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聚焦政府、学校、教师三大评价主体,强化三个“不唯”导向,探索教育评价改革新路,推动县域教育由贫转强跨越发展。近年来,平江县先后荣获“岳阳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县”“省政府教育真抓实干奖”“湖南省教育强县”等荣誉。
一、健全机制聚合力,不“唯升学”兴教育
平江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健全履职机制,凝聚教育合力。一是党政定期议教机制。县委常委会每年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1次,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研究教育工作每年不少于2次,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4次,乡镇(街道)党政班子每年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不少于2次。二是领导联点兴教机制。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县级领导及成员单位一把手、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分别对口联系1所薄弱学校。联点领导每年到联点学校召开现场办公会不少于2次,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三是乡镇履行教育职责评估机制。县委县政府制定对乡镇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办法,每年进行1轮专项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结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并作为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和提拔运用的重要依据。四是部门联动支教机制。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环保、消防等部门,为学校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宣传、网信、融媒体中心等部门,营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公安、市场监督、卫健、文化、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公安、法院、检察院、民政等部门,加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突出增值比进步,不“唯分数”论质量
对于质量,平江更注重分数之上的质量,构建了以“五育并举、全面育人”为导向的全要素办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是实行分类评价,激发内生动力。将全县中小学分为普通高中、城区义教学校、农村初中、县直评小学(乡镇中心小学和学生500人以上的较大规模小学)、农村一般小学五类,分别设立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实现“类型不同、标准不同、评价不同”,用“多把尺子”评学校。二是强化过程评价,保障办学规范。县教育局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专项督查,每学期进行两次精细化管理常态督评,对教学质量落后的学区和学校进行一次问题导向的专项督查,每期开展家长一次网络调查,让每所学校发展“可视化”。科学诊断学校发展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推动问题整改,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三是创新增值评价,激励创优争先。坚持“重视起点,关注过程,激励进步”的评价原则,实施以学校特色发展、问题整改、学业水平提升为重要内容的增值评价,将评价关注点由结果性指标转向起始点指标、过程性指标、效能率指标。让每一所学校无论起点高低都有了发展的空间和努力的希望,促进传统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良性竞争,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坚持综合评价,推动内涵发展。评价学校内容涵盖办学方向、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质量检测、特色创树等方面,构建多元立体的育人模式,促进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充分激发办学活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三、注重实绩扩自主,不“唯材料”评职称
长期以来,教师职称评审“内卷”严重,普遍存在材料整理繁琐、资料弄虚作假、评审过分依赖材料等问题,颇受教师抱怨和争议。2020年开始,平江县试行中小学教师中级职称评审改革,将评审权限下沉、评审材料简化,减轻教师负担,杜绝弄虚作假。一是评价依据注重实绩表现。淡化对文凭、论文、帽子的要求,突出师德表现、教育教学能力和实绩,体现向农村教师、班主任和教学业绩突出教师倾斜的导向。二是评审权限下沉到学校。由教师自主申报,学校负责对本校晋级对象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把关,按照到校指标数推荐到县级参评。县教育局和人社局组成联合督查组,以随机抽查方式,督查学校是否做到“五公示”:即晋级指标公示、评审考核方案公示、学校推荐委员会成员名单公示、晋级对象评审材料公示、评审推荐结果公示,是否存在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等。县级评审委员会对全县参评对象进行分科审核、总量控制、择优认定。三是严格真实性审查把关。县教育局成立晋级对象实绩审查小组,对师德师风、任职资格、综合荣誉、教育教学成果等,按照“谁发证、谁审查、谁负责”的要求,严格进行证书真实性审查把关。四是严肃执纪问责。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成果、违反师德师风的人员,经查实无误,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参评资格。对相关学校、学区审核把关不严的责任人严肃执纪追责。实施两年以来,共954名教师申报中级职务资格评审,648名教师顺利通过评审认定,有效减轻了材料准备负担,弄虚做假基本杜绝,评审结果更加公正公平,激发了教师进德修业的热情,收到了多方满意的良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