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非凡十年 城市品质演绎美丽蝶变

来源:人民网 2022-09-22 12:27
| | | |

“城市承载功能不断增强,城市面貌形象持续改善,城市品质建设稳步推进......”对于长沙这十年在城乡建设发展中取得的成就,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顺语气铿锵。

十年来,长沙乘势而上、笃定前行,昂扬奋进,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彰显了省会的大作为。

7条轨道交通线路相继开通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品质、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快“五区建设”,按照“四精五有”要求,建设品质长沙,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有序拓展发展空间。

“两桥一隧”正式通车、4座过江通道同步建设、7条轨道交通线路相继开通……近十年来,长沙累计完成投资约4422亿元,建成骨干路网里程约885公里,重点推进了轨道交通、骨干路网、过江通道、断头路瓶颈路等项目建设,基本形成“内联外通、南融西拓”的城市干路骨架格局。

城市交通得到改善,长沙的都市格局也更加优化。截至2021年底,长沙市建成区面积超7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83.2%;市域常住人口迈上千万级台阶,坚持“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布局思路,加快构建“一轴一带四走廊、一核两副十组团”城市格局;电网进入“特高压时代”,地铁驶入“网络化时代”,黄花国际机场迈进“双跑道双航站楼时代”,高铁迎来“双核驱动时代”,“米”字交汇加快实现。

长沙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段宁介绍,长沙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始终站在百姓角度做规划,努力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的惠及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实施“四增两减”政策,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约297万平方米,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约67万平方米;助推“一圈两场三道”建设,规划实施“15分钟生活圈”438个,市域范围“15分钟生活圈”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目标,实施“儿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获评国内首座儿童友好巡礼城市。

1270个老旧小区改造成功 人居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添绿建园”“增花添彩”“出门见绿、推窗见景、入园见花”……200多个街角花园、口袋公园焕然一新,扮靓市民家门口。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奋力施展“绣花功夫”,加快推动市容之变、品质之变,按照“稳定、固化、延伸、提标”要求,强力推动市容环境全域提升,用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为市民带来更多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近年来,长沙把城市当成一个有机生命体,积极开展“城市体检”,树立“无体检不项目,无体检不更新”理念,从“城市体检”发现问题,推进存量资源更新改造,从而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我们通过体检为宜居城市画像,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增加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等。”长沙市城市人居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飞介绍。2019以来,长沙累计改造1270个城镇老旧小区,惠及居民约21.63万户;改造棚户区2045万平方米,15.35万户逾46万人喜圆“安居梦”;先后对白果园、潮宗街等14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街巷)实施有机更新,保护修缮80余处文物或历史建筑,建成历史步道约70公里。

目前,长沙正推动湖橡片区、湘雅医院、观沙岭等17个重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通过“留、改、拆、补、建”的绣花功夫,促进城市功能再完善、产业布局再优化、人居环境再提升。

304天保持空气质量优良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徜徉蓝天白云之下,漫步碧水湘江之畔,看水鸟嬉戏,听水波拍岸;伫立橘子洲头,登岳麓山顶,极目远眺,看星城绿意盎然。星城大地,绿色发展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开。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中秋介绍,2021年,长沙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4天,相较与2013年增加108天。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自2019年以来持续保持100%;“一江一湖六河”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主要水污染物浓度总体下降;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浏阳河获评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圭塘河、沩水河、后湖、株树桥水库、浏阳河、松雅湖先后获评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此外,2021年以来,长沙还全面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3552名“林长”守护绿色大地,904万亩林地共划分为1162个管护网格,建立健全林长巡林工作机制、“四级三员”林长制度和构建网格治理,探索创新护林手段,做优做强林业产业,壮大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