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三阳明德学校

来源:平江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2025-04-02 15:31
| |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626399832852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  年度)

 

 

 

 

 

 

平江县三阳明德学校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平江县三阳明德学校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小学学历教育

    

平江县城关镇三阳村百花组甲山大道北侧

法定代表人

李登峰

开办资金

547(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平江县教育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28.9

1005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7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法人由刘嵩高变更为李登峰

2024年度,我单位在赵祖福书记、李登峰校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坚持稳定维校,从策略上确保学校平稳发展 一是化解入学需求大学位容纳空间小的难题。2024年秋季招生,网报数据远远超出学校规划数10个班450人,为确保顺利开学,学校利用学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2024年秋季招生政策和报名流程,有效引导家长和学生理性分流化解一部分压力。班改造2间教室增加学位数量,容纳一部分。最终成功解决学生就读问题。 二是扭转教师变动大效能提升空间小的局面。近年来因学生数量剧增,教师人事变动大,每学年调入、调出人数超过10%,学校一方面通过多渠道、多方位诸如新进教师培训、一年级教师岗前培训、班主任每月常规培训4次等让教师快速融入工作;另一方面开展“一位党员树立一面先进旗帜,带出一批示范岗位”行动带动一批教师;以蓝青工程和教师成长共同体为平台帮扶一批教师。 三是盘活学生体量大、活动场所空间小的资源。我校本期有学生4486人,而学校操场只有5500平方米,剩下的只有每个教学楼前的小块空间,有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从早上到放学都下不了几次楼。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一方面采取分单双日让一部分年级学生到操场开展大课间活动,让另一部分学生做室内操的措施;另一方面学校组织音乐、体育教师编排课桌舞,让学生每节上课前开展课桌舞活动。第三,分低、中、高年级段和分两至三天开展体育节和艺术节,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出彩;第四,本学期学校在崇文楼、励志楼、感恩楼和明礼楼前面和侧面的地坪上和通道上画上运动涂绘,在有限的场地最大程度地为学生创设运动环境。 四是消除安全压力大、防范维度空间小的隐患。现有学生4486人,上下学时段加上家长近8000人,学校空间小,安全风险大,为确保学生安全,学校一方面实行每天5分钟安全课教育全员教育,做到有主题,有备课,有案例分析,让学生时刻牢记安全;另一方面每天上下学时段采用保安,10个志愿者,2个应急分队17个点位360度疏导;第三,本学期为每班配备1位副班主任,每班成立1支“小黄帽”督查队,每个楼栋每天配备1名行管人员,从早读、课堂、课间实行全天候巡逻,无缝隙对接,做到督查到点,点评到人。 (二)坚持质量立校,从内涵上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锚定课程建设不落空。学校在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一方面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本学期一至六年都开设了阅读课程,为每个年级配备了阅读教师,成立了以曾君丽老师为组长的阅读课教研组。另一方面全面落实1+X素养课程建设,精简优化少年宫素养课为8大类型,其中开发航空航天素养班、毛笔硬笔书法素养班和体能训练素养班,其中航空航天素养班在平江县第四届科技大赛获得优异成绩,邓煜雯、邓奕承等同学在2024年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湖南省第四届体育运动会中获得体能和书法一等奖,同时学校还开发了校级素养课和班级素养课两大模块,涵盖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劳动等学科,其中三至六年级全员跳绳课和小记者课程已成为学生的热门倾向。 二是锚定队伍建设不掉色。每周1次第一议题学习从思想上凝心铸魂,每月1次师德师风主题教育从行动上廉洁育人,每期1次书记集中谈心谈话从思想上强化忠诚担当;123工程从“促”“带”“引”提升教师专业技能。“1”即每人读一本书,期初教学线根据学科类别为每学科老师提供1本专业书籍,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笔记,期末对教师学习笔记进行评比,从理念上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2”即“蓝青工程”“教师成长共同体工程”,蓝青工程45岁以下教师结师徒100对。组织青方教师每周完成“一听(听课)、两读(朗读和阅读)、三写(粉笔字、硬笔字、读书笔记)”拍照打卡学习任务和蓝青双方示范、汇报课活动。由15位学科带头人和近100位教师组成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从3年目标制订到2年目标初步完成从技能上带动了教师专业提质。“3”即“团队磨课”“汇报课”“推门听课”。12堂团队磨课,24堂汇报课,36堂推门听课,从行动上引导教师长足发展,其中丁纪荣老师在2024年岳阳市金鄂奖教学竞赛中获得金奖,并2次被邀请担任岳阳市中小学教育提质“壮腰”工程推进暨艺体学科改革研讨会授课专家。 三是锚定教研教改不松劲。一方面成立了20个学科备课组,4个学科教研组,组织开展15次集体教研活动;组织音乐科、英语科、体育科、语文科,6个团队参加湖南省在线集体备课大赛,我校有参赛,有4个团队成功晋级;组织语、数、英、音、体、美、科多名教师赴各个金鹗奖竞赛赛点参与听课活动;组织各学科45周岁以下的老师参加明德杯第一届“原始备课”大赛,并组织获得金奖和特等奖的老师进行4堂课堂展示活动。另一方面广泛开展课题研究。申报科学科省级规划课题1个,语文科市级规划课题1个,市级信息化建设项目1个,音乐科县级一般课题1 个,县级微课题12个。第三,跨学科融合初具雏形。学校以“明秋园自然教育基地”为基干,建立涵盖语、数、英、音、体、美、劳技、信息学科的跨学科教研组。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鼓励教师开发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已组织各学科融合、阅读、体育、语文、思政、数学、英语科开展24堂跨学科教学活动。 (三)坚持文化深耕,优化服务细节,促进学校全面进步 一是实现校园文化重构。经学校党总支的深入讨论,学校决定对多年发展的文化体系进行整合,以实现校园文化的重构。针对两套风格迥异的办学理念及一训三风,确定采用其中一套,并对其进行优化,以形成统一、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投资15余万元重建了“一训三风”文化墙,并在传达室楼顶、崇文楼、励志楼、明礼楼外安装了办学理念、一训三风铜字。 二是致力于打造宜学空间,以应对师生数量众多而活动空间有限的挑战。为让每一面墙壁都蕴含知识,每一道风景都富有教育意义,学校采取了多项举措:投资重建明秋园劳动自然教育基地,建设风光带围栏,升级改造升旗台,并在操场新装电子屏,为各类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学校还优化了校园绿化建设,营造更加宜人的学习环境。这些措施共同营造了一个充满教育氛围和活力的学习空间。 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全力满足师生需求。学校积极行动,一方面,为丰富学生食物种类,投资新建包点房,并配备了4台风幕机和8台大型风机;另一方面,注重饮食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定期发布食谱,并创新性地邀请家长参与收货流程与陪餐活动,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孩子在校的饮食情况,共同守护学生的餐桌安全与健康。 二、取得的主要效益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取得了显著的主要效益。在教学质量方面,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体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在各类学科竞赛中斩获多项大奖。同时,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与实践项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社会效益来看,学校的良好口碑吸引了众多优秀学子报考,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建设短板:国家课程有待完善细化。 师资结构失衡:体育、劳技、信息专业教师匮乏。 硬件条件局限:学生多致大班额、活动场地小、安全隐患大。 经费保障受限:办实事有心无力,如难慰问生病教师。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核心引领与重点聚焦 以党建为核心,统领全局;全力落实学校安全,守牢底线;深度融合五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程推进与提升举措 四大工程驱动: 特色党建引领工程:强化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 流程管理建构工程:优化学校管理流程,提升运行效率。 校园文化升级工程:深化文化内涵,打造更具魅力校园。 教师专业成长工程:持续助力教师专业精进,打造高素质师资。 六大提升攻坚: 规范提升:抓常规管理,促教育规范化。 育人提升:强课程建设,挖掘育人深度。 效能提升:优化队伍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质量提升:重减负提质,提升教学质量。 品牌提升:深德育浸润,铸立德品牌。 特色提升:亮艺体特色,创亮点项目。 五、开办企业情况说明 不存在开办企业的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2022年6月7日至2027年6月7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2023年岳阳市教育数字化试点项目单位 三阳明德学校被评为“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 平江县三阳明德学校在平江县第四届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暨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单位” 平江县三阳明德学校被评为2023-2024学年度平江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平江县三阳明德学校被评为2023年度教育系统(城区)无偿献血工作先进单位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李登峰  联系电话:13974008212  报送日期:2025年0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