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机清表施工、拖拉机清运林木……连日来,湘潭县乡村一片忙碌,小雪时节的阴天正适合栽种油茶,全县296名村级林长抓住时机,引导林农开展油茶林低改和新造。
今年是林长制正式运行的第一年,我省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引领,加快推进林业治理体系优化、治理能力提升。“湖南林长制正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长清说。
开创湖南林草工作新格局
“监测到火情后,平台自动报警,将实时画面、地理位置等信息推送至指挥中心和关联人员的手机APP,镇、村林长集结消防队伍15分钟内赶到。”近日,浏阳市洞阳镇党委书记王海向记者介绍该镇建成的智慧林火监测预警平台。
这是实施林长制的配套基础设施之一,通过该平台可监测全镇重点林区,全覆盖、无死角。
配合林长制工作,浏阳市逐步配备无人机等巡林基础装备,实现“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定点灭”的综合性立体化管理。
常德对全市1246.08万亩林地划定管护网格2184个,设立林长5967名、护林员2184名、监管员241名、执法人员380名。今年以来,村级林长巡林61509人次,发现并解决问题500多个。
湘潭今年以683个网格为基准开展“虎威行动”,上半年对114个2021年森林督查问题图斑整改实现清零,恢复林地262.5亩、补办林地手续171亩、补种树木2.95万株、行政立案86件、移交森林公安20件。
“全省所有林草资源共划定50080个管护网格,每个网格都明确了责任林长,共设五级林长89306名。”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林长制为依托,全省着力建设党政同责的组织体系、有章可循的工作制度体系、“一长四员”网格化管护体系、督查考核激励体系、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体系,筑牢林草工作发展长效机制。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大合唱”
2021年,我省召开第一次总林长会议和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动员会议,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省林长办制定总林长令等8项配套制度。
纲举目张。一年多来,“林长+督察长”“林长+督察长+警长”“林长+检察长”“党建+林长制”……创新举措层出不穷,管林护林乃至整个生态建设从由林业部门唱“独角戏”变成各级各部门“大合唱”。
津市市新洲镇麓山村村民因山林权属纠纷问题,多年来上访不断。前不久,该市林长办协调林业部门、森林公安部门、新洲镇政府、麓山村组成联合处理组,实地踏勘,理清矛盾纠纷的脉络和根源,提出合理方案和建议,终于推动“陈年难题”得到解决。
资兴市建立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各村(社区)按照“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心户”模式,引导4000余名农村无职党员组建195支护林巡逻队,切实做好森林资源管护。
长沙市成立市县乡三级林长办140个,乡级以林长制为契机、以基层林业站为主体,组建2至4人的专职队伍,以此为基础,今年上半年实现“零火灾”,去冬今春及时清理松材线虫疫木,确保今年以来林火发生面积、枯死松木双下降,森林督查涉嫌违法图斑面积同比下降26.2%。
“林长制‘见效’了。”省林长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省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协同、属地管理、严格考核下,各种涉林纠纷高效化解,森林资源得到有力保护和发展,全社会同责、同心、同谋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
林长制助力兴林富民
“拿着喇叭、骑上摩托,沿山路巡护,每天一遍心里才踏实。”郴州市汝城县九龙瑶族村生态护林员吴树养说。
九龙瑶族村位于九龙江森林公园内,有山林7950多亩,林长制护林员已成为吴树养的职业。“像吴树养这样的护林员,分布在全省各地,其中不少贫困群众以此脱贫。”省林长办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已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每位林长又配置护林员、科技员、监管员、执法人员,在保障管护责任落实到山头地块的同时,也对林区贫困群众形成普惠性政策扶持。
在郴州,生态护林员队伍不断壮大,累计争取中央财政生态护林员资金11402万元,选聘生态护林员11402人次,带动5000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从全省来看,省级以上贫困县实现生态护林员项目全覆盖,带动3万多贫困户近10万贫困群众就地稳定脱贫。
“各级林长还积极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引导农民发展林下野生茶、食用菌、中药材及养鸡、养蜂等特色产业。”东安县委书记、县林长唐何介绍,在县级林长“牵线”下,有企业在舜皇山竹林建成1693.33公顷野生茶基地,带动周边农户采茶、制茶、品茶,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000余名。
“为百姓增利,是林长制‘见效’的重要表现之一。”省林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让林长制成为兴林富民的靠山,才能获得全社会支持,获得广大民众拥护和参与,全面实现湖南林长制改革的初衷和目标。(记者 彭雅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