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文化

漫话南江风俗

来源:南江镇 2014-03-31 00:00
| | | |

  悠悠古镇,岁月沧桑,南江这块宝地,196平方公里,处幕阜山下,鄂湘赣三省交界,8.3万人口,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坎坷,演绎着一代代悲壮古韵,谱写出一曲曲动人故事的新篇章,形成一个个独特的地方风俗乡情。

  一 南江人酷爱读书

  南江人爱读书,更爱送子弟读书,耕读为本,历史传承,一代又一代。解放前,民间师塾众多,对孩子聪明、成绩优秀者,各姓氏出钱,族上保送上高等学堂。南江人最爱面子,家家都苦送孩子读书,不甘示弱,宁愿饿肚皮也要让孩子多读点书,人们脑海中形成一种共识,就是“以书为贵”,这种认识根深蒂固。人们对有学问的人和老师非常尊重,唯有他们才“贵相”。风云突变,十年浩劫,教育倒退,师塾中断,令人忧心。改革开放后,黄抵中等一批老先生又重新办起了师塾。许多大中专落榜者,继续到师塾就读,五角村的朱执中先生是全国最后的一位塾师,被《人民日报》、《湖南日报》长篇报道,直到2007年因年老才停学。于去年病故。历史的延续,而今人们照样苦送子弟读书。如凤桥村大塘组黄选军夫妇,2个孩子,加父母共6人生活,劳力靠他一人,生活十分困难,长子黄芬于2005年以岳阳市高考文科状元考入武汉大学,为送孩子读书,加班加点、打工挣钱,节衣宿食苦送,至今欠下贷款2400余元,原土房即将倒塌,目前租房住。还有桥西李舟,一年360天靠担沙子培养了2 个大学生,腰都担成驼背了。更有小坪山区贫脊的土地上,房仕国一家就有4个大学生。房仕国医师今年64岁,初中毕业,乡村医生,该组人平2分田,靠半农半医,历尽艰辛苦送。类此现象不胜枚举。部分学生高考落榜,再次复读,直至考上。有的姓氏对考上了大学的给予奖励。如王姓成立奖学基金会,年年对考取者发奖金,以资鼓励。原南江区政协联络组也设立奖学基金会奖励学生。对贫困大学生,亲友邻里极力帮助,老板赞助,至今没有一个考取大学者而失学的。有崇义村童家组,100多人口,读书风气最浓,自77年恢复高考后,出大学生34个;凤桥村露江组200来人口,出大学生33个。经初步统计,解放60年来,考取大中专生约4000余人,这是南江人的骄傲,皆以此感到自豪。

  二 南江人爱讲礼性

  由于南江人爱读书,自然吸取了古时的人文儒雅之风。最讲礼性,又懂礼节。家教堪严,教育孩子尊老爱幼,讲仁义道德,对年龄大的称叔叔阿姨,年老的称公公奶奶。南江人礼性兼兼,确实如此。下面从三个方面谈南江人的礼性礼节。

  1、辞岁拜年。每逢春节晚上,孩子们成群结队,提着灯笼向各家各户辞岁,家家热情迎接,糖果款待。大人串门,都要道声“请辞岁,恭喜过红年”,情浓意厚,主家用水酒(最好的汤菜东西)招待。正月初一至十二日是拜年的日子,大人小孩都喜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吃春饭。南江有句古话:“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女看娘”。即正月初一,儿子要向父母拜年。初二女婿要向岳父母拜年。初三四媳妇要回娘家拜年,(这是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歧视,现在男女平等,初二日后夫妻一同回女方娘家拜年问安)。熟人见面,都要按辈分、年龄道声“拜年”。长辈回声“减礼”、“不经”之类的客气话。这就是礼性。正月十三日后,也有人“拜迟年”的。在贫困的年代,农村流行一句口头禅“拜年拜到十五六,有酒冇的肉”。就是说到了月半后,上门拜年的人没有了好吃的东西招待客人,感到遗憾。现在不同了,天天有肉吃,拜年者随时恭候。

  2、男婚女嫁。过去开亲(找对象)是由媒人撮合而成,也有指腹为婚的。这里分别介绍南江人的婚嫁礼性。

  一是相亲填庚。相亲时,媒人带男方到女方家,女方父母接待,落座后,女方泡一盘茶献上后离开,过一阵若女方出来接茶杯,就表示同意,男方由媒人过话。双方同意后,男方写上自已的出生年月日交女方去合“八字”,其中只要能合上四个字就可以了,符合后女方要到男方家访屋场,看后同意就填庚书,男方先做好庚书,做庚书很讲究礼性,用红纸双折,封面对开,上书“鸾笺凤柬”或“日月同明”,书内写“乾造”、“坤造”,乾造下边写男方生庚八字,坤造下边写女方生庚八字。女方生庚交女方填写,男方要给女方一个红包(4-12元左右,要成双数)。

  二是换庚为定。换庚就是男女交换生庚,表示婚事基本落定。为定时,男方要准备公鸡、汤(猪肉)、面条、鲤鱼、 袜子、手帕、香水、香皂、红烛、葡扇、笔、墨共12对,摆3-5桌酒席,邀集亲友、女方父母、伯叔、兄弟、姐妹,一起相叙,作为订婚 。饭后,派人将礼品送到女方家为聘礼。尽量做到情到礼周。

  三是准备结婚。男方议好结婚日期,交女方鉴定,如女方同意就此定下来,如需要更改,就按更改日期定。接着写书帖,书贴的礼性有规矩,称呼不能搞错,亲戚发书,朋友发贴,书是用红纸做成书套,书套中间另贴一线红纸做标签,写上“书缄”二字,俗话说:“书外无名,书内无姓”。书内是不写姓氏的,内中用红纸折成八折,同书本一样,再裁一页红纸做笺子(即请贴),写好后一起装入书套内,派人恭恭敬敬地送呈。结婚那天,屋内外还要装点一新,打扫卫生,大门挂上喜帐,大门上方贴双“喜”字,两边贴大红纸对联,屋内大小门框都要贴上不同内容的对联,如洞房联:相亲挚爱婚姻好;端合和谐幸福欢。孝敬双亲联:敬奉高堂儿尽孝;烹调美味媳称贤。客房联:道德传承常久富;家庭和睦乐无穷。还有厨房联等,要从本姓中选定陪客2-6人,(按桌席人数多少决定),由陪客主事,安排酒席。席位座次的安排也非常讲究,不能马虎,否则因座次不恭而闹成意见。按乡俗是一新亲、二柯斧(即媒人)、三外公外婆、四进亲、五出亲、六姑父、七姨父。将亲戚一个个编排座次写好后,由陪客逐个邀上桌席,新亲中由辈分最大的编坐第一个位子,与来龙山男方的外公对坐,外公不在由大舅坐。原则是新亲不离堂,桌席安排在正堂屋,进门右手东边上方为大,其次按辈份依次类推。媒人又叫柯斧,在正堂屋伴新亲第三个位子,如新亲来的人多,应提席坐头位,新娘也要坐桌席的头个位子,由姨娘等陪坐。

  四是红轿接亲。备好轿后,头夜邻里要来闹轿,合彩,弹琴吹唱,锣鼓喧天,一片欢闹。第二天刚亮,四人抬红轿的(若是二娶抬暗轿,即兰色轿)出发去接亲,到了女方后,女方家门紧闭,由轿夫拿出红包,从狗眼或猫眼里送进去后才开门,于是将轿子抬进堂屋后,轿夫退出,到早餐时女方派人邀进去吃饭。此刻新娘已梳妆打扮,男方要给新娘开面礼(用炆蛋烫脸,用线刮脸叫开面)。饭后由长辈主持念辞祖词,新娘向祖宗跪地三拜,这是告别祖宗的礼性。然后向父母三拜告别,换上男方来的新鞋,一直到入洞房是不能着地粘泥尘的,原因是不能把女方家的贵气带走。由兄长驮上轿,盖上盖头,将轿门锁好起轿,送亲者一起同行,此时男方要给女方一个离娘礼(指离开娘家的礼性)。

  五是备好嫁妆。嫁妆视家庭经济情况,有四杠(絮被、蚊帐、大柜、抽箱、盆桶、桌椅等),六杠加日子、箱子,八杠再加瓷器等。在结婚的头一天,男方到女方送礼品时将嫁妆一起抬去,男方要给抬嫁妆的人一个花嫁礼,滚铺礼(折絮被)。做好一篇庙见祝文,要显示女方家有文墨,内容分四段景(时令),颂(颂男方),谦(女方自谦),冀(希望),押马蹄粘韵,讲对仗,共32句,极富文彩。

  六是喜迎红轿。红轿接来后,厨师要打火罐,喝彩,用公鸡血祭红轿四角(避邪),再绕轿一周,将公鸡从轿顶抛出,把火罐摔在轿底(以示新娘进房后太平),新郎才开始开锁,这时要将地毯或红布从红轿铺至洞房,由伴娘牵新娘进房,女方要给牵新娘的人下轿礼,负责茶房的姑娘泡来红豆、盐、茶叶、辣椒粉一杯,给新郎、新娘喝,这叫给乐,喝完后迎出来祝祖,新郎新娘跪地三叩首,俯伏听玉告,由主事者宣读庙见祝文,礼毕回房。这时女方要给开铺的人送个开铺礼,新郎一个整容礼。

  七是迎接新亲。接新亲(又叫尚亲)的礼性最重视,不能失仪局,要选一等陪客去奉陪,女方一般去6-10人,有祖父、伯叔父、兄弟姐妹等(女方如伯叔兄弟多,不好安排座次,父母就推到结婚三朝才去,叫复茶),其中令一个有文化,能说会道的人作代表讲话,礼仪应酬,新亲初到要接风洗尘,安排一个房间歇脚,门口贴上对联,如:“下马着衣休憇处,洗尘斟酒漫聊天”。先洗脸,喝茶,再吃八盆(现改为10碗),如麻辣鸡、裤子肉,全鱼(不切断)等,这叫着衣汤(即除尘、洗马、换做客的衣服)。此时女方要给倒水、泡茶者一个小小的红包礼性。

  八是举行婚礼。结婚是在主家正堂屋进行,俗称拜堂。鸣炮,男方按辈份站班,由一陪客迎新亲进堂屋的右边,左边系男方父母,伯叔等,中间铺上地毯,桌案上点红烛一对,由主持人司仪,新郎新娘向祖宗拜3拜,高堂一拜,新亲按辈份各一拜,夫妻对拜,亲家对亲家行礼,仪式完后,引新亲上桌吃饭。男女双方都要给厨师一个催厨礼。新郎还要到各桌揭碗盖并敬酒。

  九是会亲起程。又叫吃起马盅,吃完饭后,将新亲邀进新房与亲家相聚,摆上酒和新小娘的果子(女方要打个开柜礼给开柜的人),由陪客代表男方讲一席自谦话,柯斧作介绍,新亲讲一些对亲的客套话,双方互敬酒一番,便起程。男方仍要按辈份站班,行礼送出,新郎送尚亲时要下跪,尚亲要给新郎一个回郎礼。上古时代,新亲当晚是不回去的。讲申客(晚间陪酒),吃点菜,申炕(有专门的椅子吃酒),吃陪酒,要陪新亲到天亮。

  十是打闹洞房。客人散后,新郎才进洞房揭新娘盖头布。是晚青年人三三两两赶来闹洞房,吃抬茶,人员挤满一房,直至夜深才离去。

  而今结婚轿子改为汽车,聘礼改为现金和三金: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条件好的有金手圈。婚纱代替了盖头布,现代高档商品取代了旧时嫁妆。其他礼节大体相同。

  3、丧事礼节。人死后,要向亲友发讣文,邻里赶来帮忙料丧。具体分陪客主事,坐库房、掌文书、总管劳力,请道仕和尚进堂做法事,打灯拜忏念经,到城皇庙送香(即引亡者到阴间报到),扎孝堂,房屋内外门框上书写哀联,孝子要写痛念文,女婿要写祭文,女儿要写奠茶歌,一般亲戚朋友写挽联,以示纪念。女儿穿白衣守灵,儿子儿媳穿麻衣跪地俯首迎客。房伯叔侄子孙等都要穿白衣站班拱手、鞠躬,迎接客人来作吊,特别是迎接后家的礼性要隆重,礼节更细,敲锣打鼓凑乐,陪客分男女迎接,手拿马灯(现改为应急灯)远远地迎接后家,后家分男女两班,若亡者是男人,女后家先进去;亡者是女人,男后家先进去。后家全部穿白衣,将耗帽放在肩上。男的放左肩,女的放右肩,进去后先绕亡人一周,看完亡人遗容后,再戴上耗帽跪灵前四拜,拜完后由陪客迎进房落座,洗脸,再由陪客引孝子孝媳前来谢耗,头顶果盘、毛巾伏地献上,诚心谢罪,接着孝女孝孙都来谢耗,完毕,后家才能取下耗帽。此外,后家抬来一抬盒,这是南江人特有的风俗,内放10碗祭菜以祭亡灵,抬盒顶上放一只纸扎天鹅,(喻仙鹤,表示亡者登仙之意),孝家也要回10碗菜给后家,这是礼上往来。晚上组织歌手唱夜歌,以增加守灵的热闹气氛。要请礼生行家礼、成服礼、宾奠礼,凡发了文的都要来挂祭行礼,孝子孝媳穿麻衣,腰系稻草搓的绳,脚穿草鞋,手持杖棍过天桥,破地狱等,女儿拜水忏,一直闹到天亮,半夜子时后阴阳先生定时盖棺,早饭后开始出柩,准备送葬,将灵柩抬出堂屋放大门口,由一人讲一端发丧的话,撒上一些米和炭碴,然后所有亲戚朋友陪亡者起程,如今增加了花圈簇拥,坟圹又叫生茔。一般是预先请阴阳先生看地打好了的,抬棺材是将独龙(即一根粗木)放在瓦棺上,用粗绳捆缚牢固,两头再接短牛,八个人抬着,人称八大金刚。归圹后,亲友们再次放鞭炮,跪地四鞠躬,向亡者告别。

  三 南江人喜爱作贺

  作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逢上喜事,亲戚朋友捧捧场,热闹一番,这是人之常情。譬如生子作贺,生子女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亲朋好友提着鞭去作贺。作贺是自发性的,只要闻到讯就赶来,生男者称“恭贺你得了新贵人”,对其祖父母道声“恭贺您得了龙孙”,生女者“恭喜添丁”。主家回声“托大家的福”。根据风俗,生子女要“洗三朝”的,满三天时,备酒席接外婆、伯叔母、舅母等,房门内外贴上对联。大门上方贴喜字。如大门联:宴开汤饼;福借龙山。房门联:托祖佑阴家阀阅;开筵纳庆福尤臻。孩子满周岁,再设宴邀上前来作过贺的亲戚朋友相叙。另外升学作贺,古时孩子中了秀才或举人,乡亲邻里都要去作贺。现在谁家子弟考上大中专者,同样去打鞭作贺,主家根据打鞭的人数再请客招待,不去作贺者一般是不会请的。人们都会乐意送上一份礼,其实也是一种资助读书的形式。还有新居作贺,现在集镇个体经商户开张也兴作贺,打鞭作贺成为一种时尚。

  作者简介: 欧阳乐义,男,58岁,中共党员,中专毕业,助理经济师,副科级干部。曾任乡镇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乡镇经管统计站长。现任机关综合档案室档案员,平江县天岳诗社理事,南江诗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南省委岳麓诗社社员,岳阳市诗协、楹联会员,岳阳市作协会员。《岳阳晚报》、《洞庭之声》特约记者。发表诗词联340余首(副)。个人作品集有《六十拾零》由南江诗联学会2011年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