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通航产业“振翅高飞”向云端

来源:人民网 2023-09-23 12:13
| | | |

2023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现场。 人民网向宇摄

2023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现场。 人民网 向宇摄

“快看!有飞机!”头顶上方,由山河特技飞行表演队驾驶的三架飞机呼啸而过;展馆内,各种类型及功能的直升机、无人飞机、运载火箭、VR跳伞模拟器、飞行模拟器等眼花缭乱......

9月22日,2023湖南(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既是一次行业盛会,也是推动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自2020年9月,湖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以来,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渐发展为湖南重要支柱产业,朝着万亿产业集群迈进。

三年来,湖南总体构建了协同运行管理的技术和制度保障体系,催生出12项全国第一的改革成果,全域低空划设了171个空域及97条航线,已成14个通用机场,9个运输机场,开通了通航功能。

山河星航展位。 何彪摄

山河星航展位。 何彪摄

企业助力,通航产业“强起来”

“我们开发的轻型运动飞机目前占领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政策的支持让我们走上‘快车道’,技术的支撑让我们能真正‘飞起来’。”山河星航创始人、首席专家何清华说。

在山河星航展区,三架具有“多巴胺”色系的阿若拉轻型运动飞机整齐排列,吸引众人驻足拍照打卡。目前此类轻型运动飞机已批量应用于物资输送、应急救援、遥感遥测等领域。此次参展山河星航也将重点展示轻型运动飞机的定制服务。

鲲龙AG600飞机展示。 人民网 向宇摄

鲲龙AG600飞机展示。 人民网 向宇摄

展会现场,各大通航公司纷纷拿出自家的拳头产品。

博云新材是C919机轮刹车系统国内唯一供应商,今年第三次参展带来的一系列拳头产品,包括C919刹车副在内的碳碳复合材料刹车副、航天火箭发动机喉衬等,足以让人一睹为快。

湖南作为通航产业发展的洼地,拥有全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基地,形成了株洲航空城等一批航空科研生产园区和通航产业园区,集聚了南方航空工业、山河科技、祥龙等500家重点企业。

除此之外,位于郴州的湖南湘晨通飞集团仅关键技术就申请了30多项国家专利,取得授权专利20项。除发动机以外,其他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其自主研发的旋翼机已在郴州当地应急、交警、公安、林业等多个部门投入使用。

领雁AG100飞机展示。 人民网 向宇摄

领雁AG100飞机展示。 人民网 向宇摄

企业的全面发力,让湖南逐渐成为通航热土。

2020年,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提出了“天地人和”通航发展理念和模式,统筹引领全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全面融合国家数字经济等重大战略,打造“绿色、智慧、普惠”发展新格局,取得了多个创新改革成果,并形成了在全国推广的通用航空发展“湖南模式”。

办会升温,让通航产业“热起来”

通航产业博览会是湖南省抢抓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机遇,助力通航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通航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是助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三大重点展会之一。

弥勒浩翔展位。 何彪摄

弥勒浩翔展位。 何彪摄

目前,湖南通航博览会已连续举办两届。在不少企业看来,通航博览会已经成为通航产业发展的集中展示和合作平台。

来自云南的弥勒浩翔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带来的产品是DL-2L云雁飞机,其外观呈流线型,超轻机身双屏显示的操作感深受观众欢迎,公司自主研发的“D-P-1730”螺旋桨实现了螺旋桨国产化并通过中国民航局试航认证。

“我们用十余年的时间专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等的研发设计,前两年开始对外销售。”通航弥勒浩翔董事长董林表示,这是第二次参展,希望通过展会进一步开拓市场,让通航引领美好生活。

海南自由贸易港展区轻型运动飞机展示。 人民网 向宇摄

海南自由贸易港展区轻型运动飞机展示。 人民网 向宇摄

随着通航服务场景不断拓宽,参与人口逐渐增多,新兴消费需求不断增长,通航业正在向发展创新化、应用多元化、产业融合化转型。

本届博览会坚持“动静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和“会展+产业”共生共长融合发展的模式,集论坛展览、贸易洽谈、科普宣传、品牌发布、飞行表演等于一体,提供在线参展、商业配对、品牌营销等服务,搭建线上线下全服务链展会平台。

期间,还将举办重大项目签约、开展湖南航空制造业合作对接会、湖南通航产业投资洽谈会、新品发布会等多项精准对接活动促进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让通航产业“热起来”。

据了解,从2021年通航产业博览会签约合同金额的208.6亿元,到2022年的417.6亿元,湖南通航产业正不断升温。

开幕式现场。 人民网 向宇摄

开幕式现场。 人民网 向宇摄

政策赋能,让通航产业“飞起来”

发展通用航空,湖南既有迫切的需求,也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从2020年开始,湖南就承担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任务。

去年,湖南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部地方性通航法规——《湖南省通用航空条例》,从立法层面提出了切实解决制约地方通用航空发展关键问题的“湖湘方案”;

建立全国第一个覆盖全省的低空监视网,综合运用“北斗+ADS-B+5G”三模技术,建成53个地面监视站,基本实现湖南全域低空监视全覆盖,推动解决“看不见、联不上、喊不应”等通航飞行安全问题;

编制实施全国第一个低空空域划设方案,明确通航飞机“怎么飞”,发布了全国第一个覆盖全省的专项低空航图,全国第一部低空空域目视飞行方法,确保通航飞机“飞得顺畅、飞得精准”。

“我们还建成了全国第一个可服务全省的A类飞行服务站并投入使用,长沙飞行服务站实现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减少了审批时间,提高了低空空域使用率。”湖南省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罗建军说。

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正初步构建起“2+4+1+N”多层次、全方位低空改革法规政策保障体系,为打造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提供“湖南样板”。

CZ-7运载火箭展示。 人民网 向宇摄

CZ-7运载火箭展示。 人民网 向宇摄

数据显示,受改革试点成效驱动,湖南省注册的经营性通航公司和通用航空器大幅增加,飞行运营稳步增长,2021、2022年通航飞行时间分别为2.48、2.98万小时,改革期间年均增长48%。2021年、2022年全省通航制造业营收共增加150亿元,年均增长约21%。

通航产业发展来势强劲。截至2022年底,全省实现通航飞机时间2.98万小时,通航产业实现营收520亿元,今年上半年出现井喷式的发展,飞行服务器保障通航用户飞行架次同比增长12倍,飞行总时长同比增长14倍,通航俱乐部飞行模拟体验、航空科普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湖南,正在擘画通航产业发展的蓝图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低空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