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湖南】绿蔓智城

来源:人民网 2021-06-11 00:00
| | | |

一批企业迁出竹埠港,寻求新发展;大批建设者来到竹埠港,托起新希望——

绿蔓智城

4月1日,绿树成荫的湘潭市竹埠港。 陈旭东 摄

6月8日,记者从株洲出发,沿沪昆高速一路向前,不到40分钟,就抵达湘潭岳塘收费站。出收费站继续前行,穿过商城路、沃土路、团竹路,8分钟后来到湘潭市岳塘区竹埠港。

竹埠港曾是全省闻名的化工区,28家化工企业聚集于此,撑起了岳塘区经济半壁江山。2013年,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被列入省政府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湘潭市及岳塘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在一年内将所有化工企业全部平稳关停。一批企业沿沪昆高速外迁,寻求新发展。

同时,岳塘区以抓铁有痕的干劲,开启竹埠港治理和建设之旅。大批建设者沿沪昆高速来到这里,用汗水和智慧,给这片受伤的土地带来新的希望。

为了重生与发展,一批企业迁出

6月8日,江西金环颜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忙碌着。这家以高端无机颜料研发、生产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金环颜料是竹埠港28家化工企业之一,也是最早一批在关停退出协议上签字的企业。其负责人王又凡说,迟早都要搬,不如早一些外出寻求重生的机会。

“选址的那几年,几乎每周都在外面奔波。幸亏离沪昆高速近,出行方便。”王又凡告诉记者,综合考虑后,公司最后在江西宜春安了家。新址建设期间,岳塘区竹埠港化工企业关停工作指挥部人员多次到宜春,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如今的金环颜料,总投资1.5亿元,占地100亩,新建了花园式厂区。“原来在竹埠港,总面积才14亩,其中6亩多是租借当地农户的地。”王又凡表示,场地扩大后,不仅粉尘、废水、氮氧化物处理设备、工艺升级了,而且大量数字化设备上马,循环经济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目前,金环颜料已成为一家产学研相结合的高技术企业,拥有多个技术创新平台和多项发明专利。

在江西新余高新区落地的开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过去是竹埠港一家名为“开元化工”的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原来在竹埠港,企业环保处理不符合要求,但又没有改造空间。如今,他们扩大场地,投入上千万元,添置了环保、安全设施。

设施升级,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提升。第一年试生产,开元公司3个月就完成销售额2000多万元。现在,公司被评为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远销英国、美国、韩国等国。

这两家企业的蜕变,是竹埠港企业外迁发展的一个缩影。2013年以来,岳塘区积极协调,竹埠港三分之二以上的化工企业沿沪昆高速迁出,在江西、贵州等地安家落户。

对企业而言,搬迁不是简单的复制,他们打破原来生产设备陈旧、厂区面积过小、环保设施铺设不开等局限,在新家打造适应环保要求的“升级版”,获得重生。

为了明天的希望,大批建设者到来

“建筑垃圾随处可见,裸露黄土寸草不生,土壤散发出阵阵异味。”这是来自北方的吴广其第一次到竹埠港时见到的场景。

为做好竹埠港土壤污染治理工作,2019年,吴广其和他的专业团队跨越千里,从北京飞来长沙,再通过沪昆高速,抵达竹埠港。

实地勘测后,吴广其为“生病”的土壤开出“药方”:收集、清理表层建筑垃圾,修复厂区场地污染土壤。“污染源不同,土壤修复办法也不一样。”吴广其说,重金属污染土壤,要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修复;有机物污染土壤,则采用化学氧化技术修复……待所有土壤处理完成后,再根据规划进行整理和回填。

当年8月,随着40多台大型机械设备进场,土壤治理拉开序幕。经近2年治理,原本完全丧失肥力无法开发利用的土壤,通过技术修复,又恢复了孕育能力,种植的草皮不仅生了根,而且根系十分发达。

吴广其和同事在竹埠港种了3000多棵茶树和桂花树,现已全部成活,生长状况良好。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生机盎然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公园。

为了明天的希望,一批批像吴广其一样的建设者,沿着沪昆高速来到竹埠港。通过大家“妙手回春”,竹埠港已累计完成土壤治理修复近90万立方米。企业厂房拆除带来的建筑垃圾,也在竹埠港建筑垃圾再利用中心“变废为宝”,生产建筑砂石骨料等,广泛应用于重点工程项目、楼盘建设,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站在湘江东岸放眼望去,清澈的江水奔腾向北,繁忙的沪昆高速车来车往。昔日竹埠港化工区,正按照“绿蔓智城、最美湘江岸”的定位,一步步蜕变成集绿色、创新等于一体的城市新区。(记者 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