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磁场,聚力最给力

来源:人民网 2022-08-31 22:06
| | | |

有集体付出就会有集体收获。

8月30日上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首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开展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长沙市委人才工作局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特殊的荣誉蕴含特殊的意义。从人才工作角度看,这份集体荣誉既是对长沙市委人才工作局和人才工作者的褒奖,也是对长沙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高度肯定。

近年来,长沙把人才工作摆在了突出的战略位置。长沙以周公吐哺的诚意,持之以恒打造引才聚才的长沙磁场、敬才爱才的长沙气场、识才辨才的长沙赛场,进一步加速集聚了创新创业的“千军万马”。一系列既有含金量又有含情量的人才政策如劲弩连发,不仅令人瞩目,而且成效显著。

从“人才政策22条”到“高端产业人才倍增行动计划”,从“乡村振兴8条”到“自贸区45条”及配套实施办法……诸多精准举措让长沙人才政策实现了迭代升级、与时俱进、扩容增效。

今年4月,长沙重磅发布了《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从全球招揽顶尖英才、创新树培产业帅才等7个方面,提出了45条具体措施。今年6月,长沙召开人才政策“升级版45条”配套实施办法发布会,《长沙市科学家引航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等26个配套实施办法新鲜“出炉”。

率先才能领先,实干才有实效。这些“组合拳”释放了掷地有声的长沙宣言:长沙人才政策,没有终极版,只有升级版;“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既是过去时,也是现在时,更是将来时。而这背后正是,长沙人才工作者“白加黑”“五加二”的辛勤付出。“宁愿掉肉,也不掉队”“心中有使命,脑中有事业,完成求完美”是他们干事作风的真实写照。

当然,抓好人才工作既要靠“真金白银”,又要靠人才工作者的走心努力;既要伸出“橄榄枝”、递出“邀请函”、送出“大礼包”,又要结合自身优势在“招才引智”的竞争格局中形成鲜明的辨识度。综观长沙实践,一方面持续精准地优化人才政策,另一方面就是牢牢扭住宜居和宜业两个关键词。

就大规模引进人才而言,宜居宜业,如鸟之双翼,车之二轮,不可或缺。二者折射一座城市的品位。何为品位?品位就是品质的位次。比如矿石,品位越高,其价值也就越大。同理,城市的品位越高,宜居宜业的指数就越高,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就越高。

今日之长沙,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发展活力迸发。今日之长沙,GDP早已突破万亿、人口超过千万,“智造之城”“科教强市”“开放高地”的硬核实力逐步显现。今日之长沙,“影视湘军”“出版湘军”“文艺湘军”等产业品牌全新展现,“媒体艺术之都”“网红打卡之都”的浪漫气质充分呈现。作为全国著名的房价洼地,长沙创新有平台,创业有沃土。人才在做加法,发展就会做乘法。“引才用以发展,发展促进引才”的良性循环激发出了无限的城市活力,激活了一个个发展细胞。

数据显示,长沙人才总量由2017年的110万增至2021年的280万,实现了倍增。四年增加了170万人。2021年,长沙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前三,高精尖人才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例达95%,“人才吸引力指数”跃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  

与此同时,第一台一体化液压潜孔钻机、国产首款全复合材料五座飞机、全球首台智能化挖掘机……越来越多的“第一”都打上了长沙制造的标识。这既直接促进了长沙高质量发展,也直接提升了长沙的城市品牌。

去年,长沙已认定高层次人才在先进计算、汽车、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产业链分布较多,占27.09%,相应产业链营收增速也走在了前列。既抓“顶天立地”,又抓“铺天盖地”;既抓“创新高峰”又抓“创新高原”;既抓“竞争环境”又抓“设施配套”;既抓“需求导向”又抓“效果导向”,这是长沙实施人才战略的鲜明特征。

风起之时,激流勇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星城长沙,已成为逐梦者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