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频繁发生的各类气象灾害,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大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灾后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灾害救助、医疗救治等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等气象灾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尽快恢复,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2019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树立公益性气象服务核心理念,坚持决策气象服务和公众气象服务两手抓
决策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的生命线,必须保障这两块的服务质量。一是加速气象现代化建设,顺利完成气象观测和传输的自动化更替,完善气象观测仪器和信息传输保障机制,培养气象综合业务能力强的人员队伍;二是严格落实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无责任性事故发生,坚持谁分管谁负责,谁带班值班谁负责,将工作纪律一抓到底;三是拓展各种气象信息传输渠道,丰富各类服务产品,增强气象服务的辐射面,提高服务产品的有效性、针对性。
(二)突出保障民生,提高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据省气象、水文会上结果,2019年全年气候偏差,需要重点防御因降水频繁而造成洪涝、泥石流、滑坡等气象衍生灾害。因此要狠抓全年气象服务。做好重大转折性、关键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滚动开展重大气候事件和气候趋势监测预测及其影响预估。强化和规范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短临预警,实现面向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者、相关部门行业责任人和基层气象信息员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全覆盖。提高决策服务、防灾减灾救灾气象服务效益和影响力。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活动保障气象服务。
狠抓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加快推进市级系统的业务化稳定运行,力争汛期前投入使用,做好业务化发布应用单位对接。完成县级预警信息发布的对接。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能力和机制建设,推动市县两级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构和编制落实。
狠抓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平台,实施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开展重大过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推动基层信息员队伍融合,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开展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示范社区建设。
(三)突出气象优势,保障岳阳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气象服务保障。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气象监测评估业务,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空气质量预报和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提高气象灾害对洞庭湖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气候预测水平。大力推进气象、环保等资源和信息共享,加快岳阳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加强气候资源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监管体系。加强重大规划、重点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气候资源保护利用。
强化气候适应性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气象保障服务。
加强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常态化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切实做好洞庭湖区人工增雨服务森林防火、生态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军民融合,完善气象军民融合协作机制,做好人影作业空域管理、弹药存储以及高炮作业民兵队伍建设等工作。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地面作业站点标准化率。健全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制度。
(四)突出乡村振兴,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强化气象为农服务优先发展。坚持重中之重定位,推动气象为农服务优先发展。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乡村振兴战略气象保障服务实施意见,推动项目、资源、人才逐步向气象为农服务倾斜。
强化现代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面向需求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强化直通式服务,推进“湖南智慧气象为农服务” APP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广泛应用。继续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农业保险气象保障服务。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认证,建立气候品质认证体系,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气象保障。
强化农村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继续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建设,推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向农村基层延伸,实现市县两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与“村村响”系统的对接。加强与农业委合作,进一步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机制和责任体系。持续优化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提高农村高影响天气的精细化预报水平。深化乡村气象灾害风险识别,开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
强化乡村绿色发展气象保障服务。探索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为县域村庄规划设计、农业结构调整、乡村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支撑。开展生态监测,提升农村农业生态监测能力。探索乡村旅游气象信息服务模式,强化生态旅游气象保障服务。
强化精准脱贫气象保障服务。主动融入精准脱贫工作,优先构建贫困地区乡镇全覆盖的气象灾害监测网,以及行政村全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强化贫困地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为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提供个性化、交互式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开展贫困地区清洁能源、森林防火、旅游资源开发等气象服务。加快开展贫困地区农业气候资源详查及精细化区划,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和山地立体气候资源开发提供支撑。继续做好驻村扶贫工作。
(五)突出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实施科技创新攻关。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力度,完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选聘及管理机制,加强对创新团队和创新型人才的跟踪服务。争取出台管理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团队的优化重组,打破单位界限,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团队的龙头作用。
持续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业务骨干和基层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坚持实施现有的学历教育、业务科研、学术交流等相关人才培养政策。改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科技带头人的选拔与评估,着力提升基层人才综合业务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统筹建设,优化领导班子年龄、专业、经历等结构,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事业编人员转参公编的力度。继续推进面授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做好业务培训、干部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增强培训实效性。
(六)突出深化改革,提高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
推进防雷社会监管。继续贯彻《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整合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实施意见》(湘政发〔2017〕6号),落实防雷安全监管经费、防雷审批委托经费;规范防雷技术服务市场,开展防雷检测质量检查和考核;强化防雷安全事中事后监管,加大《防雷安全监管手册》培训与应用,制定防雷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落实防雷重大事故隐患“一单四制”;联合开展防雷安全隐患排查、管控与整治。
推进气象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工作。强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督查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定及落实情况。强化对施放气球、防雷、气象信息等监管领域的气象行政执法监督,提升基层执法人员依法履职能力。落实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举措,做好与相关部门有关审批平台的衔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营造良好气象法制环境。
推进专业气象服务。贯彻落实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意见,做好专业气象服务方向引导、创新引导,扩大专业气象服务有效供给,提高专业气象服务供给水平,探索政府购买、部门合作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的作用,重点在交通气象保障服务、农产品气候质量认证、气候可行性论证、新媒体气象服务、危化企业、旅游景点雷电灾害防御、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等优势项目上下功夫,实现项目导向、龙头引领、上下联动,合力而为。
推进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强化气象行政执法监督,提升基层执法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完善气象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和督察;建立完善项目预算评审制度,规范评审规程。创新气象宣传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保密和部门稳定工作。做好工青妇、群团、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气象学会和气象服务协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继续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