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发源于幕阜山,乃汨罗江之源流,古云“平江平江真平江,二十五里水不响”,这二十五里,正是昌江奇妙之所在,亦为平江地名之由来。神奇的昌江河,灵秀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幕阜山,造就了南江一带独特的历史文化,也吸引着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不期而至。张旭的颠狂泼墨,李白的丹灶抒情,黄庭坚的晚晴所感,刘伯温的杖履之游,李次清的长联纪胜,无不体现先辈们对这一方山水的钟情及神往。
西晋太康年间,吕洞宾“倏焉忽焉指洞庭”的来到上狮洞,葛玄“喝饮岩泉水,饥餐石上松”的登上丹岩,许旌阳则进入洞天仙境,葛洪因寻其从祖父登上山麓,并写下了幕阜山记。
随着人文墨客的光顾,道教仙师的莅临,昌江河岸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道教始祖张道陵的众多弟子再也耐不住寂寞了,纷纷涌向昌江河岸,于是昌江古观便应运而生。
一、震惊三省的昌江古观
昌江古观又称昌江九观,建筑年代不一,但皆为张道陵弟子所建。九观主要包括冲真观、崇真观、葆真观、显真观、金真观、玉真观、奉真观、紫清观、紫云观。
昌江九观开辟了平江道教的全盛时代,亦为平江道教打下扎实的基础。
昌江九观自建立以后,深得朝廷重视,先后有四观及皇坛殿得到皇帝勅封,勅封道士达二十余众,道观的兴旺,吸引了湘鄂赣三省信众争相祭拜,九大道观人流来往,络泽不绝。为满足信众需求,在昌江九观的基础上,众传人又新建了昌江36宫,随着九观传人的迅速发展,先后又拓展延伸至汨罗、湘阴、岳阳、通城等地县,昌江也因此成为三省核心的道教活动场所,百度中评论,幕阜山是中国的道教发源之地,从这一点分析似乎也合情理。
话说兴久必衰,衰久必兴,随着社会的变革,朝廷的更替,昌江九观因受战火牵连,未能逃脱最终的灭顶之灾,九观先后倒塌仅存遗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九观之中的冲真观,虽然残破不堪,仍保留着淡淡的香火,并得到了当地政府及信众们的重视和保护。至此,冲真观也成为平江古建筑及宗教文化弥足珍贵的遗产。
二、冲真观及其建筑年代
冲真观位于南江镇阜山村,坐南朝北,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6′54″,北纬28°58′54″,占地面积约30亩,有围壕、山门、前后设四殿,分别为皇坛殿、玉皇殿、三清殿、后殿,左右设东西两院。现仅存三清殿及后殿。
冲真观初建于西晋之末,后因战乱倒塌,为张道陵弟子所建,宋真宗乾兴三年(1022年),道士董元三(皇封真人)莅临考证,观皇坛殿之精巧十分震惊,立志重建,因皇坛殿勅书失传,无从详考,董元三便将道观重建,并保留皇坛殿为首殿,按原风格复原。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经朝廷考察,赐观额为冲真观,并勒封皇坛殿,至此,冲真观便成为皇封道观,朝廷依四时遣官代为祭祀。
随着冲真观的兴盛,观中传人又买进田土一百余亩,并建立皇家坪,接官亭等接待场所。
冲真观自宋代修复后,香火旺盛,道众势强,影响深远,但好景不长,元末明初,因战火漫延,匪盗四起,冲真观再度遭到洗劫,镇观之宝及谱鍱失踪,东西两院严重受损。明嘉静年间经众信士倡议,组织大规模修复,冲真观元气逐步恢复,清道光三年,再度修缮,民国十三年,国民政府又拨专款修复主殿,冲真观得以延续。
文革期间,因破四旧需要,皇坛殿被拆,东西两院或拆或倒,至此,冲真观仅剩三清殿及后殿。并成为昌江九观唯一遗产。
三、由冲真观演生的分支道观
1、佑圣观。由冲真观初创时期第二代弟子陈真人(名字不详)创建,位于百合村天子洞,清朝时期僧占,改名为天尊寺。
2、紫清观。宋理宗端平年(1234-1236年),冲真观第四代传人胡之嵩携徒李宗源,吴宗溪于虹桥柘坪村创建紫清观,宋嘉熙三年勅封。
3、紫篁观。元延佑三年(1317年),紫清观十二代传人彭盛昌(字元聪)在大坪南岭创立紫篁观,同时在南岭设立平田新观。
4、东岳行宫。紫清观十四代传人刘传义在虹桥镇长庆创立东岳行宫。
5、紫云宫、回台宫及仰山殿
东岳行宫传至瞿常捷又在三墩乡创建紫云宫、回台宫。常捷徒孙李性彰又在三墩创建仰山殿。至此,紫清观一支共创建七大道观,遍布虹桥、三墩等地。
6、七星宫
冲真观十二世传人李盛聪在南江南源创建七星宫。
7、迎仙宫
冲真观十四世传人杨万福在幕阜北麓雷公峰创建迎仙宫。
8、东岳府
冲真观十四世传人罗万昂在上塔市创建东岳府。
9、太慰宫及东岳行府
冲真观十六世传人李侣彰于板江创建太慰宫,继而又在南江创建东岳行府。
至此,冲真观传人先后创建的道观达14处,遍布南江、虹桥、三墩及幕阜之周边,并成为幕阜道教之祖观。
四、冲真观留下的千古谜踪
1、非同寻常的建制
周代兴坛、晋代兴庙,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中国古代道观虽有坛之存在,但皆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却无皇坛之说。况且坛为塔式建筑,一般都设在观外,而冲真观之皇坛,竞设在观内,属绝无仅有之布局。而将坛作为第一殿,更是匪夷所思。综观我国知名道观,如白云观、青城山等建制看,玉皇殿为第一殿,第二殿为三清或四御,按建制要求,正殿前不设坛,冲真观为皇封之观,自应遵从这一规制。然冲真观竞能突破这一规制,并得朝廷认可,实在令人费解。
2、两次勅封的皇坛殿
据清雍正年间李常之先生描述,皇坛殿有过两次勅封,第一次在晋,第二次在宋,一个小小的皇坛竟能惊动两位皇帝,下旨勅封,实属罕见之举,皇坛有何来历?为何有如此高的地位,我们不得而知,道谱中云,疑为伏羲之墓,清代张赞昭先生亦持此说,石见先生“东陵”考中也言及此事。然历史沧桑,皇坛殿已不复存在,我们无法揭开皇坛殿的真实面目,但皇坛却是冲真观留给我们的千古之谜。
3、海兽纹带给我们的思考
据清道谱中描述,皇坛有48柱,用海兽纹装饰,这一说法我们也调查过,经当地老人证实,确实如此。幕阜山远离大海,在那交通闭塞的年代,工匠们对海兽的认知应十分渺茫,因此,海兽纹的制作应是外来工匠所为。根据我国历史文化的传承记载,海兽纹始于周,盛于战国,这一点可从出土文物中找到答案。但皇坛殿为何要劳神费力用海兽纹装饰呢?这海兽纹要表达的又是何种含义?皇坛殿到底建于哪朝哪代,这众多的疑惑皆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皇坛殿是冲真观的千古之谜,皇坛殿作为冲真观的首殿,必定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
五、几点建议
1、冲真观是唯一幸存的昌江古观,亦是幕阜地区道教祖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应列入重点文物保护,观中残存的建筑物及材料亦应收集整理。
2、冲真观应作为道教活动场所予以登记开放,并由道教协会组织修缮复原。
3、加快对冲真观的历史文化发掘和整理工作,抢救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