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平江影像

梅仙镇:科技赋能春耕忙

来源:今日平江 2025-03-24 09:17
| | | |

  春寒未褪,梅仙镇育秧大棚里已暖意融融。00后陈宇紧盯手机屏幕,指尖轻划间,棚内温湿度始终稳定在秧苗生长的“舒适区”。作为全镇最年轻的“新农人”,他每天用物联网监测基质湿度、棚内温度,把父辈口中“三分靠技术、七分看天时”的农事变成了标准化操作。广袤乡村大地上,科技力量为传统春耕注入新活力。

  近两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梅仙镇整合资源,筹资500余万元建设现代化智能农业大棚3.4万平方米,运用科技手段开启“早稻育秧+特色农产品种植”全年轮耕轮种的模式,让“车间造秧苗”的新模式跑出加速度。育秧工厂里,2条全自动流水线高效运行。工作人员只需按下操作按钮,从摆盘撒土到浇水播种,再通过传送带运输盖土出盘,整个育秧过程全部自动化完成。“每台机器运转10小时可生产1.6万盘秧苗,按往常人力计算抵得上20个熟练工。”操作现场,负责人用一组简单明晰的数据体现出全自动化的效率。

  三里村的集中育秧田埂上,20个标准化秧田整齐排列,嫩绿的秧苗在薄膜下舒展身姿。“集中育秧就像办‘托儿所’,既省心又省力。”种粮大户陈伟希带着合作社成员铺膜压边。镇农技站技术人员全体下沉指导,推广“旱育保姆”拌种技术,搭配拱棚+地膜“双膜保温”,让露天育秧也能抵御倒春寒。目前全镇已建成9处集中育秧点,连片秧田如画布上的一抹新绿,静待春耕来临时节点缀万亩良田。

  “农资站的稻种到货喽!”通知一出,村民陆续领回自家稻种。镇农资中心已储备常规稻种、杂交种共计80余吨,优质种子整整齐齐码放在镇农资中心,勤劳可爱的乡友们带着箩筐、推着板车,不到两天就把自家自户的耕作物资准备齐全妥当。

  针对分散育秧群体,梅仙镇早谋划早行动,提前召开片组屋场会、上户走访开展宣传培训,发放《育秧技术明白卡》;农技员划片包干,定期巡查指导基质配比、苗床整理;开设“春耕服务专窗”,把农耕技术带到田间巷陌,把理论知识引进农家百姓的生产活动中。独居老人李婶摸着新领的种子笑道:“专家手把手教,咱小户也不掉队。”

  今年,梅仙镇计划完成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4500亩,全镇上下正全力以赴完成目标任务,嫩绿的秧苗在智能大棚、集中秧田和农家院落里茁壮成长。在这场与春光赛跑的育秧攻坚战中,科技赋能与传统农技交织,青春力量与乡土智慧交融,正描绘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来源:今日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