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文化

古法斫好琴,古韵传千年

来源:今日平江 2021-03-01 08:50
| | | |

手指轻轻拨动琴弦,空灵苍古的琴声,穿越岁月而来,瞬间环绕整个天岳书院……

古琴,是“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历来被文人士大夫们视为修养与身份的象征。古法斫琴,是融汇文化、艺术、音律、美学修养和木工、漆工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艺。至今仍有不少斫琴师坚持古法纯手工制作古琴,古法斫琴平江县级非遗传承人徐文彬就是其中之一。

徐文彬与古法斫琴结缘已久。1905年,湖南人杨宗稷先生赴北京研习古琴学,终成一代大家。1928年,徐文斌的曾外祖父余韶去北京向杨宗稷先生学琴。余韶斫琴三十余张,现存一张于湖南省博物馆。

琴学脉络自此经余韶留存于平江,一脉相承。后徐文彬通过舅舅余安仁开始学习古琴。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和研究,2017年,徐文彬成为专业斫琴师。

古法斫琴沿用自古流传的古琴纯手工制作技艺,每张琴经过选料、造型、掏挖调音、裹夏布、上灰胎、髹漆、打磨、上弦等几十道传统工序制作而成,历时要一年多。

“很多工序的实施,跟气候、湿度等都有关系,这些都会影响古琴的成色、音色等,也会影响古琴的使用期限,所以急不得。”在徐文彬看来,古法斫琴是杜绝速度和效率的一门技艺。斫琴亦斫心,一把“时间标尺”时时在衡量心性,最终才能收获一张好琴。

所谓“斫一千张古琴,就有一千种琴音”,斫琴是无法量化的,每一批、每一张琴在音色上都有细微的差异。斫制每一张琴,其实都需要灵感。

一弹一斫间,徐文彬已与琴为伴走过十余年,如今,他仍在以初学者的心态学琴,以工匠之心斫琴,并将自身所学传授于学生。2018年,徐文彬参与创建公益教学的“斫琴学堂”,并于2019年和2020年连续作为文旅部研培计划——古琴制作技艺非遗班的讲座和教学老师,用行动让中国千古流传的琴韵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古琴并不只是传统文化的象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古琴这种流转舒缓、宽阔苍凉的声音更能让人的内心沉淀下来。”成为县级非遗传承人的徐文彬打算更多地在平江开展斫琴技艺的展示、教学等活动,推广、传播古琴文化,让更多平江人了解古琴,成为古琴爱好者和传承人,在安静悠远的古琴中修心养性。(周杏 尹伊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