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一场特殊的追思会在招贤村徐氏家族举行。3月11日,86岁徐老先生以“不做道场、不堆坟墓、不设宴席”为遗嘱,树立了全镇移风易俗新标杆。
葬礼现场,家属向前来送别的村干部含泪转述老人临终嘱托:“老人家生前就勤俭节约,特别交代我们后事要简办。”据悉,此次徐老的绿色深埋方式,较传统仪式节省费用约3万元,这场简朴庄重的新式追思引发乡亲们深思,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招贤村近年来倡议的“厚养薄葬、规范婚丧事宜”宣传理念。
徐老的做法并非偶然,而是梅仙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镇党委将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列为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不断构建“镇级统筹、村级落地、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四维体系,让文明新风吹拂千家万户。
在新霞村,党员干部既当政策“宣讲员”又作矛盾“调解员”,组建的10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活跃在乡间。宣传推广政策、化解邻里纠纷矛盾,久久为功让文明新风润泽乡里。
在哲寮村,村干部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依托湛氏宗祠打造教育基地,倡导红白事简办,破除陈规陋习;通过规划迁移散葬坟墓、绿化管护,实现复绿并节约耕地。
在三里村,红白理事会实施“事前介入、事中劝导、事后反馈”的全流程服务,持续推进“治陋习、树新风”工作,规劝简办婚丧事宜,最大程度为村民节约了开支、减轻了人情负担。
据统计,一年来全镇规范简办婚丧事宜126起,劝导他事不办300余起,为群众节约开支近700多万元,文明现象在梅仙蔚然成风。下一步,梅仙镇将持续把乡村治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层面普及相关知识,凝聚合力,落实各项措施,让文明之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文章来源:今日平江 • 梅仙镇 作者:罗紫淅 吴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