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城镇发展和管理“十二五”规划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全国城市化水平已进入加速城市化阶段。从21世纪伊始,湖南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区域发展目标和指导方针,全省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迈入新的发展期。目前,许多城市都提出要把城市“做大、做优、做强”,积极推进城市的“扩容提质”,其显著标志就是要通过提高经营城市的水平,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也提出以“扩容提质”为目标,加快县城和乡镇小城镇建设,城市建设和城市化水平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根据我县经济发展速度、适宜建设的城市土地规模、城市主要功能需要等情况,制订平江县城镇发展和管理“十二五”规划,对于建设“宜居、生态、旅游”平江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一、基本情况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1
、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县现有16个镇,11个乡,7个农(林、茶)场、779个村及伍市、寺前、天岳3个工业区,全县设村镇建设管理机构16个,配备工作人员18个。我县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切实加强了城镇规划工作,始终坚持规划指导建设的方针,结合城镇建设工作的实际,更新观念,认真落实加快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的编制,编制和完善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个、修建性详细规划100余个,完成乡镇总规修编12个,完成村规划54个。对实施城镇发展战略和指导建设项目发挥了积极作用。
2、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末,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达35.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38.57人,城镇化率达36.9%,“十一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增幅达1.6个百分点与全市发展水平基本持平。特别是县城“扩容”效果明显,“十一五”期末建成区达12.6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3.5万人,突破了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近期发展门槛。
2、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末,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达35.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38.57人,城镇化率达36.9%,“十一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增幅达1.6个百分点与全市发展水平基本持平。特别是县城“扩容”效果明显,“十一五”期末建成区达12.6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3.5万人,突破了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近期发展门槛。
3
、基础设施进一步配套。
“十一五”期末,
城区道路硬化率达93%,人行道铺装率达92%,下水道普通率达80%,亮灯率达99%,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02.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18%,绿地率为14%,公共绿地面积达69.0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1平方米。县城引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天然气利用、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等一大批城建项目的投建和竣工,城镇保障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
4
、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市政管理坚持以服务市民生活为目标,逐步理顺管理机制体制,突出消除卫生死角死面,提升清扫保洁质量以及开展“叭叭车”、临时棚、广告牌、条幅、夜市、渣土等城市乱源整治,大力开展“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行动,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市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城、省级卫生城,同时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卫生城和省级园林城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1
、城镇规模偏小。
县域内非农人口比例大,各城镇非农人口分布不均,城镇发展规模不平衡,产业发展缺乏有力依托,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建制镇与附近的集镇、村庄联系不紧密,难以有力地带动并影响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县城实力仍然不强,还不能带动全县经济高速发展,对周围形成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不强。
2
、城市化水平偏低。
2009
年全国、全省、全市平均城镇化率分别为46.6%、43.2%、45%,我县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6.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了8.1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
3
、城镇功能不完善。
很多城镇供、排水管网等设施建设不配套,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不足,道路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需要,功能分区不明显,“以路为街,以街为市”的现象十分突出,影响了城镇的快速发展。
4
、城镇管理不配套。
相当部分乡镇缺少专职管理机构,而已设立16个建设管理站,因人手紧张,实际上合成7个建管站跨行政区域工作,其承担的职能单一,仅涉及规划管理部分职能,没有相应承担起城城市管理和建设工程管理相应职能,并且人难专职、业不精专现象突出,随着乡规划、村规划覆盖率的逐步提高,基层建管站难以适应新的职能需要,亟待加强。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有利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有利于县域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整体效益发挥;有利于全县社会、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效于县域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统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集约用地,人口适度集聚的原则;生态环境容量与城镇发展协调的原则;严格保护耕地和旅游资源环境的原则;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的原则。
(二)发展目标:
1
、城镇化水平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44.9%,建成区面积达38.5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41.66万人,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人。
2
、形成“一心一带两轴四点”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指以县城为核心,一带指平江至伍市城镇带,两轴指南北主要沿G106、东西主要沿S308线方向多级发展,四点指伍市、长寿、南江、安定4个中心城镇);形成中心城镇、次中心城镇、一般建制镇、集镇为主要形态的等级规模结构;形成产业主导、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城镇职能结构。
3
、城镇道路硬化率达98%,下水道普通率达90%,路灯安装率达90%,绿地覆盖率达30%,气化率达80%,污水处理率达37%,垃圾处理率达77%。
4
、进一步理顺县、乡两级管理职责,强化乡(镇)管理职能,建立职能明确、权责匹配的管理机制。
三、发展战略和重点
(一)完善城镇体系
继续加大规划编制力度。根据规划与综合调控区域城乡发展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把保护各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作为规划的重点。修编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补充和修订各乡(镇)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完成“新农村试点村”为重点的各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到“十二五”末,县城详细规划覆盖率70%以上,小城镇规划编制和修编率100%,行政村的规划编制覆盖率60%以上。
继续加大规划编制力度。根据规划与综合调控区域城乡发展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把保护各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合理布局基础设施作为规划的重点。修编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补充和修订各乡(镇)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完成“新农村试点村”为重点的各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到“十二五”末,县城详细规划覆盖率70%以上,小城镇规划编制和修编率100%,行政村的规划编制覆盖率60%以上。
重点发展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县城继续实施扩容提质战略,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国家级卫生城、省级园林城为主抓手,进一步拉大框架,提升品位,建设成岳阳的后花园,长株潭两型试验区的产业配套区,逐步发展成专业化、集约型、高度文明的,以城市休闲、商、工业、文教、旅游等产业领先,在食品、高新科技、服装、商贸等多方面有突出比较优势的小型城市,进一步增强辐射力。优先发展区位优势明显、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大的伍市、安定、长寿、南江、三市、福寿山等小城镇,进一步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提高优势领域的竞争力,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旅游、交通、信息网络、商贸、工矿等优势资源,优化区域用地结构,提高优势领域的竞争力。
(二)加强设施建设。
同时,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旅游、交通、信息网络、商贸、工矿等优势资源,优化区域用地结构,提高优势领域的竞争力。
(二)加强设施建设。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建设规模和主要内容
|
起止年限
|
总投资
|
|
1
|
平江大道
|
新建
|
2400m
×60m
|
2007-2010
|
4600
|
|
2
|
百花台路(高速接线)
|
新建
|
3882m
×60m
|
2010-2012
|
22300
|
|
3
|
富康大道
|
新建
|
6400
×40m征地拆迁,建设
|
2010-2013
|
70000
|
|
4
|
首家坪路
|
新建
|
2378m
×40m
|
2010-2014
|
18000
|
|
5
|
伍市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
|
新建
|
一级
|
2013-2014
|
8000
|
|
6
|
市政广场
|
新建
|
78000m2
|
2010-2015
|
14500
|
|
7
|
甲山大道
|
新建
|
道路建设
|
2010-2012
|
9000
|
|
8
|
天岳南路
|
新建
|
道路建设
|
2010-2012
|
5000
|
|
9
|
天岳工业园路网
|
新建
|
路网建设
|
2011-2015
|
65000
|
|
10
|
三市食品工业小区建设
|
新建
|
新建熟食加工等企业12家,项目总建筑面积110267平方米
|
2010-2012
|
6250
|
|
11
|
平江县天然气工程
|
改扩建
|
1
、在平江门站内建设调度抢险服务中心。2、建设平江平伍工业园CNG接收站。3、建设CNG汽车加气站。4、新建SCADA系统。
|
2008-2030
|
16036
|
|
12
|
城市沿江风光带建设项目
|
续建
|
一江两岸8500m×2
|
2010-2015
|
42000
|
|
13
|
老烈士陵园地下防空设施开发建设项目
|
改造
|
占地5000m2,地下车库、防空绿化设施
|
2010-2013
|
3000
|
|
14
|
天岳大道改造
|
改造
|
砼路面及沥青,5700×50m
|
2011-2012
|
6000
|
|
15
|
大仙山公园
|
新建
|
1350000m2
|
2010-2015
|
32000
|
|
16
|
污水处理二期
|
扩建
|
3
万吨/日,配套管网30KM
|
2010-2014
|
17000
|
|
17
|
重点乡镇垃圾处理
|
新建
|
20
个镇、乡
|
2010-2016
|
30000
|
|
18
|
重点乡镇污水处理
|
新建
|
8
个镇
|
2010-2017
|
40000
|
|
19
|
重点镇道路工程
|
新建
|
4
个镇
|
2010-2018
|
42000
|
|
20
|
乡镇防洪工程
|
新建
|
20
个镇、乡
|
2010-2019
|
45000
|
|
21
|
村庄建设规划编制
|
新建
|
773
个村规划编制
|
2010-2020
|
4700
|
|
22
|
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项目
|
新建
|
总用地213120m2,处理能力220T/日
|
2010-2011
|
7200
|
(三)培育强势产业
产业是城市化的核心,只有基于产业结构的城市化转型,人口转型的城市化才可能进入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一要发展壮大工业园区。根据平江的实际,必须走环保型、资源型、生态效益型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而不能牺牲环境走一些地方“先破坏、再建设”,“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继续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切实做大做强“一园三区”,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二要发展壮大旅游产业。要以红色精品游、生态休闲游、人文景观游以及乡村风情游为重点,努力把县城打造成游客集散中心,把城关、长寿、加义等地打造成红色精品旅游重镇,把连云山、幕阜山、福寿山、石牛寨、盘石洲、黄金洞等地打造成生态休闲旅游区,把县城周边邻近的三乡、安定、童市、梅仙等地打造成人文景观和乡村风情旅游强镇。要对全县旅游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推介、统一开发,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景区建设、宣传推介的力度,切实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延伸旅游经济链条,带动第三产业全面繁荣,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三要发展壮大生态农业。在巩固粮猪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要立足生态优势,积极发展优质稻、油茶、有机茶、楠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广泛推行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拉长产业链条,创建生态品牌,发展城镇经济。
(四)加强城镇管理
加强城镇的规划管理。要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好各类城镇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调控和指导,健全城镇规划实施机制。要以先进的规划思想为指导,增强科学性,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城镇规划要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重点发展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各级城镇规划要相互衔接,并与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境等规划统筹协调。要建立规范的城镇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城镇规划的法制地位,保证城镇规划的有效实施。
加强城镇建设的管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对规划、设计和施工的监管。在建筑施工和管理中,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加强城镇的综合管理。各乡(镇)政府部门要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切实担负起本级城镇的建设和管理职责,加强整体素质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城镇土地、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社区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乡(镇)建管站队伍建设,合理安排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加强业务培训和业绩考核,切实理顺管理机制和提高管理能力。
四、保障措施
加强城镇的规划管理。要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好各类城镇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规划对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调控和指导,健全城镇规划实施机制。要以先进的规划思想为指导,增强科学性,提高规划编制的水平。城镇规划要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和重点发展的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各级城镇规划要相互衔接,并与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土地、水利、生态环境等规划统筹协调。要建立规范的城镇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机制,强化城镇规划的法制地位,保证城镇规划的有效实施。
加强城镇建设的管理。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设计、后施工,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运用法律手段强化对规划、设计和施工的监管。在建筑施工和管理中,要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加强城镇的综合管理。各乡(镇)政府部门要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切实担负起本级城镇的建设和管理职责,加强整体素质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城镇土地、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社区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乡(镇)建管站队伍建设,合理安排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加强业务培训和业绩考核,切实理顺管理机制和提高管理能力。
四、保障措施
1
、强化规划龙头作用。
继续完善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加强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工作,在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实施,科学组织城镇建设和管理,努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
2
、用好用足上级政策。
现阶段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贫困县扶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等政策,用好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政策,促进城市建设,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优势,各部门合力要共同参与城市基础建设,争取上级有关水利、交通、林业、环保、旅游等部门的国债项目、国外赠款、贷款项目的专项支持。
3
、继续加大财政投入。
对一些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城市公用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许多关系到城镇发展的道路网络、公共设施配套项目需超前实施,财政要每年保持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的资金投入,城市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土地出让金要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
4
、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城市许多公共设施具有市场经济的属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活动中,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对能够进行市场化运作、经营的项目,只要是法律、法规不限制的投资领域,在政府统一规划、指导下,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非政府资金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如城市桥梁、体育文化设施、商品交易市场等)。政府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相关优惠政策,使有条件的项目实行产业化经营(如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设施、公共交通系统、城市供水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