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水文:精准测报服务抗旱大局

来源:人民网 2022-08-26 16:08
| | | |

“7月以来的干旱过程,于8月23日达到高峰,全省85%以上面积出现中度以上水文干旱。8月24日,受降温降雨天气影响,湘南、湘东旱情有所缓解。”8月25日清早,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简称“省水文中心”)将最新全省雨水旱情分析及趋势预测材料报送省水利厅,作为防旱抗旱决策的重要依据。

湖南水文:精准测报服务抗旱大局

“面对当前历史罕见的连晴高温天气,湖南不遗余力做好抗旱工作,准备早、行动早、效果好。”8月21日至22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来湘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时,对湖南把水文监测和抗旱调水结合起来的做法予以高度肯定。

精准预测,助力防旱抗旱决策

早在今年3月,省水文中心就开始收集整理数据资料,按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流域,与省气候中心联合会商,着手中长期雨水情趋势预测。

根据2021年以来的气候特征、天气背景、大气环流、海温特征、太阳活动等各种前兆信号,省水文中心、省气候中心作出2022年汛期雨水情趋势预测:“全省大部地区雨季结束预计在7月上旬末;雨季结束后,湘中及以北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

事实证明,我省今年雨季正是在7月7日结束的。7月8日后,全省大范围晴热高温少雨天气“超长待机”。

6月22日,省水文中心作出“雨季结束后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旱情”的预测,为省水利厅精准调度各大水库拦蓄尾洪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7月8日,全省各类水利工程蓄水386.6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多8%。

7月中下旬,旱象露头。7月28日,省水文中心在《雨水旱情分析》中提出:“全省部分地区已出现轻度水文干旱,其中湘中水文干旱将迅速发展,城陵矶站水位将在未来一段时期持续降低。”为省水利厅建立“7531”精准防旱抗旱工作机制(7天滚动预测、5天研判预警、3天调度交办、1天督促落实)及其高效运转,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撑。

不惧“烤”验,加密监测

“醴陵市董背冲、市区株洲站发生中旱,攸县东塘站、茶陵县龙家山站、炎陵县炎陵站出现轻度干旱……”

8月16日,株洲水文中心副主任谢小秋带队,对渌口区、醴陵市等地开展低枯水位测流、移动墒情监测。正午的高温炙烤着河面,流速仪的信号滴滴响着。“平均水深0.66米,平均流速0.10米/秒。”刚完成涉水测量的张彪、谢威计算完测流数据,没来得及换上干净衣服,就马上与谢小秋一起“挖土”。大家一人一顶草帽、一把锄头,与干巴巴的泥土较起劲来。土坑越来越深,10厘米、20厘米、4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29%、平均含水率12%……谢威记录好一条条土壤墒情数据,并将不同深度土壤取样带回,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监测点。

按照省委省政府及省水利厅关于防旱抗旱工作要求,省水文中心及时召开水文测报工作调度会议,并于8月5日印发《关于加强全省防旱抗旱水文服务工作通知》。要求全省水文系统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加密监测预警,加强分析研判,为各地落实 “7天滚动预测”“5天研判预警”“3天调度交办”“1天督促落实”的“7531”防旱抗旱工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根据雨水工情、土壤墒情、蒸发量、气象信息等实时信息及未来趋势,滚动预测分析旱情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旱警水位流量预警服务。

“旱情监测,比洪水预报其实更复杂。”省水文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顾庆福介绍,既要考虑降雨、来水情况,还要结合蒸发、墒情甚至生态等大量数据,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8月16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调度令,调度三峡水库于8月16日12时起向长江中下游补水。省水利厅配合三峡水库调度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大中型水库,通过加大发电流量等方式,对洞庭湖进行联合补水。省水文中心分析,城陵矶水位在三峡水库补水期间(8月16日至21日),水位将维持在23.4米左右,此后仍将持续下降,洞庭湖区枯水形势仍然严峻。据此,岳阳市长江补水一期工程持续发力,从长江取水,源源不断补给华容县、君山区。

提升能力,确保“耳聪目明”

水文,历来是防汛抗旱的耳目和参谋。省水文中心按照省水利厅《2022年加强防旱抗旱工作专项行动方案》,从信息采集、水情预报、旱情监测等方面入手,加强站点建设维护,提升监测预警精准度,全方位提高水文防旱抗旱服务质量,确保“耳聪目明”。

2013年大旱时,全省只有20个固定墒情监测站。如今,已建成105个固定墒情监测站、335个移动墒情监测站,正在新建367个固定墒情监测站,基本可满足各地墒情监测需求。如今,湖南水文共建成水文站252处、水位站1149处,降水量站1853处、地表水水质站190处、地下水监测站95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监测点1527处,水质监测河长达10142公里,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功能较为完善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站网体系。

在强化水文监测站点建设维护的同时,省水文中心引进气象部门精细化预报数据,开展水文气象无缝耦合渐进式预报技术,通过短、中、长期等不同预见期多尺度耦合,峰现时间预报更准确,洪水预见期、干旱预警期均大幅延长。

今年旱情发生以来,湖南水文人在各级班子成员的带领下,深入田间地头、河道湖泊,通过河道来水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相对湿度、连续无雨日数、降雨量距平百分率等各项指标加密统计分析,已在省内大中小河流河道、洞庭湖区重要河湖库、地下水和农村集中供水点等地实测流量630余次,水质监测15批次,投入人员超过2450余人次,共采集水情信息550余万条,水质监测数据20余万条,提供雨水旱情分析14份,旱情预测9份,水质监测评价报告120余份,为各地防旱抗旱决策和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水文人的责任与使命担当。

“湖南水文将持续发力,全力以赴当好服务防旱抗旱‘耳目’和‘尖兵’,为抗旱保水保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省水文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炎荣表示,湖南水文将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及省水利厅的指示和要求,把服务防旱抗旱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持续做好雨水旱情监测及信息校核、报送等防旱抗旱水文服务工作,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记者 达庆玙 通讯员 王亮 何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