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阳县民政局社会救助服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入户走访中,发现该县长安乡庙山村低保对象廖大爷因治疗肺结核病花费大额费用,家庭负担过重,县民政局立即采取临时救助等措施帮他渡过难关。该县通过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措施,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应帮尽帮。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积极强化救助政策措施,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大力推进精准救助,切实加强因疫、因灾困难群众救助,坚决兜住兜牢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高位推动,救助保障更有力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多点散发、严重干旱从夏至秋、困难群众生活保障任务更加繁重等形势,省委、省政府把民生保障摆在优先位置,强化组织领导,突出高位推动,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救助保障更加有力。
省委、省政府把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对省直部门绩效考核和乡村振兴考核内容,连续5年将低保提标纳入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进行季度调度,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省市县三级全面构建部门联动、上下协同、精准高效的综合救助工作格局,推动资源统筹和信息共享。
我省将社会救助信息化作为“智慧民政三年行动”重要内容,科技赋能让救助服务跑出“加速度”。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建成全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等“两平台一系统”,构建起“监测—预警—救助”主动发现工作闭环,进一步推动社会救助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今年,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省级财政专项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5.765亿元,专项安排一次性补贴资金2.8195亿元,资金总额比去年增加了3.1亿元。
1至11月,我省认定低保边缘家庭3.5万多户11万多人,纳入低保33059人;因灾因疫等累计为低保和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补贴46542.2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14.08万人;开展临时救助42.77万人次,发放资金3.92亿元;启动了价格联动机制,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154.3万多人次、资金3141.56万元。
既算又量,社会救助更精准
岳阳市云溪区云溪街道坪田村村民李某和妻子分别患有鼻咽癌、噬血细胞综合征,这让原本殷实的家庭陷入困境。该村党支部书记安排社会救助协理员上门了解需求,及时帮助他们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与低保,云溪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站在审核资料时发现,李某就读高中的女儿学费也是难题,便联系辖区内一家爱心企业,资助孩子高中三年学费及生活费,精准救助解了李某一家的燃眉之急。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曹忠平说,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挡风墙”,全省民政要用更有力度、更有标尺的举措,把精准救助落实到每一例施救行动中,把民政为民爱民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救助对象身上。
今年以来,我省加快建立精准核算制度体系,科学精准核算申请救助家庭的经济状况。一是核算家庭收入。如今,全省逐步实现从评议为主、核算为辅向核算为主、评议为辅、精准补差救助转变。二是数据核对。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归集了38类民生数据,全面实现了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新进对象“凡进必核”和在保对象“动态复核”两个100%。三是数据比对。全省民政部门定期与乡村振兴、医保、教育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今年累计比对2033.68万人次,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各类救助保障范围。
目前,全省96.4万脱贫人口和19.2万防止返贫监测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人员保障,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走心可感,救助服务更温暖
今年55岁的谈检明是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长安村的特困户。上个月,他委托哥哥来到鹤岭镇政务服务大厅为其申请农村特困补助。过去,办理这类事项需镇里初审、区民政局复查,整个流程费时费力。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审核认定权下放到了鹤岭镇政府,谈检明的特困补助手续很快便办好了。
社会救助不仅要对象精准,还要服务温馨,让困难群众在每一次办事过程中感到方便省心、享受优质服务。我省深化“解忧暖心传党恩”活动,除了将低保、特困供养、小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事项审核确认权限由县(市、区)下放到乡镇(街道)以外,还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通过推行“物资+资金+服务”实现分类化、差异化救助。
全省实施社会救助基层经办能力提升行动,提高在家门口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的水平。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工站建设“禾计划”,建成乡镇社工站2069个,引导4000多名专业社工参与精准社会救助服务。
即便社会救助“掌上办”“网上办”“指尖办”风头正劲,湖南依然大倡调查研究之风,坚持线上和线下、人工与智能两条腿走路,强化“网格化”“铁脚板”核查机制,面对面解决问题。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驻村干部、村干部、社会救助协理员、社工等走访慰问困难群众59072人次,核查处理线索8000多条,上门解决问题731个,主动发现纳入低保、特困、临时救助3000多人次,发放资金1732万元。(记者 陈勇 通讯员 罗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