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义镇徐家洞思源村的大山里,经常有游客来追寻红色足迹,聆听革命故事。而免费为游客讲故事的,是著名烈士卓志义的孙子卓康如,卓康如讲的最多的就是--《思源卓家家国情》。
卓康如的爷爷卓志义于1927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在红军野战医院工作。
1931年初夏,红五军二医院秘密搬迁至加义镇徐家洞思源村。由于当时形势紧迫,卓志义作为医院院长,只能将自家房子--西江大屋改造成医院。西江大屋有上下两栋,38间房子,改为医院后,卓家几十口人就挤在下屋的四间房子里,其他的房子都拿出来给伤员住。
一天深夜,卓志义的母亲听到下屋外面的鸡圈发出响声,以为是偷鸡贼来了,立马起床,开门问道“是谁?”“干什么?”没有人回应。
卓母连忙大喊“快来人哪!抓贼呀!”
卓家的人闻声惊起,纷纷拿起扁担,锄头,迅速朝着鸡圈包抄过去。
忽然一个高大的黑影迎面而来“妈,是我!”
卓母发现是自己的儿子,连忙问:“志义,你拿着咱们家的鸡,想作什么呢?快放下!”
卓志义回话道:“妈,真是对不起!医院刚刚接收几名重伤员,现在急需这鸡给他们补补身子。“原来是这样,那救人要紧,你赶紧把鸡拿过去吧!说完卓母就让大家都回屋睡觉了。
躺在床上,卓志义的妻子刘信莲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几年不见的丈夫回来不陪自己也就算了,还把家里的竹床、椅子、水桶、被服通通变成了医院的财产。就在昨天,刘信莲去做饭,发现厨房里茶油都没了,跑到楼上,铁皮油壶空了,几十斤茶油也不见了,现在连家里的鸡都要拿到医院去。
就在刘信莲辗转反侧的时候,又听到二嫂来敲门:“信莲,信莲、快起来,志义有急事找我们”。刘信莲听说是丈夫有事,赶紧和二嫂一起来到上屋。只见担架上躺着一位战士的遗体,身上血肉模糊。看着牺牲的战士,刘信莲的心都化了,责怪丈夫的念头顿时烟消云散。她和几个女眷们连夜打着火把,抬着战士在黑夜中出殡,把他安葬在附近的一个山坡上,并立上一块石头,用刀刻上“阿弥石”,让这名牺牲的战士长眠于此。
从此,卓家的男人在外打仗,女眷在家护理伤兵。为了给红军医治伤病,卓家女眷们爬到马尾俏的悬崖上采飞丝、摘青苔,摔得鼻青脸肿;为了给战士们补充营养,女眷们打着火把,到山沟里、水田中捉蛤蟆,有一次,刘信莲还差点被毒蛇咬伤。那段日子,牺牲战士的遗体,几乎都是卓家女眷们亲手掩埋的,两个山坡的坟堆密密麻麻,从山坡一直延伸到天际。卓志义院长也在为红军采药的过程中,被国民党军抓住残酷杀害,献出了宝贵生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故事,代代传承;如今,退休在家的卓康如老师,又当起了“二传手”,继续讲述着卓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