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记者在衡阳高新区三泰农贸市场看到,熟食、瓜果蔬菜、肉类等分区摆放,地面无积水、垃圾,还有100余台新增的风扇。
城乡治理,一直是各地下功夫提升的领域。去年以来,衡阳市创新将“标准化”理念引入城乡治理领域,聚力城区治理、乡村治理、交通治理、市场经营治理、公共安全治理等5大领域标准化建设,着力解决城乡面貌“脏、乱、差、堵”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科学建“标准”,操作好方便
将标准化建设与城乡治理相结合,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衡阳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衡阳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该市正致力形成“城乡治理有标可量、公共服务有标可循、底线工作有标可依”的标准化新格局,让发展更具含金量、更有质感。
6月19日晚,衡阳市石鼓区五一路夜市一条街热闹起来,1000米长的街面上,30余家夜宵经营户早已把桌椅摆放整齐,一拨又一拨的食客聚拢桌前,大快朵颐。
五一路夜市一直人气旺,但因没有明确的管理标准,占道经营、垃圾乱扔等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衡阳市首批推出的25个大类共106个项目标准中,就专门提出夜市规范管理“三统一”“八不准”,对经营时间、作业要求等进行细致规范。
“以前我们也想规范经营,但不知道具体怎么做。现在有了‘三统一’‘八不准’等硬杠杠,如‘统一经营时间’‘不准当街择菜、宰杀动物、处理水产品’‘不准超出定点范围经营,经营工具摆放有序’等,我们一条一条照着做,目标很明确。”五一街道夜宵店主肖伟说。
“每一项标准都附有具体问题描述、标准内容解释和牵头责任部门,权责明晰,便于操作与考核。”衡阳市标准化办负责人介绍,衡阳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还充分考虑了城乡与地区差异。
以常见的公共绿地为例,不要求城乡统一绿地面积、规格与草木品种,而是要求做到“四无一净”,即无黄土裸露、无垃圾杂物、无鼠洞、无踩踏行为、水体干净,都是可操作执行的标准,既尊重实际又明确目标。
有了这样一套好操作、能包容、可考核的标准体系,衡阳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行动,很接地气,进展也很顺利。
二分在投入,八分看管理
各地城乡“家底”不一,如果为“达标”出现盲目攀比之风,势必给许多底子差的地区造成负担,甚至出现“背债投入”的情况。为杜绝此类现象,衡阳市旗帜鲜明地提出:二分在投入、八分看管理,不比投入比管理!
“先天”底子差的地方,不要求“从头到脚”更换一新,只要因地制宜,依照标准对症下药就行。
毕业季来临,珠晖区苗圃街道保卫里成了大学生的热门“打卡地”。黄色的砖墙、蜿蜒的巷道、吸引眼球的创意涂鸦,还有充满着年代感的火车元素,都成为大家拍片取景的地方。
此前,这里房屋破旧,道路坑坑洼洼,居民苦不堪言。“这片房子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小区设施简陋老旧,没有路灯,下水管网不畅,经常积水。经过标准化改造,保留了这里原有的历史风貌,新增了路灯,改造了管网,焕然一新,好像回到了刚建好时的模样!”当地居民刘大姐笑呵呵地说。
达到标准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何花小钱办大事、办好事,往往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07国道衡山段在标准化建设中,发现沿路居民垃圾有溢满在桶外的情况。“换一批容量更大的垃圾桶?”有人提出建议。整体换新固然可以解决问题,但会造成浪费。衡山县标准化办工作人员经过实地调研,决定根据民俗、时令,合理调整垃圾清运班次,既可节约成本,还能避免大量垃圾堆积。
管理关键在人。为充实城乡治理基层力量,衡阳市从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机关与企事业单位择优选派各类干部,向基层一线下沉,确保工作推进动力充足。
城乡展新颜,在景更在人
“标准化”的一小步,正带动衡阳城乡治理迈出一大步。
6月22日,记者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看到,村民院落整齐优美,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里正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小蛮腰”观景塔、极速卡丁车、彩虹滑道等20多个乡村休闲娱乐项目,引来游客如潮。
梅花村的美丽蝶变,是该村在“达标”基础上的“超标”发挥。该村全面实施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发展村集体经济,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样板村”。
雁峰区白竹皂社区衡纺机小区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作为衡纺机厂家属区,衡纺机小区落成于1979年,曾是衡阳当时最好的小区之一。后来,因为企业停产等原因,小区缺乏管护,逐渐成了“脏乱差”地带。如今,经过标准化改造,小区柏油路、绿化带、塑胶球场、儿童乐园、停车场、居民议事大厅等成了“标配”,引得许多居民回迁。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蒸湘区温家台社区。过去这里车辆随意停放,不仅混乱还有消防隐患。现在增设了车位,标识完善,一切井井有条,赢得居民交口称赞。
城乡治理标准化,带来的不仅仅是城乡面貌之变。去年底,石鼓区角山镇三星村拆除村口空心房建小广场,大家纷纷出钱出力,积极参与。“这是给村里做好事,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哪有不支持的?”村里老党员何耀发说。(记者 徐德荣 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