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韶山红色旅游火爆。童 迪摄
图②:南县稻虾米丰收。崔志文摄
图③:株洲时代电气制造中心,新能源乘用车电机电控生产线上,工人在制作线缆。辜鹏博摄
图④:美丽的浏阳河两岸风光。邓霞林摄
粮食生产
种粮用上高科技
本报记者 王云娜
前段时间,受持续降雨影响,早稻一直栽不到田里。可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种粮大户昌建文却气定神闲,“有高科技助力,耽误的时间还能抢回来!”
这不,盼来了晴天,昌建文购置的高速抛秧机立马派上用场。一株株带着泥土的秧苗被抛撒到田间,排列整齐,间距均匀。
“手工抛秧,一人一天最多完成20亩,但抛秧机却能达到五六十亩。”昌建文说,“机器抛秧还能精准控制行距和苗距,有利于稳产高产。”
南县地处洞庭湖腹地,土壤肥沃。2010年,看准机械化种粮的良好发展势头,昌建文回到农村务农。他陆续购买了旋耕机、抛秧机、插秧机、无人喷药机、收割机和烘干机等农机设备,全程机械化让种粮效益逐渐提高,去年一亩双季稻就挣了1400元。今年,昌建文流转了3000多亩农田,种了1200多亩双季稻,还种了1800多亩稻虾田。
让昌建文感到高兴的是,农机补贴的力度很大。在南县,机械栽植、飞防植保等先进农机都被列入县级累加补贴范围。以购买一台总价14万多元抛秧机为例,中央、省级财政补贴7.5万元,县级财政再补贴5万元,昌建文只需要出2万多元。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今年,他又购置了3台抛秧机和3台高速插秧机。
2020年,南县水稻种植面积78.1万亩,当地以30家省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73%。今后,南县还将进一步推广智能农机、智慧农机,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和规范的作业操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就业创业
就业就在家门口
本报记者 何 勇
永州零陵区石山脚镇五里堆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漂亮的徽派风格居民楼引人注目。在一层的车间里,王娥香正在熟练地对数据线前后部分接口处进行焊接。楼上,就是她的新居。
王娥香之前住在水口山镇西村,一个山窝窝里,离县城坐车需要两个小时。一大家子12口人挤在一座70多平方米的老宅子里。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娥香全家得益于好政策,搬迁到现在居住地,住上了150平方米的房子。
居住解决了,工作怎么办?2020年11月,湖南雄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车间就在安置小区的一楼,专门生产各种数据线。经过培训,王娥香上岗了,“计件算工资,一天差不多焊1000多根,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和她一样,公司里的50多个员工,都是易地安置小区里的农民。
在衡阳县三湖镇众华扶贫电机加工厂内,30余名周边村民正在赶制订单,加工电子元件。脱贫户王芳熟练地组装元件。“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
衡阳、永州等地,充分利用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深圳打工的陈名斌,2017年回到衡阳,创办了湖南新融创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以生产功能手机主板和平板电脑主板为主的企业,研发销售在深圳,生产基地在衡阳,年销售收入已突破12亿元。
近年来,衡阳瞄准粤港澳“大招商、招大商”,先后形成了一批新产业集群。2018年2月,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达产后服饰年产量15亿件。去年,眼镜产业小镇开工建设,集聚了150余家眼镜企业。目前,衡阳工业税收超过1/4来自转移企业。
学有所教
山区里“芙蓉”绽放
本报记者 孙 超
沿着沪昆高铁一路往西,出湖南前的最后一站,是新晃侗族自治县。
在新晃,有一所“芙蓉学校”。走进教室,学生们正通过视频,与500公里之外的长沙育英学校的孩子们同上一堂课。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教学楼、高标准的学生宿舍、风雨运动场……这所学校,硬件上已与大城市的学校无异。再加上与省城名校在线对接,选强配强管理和教学队伍,山里的孩子拥有了身边的好学校。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一直困扰着山区县。2017年,湖南省决定在武陵山区和罗霄山区支持40个山区县建设43所芙蓉学校。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的要求,以及“好设计、好风格、好形象、好校长、好教师、好学生”的六好标准,把芙蓉学校打造成为优质学校、示范学校,让芙蓉学校成为湖南教育的一道风景线。到今年9月开学季,新建、改建的100所芙蓉学校将全部使用,能为全省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新增学位约14.6万个。
“现在,芙蓉学校已经是我们当地的好学校、样板校。”新晃芙蓉学校骨干教师唐海聪说。如今,她不光带着学生一起向长沙的名校学,还有了一个向县域内其他乡村小学送课的任务,让更多乡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在湖南全省,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芙蓉学校,都按照“上联名校、下联村小”的要求,成为优质教育资源有效流动的节点。“这对于稳定教育脱贫成果,推动未来乡村人才振兴,都有深远的意义。”湖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富民
红色旅游富乡村
本报记者 申智林
绿树掩映,白墙青瓦,去往湖南省韶山市滴水洞景区的路上,民宿沿路而立,门口的坪场上停满了小汽车。
“今年红色旅游‘火爆’更甚往年。”民宿老板、韶山村老屋组村民毛海龙兴奋地说,“半个月前,我家民宿的20个房间就被预订一空。”
韶山是伟人故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到这里旅游的人都很多。“十三五”期间,年均接待游客接近2000万人次。“村里70%左右的村民从事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产业。”韶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春山告诉记者。
游客多了,但过去因为村里接待能力不足,赴韶山的游客多是“半日游”“一日游”。立足乡村特色,壮大红色旅游经济,还得在“留得住游客”上着力。
为补短板,韶山市接连出台民宿发展激励措施。2017年,韶山市组织村民到浙江参观,学习杭州西湖、湖州莫干山等地民宿建设、服务理念。2018年,又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民宿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韶山市民宿管理办法》,明确民宿审批流程,规范民宿经营行为,推动韶山红色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统一民居风格,外立面修缮有奖补,农商行还提供信用贷款。”2018年,在政策支持下,毛海龙将自己的老房子改造成精品民宿。通过提供住宿、餐饮、代购景区门票、农副产品销售等链条化服务,民宿月均营业额达15万元。
旅游服务升级、文化产品也在丰富。随着“求学之路”“求索之路”等旅游路线相继完成建设,42家红色教育培训机构投入运营,韶山的红色旅游越来越有活力。
生态环境
水清岸绿新画卷
本报记者 王云娜
“五一”小长假,在湖南省岳阳市东风湖生态公园,成群结队的游客踏青赏景。
“过去臭气熏天,现在干净漂亮,时不时还能见到小鱼和水鸟。”家住附近的市民张德胜见证了东风湖的巨变,“环境越来越好,心情也更加舒畅!”
东风湖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水域面积约3400亩。过去由于周边无序开发,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东风湖整体水质恶化为劣Ⅴ类。令人担忧的是,污染物进入湖内,不仅让毗邻的洞庭湖水质遭到破坏,长江生态也受到威胁。
2017年起,岳阳市开展东风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打出控源、截污、清淤、复绿等一系列组合拳。
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岳阳市大力整治沿湖企业,5家大型污染企业全部关停或搬迁,83家小型污染企业关停或拆除。沿岸建起了全长13.65公里的环湖截污管网,污水通过管网到达污水处理厂,水质达标后才能排入东风湖。同时,岳阳楼区对湖面垃圾进行常态化打捞,推进沿岸垃圾清理,防止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污染水体。
清除淤泥是对黑臭水体开展内源治理的有效措施。东风湖片区建成淤泥固化场,清运黑臭底泥90万立方米。通过曝气增氧等底质改良措施,在湖内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
去年,东风湖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水质稳定在Ⅳ类。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岳阳对东风湖开展岸线整治、堤岸覆绿和生态景观建设,新建环湖绿道13.3公里,布置了多处景观节点。
如今,蝶变为生态公园的东风湖,湖映天光,水清岸绿,一幅美丽新画卷。
医疗服务
城里医生下乡来
本报记者 杜若原 本报通讯员 葛辉文
“刘奶奶,我来给您做护理了。”5月12日,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护士长李佩瑾带着医药箱,来到鼎城区石板滩镇雷家铺村刘银香老人家中。
84岁的刘银香长期卧床,身上长了褥疮,需要定期护理。以前,隔三差五就得往20多公里外的医院跑,现在医院开通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网上预约,上门服务,方便多了。这项服务开通仅仅数日,就上门服务近百人次,免去了患者来回奔波之苦。
破解就医难,常德市大力推行医疗服务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百名干部下基层、百场义诊进乡村、百名专家传知识,“三百”行动中,常德10家市直医疗单位深入基层,今年已开展义诊160多场。
4月19日,10名“医卫特派员”奔赴桃源、石门、临澧、澧县、汉寿、鼎城、安乡等7个区县(市)的10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为期1年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他们将协助乡镇卫生院制定发展规划;引进、推广、应用适宜的医药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培育和发展适合派驻单位的重点专科;临床带教、培训乡镇医疗卫生人才,定期开展义诊宣传活动和送药上门活动。
今年4月,大山深处的石门县有一名脑外伤患者就近来到三圣乡卫生院就医,石门县人民医院医生通过CT远程阅片,发现患者有颅内血肿,迅速呼叫神经外科专家远程会诊,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接到县人民医院手术,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
像石门县人民医院一样,目前常德市各区县(市)县域医共体已全部组建到位,引导医疗资源下沉,真正实现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版式设计:张芳曼
《人民日报》( 2021年05月24日 第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