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江县双季稻生产的基本情况
平江县辖27个乡镇,其中24个粮食主产乡镇,3个为林业乡镇。总耕地面积72.94万亩,水田面积64.98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20万亩,粮食总产10亿斤以上。2014年早稻面积46.24万亩,比去年实际增加7万亩,今年早稻单产325公斤左右,比去年减产37.5公斤。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挖掘潜力、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
着力保面扩面,推动粮食生产面积不减,双季稻种植面积不降。
一是严守耕地红线。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强化责任,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将耕地保护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严格实行占补平衡制度,积极推进村民建房以地换地工作,近三年,共复垦旧宅基地500多亩,新增耕地4000多亩,连续13年评为岳阳市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先进单位,耕地面积始终稳定在70万亩,粮食播种积保持在115万亩以上。
二是严格压单扩双。始终站在打造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高度,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实行粮食生产一把手工程,分层落实责任,将早稻种植、集中育秧、晚稻种植、高产创建等任务分解到乡镇,县、乡、村层层签定粮食生产责任状。分段严格考核,制定了《平江县2014年粮食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将粮食生产考核列入县对乡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全年综合评定,分类排队。分类实行奖罚,在不折不扣地落实种粮直补、综合补贴等普惠政策资金的同时,安排专项资金600万用于奖励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启动问责机制,对出现单个面积5亩以上抛荒斑块的,通报批评,分类排队排名位于倒数一名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约谈。到目前为止,早稻种植面积比去年实际种植面积增加10.1万亩,早稻集中育秧比去年增加5万多亩。
三是全面提升地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对九峰、三星、白水等大中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对一批大型灌区进行了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田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占全县农田面积的75%。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着力整合资金,集中70%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重点对3个万亩、8个5000亩以上、9个2000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示范片进行规模、连片开发,全面完成加义、长寿、伍市、虹桥、三市等乡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4.5多万亩,仅此一项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50多万斤。
(二)、强化科技,促进粮食单产和总产提高
以科技增粮为重要举措,优化品种布局,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从而推动粮食增产。
一是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合理密植技术、安全齐穗技术、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收获与稻草还田、超级稻主要病虫草害综合控制等主推技术,扩大超级稻种植,并积极示范推广“双杂种植、双季超级稻、双季机插、双季产量均过600公斤”的水稻“四双”科技增产模式。大力推广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全县创建4个万亩高产示范片,6个5千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年水稻主导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以上,主推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到90万亩以上。
二是推广专业统防统治。狠抓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探索总结了抗旱防涝、防病治虫等应变管理措施,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全县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30万亩以上,服务面积5000亩以上11个,完成连片整村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15万亩以上。
三是推广全程保姆服务。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快速技术推广新机制。全年开展集中育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全程机械化操作等技术培训,培训农民12万人次以上。要求规模以上的示范片实行“四统一”:统一品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专业化防治,各示范片建立50-100亩连片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点。要求农技人员对重点村、集中育秧点、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技术与物资“一对一”全程化服务。
(三)、创新机制,确保粮食生产增产增效
通过发展规模生产、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升种粮效益,促进发展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动种植职业化。以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为培育对象,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生态、高效、安全方向发展。目前我县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00个,辐射带动16000多户从事水稻高产创建、新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等方面的骨干农民,有430多个职业农民依靠种粮致富,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已吸引一批大中专毕业生、返乡青年回乡从事务农种粮,种粮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二是推动种植规模化。把发展种粮专业合作社当作转变粮食生产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政府鼓励引导、粮食补贴政策倾斜、有关项目支持,大力发展种粮食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统一培训技术,统一销售商品,提高生产技术,实行规模化生产,增加种粮比较效益,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我县粮食专业合作社500亩以上规模种植的面积达到7.2万亩,我们力争在近三年内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社达到200个,规模种植面积上30万亩以上。
三是推动种植集约化。制定了“一粮一物流”的发展规划,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力组建山润粮食集团,打造“山润”品牌,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40万亩,年加工销售粮食在10万吨以上。将建设粮食物流中心,优化收贮网点布局,提高粮食商品率,促进种粮穷县向种粮富县方向发展。
三、双季稻生产存在主要问题
(一)、种植效益偏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劳动力价格升高,粮价上涨幅度相对较低,农民种粮效益相对偏低,尤其种植双季稻的效益更加低下。目前双季稻的产量在我县还是1600斤左右水平,而中稻水平也有1200-1300斤水平,双季稻只增产200-300斤。因此种植双季稻效益不明显,尤其是在一些双季稻种植水平不高的地方,这个矛盾更为突出。种植双季稻不如种植一季中稻和油菜。目前我县双季稻退步的乡镇长寿镇、南江镇就是这种情况,长寿镇现在双季稻面积只有11000亩左右,如油菜--中稻面积33000亩。
(二)、惠民政策变味,没有起到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
自2004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行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新增双季稻补贴,粮食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惠民措施,这些政策在激发农民种粮,保护粮食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对粮食的三项补贴(直补、综补)在实际操作中是按照原有计税面积进行补贴,补贴金额与实际是否种粮以及粮食产量并不挂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种多种少一个样”,“ 种与不种一个样”的现象。补贴到了稻田的承包户,农民种粮与不种粮都可以得到补贴,惠民补贴没有起到刺激种粮积极性的作用。
(三)、销售不畅,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国有粮食收购点偏少(平江县只有伍市镇一个收购点)农民售粮困难。从调查了解到2013年有的种粮大户早稻送一车粮食用了4天的时间排队。因此种粮户尤其种粮大户因无处存放和误工,都把粮食低价销售了粮贩,国家保护价收购政策没有起到保护种粮人的权益。
(四)、种粮靠天吃饭,缺少保障措施
粮食生产是露天工厂,靠天吃饭,生产没有保障,碰到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粮食生产减产,没有什么保障措施,如去年下半年的干旱灾害和今年上半年低温阴雨寡照特殊气候都造成了粮食生产严重减产,但没有谁能赔偿种粮农户损失。虽然有农业保险,但农业保险要在减产30%以上才能赔偿,并且只赔偿种粮的物化成本,不赔偿劳力成本,并且赔偿标准低。由于缺少保障,碰到恶劣气候条件造成农民种一季粮,不但没有收入还要亏本,及大打击农民种粮积极性。
(五)、经营体制不顺,阻碍粮食规模化生产
当前粮食生产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这种分散的经营方式缺乏统一管理,生产要素不能形成合力,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在现形体制下,农民在自己的责任制田里种什么?怎么种?是农民的权力,谁也不能干涉,土地流转困难,规模经营就无从谈起,而分散经营效益低下,又难以引导农民进行双季稻种植。
(六)、生产技术落后,加大了种粮风险
农村大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都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他们缺乏改进种植技术的主动性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致使新技术难以推广,有的甚至一些基本的种田技术都有退化,无形中加大了农民种田的风险。
四、发展双季稻的政策建议
1、完善惠农补贴发放政策,粮食直补、粮食综合补贴,直接补贴给种粮户,或者取消此两项补贴,提高新增双季稻补贴标准,良种补贴采用现金发放直接补贴到种子中。
2、增加收购点同,按国家保护价格收购粮食。按照人口,耕地面积增设粮食收购点,方便群众能够畅通售粮。目前我县只有伍市一个收购点,建议增设南江、城关、长寿三个收购点。
3、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保护价起赔标准,提高损害赔偿标准,改农业灾害损失在30%以上起赔为损失在5%以上起赔,农业赔偿不仅考虑物化成本,还要把人工成本加入赔偿范围。
4、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度。当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上世纪很好起到了刺激农民的积极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此种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现有的生产发展,完善现有的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建议把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开,所有权、承包权维护原状不变,经营权由国家从农民手中集中收垄交由村级代管,农民可以向村级无偿申请属于自己承包权范围内的土地经营,但不允许抛荒,剩余的土地由村级集体经营,承包户享受经营所得盈利。
5、尽早培育出适合双季稻生产的高产优质品种。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是水稻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水稻机插育秧,由于秧龄短,秧龄弹性小,不可能选择中、迟熟品种,因而制约了水稻的增产潜力,尽早培育出生育期短,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是双季稻生产发展的一个迫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