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卓,发奋图强。平江人历来有自立之志、自强之心,“图强”是平江人的风骨。
平江人的“图强”彰显在敢于进取上。古往今来,平江人敢于在科考、武事道路上攀登。科考方面,自宋朝至清朝,平江产生进士57人,其中宋朝有42人,产生举人296人,有正四品以上仕官118人。恢复高考以来,有6万多人升入高校,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近100年间,平江走出科教文卫名流200多人,解放后获评教授、博士100多人。如:曾主笔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画像,参与设计第二、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周令钊,获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科学技术奖终身成就奖的王众托,担任总师设计“长鹰高原型远程无人侦察机系统”的向锦武,被誉为当代“国宝”。武事方面,自晚清平江勇加入湘军起,开创了平江武事进取的全盛时代。清末,平江走出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游击都司560人。民国时期,走出国民党将军103人。从土地革命战争至现在,平江走出了苏振华、张震、傅秋涛、钟期光、刘志坚、方强、甘渭汉、邱创成、张令彬、钟赤兵、赖毅、吴信泉、欧阳文、方正平等52名开国将军,江渭清、李六如等70多位省部级干部,张海阳、黄跃进、李有新等15名新时期将军。
平江人的“图强”彰显在敢于作为上。平江人不怕苦,不怕累,吃得亏,霸得蛮,能卧薪尝胆,创造奇迹。明清时期,平江人依靠汨水河运,将茶、麻、油、纸四大产业做大做强,并远销长江沿岸和南洋,形成了工业、运输、贸易繁荣的局面,经济发展一度位居全省前列。解放以后,受战争创伤、地理环境的影响,平江的发展一度落后。但是,内心好强、敢于作为的平江人,创造了无数奇迹。水利水电上,到1978年,修建水库253座,修建水电站89处,水轮泵站68处,成为全国水电建设先进典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组织全国农机会议代表到平江参观。农业上,创建了国家产粮大县、全国品牌茶生产基地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县、国家商品粮重点县、牲猪养殖和调出大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六张国字号名片。城镇建设上,19个乡镇撤乡建镇,县城面积从解放前1.68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25平方公里,人口从3.1万增加到17万,摘取了全国卫生县城、全国园林县城金字招牌。交通上,在建铁路1条,建成高速2条、国省道5条、县乡村道3632.5公里,平江成功进入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2小时经济圈。旅游上,打造成熟景区18个,其中AAAA景区2个,创建了福寿山、幕阜山、石牛寨、北罗霄、黄金河等五张“国字号”旅游名片;是全国全域旅游建设示范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绿心”。工业上,投资80亿元的华电电厂落户平江,投资76.8亿元的福寿山抽水蓄能电站2017年底正式宣布开工;平江获“中国云母制品之都”“中国面筋食品之乡”称号;成功打造了平江高新园区,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工业园”“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工业园区”称号。当前,全县人民正按照“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旺县,融长兴县”的发展战略,在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富双赢新平江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平江人的“图强”彰显在敢于闯荡上。平江人天性敢闯敢试。晚清时期,平江人李仪薇创造掺针法,将国画植入绣品中,与胡莲仙开设湘绣馆,使湘绣誉满全球。改革开放以后,平江年轻人前赴后继,走出山门,闯荡天下。队伍从上世纪90年代的20万人发展到现在的40万人,创业阵地从深圳的“平江村”到“有天气预报的地方” ,创业方式从家庭作坊到规模生产,创业主体由“打工仔”到“老板族”。他们打响了外派海员、装卸湘军、测绘工人三大劳务输出品牌;创办各类企业1万余家,创造了石膏建材、面筋食品、物流等产业品牌;在北京、江浙沪、广东、深圳、珠海、武汉、郑州、海南等地建立了平江商会,抢占了全国和海外市场,形成了“平商”遍布天下的可喜局面,平江成为名副其实的“老板县”。他们情怀桑梓、反哺家乡,带回了一批城建项目、产业项目和爱心项目,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2018年7月,在平江起义9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县委、县政府评选表彰了65名“杰出平商”,旨在激励全县人民以更大的胸怀、更宽的视野、更大的作为,共同建设绿富双赢新平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