兔食品
2011-2013
平江远洋养殖公司
达到年出笼獭兔100万只,形成年加工即食型食品2000吨
有机茶产业化开发
2011-2013
九狮寨高山茶业有限公司
达到新增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年加工有机茶100吨。
蛹虫草人工培育及深加工
2011-2015
湖南瑞丹科技公司
解决品种变异问题,形成年产虫草10吨规模。
化妆品用茶油开发
2011-2013
湖南山润茶油公司
在精制油的基础上开发化妆品用油,年产10吨。
新型甘薯保健食品
2011-2015
湖南誉湘农业科技公司
引进美国SL-9号在全县推广5000亩,形成年加工甘薯保健食品2000吨能力。
3 、矿产建材。依据我县黄金、黄铜、钨、石膏、石灰石、长石、石英、云母等矿产资源优势,坚持“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发展原则,依照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矿产建材重点项目表
项目名称
实施年限
承担单位
主要开发内容及规模
新型环保黄金冶炼技术开发
2011-2015
黄金公司
黄金生产量达年产2吨水平。
低品位钼矿生产钼酸铵
2011-2015
湖南省荣宏钼业公司
年生产钼酸铵5000吨。
合成云母高绝缘系列材料开发
2010-2015
三保光晶云母科技发展公司
开发系列高熔点高绝缘合成云母材料。
高梯度磁选钾长石微粉
2011-2013
湖南登峰非金属科技材料公司
建成高品位钾长石粉加工生产线2条,年产钾长石粉30万吨。
抗静电抗氧化金属粉沫涂料
2011-2013
平江美隆化工公司
开发高抗静电抗氧化金属粉沫材料。
4 、循环经济技术。大力引进推广废渣、废水、废气等工农业“三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经济适用技术,重点加强建材、养殖、制药、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治理,降低能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轻环境污染,再现碧水蓝天,打造洁美家园,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项目是加强汨罗江的综合治理。
(二)农业科学技术
以“高产、优质、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农业“种子工程”为带动,以优质粮油、优质生猪、优质水果、优质蔬菜和优质蚕桑及林业等优势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农业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实施为支撑,加速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推广,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推广农产品储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发展白色农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建设“洁美农村”,促进乡风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五大农业高新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加强共性生态农业技术攻关,进一步解决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生态高效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五大农业高新技术。
一是农业生物技术 开发与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开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疫苗)以及生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引进推广。
二是农业信息技术。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病虫测报、天气预报、防汛防旱、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推广农业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农业智能诊断决策系统、农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农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开发机电一体化农机具产品。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农民信箱”用户,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质量和应用水平。
三是农产品安全生产及精深加工技术。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测评估,推广农药、重金属、兽药、抗生素、激素有毒有害残留检测技术。按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标准,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水果、稻米、食用菌、中药材等生产技术。加强重大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体系构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引进农产品的贮藏、运输、保鲜技术和无菌化杀菌技术及加工设备。开展农产品安全过程技术研究,推广HACCP和环境ISO14000认证体系。
四是农业设施工程技术 推广农业人工环境控制及配套技术和温室自动控温设备和小型配套机械。推广农业专用膜、可降解膜和水果套袋等农用新材料和农业基质及营养液调配技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新材料、新装备,推广工厂化农业生产、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栽培与养殖管理等配套技术,加强工厂化种养技术设备和园林机械的研发。
五是农业环境控制及资源替代技术 推广丘陵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应用水土保持剂及土壤改良剂,推广可降解农用膜。推广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减量精准施肥技术、高效缓释肥产品。引进农业环境污染物生物降解和修复、养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引进发展集约化养殖粪污处理与循环利用、畜禽废弃物臭气生物处理、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沼气发电、人畜共患重大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和生态公益林营建技术,开展生态安全性和农业抗风险能力评价。
2 、“六大科技示范工程”。围绕我县特色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现代科技与常规技术的集成和配套,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组织实施五大工程。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转化科研成果、延伸加工产业链和应用现代农业设施,为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一是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健全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平台,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扩大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服务团队,使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向农村大量聚集,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科技12396”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建立“平江科技12396”综合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形成门类齐全、上下联动的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为农业增效和服务民生畅通科技信息“绿色通道”。
三是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坚持用工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努力突破良种繁育、标准化种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机械化生产、节水农业等核心技术;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瞄准国内外技术前沿,引进动植物超级种、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等科技成果和产品;大力构建产业链,启动油茶、水果、茶叶、中药材、蔬菜、超级稻等优势特色产业链高新技术开发与集成示范,构建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形成统筹链,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四是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工程。围绕构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产业带动、农民受益”的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农、林、畜牧、水产行业的技术孵化、示范、培训、带动作用,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服务,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园(基地)“三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不断提升其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科技带动能力,推动平江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广范围、大幅度地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五是农民“双技能”培训工程。针对丘陵地区资源少、人口多的特征,广泛开展“两类培训”。开展优质粮油、畜禽、果蔬、食用菌、中药材等务农技能培训,运用科技武装广大农民和农民工;开展传统手工艺、风味食品,以及与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汽车产业等务工技能培训,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体能型农民向技能型产业工人转变,缩小城乡群众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差距。既促进留乡农民就地务农兴业、增产增收,又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六是城乡污染治理科技示范工程 加强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土壤重金属与农药污染生物修复、汨罗江河道生物修复与沿江风光带建设等技术开发,争取污染治理科技试点项目,探索建立适合我县生态环境特点的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通过示范推广应用促进环境协调发展。
3 、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特色蔬菜。以幕阜山反季蔬菜、加义大棚蔬菜、瓮江生姜辣椒、城关水果玉米为主,立足品种改良和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应用,使反季节蔬菜、大棚蔬菜等特色蔬菜成为全县区域支柱产业。
——名优水果。立足长坡园艺示范中心为主特色水果基地,重点发展口味纯正、产值高的黄花梨、布朗李、良种板栗、柑桔、无籽西瓜,加强品种改良、果园管理,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及保鲜储藏技术。
——有机茶叶。以三市、安定有机茶示范基地为主,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生产、加工等技术,打造平江茶叶品牌,发展金针、银针、毛尖等高校优质茶叶,五年内发展有机茶3万亩。
——中药材。以长寿、龙门、木金、虹桥、瓮江为基地,重点发展白术、白扁豆、天麻、百合等四大中药材种植和产品加工, 5年白术GAP标准种植总面积达到3万亩。
——高产油茶。以童市、三市、安定、伍市油茶示范基地为主。引进名优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五年内发展高产优质油茶10万亩。
——高产优质超级稻。以加义、安定、梅仙、伍市和长寿超级稻品种基地为主,引进隆平高科系列高科技超级优质水稻品种,在全县进行推广,五年内超级稻种植达到20万亩。
——獭兔养殖。以三市獭兔基地为主,采用“公司+农户”经济共同体发展模式,改良品种,引进先进加工技术,五年内发展1000只以上专业户5000户。
——楠竹生产。以加义、长寿、南桥、黄金洞、咏生楠竹产地为基地,开发楠竹工艺品,加强技术改良,发展竹扇、席子等精品竹制品规模企业10家。
——黑山羊养殖。以大洲、虹桥、童市、岑川等4个乡镇养殖基地为主,攻克湘东黑山羊养殖技术难题,进行规模化养殖,五年内发展100头以上养殖专业户5000户。
——生猪养殖。以伍市、龙门、安定、三阳生猪养殖基地为主。引进大约克、杜洛克等良种猪,进行品种改良,发展瘦肉型良种猪,形成集约化规模养殖,五年发展100头以上养殖大户1万户。
(三)其它科学技术
1 、教育。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科研成果,促进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创新。大力发展教育科研机构,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充分利用教育科研成果,积极选拔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科技思想教育和科技素质培养,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在成人教育中广泛普及宣传科学新知识、新技术,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坚持用科技成果典型教育激励群众,形成崇尚科学的思想意识与推广使用科技的浓厚氛围。
2 、人口与健康。积极发展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新技术,推广安全、高效、简便、经济的避孕药具,普及计划生育科学知识,科学指导优生优育。紧紧围绕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和振兴中医四大重点,促进医疗卫生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推广射线诊疗技术、脑瘤切除术、早期肝癌切除术、心脏手术、重症烧伤治疗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全县医疗技术水平。
3 、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等数控生产技术,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专业应用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资源,提升平江信息化水平。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发展多媒体网络为重点,拓展宽带信息平台,推广数字电视、第三代通信技术,继续推进农村智能化信息系统和广播电视乡村通工程。
四、重大科技工程
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实施重点科技开发工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平江科技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大力实施重点科技工程
1 、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根据“工业强县”和“科技富民”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加大本地科技人才的培养、奖励力度,注重选拔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积极推动企(县)校合作,建立企(县)校合作奖励基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校和大型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引外地优秀人才来我县创新创业。
2 、企业创新主体示范工程。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工作思路,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引领示范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并保持逐年增长。建立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支持1—2家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到2015年,使全县2/3以上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学院所联合研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形成产学研联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星火富民工程。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抓好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试点示范、科普培训、科技扶贫、农村信息化等工作,推广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灌等农作物“五良”配套技术,为实现全县粮食丰产增收提供科技支撑。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富民推进行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 、科技信息共享工程。 整合科技信息港、科技服务热线、“农教通”短信服务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等网络资源,构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努力为企业自主创新和群众生产生活疑难咨询解答提供帮助。 
5 、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整合全社会科技力量,培育壮大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组织形式、推广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在企业、农村、社区中大力普及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建设一批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社区科普阵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场馆,组织科技工作者、行业带头人组建科技富民讲师团,深入工厂、农村、社区、学校开展科普宣传培训,为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劳务输出提供技术支撑。到2015年,使全县绝大多数农村主要劳动力达到初、中级农民技术员水平,学校、社区、企业等科技知识普及率达85%以上。
6 、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强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建设和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推荐基础较好的中小企业申报省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由知识产权试点县进入知识产权示范县。
(二)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1 、科技创新攻关平台。突出推动科技引进运用、消化再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与再创新,大力构建科技进步与创新平台,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发展。
2 、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平台。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成果交易和转化平台。制定技术交易买方激励政策,开拓企业和农村两个买方市场,营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和金融投资环境,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科技资源,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科技示范园,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 、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运用、投资融资、中介服务等创新体系,进一步建好工业园区、农业科技中心和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园区要素聚集、成果孵化、示范带动的支撑功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三)努力建立科技示范基地
以先进实用技术为支撑,以产业化生产经营为带动,在全县进一步形成机电、化工、建材、矿产、竹木、食品六大示范产业,建立优质稻、蔬菜、名优水果、良种茶、油茶、山桂花蜜、楠竹、瘦肉型猪、湘东黑山羊、獭兔10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骨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示范。
五、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规划纲要的落实,提出如下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推动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1 、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坚持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领导干部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把科技工作纳入乡镇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建立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动员全县科技力量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督促检查,切实承担起重大科技计划争取、技术引进转化、科技合作交流、知识产权管理等重要职责,指导协调各级各部门科技工作,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科技资源效益。           
2 、建立完善政策法制环境。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思想观念,切实解决影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营造推动创新的社会氛围。深入贯彻《科学技术进步法》、《湖南科学技术进行条例》、《专利法》等科技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
3 、加强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科技思想及其战略意义,宣传党政实施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举措,弘扬首创精神,鼓励技术攻关,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风尚。
(二)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观念,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带头作用,在组织实施科技项目中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大力发展壮大科技研发人员、科技企业家、科技中介服务队伍。选派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充分激发调动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建立人才激励、合作竞争的有效机制,促进各类高级科技人才尤其是中青年英才脱颖而出。以各类科技园区、基地为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开展引智活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努力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创业环境。
(三)加大科技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
1 、依法落实财政投入。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力求科技研发费支出增幅高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到2015年,科技三项费达到全县财政支出的1.2%。
2 、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县出台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技术引进运用、再创改进的主体。
3 、大力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民间个人投资科技领域。探索建立以政府、企业和民间资本三者相结合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支持鼓励风险投资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建立风险基金、信贷担保等科银结合机制。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对外科技合作
加大科技改革力度,激活卖方和买方两个技术市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努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鼓励科技人才积极创新创业,动员社会力量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支持高级科技人才领办创办技术经济实体。建立“平江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平江专家人才信息数据库”、“平江可引进人才信息数据库”、“平江籍在外专家人才信息数据库”、“平江县科技成果交流门户网”,建立和拓宽研发机构与转化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成果交易转化。加大向上与对外的项目争取力度,完善科技项目监管新办法、新途径,强化项目数据库管理,推行专家咨询论证办法,努力提高骨干项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基金,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大力实施引进创新战略,着力引进发达地区的项目、资金与技术,不断推动平江科技事业高速持续发展。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围绕平江特色优势,大力开发和转化专利技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大力实施名特优品牌战略,培育自主知名品牌。鼓励研发人员申报专利,防止知识产权流失,切实保护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积极发展知识产权代表机构,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推动企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