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社会新闻

院士回乡,请来了这些“客人”……

来源:今日平江 2022-09-19 10:37
| | | |

9月13日至14日,中国工程院四位院士一同前来我县考察,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这四名院士中,有一名平江籍的院士,他叫尹飞虎,于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趁着院士此次回家的机会,我们采访了他,一起来听他讲述与家乡的故事。

故土是难舍情结  投身科研献青春

1954年,尹飞虎出生于平江伍市镇湖胜村一户农民家庭,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他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1972年,他离开平江前往新疆完成中学学业,1974年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八团二连参加农业科学试验工作,1978年调到新疆农垦科学院,至今在新疆已度过近50年。期间,在中央农广校、新疆八一农学院、石河子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完成了农学、农经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学习。

几十年来,尹飞虎一直坚守在农业生产一线,从事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他已经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一步步成长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全国农业领域的知名专家。2021年,尹飞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时也是为了咱们边疆的建设,边疆需要这方面的技术,所以就去新疆了。”从青丝到银发,尹飞虎始终扎根边疆,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农业科研领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书写着自己的无悔人生,“我们曾经有‘八千湘女上天山’,她们都为边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五六十年代初的这批人,是在艰苦条件下成长起来的,虽然吃了很多苦,但只要是国家的建设、地方的建设有需要,我们随时挺身而出。”

法饼是儿时最爱  殷切寄语满是情

虽然17岁就离开了家乡平江,但在尹飞虎的内心,家乡始终是他的牵挂。“我回平江的次数不算太多,这次受县委、县政府邀请回来,看到家乡各个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感觉特别欣慰”,干群良好的精神面貌,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都让尹飞虎感受深刻。

“我心系家乡,时刻都想着家乡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在我当选院士时,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了贺信,我感到很亲切,也很高兴。”虽然离家多年,但尹飞虎的家乡情结依然深厚。

家乡的教育让院士心怀寄望。听说平江一中今年有5位学子考上了清华北大,他很是为这些学子们高兴,“这是我们平江人的骄傲,也是未来的希望,也希望他们学成以后,回到家乡平江做贡献。”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院士寄语平江的青年学子追梦科学、不负韶华。

家乡的美食也一直牵动着院士的乡愁。他如数家珍地跟记者说着平江的特色产品,酱干、霉豆腐……“我最喜欢的还是法饼,我每次回来平江,或是每每过年过节,最喜欢吃到的是平江的法饼。”院士回忆着,思绪仿佛回到了童年,“小时候要是能吃到法饼,那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现在想吃就很简单了。”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院士依然想念怀念着童年的喜好。

家乡是始终牵挂  唯愿平江大发展

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一直是尹飞虎院士的愿望。9月13日至14日,尹飞虎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柏连阳、吴义强及团队来到平江,考察农业产业发展情况;9月17日至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吴义强及团队再次来到我县,调研鱼种繁育及水资源情况。一周之内,院士们频频来访我县,为我县农业产业发展问诊把脉,为我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出谋划策。这其中,尹飞虎的“牵线搭桥”起着重要作用。

尹飞虎这次和其他农业领域的院士们一起回家乡考察,除了“牵线搭桥”,还有着自己的“打算”,“我希望能结合我本人的专业,结合平江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家乡建一个科研基地,这有利于团队共同研究和讨论平江相关产业的发展。”作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开拓者,尹飞虎期待这项技术能尽快在平江落地,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助力平江的乡村振兴。

“我会继续关注平江,继续利用条件,及时地、尽量地、努力地、全心地为平江的发展做贡献。”院士心念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历经沧桑,从未改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尹飞虎

1954年12月出生,湖南省平江县人,汉族,中共党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新疆农垦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现任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垦节水农业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和肥料学会副监事长、新疆土壤与肥料学会副监事长、新疆兵团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名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