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人物

李元度的廉政情怀

来源:湘村逸事 2016-10-23 16:42
| | | |

平江在古代被称为“罗子国”,是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蓝墨水的上游”,地方文化悠久厚重。

战国时期屈原胸怀天下,抱石自沉于汨罗江,“长太息以掩气,哀民生之多艰”;唐朝诗人杜甫忧国忧民,星陨平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平江的历史长河中,廉政文化被一代又一代的先贤前辈标下鲜明的注脚。而历史车轮行进到清朝晚期的某个时分,平江三市一个叫沙塅的地方霞光乍现,诞生了一位奇特的婴孩,后来成为了湘军将领、晚清名士,他便是李元度。

2017年8月,全国首届李元度学术研讨会在洞庭湖滨的岳阳市召开,党政、学术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共同追溯、缅怀这位平江三市人跌宕起伏的一生,他为人处世公道正派的许多小故事再一次被后世人津津乐道。

回顾李元度的一生,戎马倥偬、著作等身,从湘军将领、地方大员衣锦还乡后,他平易近人、乐善好施,细节之中彰显大义,很好地诠释了新时代“为民、务实、清廉”的深刻内涵。

李元度的为民情怀,从一件小事上可见一斑。李元度的侄子高中科举,根据朝廷安排委任四川做官。临行前,侄子特地到叔父李元度跟前请教做官的诀窍。

两袖清风的李元度没有教侄子那些功利实用的官场厚黑学,而是提点侄子要保持初心,立志当清官、做大事,以历史上著名的蜀官刘恒为榜样。

李元度的侄子入川做官后,视叔父的告诫为警世良言,数十年如一日夙夜在公勤政为民,获得了四川百姓非常好的官声口碑,没有辜负叔父的期望。

在结束四川任期调任外省之际,当地百姓纷纷前来为其送行,万人空巷、浩浩荡荡,还送上了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万民伞。

李元度的务实作风,在长寿街“次青巷”的典故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平江县长寿街有一条次青巷,全长约200米,宽约4米,巷两边有小型商店,相传李次青(李元度)的爱女就嫁在长寿街方家。

有一年,方家改建旧宅,恰逢邻居吴家也改建旧宅,两家都想拓宽地基,均将墙位向对方移动延伸,互不相让。李次青的亲家写了一封信给李次青,请身居高位的李次青出面说句话,压邻居让步。

李次青边看信边想,自己只希望女儿安居乐业,平平安安过日子。自己若以权势压其邻居,邻居家必然不服,势必结成冤家。俗话说邻里不和惹是非,女儿夫家哪里还有安生日子过,在当地如何安身立命?

想到此,他提笔写下:“千里寄信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哪见当年秦始皇”,派人寄给方家。方家深感亲家明理,按李次青的话不但不向外扩张,还主动向己方缩进三尺。

邻居见状,觉得方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深受感动。于是也效仿方家向己方后退三尺。

此后,当地人建房时均效仿方、吴两家向己方退让三尺。天长日久,两排房中间便留出一条宽阔的街巷。众人有感于次青一首诗化干戈为玉帛,给当地的社会带来和谐,便将此街巷取名次青巷。

李元度的清廉品格,有一条趣闻广为人知。李元度带领平江勇在曾国藩湘军麾下效力,屡建军功奏报朝廷擢升,拟任地方要职。李元度领受清廷恩旨奔赴外地任职之际,和好友李鸿章临行饯别。

按照当时官场的潜规则,捐银买官之风盛行,李鸿章特地赞助李元度白银千两:一来是做差旅沿途盘缠;二来更为重要的是李元度到任职地后,需要银两打点关系、疏通渠道,为日后铺路。

但是心直口快、生性耿直的李元度委婉拒绝了好友的赠银,因为在他心里,容不下官场潜规则,他对捐银买官之风更是深恶痛绝。

李元度既是一位能臣精英、湘军儒将,又是一位史学奇才、著述大家。他胸怀天下、廉政亲民,他的思想至今仍闪耀着熠熠光辉,对于后世后人以无限启迪。

全国首届李元度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和后续一系列学习纪念活动,让人们对这位出生于平江三市的晚清名士更加熟悉了解,激励着三市镇乃至平江县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廉洁从政路上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