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健夫:心中有家国 淡泊且执着

来源:人民网 2021-06-23 00:00
| | | |

6月21日上午,湘乡市第一中学,一尊罗健夫的半身铜像注视着穿梭的后辈。雕像的底座,刻着“校友罗健夫,1935——1982”字样。

铜像是罗健夫年轻时的模样,面色柔和,带着微笑,眼神坚定。“他是他们的学长,有中国科学家最为典型的样子——心中有家国、淡泊与超然、专注也执着。”湘乡市一中校长张四海告诉记者。

罗健夫生前是原航天工业部陕西骊山微电子公司(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一名工程师。他短暂的一生都与图形发生器发生着关联。

图形发生器是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制版设备。没有它,研制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几乎不可能。这个在今天早已被CAD技术取代的笨重“家伙”,曾经却帮我国航天电子工业发展打开了一扇门,也承载了一段罗健夫个人的奉献史。

心中有家国,才会舍小为大、竭尽所能。

1970年,罗健夫受命研制图形发生器,并担任课题组组长。当时,图形发生器是国外“禁运”设备,无资料,无样机。而且,研制图形发生器需要电子线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应用光学等多方面知识,可罗健夫大学学的是核物理,怎么办?

一切从头学起。接到研制任务后,他一头扎进图书馆和新华书店,搜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资料,“恶补”有关专业知识。

研制过程中,课题组里负责计算机的技术员因有其他项目被抽调。无人负责计算机,对于罗健夫的研制工作来说,不亚于斩断了一条胳膊。当大家以为他就此会撂挑子时,他却坚持下来:“我们研制图形发生器,是国家急需,党的事业急需!作为一个党员,我为什么不替党着急?调走了一个人没有人搞计算机了,我为什么没有承担起双份工作的勇气,自己顶上去?”

这就是科学家的真情实意。

1972年,罗健夫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填补了我国电子工业的一个空白。

3年后,他又成功研制出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电子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Ⅱ型图形发生器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励。当时申报奖项时,罗健夫把同事的名字写在前面,自己的名字则放在最后。

这是科学家的淡泊与超然。

在科研事业这条路上,罗健夫拼搏奋进,唯独忘了自己。1981年10月,他在进行Ⅲ型图形发生器的改良工作时,病魔向他袭来。为了Ⅲ型图形发生器能早日投入使用,他以惊人的毅力,一直坚持工作。

1982年2月,罗健夫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可他跟医生说不要告知自己的家人。胸腔的癌肿把胸骨顶起,皮肤如烧灼般剧痛,但他仍扎在资料堆里,修改Ⅲ型图形发生器的图纸。

除了工作,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别人。面对绝症,他看得很开,不止一次对主治医生说:“你们现在就可以在我身上做实验,死后我的身体捐献给国家,你们可以解剖好好分析一下,希望对以后其他人的治疗有帮助。”

1982年6月16日,47岁的罗健夫与世长辞。按照生前遗愿,医生对他的遗体做了解剖,结果发现他周身布满癌瘤,胸腔里的肿瘤比心脏还大。他得的是“低分化恶性淋巴瘤”,癌症中最凶的一种,潜伏期已在两年以上。医护人员一下子就哭了。

如今,罗健夫的母校湘乡市一中,总会在新生入校时组织学生走进校史馆,学先辈高尚情操,立笃学报国之志。而罗健夫的故事总会被提到。他忘我工作、勇于攻关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在后人心中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记者 王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