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文化

平江饮食“火四方”

来源:岳阳日报 2014-11-04 00:00
| | | |
   历来平江人讲究吃是很出名的。说讲究吃即是爱吃,会搞吃,吃的种类多,食物口味好,营养丰富。无论是餐桌上,还是从平日零食小吃,都制作得既精美又可口。许多还是只有平江地方所特有。因此,外地人到平江来一次,就永远记住了平江的好吃的东西。本地的
平江人,无论出外有多久,只要回味儿时吃过的风味食品,就直流口水,都会引发浓浓的乡思。
    平江的饮食文化具有食材来源广泛;制作非常讲究;吃食注重礼仪;地方特色显著。
食材广泛制作讲究
    平江是个山区,幕阜、连云两山相峙南北,汨水、昌江贯带其中。是中亚热带向东亚热带的过渡区。加上降水量在1700毫米左右,水量丰富,县境除高山幽谷以外。由于气候资源、土质资源、耕作条件的多样性,带来了物产品种的多样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田土种的、水中生的物种,平江都有出产,而且其中还不乏特优名产。因此,就食材来源,真正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粮食类:稻谷有早、中、晚三季熟,每季熟中又分籼、粘、糯,米色又分红、白,林林总总上百个品种。梁之属有红、白,早晚,粘糯等高粱品种。山间广泛出产竹笋,鲜吃干吃都可。瓜果蔬菜更是丰富。
    平江县地处湘东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忙闲有序。勤劳精明的平江人利用本地丰富的食材资源和闲空时间,精心制作成各种美味食品,历经久远,便形成了广泛的民风习俗。
    平江人对各种食品的加工,充分利用熏、炕、蒸、晒、腌、泡、浸、炸、煮、焖、炖、炒、煎、熬等方法,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熏,即用柴火慢烟熏制腊肉、腊鱼、豆腐干、猪肝、猪肠、牛肉、羊肉,使其香色俱佳,又利于较长时间保存。炕,即以木炭火速烤肉类、豆制品类食品,使其迅速脱水,增加清香。蒸,则以热气使食物制熟,达到保存营养物质最佳效果。晒,则利用太阳热能使食物脱水、成熟,以备较久保存的酸菜和各类干菜,另外,用果品和园蔬用开水涝好腌盐后再添加辣椒粉和甘草粉等佐料制成的“盐菜子”,极有特色,既可供小孩止嘴馋,又能施宾待客。腌,即用密封性能很好的伏水坛,腌制各类酸菜和鱼肉。浸,即平江人所说的“酸坛”,“浸水坛”,尤以陈年老浸水坛为最佳,内中除放盐外,还有甘草、冰糖、八角、茴香之类,所浸出来的刀豆、大蒜、嫩姜、萝卜、黄瓜、茄子、豆角等用来炒辣椒,或放鱼汤中,甚为鲜美可口,使人食欲大振。泡,则以新鲜蔬菜在开水中泡使其杀青,泡上一两日,再炒吃,酸甜可口,脆嫩增加等等制作方式,让平江菜独具香味与特点。
饮食极讲礼仪
    平江县境居民保存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习俗,尤其注重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和情谊,对于“民以食为天”中的礼仪则处处可以体现出来。
    平江人办喜事请客,有重要客来吃饭,都要办“情席”。在席前冠以情字,就是指友情、亲情、人情,就不是一般解决饥渴的请吃,而是畅叙友情,联络亲情,重视人情的表示。“情席”是有规矩的十大碗的席面,其中又分蛏干席、海参席、鱼翅席三等,每种席除以蛋饺代炸肉,红烧丸代清汤丸外,盖面分别为蛏干、海参、鱼翅,其余菜谱基本相同,上菜顺序都按次一一上席。显示得严谨有序,决不乱来。死了人的丧事吃饭,就叫“吃盘子”,或叫“吃豆腐”,不能用极富感情色彩的“情席”来称呼。
    请人吃饭有规矩,一般客要隔夜请,不能临时邀约。请吃席面要用请柬请帖。外甥结婚,请舅父母要在喜期一个月前上门邀请。对长辈老人都要面请,不能托人请。
    接待来客很有讲究,忧喜事接客都要“排班”接客,即以主事本家按辈分排列,叩首鞠躬诚表欢迎,客人频频回礼答谢。客人进门后,要先向主家长辈请安,再叙家常,客人进门,主家要招呼客人请坐,随即上茶。
    入席吃饭要注意,按尊卑长幼排次。吃饭时的这些规矩其中贯穿着做人的深刻哲理。
    加拿大籍的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王受之先生,六十多岁没来过平江,而他的妈妈老家是平江人,她十岁就离开了平江。王受之先生说,小时候他妈妈用她亲身受的教育告诫子女:“吃饭夹菜不能越过菜碗的顶端,夹菜时只能夹自己面前的”。王受之说:“就是母亲教的这个小动作,我终生记住了做人要守本分的道理”。王老2013年不远万里来平江,按他的说法:“目的是来寻求养育我妈的神秘故土的文化传承。”
    平江的饮食很讲文明,情席一碗碗轮流上菜,吃完三碗菜才开始敬酒,主人起杯酌饮,客人随即起杯,至于饮酒各按其量,只需尽兴,无需论强弱。如果某人做得不够,大家都会说这个人“真冒相”,“冒相”的人就会被人瞧不起。
地方特色显著
    我们平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平江的神奇山水养育了平江人“重气节、讲忠义、顾大局、舍生死”的人文精神,独特的地方饮食文化养成了平江人爱生活、爱家乡的禀赋。世代的平江人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靠人的勤劳栽种养殖多种食材,靠人的勤劳和精明,制成丰富的食物供人享用,尝到甜头的平江人,守护着家园和传统,一直不断地延袭着。
    平江人会搞吃,家庭主妇都有一双巧手,把一些普普通通的东西巧制成美味食品。光是红薯就可以做出上百种不同的吃法。平江食品如今不仅已全面亮相,而且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平江又迈出了旅游活县的坚实步伐,许多极富平江地方特色的食品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来宾。除了“情席”外,平江的火焙鱼,长寿街的酱干,加义的油豆腐,谈岑的腊肉,南江的黄鳝面,时丰的糍粑,向家的松油坨,大坪的庄楼粽子,童坪镇的蒿蘸,都极有吸引力。
    说到我们的老坛浸菜,平江人叫“酸坛”,经历时间愈久品质越好,有的一坛浸水一蓄上百年。安定镇横江村下新屋有户主人叫张捧茂,其妻叫利干娘,其家里有个能浸上百斤菜的大酸坛,在附近很出名,当年日寇侵华平江沦陷期间,日本兵两次进村掳掠,都大捞其缸中菜吃,第二次还把个大缸抬到堂屋中来抢吃。曾经在他家做过长工的老红军陈立华解放后任南京炮兵政委,1950年回乡探亲,在亲友家中吃饭时说“几十年我还在想吃利干娘家的酸咯。”于是又搞来给他吃两餐,他临走还用黄草纸包一包带走,至今传为佳话。
    说到平江,茶也是必须提到的,伍市的芝麻、豆子茶,向家的姜盐茶,谈岑、梅仙的椒子茶,都体现出浓浓的地方特色。 (彭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