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人物

硝烟烈焰中的平江女革命家(一)

来源:平江乡友网 2018-10-25 11:52
| | | |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大地。

硝烟中的滚打,烈焰中的磨练,铸造了一批女革命家。她们不再甘心于“三从四德”,不再顺从于封建礼教。乘“五四”之雄风,顺革命之洪流,领导广大妇女同胞走上了追求平等自由的解放之路。

平江妇女解放运动如同平江革命一样,对于全国革命及妇女解放运动有着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五四运动前,平江是帝、封、官反动统治势力相当雄厚的地方,全县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遭受着极其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五四运动之后,革命风暴迅即席卷平江。英雄的平江人民向封建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特别是平江的妇女们,更是“巾帼不让须眉”,站到了时代斗争的前列。

李樵松   开平江妇女解放运动之先声,是当时平江具有革新和爱国思想的代表人物。她与其夫凌容众“毁家办学”,创建启明女校。该校治学严谨,成绩卓著。据县志记载,学校从1907年开办至1949年解放,42年中培养出各种人才(特别是女界人士)2000多人。除获得北京政府表彰外,还多次获省政府表彰和奖励,并授予金质奖章。县境其后数十年来的小学教育师资基本来自启明师范班。1916年12月,国民政府教育总长范濂源函李樵松夫妇的嘉奖是:“毁家办学,毅力热心,十年一致,举世罕见”。

胡 筠   一位英勇善战、威震敌胆的女指挥员,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彭德怀曾高度赞扬胡筠说:“胡筠革命坚决,打仗勇敢,是个难得的女将。”胡筠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妇女解放方面同样功不可没。胡筠担任湘鄂赣省委妇女部长时曾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开展妇女工作。如成立县委妇女部和区、乡村妇女组织;积极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动员优秀的青年妇女参军;反对收纳童养媳,实行婚姻自由;办妇女识字班,提高妇女文化水平等。

邱一涵   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30名女战士之一,斯诺笔下的巾帼英雄。她是各抗日军政大学中唯一的女政治部主任,粟裕称赞的“一位好政治部主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在悼词中赞扬邱一涵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党和国家的优秀干部,革命的坚强战士。”

卢竞如   全国早期的女共产党员、革命活动家,一位生活道路异常曲折的传奇人物。新华社在报道卢竞如逝世的消息时说:“卢竞如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她把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妇女解放的事业,献给了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

董 纯   从小就参加革命活动,解放后任湖南第一任妇联主任。她不仅致力于党的妇女工作,而且对祖国的下一代也非常关心,曾为妇女儿童劝募了一大笔福利基金。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她奋斗到最后一息,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除了这几位“名人”,当时的平江还涌现出一大批向着封建统治堡垒勇猛地冲锋陷阵的斗士,如时为全国妇联执委委员的徐敏,赴法勤工俭学的胡意诚,时任湘鄂赣省委妇女部长的冯杏娥、李华英,广州起义时英勇牺牲的邱纪文,副军职离休干部余伟,还有刘展莲、苏成玉等,这些英雄的名字永远地刻在了历史的印记中。

平江妇女解放运动始于李樵松女士,自她之后,一大批杰出的女革命家出现在风起云涌的历史舞台上。回顾她们成长和斗争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之点:

一、青少年时代就种下了“叛逆”的种子

胡筠童年时代就喜欢读那些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英雄故事,如《水浒传》、《七侠五义》、《精忠岳飞传》等书,却不爱读那些儿女之情的书。代父从军的花木兰,是她心中的偶像,她常常以花木兰自许,在她幼小的少女心灵里早就孕育着一个女中豪杰的形象。邱一涵从小就具有反抗精神,她5岁时母亲按照旧传统要给她裹脚,邱一涵摇着头问妈妈,为什么要裹脚?妈妈抚摸着一涵的头告诉她,女孩子到了5岁就要裹脚,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不裹的话,长大了就嫁不出去。一涵撇撇小嘴倔强地回答:“我怕痛,不裹脚,嫁不出去我不嫁人就是了。”妈妈被小一涵吓了一大跳,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与倔强抵抗,心软了,也就不再坚持给她裹脚了。邱一涵从此尝到了斗争的甜头,为她以后坚定的革命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提倡女子教育,致力于从思想上彻底解放妇女

平江的女革命家无不勇于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文化,提倡女子教育。其中最突出的为前文提到的李樵松。

李樵松受男女平等思想之熏陶,认为欲达到男女平等之目的,必须从女子教育着手,使男女有同等受教育机会,有同样知识水准后,方可把“男女平等”四字,由口号变为事实。她立志创办一所女子学校,欲以学校教育启开妇女的光明前途。1907年,李樵松从日本留学归国,即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她目睹国人文盲多,尤其是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入学无门,当时平江尚无一所有招收女生的学校,因此向丈夫提出“毁家办学”的主张,得到其夫凌容众和一家人的支持。是时容父已故,即毅然将1000多亩遗产全部卖掉,作为办学经费。并取“东方有启明星”之意,将学校定名为“启明女校”。李樵松一生克勤克俭,以校为家。她出自豪门,但却从不着华服、戴手饰、涂脂抹粉。某次到省教育厅领学校经费,传达见其着粗服,误为佣人,欲轰出门外,经出示介绍信是启明校长,乃瞠目以对,敬佩不已。

女子教育为平江的妇女解放运动铺平了道路,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李伯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