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牛寨镇“十四五”规划

来源:石牛寨镇 2023-01-16 09:19
| | | |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石牛寨镇转动能、促转型、求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十四五”时期石牛寨镇牢固树立“旅游兴镇、融合发展”的新发展理念、新战略,以创新驱动、协调合作、共建共享引领镇域经济社会新发展,使“十四五”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反映群众期待,成为指导石牛寨镇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主要成绩

“十三五”时期,是我镇平稳发展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及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绿富双赢”发展战略,按照“强基础、调结构、优环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镇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平稳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020年达到3.7亿元。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位居第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00元,实现了集体奔小康的蓝图。

(二)脱贫攻坚实现新跨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精准”的精神,石牛寨镇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扶贫资源精确优化配置、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生态公益脱贫行动、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教育帮扶、就业帮扶、党建扶贫等行动,多维度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确保帮扶“全覆盖”,全镇1264户贫困户4942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三)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力推进资源管理改革,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400亩;强力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体制等2个专项领域3项改革任务,完成3项,完成率达100%。完成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四)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平益高速建设,完成了公墓山的建设和红线内坟墓迁移,完成了洞下河沿线水生态修复工程、集镇垃圾中转站建设、石牛寨水厂提质改造项目建设。硬化和拓宽全镇14个村的村组道路,道路拓宽90公里,道路硬化100公里;新修和维护桥梁21座;启动南龙公路、大桂路建设,装设道路安全保卫设施,争取省际边界乡镇断头路建设。

(五)社会治理得到新提升。定期开展烟花鞭炮清缴行动,对景区、油站、尾矿等特殊区域开展检查,游客、学生等特殊群体集聚较多场所至少开展食品安全检查。聚焦乱采滥挖、破坏生态环境、项目建设领域“三强”(强揽工程、强卖材料、强行阻工)等问题为重点,畅通举报渠道,对黑恶势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做到露头就打,平安建设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积极创建平安乡镇、平安村。全镇生态、旅游、投资等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六)民生保障获得新改善。优化学校布局,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中学宿舍楼、中学综合楼和操场建设。积极组织参加各级职能部门举办的职业培训班。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突出抓好乡村基本医疗卫生、行业规范监管与指导等工作。新建镇医院综合楼一栋、医生宿舍一栋,每村建设一座村级合格卫生室。完成对大坪敬老院的扩建改造,新增床位80个,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站、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以远程教育、农家书屋、农民夜校、广播村村通等平台为载体,每村建立1个以健身、娱乐、休闲等为主的文化体育活动广场,新建村级服务中心10个。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新型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保证全镇参保率达100%。

五年发展实践,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为石牛寨镇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还未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不够明显,农业科技运用效率仍然较低;

二是旅游业辐射带动不够明显,旅游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商机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增长的现实,相关软硬件服务、配套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配套产业不够完善;

三是经济发展增速不快,财政增收乏力,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瓶颈尚未突破。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年,石牛寨成功从以“靠山吃山、靠田吃田”为主的农林型乡镇发展为集农林、商贸、旅游共同发展的综合型乡镇。展望“十四五”,石牛寨镇将迎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的转型发展期,必须要准确认识和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机遇

1、新的发展理念所创造的机遇。新发展理念是“十三五”时期提出的,但同时也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十四五”时期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这对基层乡镇发展提供了转型升级的依据。五大发展理念的任何一条,都对石牛寨在“十四五”时期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的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域内外合作共赢和增进全镇人民福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全镇上下应充分认识新的发展理念对石牛寨镇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所创造的巨大空间,统一思想、乘势而上,加快石牛寨转型发展。

2、全域旅游产业迎来黄金增长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新良机、注入了新动能。旅游业加速转型升级既有宏观支撑、政策引领,也有行业优势、内生动力。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正在迎接全面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当前居民旅游需求旺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有利于大众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综合判断,全域旅游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并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五大趋势和排浪式、井喷式发展特点。石牛寨镇在全域旅游产业热潮中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3、湘鄂赣(通平修)、湘赣边等重大区域合作战略所蕴含的机遇。按照国家区域合作战略布局,支持湘赣、湘鄂赣等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其中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已经从“酝酿期”步入“蜜月期”,正在由“愿景图”变成“施工图”,来势很好、前景可期。石牛寨镇要全力抢抓发展机遇,认真梳理支持湘赣边等区域合作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事项,加快推进石牛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新的挑战

1、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外流带来的挑战凸显。对于大量农民工持续外流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而带来的空心村、土地撂荒等衰落现象已经比较严重,农村人口结构问题将是一个长期性挑战,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发展的压力,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

2、城乡二元分割与城镇规模结构失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房产价值的差异是造成城乡居民之间的“财产鸿沟”的主要原因。而受制度约束,农民住房无法入市流通,基本无法实现市场价值。并且,当前农民收入主要依赖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农民增收缺乏内生动力,也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并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还十分艰巨。

3、社会矛盾将上升,发展风险在增加。“十四五”时期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将加快转型,当一大批传统产业被淘汰和转移后,在传统行业里就业、经营的人群将会受到冲击。这组人群要寻找出路,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找不到出路时,将给社会带来压力。

三、“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立足我镇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节点,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方向,抓住新一轮的战略机遇,牢固树立“旅游兴镇、融合发展”新发展理念、新战略,积极推进我镇全面高质量发展,借力“大旅游产业”来盘整山河、贯通产业、振兴文化、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同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和谐美丽新石牛寨。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切实了解镇内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充分考虑现实需求和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依相关规划提出合理的目标和便于操作的项目。

——民生优先。以人为本,致力于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城建等公共服务事业。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以民主促进民生,使基本公共服务相对均等地惠及全镇人民,让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建设和谐社会。

——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并以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与省、市、县等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适度推进城镇化进程,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石牛寨模式。

——生态优化。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形成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将是石牛寨镇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美丽石牛寨的关键时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到2025年,力争全镇生产总值达到54400万元,年均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00万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11元,年均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22元,年均增长7%。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石牛寨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单  位

2025年目标值

指标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不变价)

万元

54400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人

21760

预期性

3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8.4

预期性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万元

150000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万元

1000

约束性

6

城镇化率

%

30

约束性

二、民生福祉

1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9

约束性

2

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1.92

约束性

3

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

万元/人

0.00112

约束性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000

约束性

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000

约束性

6

城乡居民收入比

-

3.5

约束性

7

调查失业率

%

5

约束性

三、生态文明

1

森林覆盖率

%

66.29

约束性

2

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67.11

约束性

3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

90

约束性

4

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

%

80

约束性

5

森林蓄积量(立方米)

%

174913

约束性

四、 “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

(一)着力构建镇域空间新格局

以资源优势突出,辐射带动力强的石牛寨景区为核心,内部进行项目业态丰富升级,提高大景区吸引接待力,外部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借力核心景区带动区域发展,坚持“东进、北拓、西控、南改、中优”,进一步优化镇域空间格局,优化配置要素,突出区域特色,提升城镇功能品质。根据自然禀赋、地理条件和发展基础,坚持完善城镇体系与提升城镇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镇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逐步建立“一核四区一带”和“两镇两街”的发展总体布局。

一核:以丹霞地貌资源为依托,以“体验性、参与性、红色拓展”三元素为定位,不断提升景区的品质,完善各项服务设施,打造湖南省最具参与性、体验性的5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国首家红色情境式体验示范基地,打造湖南乃至全国最具特色、最具吸引力的全方位旅游目的地。

四区:环石牛寨地区建设为山地旅游产业集聚区,以胡筠烈士故居、甘渭汉将军故居为主的红色旅游度假区,依托孚东、孚西境内丰富的温泉资源的温泉康养度假区,黄龙山、积谷万亩杜鹃花周边的生态农业观光游区。

一带:重点打造S317沿线生态旅游观光带。

两镇两街:重点建设文创小镇、健康休闲小镇和浆市街、大坪街两个特色街区。

(二)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按照“旅游兴镇、融合发展”的发展新战略,以旅游业为核心着力构建全镇产业新格局。

1、旅游+农业: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所在。全镇通过发展旅游,培育生态游、乡村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农旅融合产业,开发农业农村生态资源和乡村民俗文化,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解决好“三农”问题。

加快构建“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沿黄龙山、积谷周边,围绕万亩杜鹃花,建立生态农业观光游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现代农庄、农业科普基地、研学基地、创客服务站、乡村民宿、旅游体验综合体,如黄龙山竹海等。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重点支持以广福源为龙头的规模化、标准化种养企业,以大新、新义、普安、桂林、大坪、庄楼等村为主的万亩优质油茶基地,普安、大坪建设水果基地,西四建设高山有机茶、油菜基地等,建设一批特色种养业基地,实现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支持冷链、仓储、物流设施网络建设,支持全镇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

严控农产品质量,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产地安全管理,加强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加大农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快追溯体系建立和应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农业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到“十四五”末,每村建立5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一批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加大农民培训、就业、创业力度,广泛开展各类先进实用技能培训,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市场监督力度,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2、旅游+文化: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旅游习惯和旅游观念的转变,游客越来越青睐富有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以文化和旅游为城镇塑魂,借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东风,将石牛寨镇建设为全国重点文创特色小镇,实施文化和旅游支撑性工程,实施品牌战略举起特色旗帜,充分开发本土资源,实现小镇周边环境与当地人文资源共生共长的发展特色,打造属于石牛寨的独特气质和精神。文创与旅游相互催化,推动文创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利用旅游热带动了文创热,文创热也为旅游市场增添新的亮点。

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抓住年轻群体注入研学内涵,注重红色教育模式升级、商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文化自信的树立,通过“红带绿”的模式,深挖农耕文化底蕴,深挖红色旅游内涵,吸引游客来体验红色文化、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发挥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的叠加效应,从而实现“红色旅游+生态休闲+消费体验”的无缝衔接,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旅游体验。

重点打造浆市集镇和大坪集镇两个特色街区,大坪集镇打造石牛寨版清明上河图,借势一脚踏三省的区域文化,浓缩本地生活的精华,客栈、酒楼、酒吧、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等,浓缩石牛寨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有细节有情怀的统一管理并尊重传统,展现出边贸风情小镇的魅力;浆市集镇加强管理并协助当地手工艺、餐饮、旅店商家,打造轻创意+轻定制+新文化的旅游商业街区,摈弃简单复制的泛大路货商品,挖掘文化价值并体现、度假+商业+文化+娱乐的产业链打造、标准化商家管理协助体系、景区运营新模式、跨界娱乐圈的口碑推广,建成新型文化旅游商业街区。

3、旅游+康养:医疗健康旅游是旅游与康复、健身、养生等项目的有机结合,是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业态,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朝阳。以孚东、孚西丰富的温泉资源为依托,以温泉疗养为主要养生手段,结合养生旅游目的地建设,最终达到养身养心、天人合一的全方位疗养。以高质量的自然环境、高水平的康养保健项目、人性化全程康养保服务以及和谐的康养保氛围为基础,以深厚的康养保文化内涵为底蕴,融合先进的当代康养保技术,打造一流的康养保度假胜地。

4、旅游+体育:进一步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开发体育旅游新业态。以石牛寨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环境载体,以石牛寨景观,各种山地水体以及石牛寨居民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等人文资源为依托,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为特色旅游项目,兼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娱乐、教育、运动为一体积极探索、开发特色山地体育旅游,举办具有地域传统特色的体育赛事,打造山地旅游产业集聚区。

5、旅游+智慧:通过旅游+信息化,加强旅游互联网软硬件建设,加快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助推旅游交通体系智慧化发展,落实智慧旅游保障措施。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一代通信等技术、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和公共服务理念,改善游客体验、突破产业边界,从门票网上预订到电子门禁,智慧导游,全景展示,实时最佳线路推荐,智慧展示,沉浸式旅游体验,应急指挥、调度智能化平台等,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从而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着力推进城乡一体新进程

根据“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以“景城一体,全域开发”为原则,持续推进石牛寨镇公园城镇建设,塑造全域景区化、景观化的脉络肌理,建立公园城镇功能品质。

1、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省际公路3.6公里、县级道路16公里、村组公路12公里,道路拓宽90公里,道路硬化100公里,道路白改黑工程28.23公里。推进集镇游步道建设,在大坪集镇和浆市集镇建设口袋公园各1个,完善交通标识系统,统一交通标识设计,实现镇域范围里标识系统中英文全覆盖。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中小河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沟渠疏浚8950米,修建堰坝57座,认真做好城镇供水一体化项目,新建25吨蓄水池1座,增铺引水管道3000米,供水管网延伸8000米,集镇2.5千米旧管网、阀门井规范化改进,新建水源点水质监测设施,完善水厂供水水质检测设施。到十四五期末,达到安全饮水全覆盖,垃圾与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所有自然村。能源方面推进沼气池建设,新建高标准加油站一个、高标准液化气站一个。

2、突出集镇建设。加快完善集镇公共基础设施,新建标准化农贸市场、车站、口袋公园、停车场、文体健身广场等,拉大集镇框架,针对城镇建设、城镇改造需求,通过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建设成大景区。明确旅游在城镇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树立旅游整合理念,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把旅游发展融于城镇建设全过程全方位,做到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

3、突出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三整治(垃圾、污水、厕所)一提升(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现旧村新貌。到“十四五”期末,实现村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村庄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升,力争到2025年90%以上行政村建成美丽乡村,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四)着力推进社会事业新局面

1、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落实城乡一体化就业政策、新业态就业创业扶持措施,统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建设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落实残疾人生活困难救助和发展生产经营项目补助,健全临时救助、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实现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50%。

2、优化教育、卫生资源配置。促进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一体化,巩固提高教育强镇成果。全面完成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等薄弱校改造工作。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新增公立幼儿园学位1个以上。深入加大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力度,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加快推进“健共体”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新建农村幸福院所,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0%,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80%以上。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健全完善文体设施,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石牛寨,增强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探索乡村治理模式,大力开展“四无村居”创建活动,深化“我和百姓聊聊法”“百姓评议团”、信访跟踪督办等机制,强化初信初访办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预防和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完善“一品一码”追溯体系,保障饮食安全。

(五)着力构建为民务实新队伍

围绕提升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引领发展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1、坚持忠诚干事的政治本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转化,增强政府部门主责主业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站位、政治担当和政治自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2、弘扬敢于担当的实干之风。落实“马上就办”,倡导真抓实干。巩固拓展“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专题询问成果,坚持问政问计问需于民,在调查研究和推动落实上下功夫,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坚决克服有难度不愿干、没有批示不办事、不见纪要不执行等不作为现象。坚决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懒政怠政行为。深入开展重点工作大督查,健全督查考核问责机制,着力解决一批历史遗留问题。扎实推进基层减负工作,深入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撑腰鼓劲。

3、强化依法行政的法治意识。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行政与司法协调联动,健全公示听证、决策咨询、专家论证等制度,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努力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政府公信力。

4、恪守清正廉洁的为政底线。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带头履行“一岗双责”。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绩效预算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十四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衔接落实

强化规划衔接,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强化组织保障,加强部门分工落实。

1、强化规划衔接。加强石牛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与平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平江县相关产业专项规划、平江县土地利用规划的统筹对接,以战略规划和功能布局联动。

2、强化分工落实。制定实施石牛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责任清单和时间进度表,明确重点项目的推进措施,将规划目标和任务全面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责任人。对工作分工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要明确牵头职能部门和工作责任,加大绩效考核力度。

3、实施动态评估。制定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计划,强化动态管理,积极提高规划实施的效果。做好与上级政策措施的配套衔接,密切关注宏观形势变化,创新评估方式,研究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跟踪评估政策措施落实进展。

(二)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

坚持系统设计和辩证思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在抓好《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的同时,围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和难点问题,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重大项目成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推进会议,确定其工作职责,明确责任分工,并赋予其更多的资源和权利,形成共抓共管的合力。

(三)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围绕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如企业融资、人才引进、文创项目支持等领域全力争取省市县相关配套的资金引导支和政策支持。积极申报各类试点项目,争取县级土地支持政策,便于开发主体顺利推进项目。

(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加强规划编制、实施、监测评估、监督考核全过程的舆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要创新和丰富宣传形式,及时报道《纲要》实施新机制新做法,充分反映新进展新成效。加大《纲要》实施国际传播力度,准确解读中国发展形势、经验与成就,广泛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