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大暑”节气刚过,人们除了要想尽办法忍受“秋老虎”的威风外,各家各户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香烛、鞭炮等祭品。提早自写或请人代写各种包封,赶在中元节来临之前,为纪念死去的亲人而举行“烧包”祭祀法会,以表达对逝去先祖及亲人的无限思念和悲痛之情。
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固定的节日,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
“七月初一起,寸远三个鬼。”民间认为,整个七月为鬼月。初一鬼门开,十五鬼门关。此月,鬼经过春夏的沉寂,又可以出来活动,所以叫做鬼门开。民间以路边点火、河中放灯、提供鞋子等办法,满足鬼出门活动的需要,以免它们连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无法出行而在原地为非作歹,当然,点灯引路等办法更是希望野鬼能够“远走他乡”。七月时,鬼门初开群鬼纷出,一时“群鬼乱窜”,由于鬼刚刚经历一夏的墓居煎熬,饥肠辘辘,所以给饿鬼施食就成为要紧之事。由于此时鬼可以自由外出活动,祭祀祖先就可不必上墓,只要把祖先的鬼魂“接”到后代子孙的家中,祖先之灵便可饱餐祭品。
如果把亡人道场中的“化财”比作定期储蓄的话,那么中元节烧包则成了“活期存款”。如何使阴阳两隔的亲人安全收到来自人间的“钱币”呢?以记名化包的形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包笼格式的写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如何写家包。提头一般写“中元灼化寅具包钱二封”,居中视亲人关系而写“故祖考、故严父某公某老大人九泉受用,故祖妣、故慈母某母某氏儒人冥中笑纳”等,落款为“裔孙(子或女)统男具化” 。二是如何写送包。亲戚送包(男)上书:寅具青蚨一束上呈,中书:某府某翁姑祖丈大人仙鉴,下书:愚内侄孙某某统男敬具;亲戚送包(女)上书:寅具鹅眼一束上呈,中书:某府姑母祖老太君欣纳,下书:愚内侄孙某某统男敬具。如送新灵包,还应加上“恭贺新禧”四字,封签上加黄纸露边表示。三是特殊包写法。如夫具妻包:故荆(继)室某母某氏孺人受用,拙夫某某统男孙具。岳父(母)周年包:上书“寸楮百枚周年纪念”,中书“某府某翁岳丈大人或某府岳母某老孺人”,落款为“具庆下或严命下、慈侍下子婿某某具”。
另外,为防止烧包时各路神仙、孤魂野鬼争抢哄夺,还须向天地神明、本地城隍、上下孤遗包纸钱。如家神、土地神、井神、灶神等,如:某君本家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旺生土地、瑞庆夫人一齐受用。包内所封的土纸,也叫神纸、火纸,一定要用镂有古铜钱形状的铁錾逐一打印,且必须按“金、银、铜、铁、锡、金”的顺序来进行,名为“四角挂金”,以期诸神和先人在阴间暗中保佑家族内外清吉平安、阀阅无疆。
烧包日一定要在中元节之前选定好,且逢单日,本地一般是11日至13日。一般选在江洲、地坪等开阔处,其时是鞭炮声四起,到处烟雾沉沉。烧包之前先备好枞毛、干柴,再把封好了的包平铺在其上,烧新包还得请上一个道士、锁呐手先做一坛法事,然后将盖有“灵宝大法师”火印的包单一齐投入熊熊燃烧的火中。妇女们边烧火纸边哭泣,青壮年则在外用长长的竹枝条不断地抽打四周,以防野鬼抢夺冥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此词是北宋大家苏轼纪念妻子王弗所作。苏轼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其实,无论古今,也不仅在中元节这一天,都会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祭奠,以继承先人未竟的事业,褒颂先祖的功业,传流亲人的美德,开拓今天的生活。今年正月,我们李家共八房聚首,决定联袂重修已年久失修的故先祖考显明大人公墓,并托我撰写重修墓记。序言:“百善孝为先。”故先祖显明公墓自民国时期修竣以来,历经风雨侵蚀,地理变迁,及至今日已年久失修、形胜不再。时逢盛世,节序清明。吾等叔侄,一致商定于原址北进三米六新修坟茔。仿其旧制,增设台阶、舒展凤翅、傲立雄狮。共脉血亲,上下同心,历经数月,始得胜竣。泐诸于石,以垂久远。铭曰:养育千恩,海阔天长。铭记于斯,喻嗣不忘。仁德二字,万古流芳。清明时节,挂青焚黄。仰继厚德,辈出栋梁。人文蔚后,世代富强。饮水思源,祖训显扬。先灵告慰,福荫且长。家族团结,和睦邻乡。丁财两旺,世代蕃昌。是为序。农历岁次丙申年桃月谷旦立。
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与华夏民间文化礼俗在精神实质上出现了惊人的相通之处。皆是以奉亲、敬养、普渡为主题,两者皆指向七月十五,又使民间的鬼月有了成为节日的重要时间契机。从此,中元节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祭亡、祀鬼、解难、赦罪的盛大的华夏民俗节日。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全社会共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继承和发掘“中元节”里的积极因素和文化内涵,仍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不可缺少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