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文件 > 政府文件

湖南省教育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湘教发〔2012〕61号)

来源:省教育厅 2015-09-20 10:35
| | | |

各市(州)、县(市、区)教育局、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现将《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做好相关工作。

 

湖南教育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2012年9月25日

 

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

(试 行)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保障《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湘发〔2010〕15号)》和教育部的要求,全省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并从2012年起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为做好此项评估工作,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一、督导评估的组织领导

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在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由省教育厅与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实施。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与省教育厅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建设处、发展规划处、基础教育处、教师处、民族教育处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制定督导评估的规划、指标体系与实施办法,具体组织开展各项督导评估工作和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团实地检查。

从2012年至2016年,用5年时间完成全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工作。省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指导各市州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规划,审核公布每年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名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对象为县级人民政府。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和0.55的县(市、区),方可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督导评估。

二、督导评估的内容与标准

1.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水平评估。重点评估县级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情况。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计算方法见附件3)

2.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巩固提高普及程度情况、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与保障情况、优质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指标均衡分配情况,依法依规投入教育经费情况、教育经费投入向薄弱学校、边远农村学校重点倾斜的政策执行情况、实施合格学校学校建设情况,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加强教师素质的培养提高、实行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情况,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体制机制创新情况、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和实施素质教育情况等。(此项评估的指标体系见附件1)

3.公众关于本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此项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县域内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县域内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以及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调查结果作为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重要参考。

4.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标准:小学、初中8项指标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0.65和0.55,政府工作评估得分在85分以上且公众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的县(市、区),可以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三、督导评估的工作程序

评估认定工作在省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具体组织实施。基本程序是:

1.县级自评、申报。凡属评估认定对象的县(市、区),要对本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水平进行测算,并对照《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指标与计分办法》(附件1)进行自查自评,对能够达到评估认定标准的,应以县级政府的名义于当年的4月10日前报市(州)政府教育督导室。

2.市(州)复核评估。市(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者进行复核评估,并于当年4月底前将复核结果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3.省级评估。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市(州)复核评估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评估;制订公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问卷,并组织实地问卷调查。对达到评估认定标准的县(市、区),经省级主管领导同意后上报国家教育督导团。

4.国家认定。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各省报送的申请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并组织实地检查。教育部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的审核结果,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进行认定,每年予以公布并授牌。

5.跟踪监测与复查。评估结果认定后,每年将由国家教育督导团、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对已公布名单的县(市、区)进行复查。

四、督导评估需报送的材料、时间及要求

1.需报送的材料:①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申请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请示;②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申请认定县的评估报告,其中包括市级对被评估县(市、区)的总体评估结论和对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级基本办学标准、政府工作、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状况三个方面的评估结论;③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见附件2);④县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相关政策文件汇编。以上材料一式三份,同时报送电子版。

2.报送时间及要求:鉴于今年是开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工作的第一年,2012年报送材料截止时间延长到10月15日。从2013年起,报送材料的截止时间为每年的4月30日。申请认定材料须经市级主管领导同意,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加盖公章报送,申报表也需加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公章。

联系人:省政府教育督导室 马兰花

电  话:0731-82207751(F)

地  址:长沙市东二环二段238号省教育厅902#

邮  箱:jyddhn@163.com

五、督导评估的结果运用

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及时向被督导评估的县级人民政府反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结果,同时向市(州)人民政府通报。督导评估结果纳入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和教育强县(市、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如期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要求的市(州)和县(市、区),给予表彰奖励;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的个人,按照行政奖励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期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要求的市(州)和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并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对问题突出的,按组织程序和干部管理权限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凡评估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在接受监测和复查的过程中,连续三年(非常情况除外)不能达到评估标准的,呈报教育部撤销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称号,并报请省政府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1.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指标与计分办法

2.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

3.《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填报说明

4.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基本数据统计表


附件1: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指标与计分办法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值或评估要点

A1.入学机会(20分)

B1.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分)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党代会、人大会明确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0.5分)

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5年规划,或县级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并有相应政策措施推进规划落实(1分)

规划预留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用地,没有被侵占或擅自改作他用现象(0.5分)

B2.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6分)

有切实解决大班额的具体规划(1分)

公办学校学位数能满足适龄少年就学(1分)

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2分)

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2分)

B3.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3分)

县级政府有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具体措施(1分)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2分)

B4.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3分)

县、乡(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组织、经费安排等方面有具体实施措施(1分)

学校建立有在校生留守儿童档案,并开展了相关活动(1分)

社区、媒体、志愿者等社会各方广泛参与(1分)

B5.6-14岁三类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0%以上。(3分)

智力残疾儿童评估入学率(1分)

听力残疾儿童评估入学率(1分)

视力残疾儿童评估入学率(1分)

B6.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30%以上按初中毕业生比例分配到县域内各初中,并逐步提高。(3分)

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30%以上分配到县域内各初中(1分)

近三年分配比例逐年递增(1分)

全部初中学校都有相同比例的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1分)

A2.保障机制(25分)

B7.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5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组织与各部门协同情况(2分)

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监测制度,监测结果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2分)

各部门未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处理问责情况(1分)

B8.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

(6分)

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2分)

“三个增长”情况(4分)

B9.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制定并有效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8分)

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与落实情况(4分)

近三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向薄弱学校情况(4分)

B10.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60%以上。

(6分)

评估当年的比例(2分)

前一年的比例(2分)

前两年的比例(2分)

A3.教师队伍(35分)

B11.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10分)

绩效工资按上级批复标准由财政全额预算到位(4分)

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2分)

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2分)

制定并落实农村乡镇以下教师特殊津补贴政策(2分)

B12.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师生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

(6分)

小学师生比城市达到1:19、县镇达到1:21、农村达到1:23(1分)

初中师生比城市达到1:13.5、县镇达到1:16、农村达到1:18(1分)

按省颁标准配齐配足学科教师(2分)

专任教师结构合理(2分)

B13.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10分)

建立并落实校长任期制度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4分)

统一义务教育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实行骨干教师均衡配置(4分)

实施城镇学校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制度,新进教师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2分)

B14.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4分)

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落实按教职工工资总额1.5%比例额度用于教师培训(2分)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有教师培训实施计划,有组织协调管理机构,有教师培训活动记录(2分)

B15.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5分)

每年公开招考教师,并择优聘用(2分)

免费师范生有编有岗(1.5分)

特岗教师预留编制(1.5分)

A4.质量与管理(20分)

B16.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2分)

按新课程要求开齐课程(1分)

按新课程要求开足课程(1分)

B17.小学、初中巩固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3分)

小学六年巩固率97%(参照上年全省平均水平)(1分)

初中三年巩固率96%(参照上年全省平均水平)(2分)

B18.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3分)

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8%(1.5分)

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8%(1.5分)

B19.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重点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6分)

无重点校和重点班(2分)

择校率(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不超过10%(4分)

B20.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6分)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1.5分)

初中各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1.5分)

不以县域为单位对1-8年级全体学生举办语文、数学、外语统考;教育教学质量抽样监测不对学校和学生排名(2分)

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60分钟(1分)

 

附件2: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

 

省         市(州)        县(市、区)

 

报送时间:     年  月  日   

报送单位:     (盖章)

 

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制

 

 

表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本情况

 

 

自然情况

经济情况

普通中小学校数(所)

特殊

教育

学校

(所)

小学

教学

点数

(个)

教学班数(个)

在校学生数    (人)

教职工数(人)

人口

总数

(万人)

农业

人口

(万人)

 

乡镇

(个)

行政

村数  (个)

年人

均国

内生

产总

(元)

年人

均地

方财

政收

(元)

农民

年人

均纯

收入(元)

城镇

居民

年人

均可

支配

收入(元)

小学

一贯

制学

初中

完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合计

其中

专任

教师

合计

其中

专任

教师

序号

Ll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l0

L11

L12

L13

L14

L15

L16

L17

L18

L19

L20

L21

L22

总计

 

 

 

 

 

 

 

 

 

 

 

 

 

 

 

 

 

 

 

 

 

 

 

注:1、小学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___所,企业办学的有___所,民办学校有___所。

2、一贯制学校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___所,企业办学的有___所,民办学校有___所。

3、初中学校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___所,企业办学的有___所,民办学校有___所。

4、完中学校中:省直属、市直属的有___所,企业办学的有___所,民办学校有___所。


表Ⅱ-1 : 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师生比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

生均

校地

生均

校舍

生均体育场馆

实验室

六大功能室

图书室

生均教学

设备值

生均

藏书

综合评估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10

L11

达标学校总数

 

 

 

 

 

 

 

 

 

达标学校比例

(%)

 

 

 

 

 

 

 

 

 

达标学校总数

 

 

 

 

 

 

 

 

 

达标学校比例

(%)

 

 

 

 

 

 

 

 

 

注:以上10项指标按照湘教发【2008】20号《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评估认定。


表Ⅱ-2 : 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分学校)

 

师生比

教师学历

合格

生均

校地

生均

校舍

生均体

育场馆

实验室

六大功能室

图书室

生均教学

设备值

生均

藏书

综合

评估

是否

达标

省级

评估

标准

省级

评估

标准

省级

评估标准

省级

评估

标准

省级

评估

标准

省级

评估

标准

省级

评估

标准

省级评估标准

省级评估标准

省级评估标准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10

L11

L12

L13

L14

L15

L16

L17

L18

L19

L20

L21

小学1

 

 

 

 

 

小学2

 

 

 

 

 

小学3

 

 

 

 

 

 

 

 

 

 

初中1

 

 

 

 

 

初中2

 

 

 

 

 

初中3

 

 

 

 

 

 

 

 

 

 

 

注:1、小学学校总数        所(其中: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有      所),初中学校总数       所(其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      所,完中初中部     所)。2、表中“省级评估标准”是指湘教发【2008】20号《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确定的标准值。


表Ⅲ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m2)

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m2)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

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生均图书册数

师生比

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综合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小学

全县平均值

 

 

 

 

 

 

 

 

 

差异系数

 

 

 

 

 

 

 

 

 

初中

全县平均值

 

 

 

 

 

 

 

 

 

差异系数

 

 

 

 

 

 

 

 

 

 


表Ⅳ-1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省级填报)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省级评估得分

指标值或简要结论

L1

L2

L3

L4

L5

A1.入学机会(20分)

B1.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分

 

 

B2.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6分

 

 

B3.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

3分

 

 

B4.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3分

 

 

B5.6-14岁三类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0%以上。

3分

 

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

B6.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30%以上按初中毕业生比例分配到县域内各初中,并逐步提高。

3分

 

 

A2.保障机制(25分)

B7.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

5分

 

 

B8.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

6分

 

(具体指标请填在表V中)

B9.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制定并有效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

8分

 

 

B10.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60%以上。

6分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      %


表Ⅳ-2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省级填报)(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省级评估得分

指标值或简要结论

L1

L2

L3

L4

L5

A3.教师队伍(35分)

B11.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

10分

 

 

B12.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师生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

6分

 

小学师生比:        。

初中师生比:        。

B13.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10分

 

 

B14.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

4分

 

 

B15.建立和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5分

 

 

A4.质量与管理

(20分)

B16.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

2分

 

 

B17.小学、初中巩固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3分

 

小学巩固率:        。

初中巩固率:        。

B18.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3分

 

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        。

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        。

B19.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重点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6分

 

 

B20.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6分

 

 


表Ⅴ:义务教育经费情况

 

年份

义务教育预算内

经费拨款

地方财政经常性

收入

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教职工年人均工资

拨款值

(千元)

比上年增长比例(%)

收入

(千元)

比上年增长比例(%)

小学

(元)

比上年增长比例(%)

初中

(元)

比上年增长比例(%)

小学

(元)

比上年增长比例 (%)

初中

(元)

比上年增长比例 (%)

工资

(元)

比上年增长

比例(%)

Ll

L2

L3

L4

L5

L6

L7

L8

L9

Ll0

Lll

L12

L13

L14

L15

20  年

 

 

 

 

 

 

 

 

20  年

 

 

 

 

 

 

 

 

 

 

 

 

 

 

 

20  年

 

 

 

 

 

 

 

 

 

 

 

 

 

 

 

20  年

 

 

 

 

 

 

 

 

 

 

 

 

 

 

 

 


表Ⅵ: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省级填报)

 

 

问卷总数

问卷调查综合满意度(%)

实地走访人数

实地走访满意度

(%)

其中:回收有效问卷数

其中:满意人数

其中:满意问卷数

L1

L2

L3

L4

L5

L6

L7

 

 

 

 

 

 

 

其中:家长

 

 

 

 

 

 

 

 


表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措施和成效

 

内容:

 

 

 

 

 

 

 

 

 

(可加页)

县(市、区)人民政府(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3: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申报表》填报说明

 

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基本情况(表Ⅰ)

1.“自然情况”和“经济情况”按评估前一年国家(地方)统计部门正式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填写。其他数据按最新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填写。

2.“人口总数”和“农业人口数”按常住人口统计,数字保留小数点后两位。L5、L6、L7、L8列数字保留个位。

3.一贯制学校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4.小学教学班数、在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小学部、教学点;初中班数、学生数、教职工数和专任教师数中,包括一贯制学校中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

二、小学、初中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表Ⅱ-1/2)

1.表(Ⅱ-2)中“该校综合评估是否达标”列,达标的填“1”,不达标的不填。

2.表(Ⅱ-2)中如某学校的某项指标值不达标,请将该指标值所在格,用深色背景做标志。

3.表(Ⅱ-1/2)小学包括普通小学、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初中包括独立初中、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完全中学的初中部。每所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单独一行填写。每所一贯制学校和每所完全中学的初中部单独一行填写。

4.表(Ⅱ-1/2)小学和初中均不包括民办(私立)学校,不包括省(市)直属、高校附属、企业办学等各类办学主体非本县(市、区)人民政府的学校;不包括小学教学点。

三、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情况(表Ⅲ)

1.测算范围:差异系数测算的对象为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小学、一贯制学校、初级中学、完全中学,不含省(市)直属学校、民办学校、小学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分别计入小学和初中进行测算,完全中学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进行拆分,将初中部分纳入测算;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按照“一个小学生: 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1.32”的比例进行拆分,将小学部、初中部分别纳入测算。

2.测算指标及数据提取来源

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评估,依据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进行差异系数的测算。

差异系数测算涉及8项指标,分别为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学生”均指“具有学籍并在本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数据提取来源为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312小学学生数”表 [行01,列4]、“基础基313初中学生数”表[行01,列3]和“基础基314高中学生数”表[行01,列3]。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和语音室面积之和(不含体育馆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基础基512表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04,列1]减去[行10,列1]。

(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取“基础基512表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10,列1];运动场地面积取“基础基522表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3]。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数据提取来源:“基础基522表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9]。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计算机”指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基础基522表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6]。

(5)生均图书册数

“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

数据提取来源:“基础基522表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4]。

(6)师生比

“师”指专任教师,即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小学和初中教学工作的人员。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专任教师取“基础基422表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01,列1],初中专任教师取“基础基422表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10,列1]。

(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高于规定学历教师”,小学是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是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取“基础基423表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行04,列1]+[行05,列1]+[行06,列1],初中取“基础基424表中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行05,列1]+[行06,列1]。

(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小学是指具有小学高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初中具有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

数据提取来源:小学取“基础基422表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04,列1]+[行05,列1],初中取“基础基422表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13,列1]+[行14,列1]。

3.测算公式

差异系数的测算公式为:

,CV为差异系数,S为标准差,为全县平均数。

式中,,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中第i个学校某个指标值,为该指标第i个学校的原始值,为第i个学校的在校生数;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为区县内所有学校的在校学生数,

所有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测算完成以后,对其进行加权平均,即得出全县(市、区)综合差异系数。

四、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表Ⅵ-1/2)

1.所有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残疾儿童少年在校学生数

=————————————×100%

残疾儿童少年人口总数

——残疾是指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

——残疾儿童、少年学龄段按有关规定划分。

——残疾儿童、少年在校生数是指在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班)上学的学生数。

3.师生比

专任教师数

=———————

在校生总数

4.小学巩固率:

当年小学毕业生数

=————————————×100%

5(6)年前小学招生数

其中:小学学制为5年制的县,分母使用5年前的小学招生数;小学学制为6年制的县,分母使用6年前的小学招生数。正在进行学制转制的县,分母使用相应各种学制的班级在5(6)年前招生时的学生人数。

5.初中巩固率

当年初中毕业生数

=————————————×100%

3(4)年前初中招生数

其中:初中学制为3年制的县,分母使用3年前的小学招生数;初中学制为4年制的县,分母使用4年前的小学招生数。正在进行学制转制的县,分母使用相应各种学制的班级在3(4)年前招生时的学生人数。

6.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

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及以上人数

=——————————————―――――×100%

小学、初中学生总数

六、教育经费情况(表Ⅴ)

1.表(Ⅴ)所列各项均按省级评估前推四年(财政年度)填报。如2012年评估,前四年分别为2008、2009、2010、2011年。

2.各指标数据严格以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有关数据为准。所有数据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

小学(初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

=——————————————————

小学(初中)学生数

学生数以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的计算方法为准。

4.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

小学(初中)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

=—————————————-—

小学(初中)学生数

学生数以教育经费统计报表中的计算方法为准。

5.教职工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及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等。

教职工年人均工资

教职工工资支出总数

=————————————

教职工数


附件4:

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基本数据统计表

 

学校类别

 

学校名称

在校生数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m2)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m2)

教学仪器设备值(万元)

计算

机数(台)

图书

册数

(册)

义务教育学段专任教师学历人数

义务教育学段专任教师职称

合计

研究生毕业

本科毕业

专科毕业

高中阶段毕业

高中阶段以下

合计

中学高级

小学高级或

中学一级

小学一级

中学二级

小学二级

中学三级

小学三级

独立设置的完全小学或初中

 

 

 

 

 

 

 

 

 

 

 

 

 

 

 

 

 

 

 

 

 

 

 

 

 

 

 

 

 

 

 

 

 

 

 

 

 

 

 

 

 

 

 

 

 

 

 

 

 

 

 

 

 

 

 

 

 

 

 

 

……

 

 

 

 

 

 

 

 

 

 

 

 

 

 

 

 

 

 

 

九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

小学

 

 

 

 

 

 

 

 

 

 

 

 

 

 

 

 

 

 

 

初中

 

 

 

 

 

 

 

 

 

 

 

 

 

 

完全中学

 

初中

 

 

 

 

 

 

 

 

 

 

 

 

 

 

 

 

 

 

 

高中

 

/

/

/

/

/

/

/

/

/

/

/

/

/

 

初中

 

 

 

 

 

 

 

 

 

 

 

 

 

 

 

 

 

 

 

高中

 

/

/

/

/

/

/

/

/

/

/

/

/

/

……

初中

 

 

 

 

 

 

 

 

 

 

 

 

 

 

 

 

 

 

 

高中

 

/

/

/

/

/

/

/

/

/

/

/

/

/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小学

 

 

 

 

 

 

 

 

 

 

 

 

 

 

 

 

 

 

 

初中

 

 

 

 

 

 

 

 

 

 

 

 

 

 

高中

 

/

/

/

/

/

/

/

/

/

/

/

/

/

 

小学

 

 

 

 

 

 

 

 

 

 

 

 

 

 

 

 

 

 

 

初中

 

 

 

 

 

 

 

 

 

 

 

 

 

 

高中

 

/

/

/

/

/

/

/

/

/

/

/

/

/

……

小学

 

 

 

 

 

 

 

 

 

 

 

 

 

 

 

 

 

 

 

初中

 

 

 

 

 

 

 

 

 

 

 

 

 

 

高中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