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十四五”规划

来源:县发改局 2021-11-05 14:42
| | | |

  目    录

  第一章  奠定坚实发展基础 乘势而上续写华章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形势背景

  第二章  明确未来发展愿景 由贫转强绿富双赢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第四节  目标愿景

  第三章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科技引领未来发展

  第一节  鼓励扶持创新创业

  第二节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第三节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章  构建新型城镇格局 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第二节  建设产城融合新城

  第三节  打造生态宜居小镇

  第四节  全面推进城乡融合

  第五章  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第二节  打造高效优质传统农业,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节  打造区域商贸集散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第四节  培育平江经济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文旅和能源产业

  第六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一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第二节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第三节  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七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释放支撑发展动能

  第一节  建设无缝衔接综合交通网

  第二节  构建安全优质民生水利网

  第三节  发展清洁低碳现代能源网

  第四节  培育高速便捷信息工程网

  第八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提高人民福祉水平

  第一节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第二节  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

  第三节  推进健康平江建设

  第四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第五节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第六节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第九章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节  稳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第二节  全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

  第三节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章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 建设开放经济高地

  第一节  重点融入大长沙都市圈建设

  第二节  积极融入湘赣边示范区建设

  第三节  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第十一章  增强改革实效 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第一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第二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三节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十二章  共建共治共享 打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第一节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第二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第三节  推进法治平江建设

  第十三章  强化规划实施 确保宏伟蓝图落地生根

  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节  完善统一规划体系

  第三节  突出重大项目支撑

  第四节  创新规划实施机制

  平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把握平江发展阶段性特征,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谱写现代化的平江篇章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章   奠定坚实发展基础  乘势而上续写华章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艰难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县委、县政府紧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县域经济进入全省二十强、实现“绿富双赢”三大目标,聚焦“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旺县、融长兴县”四大战略,强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色产业引领区、全省产城融合先行区、脱贫攻坚样板区”四区建设,连续四年蝉联岳阳市综合绩效考核县市方阵第一名,三次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连续五年获评湖南省“平安县”,2019年整体脱贫,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主要指标稳中有进。十三五时期,全县GDP由239.09亿元增加到330.79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36.38亿元增加到316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96.44亿元增长到142.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8元、7994元分别提高到26641元、11321元,年均增长8.19%、9.45%;累计完成公共财政收入76.14亿元,年均增长13.57%。

  精准扶贫如期摘帽。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贫困村、乡镇包非贫困村”包干责任制,以清单形式压实“分指挥部指挥长、联乡镇县领导、行业部门和乡镇主职以及驻村工作队、支村委和结对帮扶干部”七个层面的责任,全面落实“五个一律”纪律要求。整合中央、省、市财政涉农资金22.8亿元,县级配套安排3.4亿元,精准投向脱贫攻坚领域。实行红、黄、绿、蓝“四卡”管理,全县5000名生态环保员、1269名生态护林员全部聘用红、黄、蓝卡家庭成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684户,危房改造24151户;劝返学生952名,送教上门338人;落实慢病签约服务141422人,贫困患者县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完成村级安全饮水项目231个。“大爱平江”爱心基金总额达1.62亿元,累计帮扶贫困群众8.4万人次。414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顺利脱贫,1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3月,平江顺利脱贫摘帽,平江三次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

  主导产业稳健发展。工业方面,围绕休闲食品、云母制品、石膏建材、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招商选资,全县共引进项目162个,其中亿元项目79个,5亿元项目11个,引资总额253亿元;园区累计开发总面积达到5.5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180万平方米;园区企业由73家增加到17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园区税收由1.23亿元增长到3.5亿元;工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231.9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44.11亿元。华文食品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全省面筋食品行业首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母绝缘材料检验检测中心落户我县,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面筋食品之乡和中国云母制品之都。旅游方面,引进旅游项目24个,新增4A景区1家、3A景区4家,全县现有对外营业景区22家,其中4A景区2家。成功举办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平江分会场等重大活动20多场次。获评国家级旅游业创新改革先行区、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入围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农业方面,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培育专业合作社1160家、家庭农场480家、新型职业农民4500多人。出台“粮十条”“猪十条”,粮食总产稳定在42万吨以上,生猪存栏稳定在35万头以上;新造油茶4500亩,提质改造8000亩。平江面筋、平江烟茶和平江白术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电商方面,新建电商产业园,电商交易额从30亿元增长到50.2亿元,电商企业从28家发展到68家。被列为全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基础设施加快夯实。战略项目方面,总投资427亿元的六大战略性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9.1亿元,其中蒙华铁路平江段竣工通车,其余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推进;总投资22.87亿元的汨罗江灾害风险管理和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交通方面,建成S316童市至城关等9条主干公路;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1187.3公里,窄路加宽696公里,危桥改造556座,安防工程2184公里,白改黑提质改造134.35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通客班,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民生方面,完成94座小二型水库和170口万方山塘病险加固,惠及40.6万人的平江供水枢纽一二期工程竣工通水;建设电力项目1048个、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改造小水电站20座,完成2轮农网改造升级;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村214个,光纤延伸自然村324个,光纤入村率100%。

  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十三五”期间,城乡基础设施投入100多亿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212个。中心城区提质升级。以“十化”工程为抓手,实施重点项目建设148个,总投资超过600亿元。乡镇集镇加速发展。全县新增城镇人口24003人,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43%增加到2020年的47%。乡村振兴坚实迈进。完成全县25个乡镇(街道),544个行政村(居委会)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已编制村庄规划85个,新编411个。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一是构建更全面的环保管理机制。成立整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出台《平江县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平江县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等文件,成立环保志愿者协会,“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生态环保责任体系全面建立。二是夯实更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启动瓮江等乡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新建浯口等19个乡镇垃圾转运站,建成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公园9个,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池120套,伍市、龙门、虹桥、梅仙、福寿山等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竣工,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全覆盖。三是抓实更高质的环保问题整改。持续保持环保整治高压态势,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出台“船解体、砂归仓、场断电、岸复绿、扫黑恶、发通报、严问责、广宣传、促规范”和“四个全面”举措,推进“洞庭清波”等专项行动,持续加大长石、黄金、河道非法采砂和淘金整治力度,禁止开采长石和洗挖山砂。四是推进更深入的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全域环境综合整治“十无”“十禁”保护标准、“十有”“十每”“六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六个三”督查考核机制。全县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97.6%,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岳阳市第1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民生指数温暖增进。完成教育项目总投资25.78亿元。超大班额全部化解。招聘教师3639名,送培师范生964名。15个乡镇教育基金会发放资金1256万元。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3.5%,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小学完成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7.0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优质通过全省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药品采购价格平均降幅14.62%。“两癌”救助884人、927.2万元。全县公立医疗机构门诊人次逐年增加,住院人次、住院费用逐年下降。完成中医妇保院整体搬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平江医院启动前期工作,完成11所乡镇卫生院新建或改扩建,改扩建村级卫生室434个。创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4家,一人民医院晋升三级医院。跨省异地联网结算全面实施,大病保险与医疗保险实现同步即时结算。实施“十大文化工程”,开展大型群众文体活动36场次,配送农村文化器材520套。“平江惨案”遗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遗址群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发放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1482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3168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4130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企业退休养老金“五连调”和“十五连调”。投资1.5亿元的“民政三院”投入使用,全县养老服务床位总数达到6030张。建成留守儿童之家27所。归集住房公积金12.23亿元。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3964例。

  改革创新蹄疾步稳。坚持市场发展方向,推进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旅游、电商、不动产登记、农村集体产权、供销社、高标准农田、省直管县等经济体制改革。顺应政府职能转变,推进镇村区划、政务服务、城投转型、财税管理、公车管理、公路管养等行政体制改革。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医共体”、教育、殡葬、基层政务、养老保险等社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进河长制、森工林场、广电联盟、文化服务、市场监管、公交、司法等其它领域改革。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连续3年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连续5年保持全省“平安县”。村居依法自治达标率均为100%,获评全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县。完成“六五”普法工作,选聘“一村一辅警”,加大法律援助力度,获评全国法治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完善“天网工程”,重拳打击涉黄、涉毒、涉枪等违法犯罪行为,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综治民调排名全省第15 位。

  自身建设切实加强。登记报备规范性文件16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08件、政协委员提案695件、12345公共服务热线52232件、县长信箱信件1126件,5163件消费者申投诉全部调解处理。创新重点项目“十个统一”办法。县直单位预决算和财政专项资金公开透明,“三公”经费平均每年下降11%以上。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招投标,为财政节支409.28万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成立平江法学会,强化“纠‘四风’、治陋习”和“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开展公职人员涉砂、涉矿经营专项整治,推行“互联网+监督”,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深入开展“五项清理”工作,财政供养人员与地区人口比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十三五”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发展;二是始终坚持以产业建设支撑发展;三是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推动发展;四是始终坚持以优良环境保障发展。

  第二节  “十四五”发展形势背景

  “十四五”时期,我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持续影响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三个百年大局相互叠加、交互作用,塑造了新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巨大的风险挑战,也将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从国际看,矛盾冲突的可能性持续加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肆虐全球,触动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格局深刻调整,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盛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进入了一个动荡变革的时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与此同时,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科学技术加速迭代,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从国内看,长期向好的确定性不会改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从县内看,绿富双赢的趋势性逐步增强。一方面,发展支撑更加有力。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导产业日益成长,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为转型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县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华电平江电厂、抽水蓄能等重大战略项目将会建成投产,新的重大战略项目将会谋划开工,交通优势将会更加凸显,县域经济实力将会明显增强,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我县还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共享期,发展的成果将惠及人民群众,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发展均等化,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困难挑战依然较大。综合实力依然不强,GDP总量不大,人均GDP在全市排位靠后;与十强县相比,产业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园区对税收的贡献率不够;新型城镇化仍然存在较多的短板和弱项;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思想解放的力度还跟不上发展的节奏;在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方面的改革还要进一步深入。

  第二章  明确未来发展愿景  由贫转强绿富双赢

  “十四五”时期,根据中央、省、市的战略部署,砥砺前行,努力开创平江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省委“三高四新”①战略,认真落实市委“三区一中心”②建设要求,坚持以经济发展比实力、以产业项目论英雄,大力实施生态优先、产业引领、城乡统筹、开放崛起发展战略,建设湘鄂赣边产城融合新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全国全域旅游引领区、全省特色产业聚集区(一城四区),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挺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努力实现“由贫转强、绿富双赢”。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大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满足全县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县人民。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体制建设,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积极融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产业链配套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民生事业帮扶共享等方面加强协作,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应急管理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自然灾害防御水平。

  ——坚持艰苦奋斗。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注重学习提升,矢志艰苦奋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用艰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第三节   发展定位

  “十四五”期间平江县重点建设“一城四区”,即打造湘鄂赣边产城融合新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全国全域旅游引领区、全省特色产业聚集区。

  湘鄂赣边产城融合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的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天岳新区建设步伐,着力构建绿色产业与现代城镇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空间格局。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质量,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水平,推动园区产业、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精品酒店、餐饮购物、夜经济等配套设施建设,沿汨罗江推动融合城市古迹和现代元素的滨水公共空间再生改造,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其中天岳新区达到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5万人;到203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45万人,建成生产空间充满活力、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卓越秀美的现代化魅力县城。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依据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绿色”黄金地带的总要求,充分发挥平江生态优势,把绿色生态作为平江的基本特征、立县之本和发展之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屏障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坚定走出一条以生态工业为龙头、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旅游为纽带、生态居住为载体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让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生产生活的主流,使生态环境品质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布局安排,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推动“两茶”和乡村旅游两大产业升级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风情山居建设,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倡导文明乡风,规范乡村治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建成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

  全国全域旅游引领区。坚持“多业态、全域化”的发展理念,引领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景区布局,建设重点景区,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精品线路,着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体验旅游、茶旅融合旅游、研学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实现旅游全域化,打造融自然生态、休闲观光、历史文物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国家优质全域旅游目的地,努力建成全国全域旅游引领区。

  全省特色产业聚集区。坚持项目带动和科技创新两轮驱动,加快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特色农业发展。依托“一园两区”,推动工业加速壮大,聚集集群发展,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突出“油茶、茶叶”,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加快“两特”升级(能源、旅游),推动特色产业快速崛起。立足电商园、物流园、商业综合体等载体升级,推动商贸物流提档升级,繁荣兴旺。到十四五末,逐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县城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全省特色产业聚集区。

  第四节   目标愿景

  “十四五”期间,平江县围绕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要求,强工兴旅,努力实现由贫转强跨越发展。到2025年,平江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县域经济挺进全省经济十强县行列,绿富双赢新平江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平江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1.2025年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增速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财政收入确保达到30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经济实力挺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

  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更强,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

  重大项目建成见效。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华电平江电厂、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平益高速平伍段、天岳幕阜山国际度假旅游区、颐华城大型综合体、汨罗江灾害风险管理和环境综合治理等战略性重大项目按期建成。扎实做好长九高铁、岳平高速公路、食品产业园、华电平江电厂二期、华电平江电厂配套产业园、新型城镇化建设、福寿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前期或开工建设。

  社会事业明显提升。生活品质更优,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民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文明程度更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平江精神传承弘扬。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活环境更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推动社会全方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重点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民营企业改革、行业协会改革、生态资产产权交易市场培育、民政服务社会化改革以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县乡村全覆盖。

  社会治理效能更佳。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出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表1-1  “十四五”平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分类

序号

指       标

单位

2020年

实际值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经济

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45

600

预期性

 

2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0

30-35

预期性

 

3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

%

-

(年均增速为6)

预期性

 

4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

34.3

45

预期性

 

5

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58

60

预期性

 

6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元/人

15300

22500

预期性

 

7

税收收入占GDP比重

%

4.48

4.56

预期性

 

8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7

60

预期性

 

9

营商便利度

%

81.8

95

预期性

创新

驱动

10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2.3

≥2.6

预期性

 

11

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0.91

2

预期性

 

12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

8

11

预期性

 

13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3.47

≥26

预期性

民生

福祉

1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200

26000

预期性

 

15

城镇调查失业率

%

3.75

≤4.5

预期性

 

16

人均预期寿命

76.8

≥78.5

预期性

 

17

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2.05

2.95

约束性

 

18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3

10.8

预期性

 

19

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

%

88.09

90

约束性

 

20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38.3

45

约束性

 

21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

0.52

0.62

约束性

 

22

森林覆盖率

%

63.3

64.5

约束性

 

23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97.5

98

约束性

 

24

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

56

≥70

约束性

公共

安全

25

食品安全合格率

%

98.87

99

约束性

 

26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

0

≤0.25

约束性

 

27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40

≥42

约束性

  2.2035年目标

  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居全省前列,基本实现现代化,稳居全省经济强县行列;成为湘鄂赣边最具影响力、竞争力、带动力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水青山、美丽平江完美展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发展深度融合,农业农村更具活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成为现实。

  第三章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科技引领未来发展

  第一节   鼓励扶持创新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为目标,培育壮大创业主体,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创客创新创业新洼地,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高潮。

  鼓励引导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实施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引导各类能人开拓创业,各类劳动者因地制宜创业,在科技创新、互联网+、服务业等领域,培育一大批草根创客。鼓励扶持重点创业产业发展,优先支持创业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发展,鼓励生产型中小初创业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支持电子商务、文创、旅游、信息网络、5G+、金融、软件外包、现代物流等现代商贸新型服务业发展,积极扶持农村创客在农产品销售网络平台实现突破。发展众创、 众筹、众包、众扶等模式,创新发展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形成创客创新创业新洼地。

  汇聚多方力量建设众创空间。鼓励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园、公共实训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职业学校等为创业者提供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国际国内创客机构在平江建立分支机构,提升创客载体的运营水平和国际化程度。积极打造农村创客平台,在加义康养小镇、长寿酱干小镇、三市面筋小镇等设立“创新创业街区”或“农村创客中心”,举办创客周以及相关创客公益活动,打造创客品牌。

  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外部环境。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 允许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平等进入国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允许创业者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股权等出资方式设立企业。允许同一地址登记多家企业或个体户的住所及经营地址。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商事主体宽松的准入环境。县财政设立全民创业带动就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互联网众筹、融资担保等方式,为创客提供融资服务。鼓励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和专家学者担任创业导师,为创业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引导创新人才造梦、圆梦。组建多种形式的创客协会、联盟,发挥其在行业服务、沟通协调和监督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专栏:促进创客发展重点工程

  农村创客平台工程:在农村重点支持50名创客零成本创业,支持50名创客帮带贫困户创业,支持50名创客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创客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创客服务能力,打通创新、创业、创投、创客的服务链条,提高创新创业效率。“十四五” 期间,新增5个创客孵化综合服务平台。

  创客人才教育培养工程:普及创客教育,增强全社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到2025年底,全县创客超过1万人。

  第二节   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坚持“党管人才”和“五湖四海”原则,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分层次引进,着力构建金字塔型人才队伍,为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借力最强大脑,智领新时代。充分发挥平江籍院士专家团队的高端智力支持作用,围绕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领域研发项目开展、研发机构、研发平台建设等,促进碳基芯片技术、智能无人飞行系统等相关产业链条落户平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聚集高端人才,建平江智库。强化“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摸底,征集高端智库人才,主要包括平江籍及与平江有深厚渊源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积极拓宽与国内外高层次人才联系的渠道,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合作科研单位以及商会联合会、各级留学人员联谊会等社会团体和组织在收集和发布信息方面的作用,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平江县经济社会发展高端智库,作为县委、县政府非常设决策咨询机构。

  柔性引才引智,释放新活力。坚持以用为本,建立健全“不迁户口、不转关系、双向选择、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降低人才引进门槛,提高人才引进质量。坚持“瞄准产业引人才、针对短板引人才、聚焦需要引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建立优秀人才服务中心,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进入我县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

  突出创新导向,培育体系化。积极培育以创新为重点的各类人才,形成突出创新导向的人才培养链。根据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类型和专业特点,加强与高校合作,开设高级进修班。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拓展国际化培训渠道,有计划地选送高层次人才出国进修,每年资助一批优秀人才出国(境)培训和参加国际会议。完善竞争性选拔任用制度,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培育在重大项目、支柱产业和科研中识别人才的机制,不拘一格举才荐才。探索建立首席工程师、首席技师、首席工匠等高端人才选拔使用制度。实施科技特派员富民工程。

  第三节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抢抓湖南自贸区建设等历史机遇,以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发展, 加快培育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的“四新经济”。力争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云母制品、石膏建材等新材料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围绕“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加快数字化智能工厂建设,提高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支持企业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开展科技、管理、品牌、商业模式的全面创新,形成竞争新优势。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全面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重点支持云母制品、石膏建材、休闲食品、电子信息、“两茶”产业等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组建 2-3 个工业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建好云母制品、石膏建材、休闲食品、电子信息、“两茶”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云母制品、石膏建材、休闲食品、电子信息、“两茶”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加强设计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克信息化设计、过程集成设计、复杂过程和系统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设计工具软件,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云母制品、石膏建材、休闲食品、电子信息、“两茶”等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构建专利联盟。加强对专利、商标、著作权、原产地标记、特色农产品等知识产权专项保护,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和风险防范机制,形成强有力的专利防护网、商标和版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创新企业培育,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县域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体系,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融资试点。

  第四章  构建新型城镇格局  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新型城镇空间结构,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60%。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以平江县城为核心,交通干道为轴线,重点小城镇为支点,构建全县“一核两轴三极”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指县城,并覆盖汉昌街道办事处和天岳街道办事处,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着力打造功能完美、空间精美、品位醉美、形象臻美的现代化县城。

  “两轴”。平汝高速沿线城镇经济带和平益高速沿线城镇经济带,依托高速公路,带动沿线小城镇群、产业群、旅游经济带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三极”。北部的南江镇,依托106国道交通优势、湘鄂省际边界区位优势和幕阜山风景名胜区等独特生态景观资源优势,打造商贸物流重镇以及北部综合交通和湘鄂赣结合部区域中心镇。东部的长寿镇,依托湘赣省际边界区位优势和森林生态优势和连云山风景名胜区等独特生态景观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重镇和湘赣结合部区域中心镇。西部的伍市镇,依托地处长沙岳阳一小时经济圈、大长沙都市圈边缘优势以及伍市工业园产城融合集聚发展优势,建设产城融合重镇,支持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平江跨界融合改革试验区,打造西部县域副中心,优化联接长沙与平江中心城区的交通廊道系统,作为长岳协同发展及湖南自贸区结合点重点平台发展。

  图4-1  “十四五”时期平江县城镇空间发展布局

  第二节   建设产城融合新城

  紧扣以人为核心,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文传城、以智引领的原则,用美学经济理论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湘鄂赣边产城融合新城。

  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县城由北部居住组团、南部居住组团与东部工业组团构成。依据“让城市拥抱汨罗江,让汨罗江融入城市”的发展理念,重点推进县城“东扩南进、西控北提”。向东优化工业组团布局,加快建设天岳新区,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商务、商贸及公共服务设施,推进产城融合。向西沿汨罗江推动融合城市古迹和现代元素的滨水公共空间再生改造,打造生态休闲、运动体验、夜经济等配套设施。北部着重提质旧城功能,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旧城人居环境。南部加快县城中心服务功能聚集发展,逐步提升南部组团功能和品质,突出区域经济高地的核心支撑。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35万。

  塑造县城特色风貌。将县城作为景区来经营,加强县城设计管控,制定县城设计原则,推进重点片区、主要轴线、关键节点设计全覆盖,推动建筑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形态自然,与山水格局相融合,充分展现出天际线、脊梁线和江岸线,注入美学元素,提升“一江两岸,山水新城”的建设品质,深入挖掘和集成红色、绿色、蓝色于一体的文化资源底蕴,提升文化知名度和竞争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专栏:一江两岸、山水新城塑造工程

  “一江两岸”建设工程:通过打造汨罗江城区段19.2公里黄金水道为轴带,营造富有诗意和美感的生态岸线,高标准建设平江县文化旅游体育活动中心,高规格打造仙江逸园民俗度假村,高品质建设汨罗江彩色健康步道,塑造让平江市民感到自豪的城市客厅和休闲场所。东部天岳新区加快产城融合,建成都市型产业新城,西部依托汨罗江旖旎风光和大仙山人文古迹,加快老城改造,建设古香古色步行街区和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滨江空间。

  中心城区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建设以汨罗江、鲁肃山、大仙山为中心的“一带两心”城市生态廊道,构建蓝绿交织、互联互通的生态空间,推进杨梓山防洪保护圈、鲁肃山防洪保护圈、大众防洪保护圈、严家滩防洪保护圈建设,打造汨罗江最美岸线。

  夯实县城发展基础。加快三阳大道、杨源大道、长冲大道、浩吉铁路连接线、天岳南路等道路延伸建设,进一步拉大县城骨架,加快县城立体交通的规划设计和方案论证,建设立体交通系统。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探索打通老旧小区围墙,形成大区联通,实现小区交通整体好转。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继续优化市政设施、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休闲娱乐、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建设高效供排水系统,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专栏: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工程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工程:推进县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平江县精神病专科医院整体搬迁,建立紧密型县城医共体;新建中心城区第二公办幼儿园、天岳新区幼儿园,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新建长冲中学、首家坪中学、长冲小学、金窝小学,改扩建平江一中、平江二中、平江职校,续建师大颐华学校;提高养老质量,新建民政养老中心,续建汉昌老年公寓;继续推进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汽贸城、天岳美食文化街等商业步行街建设;新建平江书城、平江图书馆;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

  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工程: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新建平江县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平江县废旧物品回收中心;新建医疗废弃集中处置设施;提质升级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和金窝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推进旅游厕所提质改造工程。

  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实施城市路网建设工程,推进虎形山路、长寿路、简青路、金溪路、连云东路、翠竹路、寺前路、杨源大道、长冲西路道路建设以及城关镇花溪巷道路扩建,配套建设道路照明设施、自行车车道、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城市充电桩等城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实施老城供水设施改造工程,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建设并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提供便捷安全的“最后一百米”服务;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5G网络延伸覆盖,建设深度覆盖的物联网,推进智慧平江建设,部署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城管;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区停车场。

  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新建平江县产权交易平台、平江县城乡产业协调发展平台,建设电子信息研发转化中心,建设创新创业园三期、四期、五期、六期、七期、八期、九期、十期标准化厂房,建设高效高能天岳新区;继续推进聚慧物流园建设,新建天岳物流园和天岳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天岳新区农贸市场,新建定点屠宰冷链中心项目。

  建设高效运转智慧县城。全面提升县城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构建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智慧化城市管理格局。优化交通管理,深入推进中心城区交通综合整治行动,推动老汽车站整体搬迁和综合改造,改造城东批发市场和东街菜市场,增建社会停车场,有效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停车乱、交通堵塞等问题。推动实施智慧交通工程,探索立体交通系统,建立城区交通快速通道。优化环境管理,严格按照卫生县城标准管控,加强环卫保洁、园林绿化、景观亮化等精细管理。优化社区管理,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加快启动未来社区试点建设,探索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活共同体,基本实现托育、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全覆盖,创新街区道路分级、慢行交通便利化设计,建设社区慢行交通网络。

  专栏: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体系

  停车场建设工程:新建公共停车场15处、公共临时停车场16处,完善停车场配套设施。

  交通治堵工程:针对新老城区主要交通堵点,采取“一点一策”,改造通畅,实施老汽车站整体搬迁工程、城东批发市场改造工程、平江大桥与鲁肃西路连接项目等。

  智慧县城工程:加快建设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天网工程、天眼工程等。

  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2020-2025行动,改造26373户住房,配套建设供水管道、供电线路、雨污管网及电梯安装。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

  能源供给优化工程:实现天然气管网县城全覆盖,探索论证华电电厂余热城区集中供暖项目。

  第三节   打造生态宜居小镇

  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施策,加快重点乡镇和特色小镇健康稳定发展,打造充满诗情画意的宜居小镇。

  优先发展重点乡镇。按照“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引领示范”的原则,重点培养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强化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水、电、气、通讯网等基础设施,推进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大力完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达到一定规模、功能比较齐全的重点城镇,积极支持省际边界镇和毗邻长沙城镇建设。

  专栏:平江县重点镇建设工程

  平江县重点镇建设工程:将南江、长寿、伍市发展成为具备一定规模、基础设施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较健全、产业发展有特色的重点城镇。

  平江县边界口子镇建设工程:上塔市镇、南江镇、龙门镇、虹桥镇、石牛寨镇、长寿镇、向家镇、福寿山镇、瓮江镇、岑川镇。

  规范发展特色小镇。坚持“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原则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科学定位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错位发展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森林康养、文化旅游、体育运动等现代服务业特色小镇,以及农村田园类特色小镇,打造行业“单项冠军”。推进特色小镇多元功能聚合,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新型空间,叠加教育、医疗、养老整体布局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叠加文化功能,挖掘产业衍生文化,叠加旅游功能;加强遗产遗迹保护,打造彰显地域特征的特色建筑;推进特色小镇市场化运作,依法合规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投资运营模式,积极培育特色小镇投资运营优质企业,带动小微企业联动发展;培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生态,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加强特色小镇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培育1-2个小镇入选国家特色小镇,培育长寿、伍市、安定、三市、加义、童市、石牛寨等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专栏:平江县特色小镇培养工程

  深度培育:培育石牛寨旅游小镇、长寿酱干特色小镇、三市辣条特色小镇、加义康养特色小镇、伍市山润山茶油小镇、安定农耕民俗小镇、加义丽江田园小镇、童市油茶小镇、连云山茶旅小镇、龙门药材小镇等创建省级特色小镇。

  重点培育:加快培育安定、三市猎玩小镇,园艺中心果香小镇,福寿山锦鲤小镇,南江阜山旅游小镇,木金菜花小镇,虹桥青瓷小镇,余坪能源小镇建设。

  图4-2  “十四五”时期平江县重点镇建设

  第四节   全面推进城乡融合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加快覆盖城乡的公路、电力、天然气、供水、信息、物流、消防、防洪减灾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增设养老、托育、家政、便利店、菜市场等配套设施,到2025年,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全部达到100%。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推进公共教育、就业服务、医卫、文化、体育、养老、育幼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全面推进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推动建设用地指标向乡村发展倾斜。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着力消除城镇人口向农村流动的户籍障碍。

  专栏:平江县城乡融合赋能提质行动

  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工程:新建平江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项目,健全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系统。

  城乡饮水一体化建设工程:新建平江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更换城乡供水管网,推动水质提升。新建37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地。

  城乡电网一体化建设工程:实施平江县城乡电网工程。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以岳阳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平江县子平台为基础,推动事项下沉、基层人员赋能。

  第五章   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持续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两区”③,加强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两茶”④,加快农业产业转型步伐;突出“两高”⑤,助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瞄准“两特”⑥,产业崛起创造“平江速度”。大力实施企业上市五年攻坚计划,力争每个产业至少有1家企业(集团)成功上市,大力支持山润、方正达、云母集团、九狮寨、玉峰等龙头企业上市,力争至少有2家企业(集团)在“十四五”期内成功上市,进一步提振实体经济竞争力。到2025年,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至11:42:47。

  第一节  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坚持把工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创建“规划定位好、创新平台好、产业项目好、体制机制好、发展形象好”的五好园区,着力优布局、强链条、建集群,依托“一园两区”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引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到2025年,至少有两家以上企业成功上市,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

  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培育“一园两区”发展格局,一园即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两区即伍市工业区、天岳新区,规划布局华电平江电厂配套产业园。科学确定园区产业定位,推动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按照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积极稳妥引导符合主导产业发展要求的企业向园区转移,提高产业企业集聚度,发展壮大园区主导产业集群。伍市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休闲食品加工、云母制品、石膏建材产业,天岳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产业,华电平江电厂配套产业园着力打造煤电工业固废物就近利用的煤电综合循环利用示范区,支持新型建材企业入园发展。

  专栏: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主导产业指导目录

  伍市工业区:休闲食品、云母新材料、石膏建材。

  天岳新区:电子信息、医疗器械。

  华电平江电厂配套产业园:新型建材。

  突出招商引资。突出主导产业抓招商。继续围绕休闲食品、云母产业、石膏建材、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上下游产业联动的产业集群。突出招大引强抓招商。继续瞄准500强、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开展跟踪对接,努力突破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扩张和带动潜力足的龙头型、基地型项目。突出重点区域抓招商。全力抢抓湖南自贸区建设战略机遇,深挖高端资源,积极摸排有效项目信息,立足平江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在承接优质产业转移上抢占先机。严格落实“分类供地制”,聚焦要素挖潜,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到2025年,引进工业项目150个以上,其中亿元项目60个,5亿元项目20个,10亿元项目3个;引进三类500强项目5个。

  提质园区承载力。统筹产业与城镇空间布局,全面完成扩区调区,重点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有序推动园中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立循环化利用系统,进一步完善园区路网、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套医卫、托育、幼儿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着力加强文化休闲娱乐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园区,大力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引导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企业生产工艺、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金融等服务业入园发展。

  专栏:工业园区创新强园行动

  新型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新建平江高新区火电固废材料配套产业园。续建平江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平江高新区云母产业园、平江高新区食品产业园、平江高新区石膏建材产业园、天岳新区创新创业园。

  产业园区扩容提质工程:新建平江县新材料产业园废水循环利用建设项目、平江高新区供水工程改扩建项目。续建创新创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平江高新区食品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平江高新区集中供热建设项目。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提质工程:平江高新区青冲水厂建设工程、平江高新区污水处理管网建设工程、平江县天岳新区金窝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平江高新区产城融合综合体。

  打造千亿级休闲食品产业。科学编制《平江县食品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新建3000亩集生产、商务、会展、休闲于一体的食品产业园,完成食品产业园二期、三期建设,并在伍市工业园建设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国内食品行业100强企业入园,形成产业联盟,打造产业集群。加大建设花椒辣椒等原材料基地、食品机械、食品包装、冷链物流等产业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食品产业链。依托华文、玉峰等行业领军企业与科研院校组建国家技术中心,推动技术改造;与中国食品产业协会联合创建食品产业创新基地和孵化培养基地,高标准建设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推进食品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进程,创建“中国休闲食品之乡”。到2025年,全县休闲食品产业总值达到1000亿元,培养1-2家食品企业上市。

  专栏:休闲食品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

  食品产业园扩容提质工程:规划新建3000亩食品产业园、新建伍市工业区食品产业园三期、四期、五期标准化厂房。

  休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强链工程:新建平江高新区华文休闲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今麦郎产业园建设项目、“飛旺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项目、玉峰食品“健康辣条加工与产业化技术研究”建设项目、玉峰食品GMP车间建设项目、平江县花椒辣椒基地建设项目。

  食品检测公共平台建设工程:续建平江高新区食品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推动云母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云母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建立云母产业引导基金,依托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带动、引导上、下游云母产业企业落户园区集群发展,支持建立云母生产战略联盟,形成完整的云母产业链。建立云母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强化云母新材料科研开发,积极推动产业向绝缘新材料、高效特级云母系列产品等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到2025年,云母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培育支持云母集团成功上市。

  专栏:云母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

  新型材料产业龙头企业强链工程:续建荣泰云母建设项目、平江高新区煅烧云母纸生产技改项目、平江县高新区岳峰云母新材料项目。新建兴科云母建设项目。

  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新建平江县高新区云母绝缘材料升级项目。

  加快石膏建材转型升级。出台《关于推进建材产业向高质量高品质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建材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建筑融合发展,加大科技引导资金、财税政策对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建联德雅集团汇集平江石膏业内精英,整合全国各方人才、技术、市场,统一品牌,做强全产业链平台企业。优化石膏建材产业示范园二期布局,培育总部经济;抓住装配式建筑发展机遇,支持行业聚力发展装配式装修领军企业。支持校企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支持发展无醛抗菌型石膏板、环保净化型石膏板、高强防火全能型石膏板与装配式建筑装饰部品部件等新型板材、工程构件类产品,拓展装饰艺术石膏产品研发、生产与应用空间,打造“中国·艺术石膏之乡”。到2025年,石膏建材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专栏:石膏建材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

  石膏建材产业龙头企业强链工程:续建湖南金凤凰生态建材家居建设项目。

  石膏建材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华电平江电厂配套产业园脱硫石膏建材园。

  推动电子信息融合发展。以链条化、智能化、终端化为主攻方向,引入国内外电子电器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发展以新型元器件、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为主的电子信息基础产业,支持电子信息产业与旅游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方正达新材料三期项目、恒基5G应用高氨无磁粉末和碳基芯片、智能无人机飞行系统等成果转化。培育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引进国内外旅游装备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支持开发徒步旅游、骑行旅游、露营房车旅游等特色旅游装备产品,提升智能化水平,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装备制造高地,到2025年,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达到200亿元,积极培育一家电子信息企业成功上市。

  专栏: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

  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龙头企业强链工程:续建飞天鹰科技、弘擎电子、方正达铝基印刷电路产业化项目。

  智能制造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动方正达新材料、恒基5G高氨无磁粉末、碳基芯片、智能无人机飞行系统成果转化。

  推动黄金产业转型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国企推动、规范整合、绿色开发”的原则,稳妥推进矿业权整合、退出、注销等处置工作,完善黄金矿业管理机制,推进“分散开采、集中选冶”资源开发模式,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改造,强化工艺升级和资源回收利用,建设智能化矿山,实现绿色发展。加快产供销全产业链建设,提高黄金产品附加值,规范壮大黄金产业。

  第二节  打造高效优质传统农业,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立足平江资源优势,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大力推进“优农”行动,重点发展油茶、茶叶两大产业,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地位,壮大中药材、果蔬、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擦亮特色农业品牌,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加快“两茶”转型升级。优化油茶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在童市、三墩、伍市、安定、三阳等乡镇实施油茶新造4.43万亩、低改10.32万亩、提质3.55万亩,到2025年丰产油茶林达到20万亩,茶油达到7000吨。提质油茶产业升级,全面推进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和幼林培育,加大品种对比试验林建设,坚持良种良法,加大以“德字一号”为主要品种的采穗圃种苗基地建设,培育高质量油茶林资源。加大对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扶持力度,推进设备改造和优化升级,推广低温冷榨等成熟技术,重点扶持山润油茶、巨雄油茶等油茶加工企业发展,培育山润油茶上市。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思路,挖掘和弘扬油茶文化,推进油茶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油茶产业园、油茶特色小镇和油茶庄园。强化品牌创建,积极申报“平江油茶”国家地理标志和森林认证,构建“平江茶油”公共品牌。

  优化茶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开发高山有机茶,并集中向连云山、福寿山、幕阜山等片区发展。进一步优化生产结构,建设良种化、标准化和生态化高山有机茶园。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推广体系,重点扶持培养九狮寨、白云茶业、幽吉茶叶、谷雨烟茶等产业经营主体,推进茶叶机械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建设。推进茶叶品种品质优化改造,着力发展平江黄茶、平江烟茶。推进品牌建设和品牌整合,着力打造公共品牌。完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建设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加强茶文化建设,挖掘特色茶文化旅游资源,积极申报万里茶道(平江段)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打造茶旅特色小镇。

  专栏:两茶转型升级行动

  油茶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新造油茶林4.43万亩,实施低产油茶林改造10.32万亩,油茶提质3.55万亩,推进山润油茶、巨雄油茶、自在家山油茶基地建设,培育1-2家油茶企业上市。

  茶产业转型升级工程:继续扩大九狮寨茶叶基地、幽吉茶叶基地、白云茶叶基地,新开发茶叶基地1.5万亩,到“十四五”期末全县茶叶基地达到10万亩。壮大发展茶叶优势产区,努力培育一家企业上市。

  夯实粮食基础地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引导农业资源优先保障粮食生产,实施“湘米工程”,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2万吨以上,保持粮食生产大县地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提质改造24万亩。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良种化水平。推进优质水稻基地,推广标准化育秧,全面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粮食生产产量。完善粮食质量监控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升粮食生产质量,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专栏:平江县粮食生产提质工程

  优质粮食工程:新建平江县标准化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续建平江县水稻综合示范区。续建金坪粮食安全保障和应急设施建设项

  目。实施平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平江县标准化培育秧工程、平江县绿色食品水稻产供销一体化建设项目。

  农业病虫害防治工程:新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项目。改扩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项目。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创建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支持乡镇依托特色农产品,推动“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围绕建设“全国药材大县、中国白术之乡”的总体要求,以发展道地药材“平术”为主,着力发展百合、生姜、黄精、杜仲、金银花、吴茱萸、七叶一枝花等特色中药材,并重点打造北京同仁堂平江白术龙门基地、加义杨林街丽江基地,森源林业黄精基地、天岳黄精基地、康品吴茱萸基地、天岳堂中药基地、世外菊园基地等,建设高标准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加大中药材加工和研发力度,支持北京同仁堂平江公司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和天岳黄精、金银花深加工和中药产品研发。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培育黄精、金银花、吴茱萸等药材中医药产业化发展,建设中药材产业园。推动特色果蔬基地建设,扩大水果和高山有机蔬菜种植面积。重点发展长寿、伍市、安定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福寿山、幕阜山高山蔬菜种植基地。加强花卉苗木基地建设,鼓励发展楠木、南方红豆杉等林木栽培,推动竹木深加工。继续发展生猪养殖,优化生猪产业布局,保持生猪生产大县地位。优化水产养殖布局,推动生态养殖规范化发展。

  专栏:平江县特色农业产业提质工程

  中药材扩容提质工程:实施平江中药材产业化基地改扩建项目,续建平江县中药产业园。实施平江“白术”产业化基地改扩建项目,平江县天岳黄精示范种植基地、平江县吴茱萸示范种植基地。

  绿色蔬菜扩容提质工程:改扩建长寿镇绿色蔬菜基地,伍市镇绿色蔬菜基地,平江县安定镇有机蔬菜基地,福寿山、幕阜山高山蔬菜种植基地。

  林下经济示范工程:新建平江县林药种植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平江县林菌种植产业发展项目、平江县林蜂养殖产业发展项目、平江县林禽养殖产业发展项目、平江县林畜养殖产业发展项目。续建平江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工程建设项目。

  推进农业融合发展。培育田园综合体,顺应“农业+”多业态趋势,推进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等试点示范,探索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集农产品加工、流通、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特色集聚区,建设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园,培育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加快数字农村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面,推动农业特色产品电商专业建设,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

  专栏:平江县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三产融合工程:新建高山有机茶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平江县中药材种养休闲一体化示范项目、平江县加义镇休闲农业示范片、平江县一号农庄、平江县华阳论健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平江县山润山茶油工业旅游基地。续建平江县峰岭菁华果业建设项目、平江县世外菊园休闲农庄、神鼎山现代农业产业园、平江县凤凰山茶果旅基地、欢乐果农场三产融合项目。

  第三节  打造区域商贸集散中心,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围绕打造区域商贸集散中心目标,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服务、康养服务等服务业产业,推动生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增加新服务、新供给,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按照创新融合、区域协同、集聚高效、智能绿色、韧性联动的原则做强现代物流业,依托我县综合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对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将平江打造成立足湘东北,辐射湘鄂赣,服务长江中下游的区域性重要物流枢纽城市。抓好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工程。将电商产业园打造为电商示范物流基地和枢纽,将农产品综合物流园打造为我县农产品物流(冷链)基地,将聚慧物流园区打造成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综合型物流园区等。建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打造全程供应链信息资源平台。以聚慧物流园、平江县高新区综合物流园等为载体,打造湘东北具有影响力的生产资料网上交易平台等。实施多式联运与转运设施工程。加快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衔接设施工程建设,完善综合交通建设与管理体制,促进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配送工程。加快推进平江县城市配送网络与农村物流网络的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物流配送网络,打造便利、快捷、高效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到2025年,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达到8个以上。依托物流园区引进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三类500强”和全国冷链物流企业20强,支持县内冷链物流企业打造现代化冷链物流企业集团。支持物流企业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发展。支持物流企业成立物流行业协会,加强物流行业管理。实现现代物流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

  专栏:物流枢纽建设工程

  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工程:新建平江物流枢纽建设项目、平江高新区(伍市工业园区)物流园、平江高新区现代智慧物流仓储园、平江县供销物流产业园建设项目(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二期))、长寿物流园、南江物流园、洪山综合物流园等重要镇村节点物流园,扩建聚慧物流园(二期)、续建平江县天岳农产品物流园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物流园区集疏运道路。

  冷链物流工程:新建平江高新区冷库、平江县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续建湖南恺然生态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冷链物流建设项目。

  打造区域性电商中心。充分利用我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势头,全面推进“互联网+”,进一步推动电商产业园、农产品批发市场、汽车贸易市场、红星美凯龙建材市场的智能化、规范化建设,围绕食品、茶叶、中药材、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培养一批技术先进、商业模式新、规模大、资源整合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优秀电子商务企业落户平江,或在平江设立区域总部、技术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和营运中心等。支持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尽快建设平江的电子商务平台,并将其培育成长为全国性电商大平台。争取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探索推进跨境电商试点B2B,引进跨境电商孵化导师,培育壮大跨境电商队伍。建设平江跨境电商产业园和区域性国际邮件互换局(站),打造湘鄂赣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

  打造区域性商贸中心。大力发展与城市和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百货商超、大型超市、专卖店、购物中心;按照城市标准建设和改造特色商业步行街,布局中高档购物、餐饮和文化娱乐场所,打造与现代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商业载体形象。重点打造颐华城商业步行街,加快建设步步高商业综合体,建成集购物中心、餐饮酒店、娱乐休闲、市超量贩、特色沿街商户的商贸集聚区;创新业态和模式,在寺前建设平江美食文化街,将康乐村、阳光步行街、十字街等改造为特色商业街,提质扩容“夜经济”;完善商业中心和各商业集聚区的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一批专业集贸市场。打造红星美凯龙、汽贸城、农产品批发市场3个专业市场集群,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商品交易中心。对现有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建设一批风情与智慧兼具的农贸集市。补齐短板打造现代金融“洼地”。优化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引进培育银行、财务公司、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专栏:商贸提质增效行动

  步步高商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亿元以上,总建筑面积84000平方米,按照步步高全国商业综合体模式规划设计,将建成集购物、办公、娱乐、休闲、饮食于一体的高层大型商业综合体。

  颐华城综合体:项目占地3500亩,总建筑面积260万平方米,项目涵盖品牌教育、医疗康养、文旅商业、总部基地、智慧社区五大产业板块。项目分三期建设,首期将建设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颐华学校项目;二期将建设杨源洲江心公园、滨江风光带及文旅配套商业中心;三期将建设医疗康养和总部基地。整个项目在开发周期内完成市政路网配套工程建设。

  平江美食文化街:总规划用地面积40031.4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71990.28平方米,包括:商业建筑、民俗文化展示、演艺中心、游客中心、其他公共设施等。

  农贸市场扩容提质工程:实施平江县农产品批发市场工程建设项目。新建天岳新区寺前、首家坪、简青、大众、颐华、葛藤坪、甲山、富林等农贸市场。扩建百花台农贸市场。改建月池塘、天岳农贸市场。新建安定、梅仙、福寿山等综合市场。实施平江县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建工程。

  乡镇集贸中心扩容提质工程:新建南江、长寿、安定、伍市等贸易中心。新建湘北边贸市场。

  打造区域性康养基地。根据我县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依托山、水、田、村构建秀美、恬静乡村画卷,开发亲近自然、消暑纳凉、生态养生、田园养老、文化修心等康养旅游产品,以“六养”为特色的山水田园康养胜地,依托福寿山、连云山、幕阜山别具一格的森林风光,整合周边乡村、溪谷、河流、农园、温泉、药草、宗教文化等康养资源,建设一个以森林避暑养生为龙头,以运动康体、文化修心为重要支撑,集神养、食养、药养、道养、行养、术养等“六养”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型康养旅游体验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康养产品及服务设施,打造以避暑养生、运动康体、休闲度假产品为支撑的康养旅游核心区,使平江成为长株潭的后花园,成为产业要素齐全、产业链条完备、公共服务完善的综合性康养旅游目的地。到2025年,建成长株潭城市群康养基地,打造健康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建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实现健康养老总产值10亿元以上。

  专栏:平江县康养产业提质升级行动

  综合康养产业区建设工程:新建福寿山省级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平江县森林康养基地(连云林场)、平江县福寿山医疗康养中心、平江县连云山医疗康养中心、平江县幕阜山医疗康养中心、颐华城医疗康养健康产业基地、平江县罗霄山森林生态康养体育产业园、平江县园艺示范中心运动康养度假村、平江县红豆杉康养度假区、“秋湖健康谷”森林康养综合开发项目。

  第四节  培育平江经济新增长点,大力发展文旅和能源产业

  1.文旅产业

  坚持“强工兴旅”双驱动产业发展战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旅游景区培育为抓手,着力构建以幕阜山、石牛寨、福寿山为核心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打造区域性文旅中心。到202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330亿元,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

  建设重点景区。按照“生态先行、规划引领、文化提升、品牌驱动、市场运作”的发展战略和梯次开发建设思路,制定重点旅游景区建设方案,编排进度,有序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大力推动“一城一江”建设。结合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和国家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推动城区全域旅游体系建设,加快汨罗江流域综合治理,讲好以“一城一江”为核心的平江风情故事。重点推进天岳幕阜山、福寿山、石牛寨、盘石洲、自在平江、红莲兵寨、夜合山等重要景区建设。大力推动平江城市休闲文化旅游区、天岳幕阜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大石牛寨生态休闲旅游区、长寿镇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连云山生态休闲旅游区、福寿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安定镇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伍市镇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八大文旅产业功能片区建设,实现由旅游业相对独立发展,向以泛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升级,从单一目的地向联动转型、从观光型产品向复合型产品转型、从门票经济向旅游综合收入转型。

  图5-1  八大文旅产业功能片区布局图

  专栏:旅游重点工程

  天岳幕阜山国际度假旅游区、平江县福寿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石牛寨景区、平江盘石洲生态旅游度假区、猎玩体育小镇、石牛寨梦幻谷、自在·平江、平江县原本山水旅游景区、平江县红莲兵寨文化景区、长寿秘境、平江县长寿夜合山-砂岩水库旅游区开发、平江县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碧桂园平江县丽江田园综合体、“仙江逸园”度假村。

  培养精品线路。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精品景区为主要载体,培育平江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全县旅游从打造旅游经济增长“点”向构筑旅游经济发展“面”的转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平江起义纪念馆、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共咏生县委旧址、加义烈士陵园、纯溪小镇月光岩湘鄂赣特委旧址—长寿镇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长寿镇张震将军墓园、仙姑岩红军营。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县城“一江两岸”—“自在平江”旅游度假区、横冲民宿—福寿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尚山小隐—纯溪小镇、连云山绊山山庄—黄金河湿地公园、砂岩水库—石牛寨旅游度假区—天岳幕阜山国际度假旅游区—黄柏山度假区—盘石洲旅游度假区。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推行旅游+,打造一批研学旅游、山地休闲旅游、亲子游、康养旅游等各具特色、互有侧重的旅游精品线路。

  专栏:精品文旅线路建设工程

  文化休闲线路:天岳幕阜山国际度假旅游区—天岳中草药小镇—天岳温泉小镇—天岳窑瓷小镇—五角山旅游区—张师山旅游度假区—黄柏山度假区—梧桐山景区。

  丹霞慢游线路:长寿夜合山度假区—黄金河湿地公园—长寿红色小镇—大石牛寨旅游度假区—石牛寨泡泡小镇(含梦幻谷)。

  康养度假线路:平江福寿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福寿山镇尚山小隐—安定镇自在平江度假区—安定秋湖养生谷度假区—石牛寨镇七彩黄龙民宿度假区—盘石洲生态度假区。

  山地运动线路:平江县连云山国家山地公园—平江县习善.罗霄山森林生态康养体育产业园—丽江田园综合体—芦戎圣境旅游度假区—连云山景区—沱龙峡—纯溪小镇—安定猎玩体育小镇。

  田园生活线路:平江县浯口古镇—伍市镇仕洞乡村旅游—十里长坡果香运动小镇—山润山茶油工业旅游基地—平江县向钧故居(含鹅食盆水库)—华阳论健景区—福寿山镇大和溪山田园综合体—福寿山锦鲤小镇—三市镇淡江民宿—千年古樟民宿度假区—神鼎山旅游区。

  红色研学线路:平江红色旅游综合体—李六如故居—平江惨案陈列馆—喻杰故居—湘鄂赣省苏维埃旧址—红军营景区。

  亲子游精品线路:杜甫墓祠—亚马逊水上乐园—平江县原本山水旅游景区—安定玉蓝湾蓝莓基地—加义欢乐果世界—长寿秘境景区—石牛寨广福源生态农庄。

  完善基础设施。在汨罗江风光带统筹布局规划建设一批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导游服务中心、旅游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景区生态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自驾游基地、旅游标识、旅游厕所、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旅游业智能化发展。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旅游大数据中心,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实现“一部手机游平江”。引导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建设,加快智慧景区建设,打造成全国“智慧旅游景区”标杆。推进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全国智慧旅游示范村镇。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数字博物馆、数字展览馆等,提升旅游体验。

  突出融合发展。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厚植文化基因,注重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做深做透旅游+文化融合文章。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以自在平江野奢度假区为核心区域举办两年一届的持续性“山前白夜大地艺术节”,积极尝试“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模式,以国际艺术交流、文创市集荟萃为抓手,提升平江旅游休闲度假的文化内涵。鼓励以产品和内容为载体开展业态融合创新,支持建设一批旅游营销创新基地,孵化一批具有较高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引导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发展,培育“网络体验+消费”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旅游民宿”规范发展,开展数字文旅商结合促进行动,促进旅游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时尚工旅”“森林康养”“茶+旅”“红+旅”“水+旅”“山+旅”“城市+旅游”“科技+旅游”等产业集群,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让广大群众在高质量旅游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感受幸福生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  能源产业

  着力构建以抽水蓄能电站、华电平江电厂一期和二期、蒙华铁运为核心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成为全省和中南地区能源供应区。加快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和华电平江电厂建设,积极探索清洁高效的火力发电技术,探索推广智能电网、多能互补、储能等多种技术创新。着力完善天岳新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建设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支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国有企业建立耕耘湘鄂赣边、罗霄山老区的大数据产业中心。到2025年,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

  专栏:电力能源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

  湖南华电平江电厂一期:建设2×1000MW煤电机组,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装置等环保设施,确保环保达标。

  湖南华电平江电厂二期:扩建2×1000MW煤电机组,公用设施与一期共用并按需要扩建。

  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项目:电站装机容量1400MW,装设4台单机容量为350MW的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新建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建筑物。

  第六章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到2025年,美丽乡村基本形成。

  第一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依据多规合一要求,统筹设计乡村空间形态、产业发展、生态红线保护、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和公共服务,到2025年,全县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100%。科学划定乡村建设空间管控边界,着力构建以汨罗江为纽带,以幕阜山等自然山脊为廊道的“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空间结构,用美学复兴乡村,注重保留乡土味道,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推动风情山居示范推广。到2025年,建成一批风情山居示范点,全县重点村达到乡村振兴示范村标准的65%。

  专栏:平江县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行动

  详规优化工程:编制村庄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

  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工程:建立乡村振兴引领示范行动计划,并设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油茶类、果蔬类、特色产业类等示范村建设,重点建设横冲村、正黄社区、星月村、大义村、迎瑞村、太平村、洞下村、金鸡村、渣坪村、源里村、哲寮村、三里村、木瓜村、阜山村、红门村、戴市村、淡江村、爽口村、新合村、得胜村、石牛村、姜源村、合旺村、盘石村、西江村、马头村、童家塅村、黄长村、市里村、国富村、联升村、杨林街村、丽江村、园艺村、君山村、新联村。

  风情山居精品示范工程:新建狮岩村风情山居建设项目、阜山村风情山居建设项目、石坪村风情山居建设项目、百福村风情山居建设项目等。

  助力乡村产业兴旺。支持农产品产地和部分田头市场建设规模适度的初加工冷链设施,打造区域性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争创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加快培育农产品品牌,依据“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建设计划,培育一批“湘字号”农业品牌,发展壮大岳阳黄茶(平江)“一县一特”区域品牌,着力培育“平江山茶油”、“平江药材”品牌,到2025年,打造10个以上绿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平江”字号农业区域地标品牌3个以上,打造省级以上农业企业品牌12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培育“智慧农业”服务体系,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到2025年,有稳定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的村达到50%以上,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覆盖率达75%以上。

  专栏:平江县助农助产助销行动

  区域地标品牌培育工程。按照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培育前景,每年重点扶持打造2-3个区域地标品牌成为全省知名品牌。配套出台培育措施,大力推进区域地标品牌创建。

  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各乡镇选择资源丰富、特色明显、影响较大、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品牌进行重点扶持,每个乡镇十四五期间至少打造或跨乡镇联合打造1个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实施农产品品牌整合计划,每个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2-3个主打品牌。

  智慧农业建设工程:续建平江县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项目。

  农产品安全工程:新建平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优质农产品联盟行动。建立健全平江优质农产品联盟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支持取得“二品一标”认证的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组成优质农产品联盟,协调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产业链之间的联系,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产销对接、品牌共建、利益共享。

  农业保险强农惠农工程:支持保险机构大力开发和推广针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旅游保险、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森林保险、农房保险、大型农机保险等保险业务。

  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设施大体相当。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汨罗江、昌江河、黄金河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支持规范村民建房示范点。

  专栏:平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行动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实施平江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工程、平江县农村村级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实施村庄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每年在全县范围内遴选10个人居较集中、示范影响效应大的典型村,结合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进行秀美村庄建设,要求村道绿化率达90%以上。

  绿色乡村建设工程:新建平江县安定镇河坪村乡土珍贵树种主题公园建设工程、平江县乡村绿化工程。实施平江县生态廊道改扩建工程。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聚焦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等五类废弃物,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步实施的方式,注重县乡村企联动、建管运行结合,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

  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工程:实施平江县农作物统防统治绿色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平江县沼渣沼液有机肥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焕发乡风文明新风尚。打造一批党性教育和革命教育基地、公共图书馆、农民夜校等各类宣传文化阵地,推进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为主体、涵盖乡村文化活动室、村史室、文化院坝、文化长廊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工作,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到2025年,实现文明村镇创建率达100%,乡镇文化馆图书馆分馆有效覆盖率达到100%。

  专栏:平江县文明风尚行动

  文明村镇创建工程:在大力弘扬乡村文明新风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展开文明村镇创建工程,为质朴美善新乡风的塑造树典型。

  特色文化传播工程:鼓励各乡镇开展一批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一年一度盛大的文化活动,体现当地风俗文化特色,彰显农民劳作的勤劳精神,突出科学技术普及方面。

  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健全“四位一体”治理机制,加快“三人小组”机制试点和推广,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动村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县、乡、村(社区)、农户(小商户、微小企业)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体系,全面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大力推行“一村一辅警”,持续推进“三无”村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开展“优良家风建设”活动。积极引导乡贤回乡发展。到2025年,建制村100%实现民主法治村创建。

  专栏:平江县乡村治理赋能增效行动

  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党组书记,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培养、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等措施,调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基层干部奋力事业的激情与活力,打造基层工作主心骨。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程:充分吸收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工作经验,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鼓励村(社区)法律顾问自愿申请加入平江县法律援助律师库,鼓励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基层法治宣传活动,推动法律顾问参与村(社区)重点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乡镇重点工作,着力加强基层组织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管理村(社区)公共事务。

  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续建平江县农村综合性服务中心。实施“互联网+农村社区”计划,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多举措鼓励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机制,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乡贤公益服务工程:积极推动社会公益组织、新乡贤等有序参与乡村治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在扶危、济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保障和改善农村居民福祉。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乡镇依托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手工作坊、农户基地、就业扶贫车间,鼓励返乡人员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5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至25%以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56.5元。

  第二节   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加强宅基地管理,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探索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明确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土地资源为抓手,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成员能力。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干部培养,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进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到2025年,累计引进乡镇紧缺专业人才和村级后备干部800名,着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系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00人次以上,累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2500人以上。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回归平江”工程,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壮大新乡贤队伍,积极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激活农村志愿服务。

  第三节   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将“精准式”济困帮扶与“普惠式”共享发展有机结合,适度扩大政策惠及范围,建立相对贫困治理政策框架体系。建立共建共享的区域利益均衡机制,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同、集群发展。跨村域推动农田、机耕道、灌溉水渠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改造,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性整体提升。

  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注重扶贫产业长期培育,扩大支持对象,强化产业发展的合作机制,联动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加快发展,建立规范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发展的成效。注重推动全产业链延伸,实现生产、加工、运储、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相互连接、衔接配套,有效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率,为可持续的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第七章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释放支撑发展动能

  统筹推进交通网、能源网、水安全网和信息网“四网”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第一节   建设无缝衔接综合交通网

  加快推进水陆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建设,加强多式联运。到2025年,基本形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体系。

  优先建设对外通道。全力争取长九高铁过境平江,力争在“十四五”开工建设,填补县域高铁空白。加快推进平益高速建设,大力推进岳平旅游高速的前期和建设,着力构建“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

  重点拉通园区要道。拉通一批入园骨干道路,重点推进浩吉铁路岳吉段平江县洪山站到平江县聚慧物流园的物流专线,着力强化华电平江一期2X1000MW煤电项目铁路专用线至平江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再到汨罗循环经济园区再接京广线的铁路交通补链建设。

  优化红色旅游公路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全面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便捷连接国省干线公路,推进红色旅游景区步道建设,逐步建成“快进慢游”红色旅游交通网络体系,着力推动夜合山-福寿山等旅游公路建设。

  力争建好“水铁空”路。推动老码头转型,建设破壁滩电站至江口电站航段、盘石洲景区航段。推动长九高速铁路、咸宁-崇阳-通城-平江高铁、平汨浏城际铁路等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区域性通用机场建设,谋划湘鄂赣省际通航枢纽机场、通航产业园区和通航旅游小镇建设。

  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统筹推进城乡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城区公交站场建设,推进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于一体的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加强国省干线网建设,推进县乡公路提质改造。推进全域旅游生态景观路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推动农村公路与国省道及长九高铁的枢纽互通联结。加大危桥改造、渡改桥工程投入力度,加强公路分级管养,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至2025年,新改建公路网里程850公里以上,新改建高品质四好农村路3000公里以上。

  专栏:平江县交通补链强链行动

  铁路优化建设工程:新建长九高铁平江段、咸韶铁路平江段、浩吉铁路平汨专线、浩吉铁路平江物流专线建设项目、浩吉铁路华电平江电厂专线建设项目、平汨城际铁路。

  高速公路扩容提质工程:续建平益高速公路。新建平江县岳平高速公路。

  县域公路补短板重点工程:实施G106安定高家至S202鸣山、G106通城县界至浏阳界公路、S202思村至浏阳界公路、S202龙门至修水界公路、S316至平益高速三市互通公路、S313岑川至余坪公路、X011南江至上坪公路、Y118白土至山枣岭公路、平江县童市镇至加义镇咏生片区三级公路、S209伍市至向家至开慧建设项目(接黄兴大道)、平江县童市至恩溪至三墩公路改扩建项目、平益高速城关连接线升级改造建设项目、平益高速三市互通公路至S202公路建设项目、平益高速长寿连接线加宽(长寿大道)建设项目等。续建G536青冲至伍市公路建设项目。新建G536绕城关段建设项目、G536延伸线公路建设项目、平益高速瓮江互通至G536公路建设项目、S308南龙公路二期建设项目、S316钟虹公路二期建设项目、S206梅仙至张谷英公路建设项目、S316瓮江至向家公路建设项目、S201天岳关至芦头林场公路等。

  镇村公路补短板重点工程:续建平江县农村公路白改黑建设项目。实施平江县通自然村公路改扩建项目、平江县边界路,断头路改扩建项目、平江县农村公路通客班车窄路加宽建设项目。

  县域桥梁补短板重点工程:新建毛家二桥、毛家一桥、花园渡改桥、石里渡改桥、雷家滩大桥、高新大桥、龙潭大桥、青时坪桥、新联桥、车田桥、高坪大桥、三江口桥、南江大桥、石要崖大桥、南江二桥、白玉桥、维夏中学桥、板口桥。实施平江县危桥改造改扩建项目。

  平安交通建设工程:新建平江县科技治超建设项目、平江县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Y107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实施平江县交通安全隐患点整治建设项目。

  景区“最后一公里”重点工程:新建平江板江至张谷英旅游公路建设项目。新建平伍公路、S308、S202、G106旅游风景道及驿站营地建设项目。续建平江思村至福寿山景区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平江县夜合山至福寿山公路、平江县夜合山至红军营公路、平江县旅游资源产业路、平江县生态景观路改扩建项目、全县通景公路改扩建工程。

  通用航空产业建设工程:新建平江县通用机场,配套建设航空旅游观光中心、飞机销售托管维护中心、通用航空会所等通用航空产业链。

  航运优化工程:实施汨罗江平江段航道疏浚建设项目。

  道路运输站场工程:新建三墩、瓮江、石牛寨、三市等乡镇综合客运枢纽。新建加义、余坪、木金、板江等乡镇三级综合客运枢纽。新建汉昌、上塔、大洲、童市、浯口、向家等乡镇综合运输服务所。新建安定、石牛寨等乡镇三级站场集疏运道路工程。新建瓮江、三市等乡镇综合一体化服务站集疏运道路工程。新建长寿镇客运站集疏运道路。新建木金、南江等乡镇三级综合客运服务站集疏散道路。

  第二节   构建安全优质民生水利网

  打造协调均衡生态“水网”,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

  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平江供水枢纽三期工程、进村入户工程、乡镇水厂提质扩容工程等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2%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4以上。

  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推动城区排涝设施建设,推动汨罗江沿江风光带建设与防洪设施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中小型水库、骨干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到2025年,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率分别控制在0.6%和0.5%以内。

  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完善水资源监督检测站网,全面启动农村小水电绿色改造项目,大力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山洪沟治理、沟渠疏浚及农村河道治理项目,全面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到2025年,河湖生态护岸比例达到90%。

  强化水利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控。健全节水制度体系,创新水利工程管理方式,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推进移民安置与扶持。完善移民后期扶持管理制度,全面解决搬迁群众就医、就业和就学难题。完善搬迁户迁出后留在原居住地的宅基地、承包地、林地“三块地”管理。到2025年,将移民占比20%以上的移民村组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移民美丽家园。

  专栏:平江县水安全保障行动

  平江县安全饮水保障工程:新建平江县重点水源地保护工程。新建或扩建平江县东部、北部供水工程、新建龙门、木金等相关乡镇水厂。实施平江县新建、扩建水库工程。续建平江高新区青冲水厂二期项目。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建平江县灌区建设工程、平江县中小型泵站工程、平江县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平江县水资源引调工程、平江县节水措施建设项目。

  病险库塘(闸)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平江县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平江县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平江县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项目。

  沟渠疏浚工程:疏浚大中型沟渠,建设大型山塘310口、中型山塘598口。

  农村抗旱工程:新建机井100口、提水设备690套、新建山塘992口。

  水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农村河道治理工程、平江县汨罗江河道治理工程、平江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平江县山洪沟治理工程、平江县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板江乡河段新修堤防、水生态修复项目。实施伍市镇、向家镇河段新修堤防项目。实施平江县清水河、黄金河、昌江河以及汨罗江小支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平江县水土保持工程。

  移民安置与扶持工程:实施平江县移民后期扶持工程。

  水利管理提质工程:实施平江县水利信息化工程、平江县水利管理工程、水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和管理建设工程。

  第三节   发展清洁低碳现代能源网

  着力构建以火电为主,水电、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光伏多种能源共同发展的现代能源网。

  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华电平江电厂一二期项目以及平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电网升级改造,优化110千伏、35千伏网架结构,建成智能化电网,到2025年,供电可靠率达到99.96%以上,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95%以上。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动小水电自供区改革,到2025年,全面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加强农村液化气供应站、加油站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天然气管道设施向乡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延伸,到2025年,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10%左右。推动秸秆、畜禽粪便沼气工程进村入户,到2025年,清洁能源消纳率达到95%以上。

  加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能源供应站建设。结合主要旅游景点的分布情况与主要旅游路线,优化充电桩布局,到2025年,建设充电桩3000个,新建小区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停车位达到100%。加快公共运营类新能源车辆推广,力争全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到2025年,县域公交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

  适度推进光伏发电。抓住国家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良好契机,借助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重点推广利用建筑屋顶建成规模化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专栏:平江县能源优化助产行动

  城乡电力系统补短板工程: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平江县城乡电网工程项目。新建向家、木金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平江北220千伏站110千伏配套线路工程。福寿山、清水、板江、上塔市35千伏输变电工程。实施首家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气化平江”工程:新建“气化平江”城关-龙门、城关-南江天然气管线建设项目。

  绿色能源工程: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平江县沼气综合利用工程。新建、改扩建平江县绿色小水电工程。续建平江县热电联产建设项目、平江县村级公路太阳能路灯安装项目。

  第四节   培育高速便捷信息工程网

  着力构建以智能信息、5G互联、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基建发展”新格局,打造高速、移动、安全、泛在、优质的新一代信息网。

  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省单位衔接争取“新基建”政策及项目支持,支持移动、电信、联通、铁塔等运营公司以中心城区、重点园区、交通枢纽、交通干线为重点,推进5G基站以及“5G+”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信息产业园,支持启动5G商用,强化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升级,争创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县,移动通信基站和光纤交接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到2025年,城镇地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农村地区建制村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

  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平台建设。深化5G应用发展,建立、健全信息化应用平台。在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医疗健康、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支持建设5G消费体验中心。到2025年,云平台部门信息资源整合率实现100%。

  专栏:平江县新基建“强链活县”行动

  数字基础设施扩容工程:实施IP城域网扩容工程、无线网络5G基站建设工程、云平台及IDC机房工程、政企ICT/IDC接入工程、5G C-RAN机房、汇聚机房、建设工程以及平江移动传送网、数据网光缆新建、扩容、替换工程。

  智慧平江工程: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实施平江县5G公共信息数字运营体系建设工程,建设大数据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工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市场监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卫监等数字平台。

  通信服务提质工程:实施平江县5G网络建设工程、电信普遍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实施IPv6部署推进工程、平江县移动5G新建、扩容工程。

  智慧家庭工程:实施平江移动家庭宽带新建、扩容工程(包含数据网接入设备、传输配套)。

  第八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提高人民福祉水平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着力构建以医院建设、学校建设、康养建设为核心的“民生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

  第一节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筑牢民生之本。

  增加就业岗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群众就业创业问题。到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每年在5000人以上,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落实国省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到2025年,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5%以上。健全就业信息监测系统,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加强就业困难群体援助,统筹开发环保等专项岗位和辅助性岗位,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到2025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不低于4500人。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位置,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转变为就业拉动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转变为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配套出台更加有利于各类人群就业的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城乡和区域统筹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援助政策以及投入保障政策等,大力推动积极就业政策普惠化。逐步统一城乡就业政策,着力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高技能人才入户城镇及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等农村劳动力转移配套政策、困难群体扶持就业政策,出台加快家庭服务业促进充分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的作用。

  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各级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建成平江县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作用。推进基层平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建立起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中小企业家和现代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重点就业群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行动,到2025年,培训后就业率在90%以上。

  加强创业扶持。促进高端人才市场培育,加大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制定《平江县便民店建设提升行动计划》,鼓励发展小店经济、地摊经济,探索政企共建助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机制,到2025年,每年新增创业主体2500个以上,带动城乡就业4500人以上。

  专栏:平江县就业优先战略行动

  就业服务工程:新建平江县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平江县乡镇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平江县公共实训基地。

  人力资源信息化工程:新建平江县人事人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江县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系统。

  第二节   建设高质量现代化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到2025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

  普惠性发展学前教育。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城区幼儿园布点规划,规范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提升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加大城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消除大班额。重点建设好杨源中学、杨梓山小学、杨源小学、启明中学小学部、寺前小学、桂花小学等,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保障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利。加强“两类”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建设;扩容提质特殊教育学校。到2025年,小学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三年巩固率达99%,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5%。

  高质量发展高中教育。做大做强中心城区高中教育,农村高中逐步实现向城区集中,重点支持平江一中、平江二中、师大附属颐华学校建设,新建天岳高中,全面化解高中大班额。优先保障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落实新高考改革,推动高中教育普及提高和特色发展。到20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 以上,大班额比例低于15%。

  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完成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提质改造,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办学品位。推动平江县职业教育改革,完善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布局新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统筹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实施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特色专业体系建设计划;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争创省级产教融合型县;加强优秀技能人才和职业农民培育,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1.2万人次。

  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特岗教师、定向委培、定岗教师计划,加大公费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力度,加快补齐乡村教师队伍短板;推进县级教师发展中心项目建设,保障教师福利待遇,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重点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创优教师工作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实施好初任教师成长计划、国培下乡到校、校长培训等项目,打造好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积极推进“校联体”机制。到2025年,公费定向师范毕业生分配成为教师补充的主渠道,学前教育学校教师与园长专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5%以上。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三类课堂”建设,构建“网络联校群”;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教育平台;实施“互联网+教育”,建立学科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推进实验教学高效发展。到2025年,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基本覆盖,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与学习实现基本覆盖。

  专栏:平江县教育优质均衡增速行动

  学前教育普惠工程:新建天岳新区幼儿园、首家坪幼儿园、南街幼儿园、寺前幼儿园、平源幼儿园、长寿镇第二幼儿园、南江镇第二幼儿园,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等。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续建三阳芙蓉学校,新建杨源中学、杨梓山小学、杨源小学、寺前小学、桂花小学、启明中学小学部、上坪中学、北源小学、长寿中学、南江镇第二镇小,改扩建城北小学、新城学校、汉昌小学、瓮江镇瓮江小学、长寿镇金龙小学、南江镇中学、梅仙镇团山中学、安定小学、大桥中学、三市中学,福寿山镇中学、虹桥镇长庆中学、大坪中学、平江第十一中学等。

  高中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扩容提质改造平江一中、平江二中,续建师大附中颐华学校,新建天岳高中等。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工程:续建平江县职业技术学校改扩建、新建一所高等职业院校。

  特校教育扩容提质工程:新建平江特校综合楼、平江特校食堂、平江特校学生宿舍、平江特校教师周转房、平江特校幼儿园、平江特校职高实训楼、平江特校运动场及平江特校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城域网、校园局城网、校园安防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课堂终端班班通系统、各类应用平台等。

  乡村教师安居工程:重点建设好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周转宿舍3600套及其配套工程。

  第三节   推进健康平江建设

  推进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建设,聚焦解决居民健康需求,着力构建健康平江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到2025年,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95个。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全面完成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推进精神病专科医院建设,改扩建12个以上乡镇卫生院,支持中心乡镇卫生院成为县域医疗中心和县级医院分院,引进1-2家有实力的民办医院,确保优质资源覆盖到所有人群。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到2025年,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7.8张,行政村卫生室公产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全面加强县第一人民医院人才、技术、临床专科等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县域综合医改,重点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医疗资源协作、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加强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深化综合医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康养中心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加强传统中医发展,扩大中医医技科室和业务用房,实现中医西医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到2025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实现100%,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80%以上。探索建立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制度,搭建全省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健全贫困人口医疗兜底保障制度,优化医疗保障扶贫政策,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加强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和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疾控能力提升工程,提升县级疾控中心疫情发现、检验检测及现场处置能力,推进县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建设,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和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疫苗管理,健全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快完善与全域旅游发展定位相匹配的现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进防灾减灾综合指挥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推进智能应急信息化建设。到2025年,实现县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快速响应应急人才队伍全覆盖。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监管业务能力建设。健全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监测体系,完善药品监管工作机制,加强药品流通监管,加强药品安全信息化管理。到2025年,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药品检验合格率达到99%以上,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

  加强健康服务。推进文体活动中心和社会体育场馆建设,实现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健身场地全覆盖,推进健康社区、健康村、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建设,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提高精神卫生和健康能力。加强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职业病危害检验检测能力,提升防治能力,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和职业医学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制定实施青少年、在职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推进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健全覆盖全县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加快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推进2030年健康行,促进计划的落实,到2025年,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25%。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建设,改善托育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提升托育服务水平。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建设,到202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6.6‰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2‰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4.5/10万以下。推进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工作,优化人口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专栏:平江县医疗卫生提档升级行动

  三级医院扩容提质工程:实施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医疗卫生应急工程:新建平江县医用物资储备配送中心、平江县急救中心。扩建平江县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仓库。

  专科医院及预防保健机构建设工程:新建平江县传染病专科医院、平江县精神病专科医院、平江县养老康复医院、平江县健康体检中心、平江县眼科医院、平江县心血管医院、平江县结石专科医院、平江县健康科普馆、平江县重症违法人员收治中心。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工程:平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综合大楼工程。

  村卫生室提质建设工程:建设424个达标村卫生室。

  卫生院扩建工程:改扩建和新建伍市镇、安定镇、南江镇、虹桥镇、龙门镇、梅仙镇、余坪镇、加义镇、木金乡、三市镇、浯口镇、福寿山镇卫生院。配套建设平江县医疗废弃物收集中转体系以及平江县乡镇医疗废水处理设施。

  第四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传承平江精神。“崇礼尚勇,厚德图强”的平江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弘扬传承平江精神,就是弘扬孝悌忠信、遵规守制的礼节文化观;弘扬“英勇果敢、无所畏惧”的平江起义革命精神;弘扬“重情重义,仁厚至德”的价值追求;弘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提升社会文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推动社会文明整体进步。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大力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和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村镇、文明餐桌、文明交通、“书香平江”、道德宣传系列活动。

  完善公共服务。推进“三馆一中心”、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和汨罗江生态文化长廊建设,加快文化休闲街区、特色书店、剧场群、文化娱乐场所群等建设,在天岳新区建设平江文化核心集聚区。完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搭建“家门口文体服务圈”。整合部门文化阵地设施,推进基础服务设施标准化、信息化和文化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15分钟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加强常态化公共服务供给,办好“欢乐潇湘·幸福岳阳·大美平江”“红色沃土·大爱平江”“全民阅读·书香平江”系列文化活动,形成季季有汇演、月月有演出、天天有活动的文化景象,打造高质量公共服务品牌。发展档案事业。加大档案征集,整体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制,严格档案执法,进一步推进档案利用查阅和政府信息公开的查询接待工作,加快推进档案人才培养。

  加强非遗保护。推进平江非遗馆建设,开展非遗资源数字化录入整理工作,打造“平江非遗数字频谱”。制订《平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名录计划》,加强九龙舞、花灯戏、皮影戏、平江民歌等特色非遗项目的活化利用,推动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社区,逐步实现与景区、街区、社区建设深度融合。开展非遗进校园行动,促进平江戏曲、书法、传统乐器、传统体育、传统工艺美术进课堂、进校本教材、进研学课程。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鼓励采取“项目+传承人+基地”“传承人+协会”“公司+农户”等模式,促进传承利用,壮大传统工艺产业体系。

  专栏:平江县文化繁荣工程

  公共文化供给工程:新建平江县新华书店及平江图书馆项目。按照“七个一”标准完成361个村、21个居委会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平江县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工程。

  传统文化保护专项工程:实施平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平江县历史名村名镇保护项目。新建平江县古玩城。

  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新建平江县革命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四馆合一)。实施平江惨案遗址(国保单位)、平江起义旧址、平江县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平江县抗战旧址、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平江县红十六军旧址、李六如故居、向钧故居、胡筠烈士故居、涂正坤故居、喻杰故居、罗纳川故居、张文彬故居保护项目。实施湘鄂赣革命历史根据地纪念馆整体搬迁项目。

  第五节   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救助、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等工作,推进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新扩建及提质升级;加快推进救助服务站建设,完善和落实孤儿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儿童基本生活分类保障制度;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障体系;加强住房保障;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到2025年,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90万人以上,特困人员中失能和半失能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0%。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织密织牢全民医疗保障网,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做实医保扶贫、医疗救助,全面推进门诊统筹工作,提升“两病”(高血压、糖尿病)医保保障率。逐步健全医药供应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国家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和省市平台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建立和完善我县协议医药机构带量采购信息平台,积极配合省市级药品耗材招标采购平台工作,不断完善药品耗材的采购、监管、使用、支付环节政策,有力有序推动我县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医保信息化建设和医保智能监控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县医药机购的智能监控系统,强化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和老百姓的健康权益。

  做优养老社会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建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中医药养老服务,加快推进民政养老中心、颐华城医养中心、汉昌老年公寓、华厦颐昌老年公寓、区域性乡镇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县所有乡镇敬老院实施消防设施升级改造。鼓励公办养老机构实行社会化运营。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争创国家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县。到2025年,全县养老床位总数达到90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5张以上。

  做实残疾人服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新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立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到2025年,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全覆盖。

  引导公益慈善发展。完善慈善发展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定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公益慈善事业专业人才培养。探索推进慈善超市标准化建设试点,到2025年,基本实现慈善超市街镇(乡)全覆盖。

  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快推进社保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水平,健全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加强基金运行风险预警预测和应急机制建设,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控。

  专栏:平江县民生提质行动

  颐养安康工程:续建平江县民政养老中心、平江县汉昌老年公寓、颐华城医养中心。实施平江县乡镇敬老院改扩建、新建项目。

  残疾人保障工程:新建平江县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

  安居工程:新建众欣安居小区(二、三期)以及众欣安居小区一、二、三期红线外配套工程。新建月池塘安居小区二期工程。续建寺前安居小区、首家坪安居小区。

  医保服务优化工程:新建平江县医保基金智能监控体系项目。

  第六节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到2025年,实现建制村儿童之家全覆盖。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加强乡镇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到2025年,公益性公墓(含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乡镇级行政区域覆盖率100%,节地生态安葬率70%。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提升军队离退休干部疗养所和光荣院基础设施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烈士陵园及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推动社会工作发展,到2025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占居民人口的12%。制定《平江县推进“互联网+社会服务”行动的实施意见》,持续推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到2025年,“互联网+”成为社会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全面开展爱国文明卫生运动,巩固全国卫生县城成果。加强档案管理,健全档案资源利用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共青团、妇联、工会、统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工商联、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各项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各项社会服务功能。

  专栏:平江县社会事业提质行动

  农村绿色殡葬工程:推动镇街集中治丧场所和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每村规划建设一处5-10亩的农村公益性墓地。

  烈士陵园建设工程:实施城关烈士陵园改扩建项目。

  社区照料中心: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儿童之家:新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续建儿童之家提质升级项目。

  第九章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构建以汨罗江治理、乡村环境治理、重金属治理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2025年,实现森林覆盖率64.5%,巩固平江“绿色氧吧”战略地位。

  第一节   稳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提升,着力建设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实施生态保护。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红线、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因地制宜争创一批国家公园,推进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动野生动植物、珍稀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生物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湿地生态保护治理,严格落实禁渔制度,持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加强水生态修复和森林资源保护。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森林河流休养生息,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建立健全森林有害防治体系,到2025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

  推进节能减排。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企业信用体系,强化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实施,实施园区循环化绿色改造,重点实施平江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项目和黄金工业尾砂库治理工程。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降低于0.62吨标煤/万元,园区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推广应用装配式绿色建筑,到2025年,城镇新增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

  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公众优先购买节水节电环保产品,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到2025年,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不低于75%,基本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全面推广政府绿色采购,到2025年,政府绿色采购占比达到80%以上。倡导绿色出行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以上。

  专栏:平江县“守护绿水青山”生态提质行动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续建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实施平江县昌江河、钟洞河、木瓜河、汨罗江(屈子路仙江河大桥-浏家滩大桥段)、汨罗江寺前段河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平江县板江乡河段新修堤防工程、平江县伍市镇、向家镇河段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龙门、石牛寨、瓮江、向家等河段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龙门水源地生态修复及绿色发展项目。实施平江县浯口镇耕地修复项目、平江县矿山环境修复项目(含油茶林造林绿化项目)、平江县长石矿区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项目、平江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恢复治理项目。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平江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平江县松树纯林改造工程、平江县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平江县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平江县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提升工程、平江县森林抚育建设工程。配套实施平江县林区道路建设工程。

  自然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平江县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平江县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平江县森林乡村建设工程、平江县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平江县公益林保护工程、平江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平江县古树名木保护工程、平江县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平江县林木良种培育工程、平江县森林防火能力提升工程。

  第二节   全力推进环境污染治理

  加强城镇环境治理。积极推动城乡环境同治,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 PM2.5 监测及防治体制改革,积极利用易地搬迁、停产退出等方式促进企业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推动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提高环境处理能力,降低环境损害。以汨罗江、黄金洞水库、大江洞水库“一江两库”为重点,推进岸线综合整治和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规范河道采砂,严禁开采山砂。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推进城关、金窝、伍市、南江、长寿、安定等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乡村集中居住地污水处理,加强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等管理。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推进危险废物处理,持续推进乡镇矿区植被修复治理工程,全面推进荒漠化治理。

  推进农业种养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全面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用量。引导农户生猪退养, 发展生态规模养殖,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强化生态环保投入。建立健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探索发行生态环保彩票,到2025年,确保环保投资占GDP比重不低于3%。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探索排污权交易办法,争取湘赣边示范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交易所落户我县。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等机制,健全农村环保设施产权管理及分类管护制度,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镇村创建,到2025年,创建一批生态示范镇村。

  专栏:平江县环境污染提质整治行动

  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新建平江县24个乡镇空气小微站及配套设施、湖南平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天岳新区空气小微站及配套设施。

  水污染防治工程:续建平江县乡镇生活污水及配套管网PPP项目、乡村集中居住地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平江县已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平江县农村村级生活污水治理、平江县乡镇污水处理(站)厂配套人工湿地建设工程、平江县136座学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平江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汨罗江流域平江段综合治理项目。

  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实施平江高新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平江县三阳乡甲山村八斗、童源历史遗留金矿尾砂污染管控工程、平江县瓮江镇塔兴村遗留含铋、铅废渣冶炼污染场地治理工程、平江县浯口镇九丰洞历史遗留冶炼钒矿废渣整治工程、平江县三阳乡南尧村历史遗留无主重金属尾砂管控项目、平江县浯口镇四丰村原兴隆化工公司污染场地治理工程、平江高新区下游土地修复工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平江县余坪镇张市村平狮小区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平江县浯口镇甘棠村桥头组斋公坦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平江县三墩乡樟树岭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二期)、平江县地质灾害搬迁避让项目等。

  危险废物处理工程:实施危险废物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平江县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平江县危险废物处置项目。

  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实施生态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环境管理信息化工程:新建平江县环境信息化监管平台及配套设施。

  第三节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

  能源集约节约。加强重点用能领域、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建立健全能源集约节约利用奖惩机制。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引导企业深入推进节能改造。积极推广节能型材料、产品,建立建筑能效标识制度。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节能水平,加快淘汰各种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严格公共机构节能,严格落实“两型机关”制度,强化空调、照明等管理,控制能源消耗总量。引导农业和农村节能,推广利用高效节能型农业机械。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加强闲置土地的管理,制定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有序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开发、投资强度,建立健全新增项目土地利用强度标准,引导利用强度不够企业向园区标准化厂房等功能区集聚,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枢纽等用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鼓励城区建设项目向地下要空间,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水资源节约利用。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生产与生活节水。积极推进以节水为重点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改造,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设备的应用,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技术和工艺,鼓励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废水处理再利用。

  环保技术应用。完善环保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良技术向农村地区扩散。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制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推动绿色产业有序发展,提高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绿色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建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种植和生态健康养殖业,推进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生态产业发展,培育3-5家年产值超亿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建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稳定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市场化新机制,力争成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国家主体功能区示范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产权交易试点县。

  第十章   深化区域协同合作  建设开放经济高地

  放大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以长株潭、长江中下游、湖南自贸区为核心的“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按照“规划对接、交通互联、产业协作、服务共享、生态同护、政策共用”的思路,推进省内相邻县域联动,加强省际边界县协调发展,提升平江区域战略地位。

  第一节   重点融入大长沙都市圈建设

  通过长九铁路实现交通融合。大长沙都市圈的建设,对作为长株潭后花园的平江来说,面临空前发展机遇。而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无疑是融长发展的重要前提,亦是融长合作的重点领域。长九铁路的建设,大幅缩小长沙和平江的距离,必将促进两地经济的融合、发展的融合、生活的融合,为平江的经济夯实发展基础。

  通过飞地经济实现产业融合。积极对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把伍市镇、伍市工业区、园艺示范中心实施作为产城一体化、长岳协同发展、长沙岳阳自贸区融合的平台,培育“飞地园区”,加强与长沙经开区、望城经开区在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将伍市工业园打造成融长发展的重要平台,在用地指标保障、放管服改革、融资化债、补贴资金等方面争取政策支持,力争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突出支持有较好基础的汽车、电子信息、绿色建材等产业的承接,积极引入新能源、旅游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天岳新区,完善线下电商产业园区生态,加快跨境电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引进,强化与长沙高新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支持园区跨境电商与长沙特色产业链深度融合。到2025年,“飞地经济”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将天岳新区打造成“数字化监管+在线化贸易+网络化服务”为主要特征、联结大长沙都市圈和湘赣边的跨境电商区域性集散中心。

  通过旅游融合实现消费融合。制定《推动平江县与长株潭两型试验区旅游协同发展机制创新行动方案》,加强联接平江和大长沙都市圈的旅游廊道体系建设,推进与大长沙都市圈的旅游协同发展,全面对接长沙旅游市场,将天岳幕阜山、平江起义纪念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石牛寨等红色景区纳入长沙各旅行社线路推介及行程单,研究出台长沙市民来平江旅游优惠政策、旅行社引客奖励政策,推进旅游联票优惠、交通联程优惠等系列优惠措施,共同推进区域旅游信息化合作及旅游市场联合监管,到2025年,将平江建成大长沙都市圈休闲康养旅游“聚焦区”。

  通过资源配置实现要素融合。破除资源流动障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新人才交流机制。积极推动技术人才交流与合作,完善技术人才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与长沙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利用平江的创新创业平台、培训基地、实习基地等载体,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开设实训课程,开展人才交流活动,加强平江人才队伍建设。试行“土地合伙人”“碳汇合伙人”机制,在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链、创新链等经济要素端无缝衔接,在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社会民生端全面提质升级,增强区域间的资源配置能力,实现平江和长沙在物理空间和经济要素的高效互联。

  第二节   积极融入湘赣边示范区建设

  推动与湘赣边合作示范区22县市区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力争长九高铁、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落地,推进县际客运公交化建设。加强旅游合作,以红色旅游引领文旅融合发展,联手打造红色党性教育干部培训基地,推动建设以平江起义为依托的红色体验游线路、以幕阜山和汨罗江等山水为依托的生态游线路、以平江屈原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旅游线路,建设以武深高速、修平—平益高速等为依托的高速旅游走廊,加快推进湘赣边红色文旅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区域景区实行旅游联票制度。加大开发合作共建,推动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争取或实施一批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绿色产业等项目。到2025年,绿色发展水平走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前列,全县域深层次参与湘赣边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区域协调、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湘赣边乡村振兴平江样板。

  第三节   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长江经济带建设。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重要平台,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绿色生态廊道,重点推进汨罗江综合整治,探索生态综合补偿,力争成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加快推进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构建湘赣边对接长江经济带的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推进天岳幕阜山等重点景区提质升级,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促进文化与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有平江特色的长江红色文化基地。加快推进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加强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承接转移,加快吸引长三角等地区的平江籍跨境电商大卖家回平江设立运营总部、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等,推动平江籍跨境电商大卖家集群发展,着力建成长江中游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带。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合作共建,探索建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加快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等城乡污水处理、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探索汨罗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争取重大节能技术改造和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专项支持,推广应用新型节能产品。加强与环湖生态旅游圈的对接,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等为黄金节点,协同推动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推动天岳幕阜山等4A以上星级景区发展与洞庭湖区洞庭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重点景区的伙伴关系,有效对接洞庭环湖游、湿地生态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积极申办国际龙舟节等节事活动,参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一体化推广联盟,推进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展,到2025年,旅游合作机制基本形成,联合推出一批高端旅游产品。

  通平修次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武广高铁复线等项目建设,共建旅游基础设施,打造通平修合作区内“一小时旅游圈”,到2025年,公路通达能力明显提升。加强生态共保联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同监管体系,推动旅游线路开发与生态廊道有机结合,到2025年,生态共保联治水平显著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功能充分发挥。加强通平修生态旅游协作,共同策划跨区域旅游产品,以环幕阜山(黄龙山)旅游公路建设为核心,推进景区公路提质改造,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新区,着力提升平江旅游发展首位度,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字号”旅游品牌。

  第十一章  增强改革实效  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全领域系统化改革,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到2025年,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一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助力平江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最多跑一次”为统领,构建新型政务管理服务体系。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深入推进减证便民,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延伸至村(社区)。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深化“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全力推进涉企优惠政策一窗通办,逐步实现企业注销全程在线办理,到2025年,营商环境排名进入全省前十名。“一窗”分类受理达到100%,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5%。制定《平江县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目标指南”,加强线上线下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探索建立消费环境测评体系,推动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小额消费争议速裁。

  加强诚信政府建设。规范重点领域政府诚信行为、完善政务诚信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守信践诺监督考核以及信用奖惩机制等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为诚信政府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重大行政决策要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继续完善相应制度,加快实现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全过程公开,推进阳光行政。建立公务员诚信教育制度,将公务员诚信记录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基层政府公开承诺制度。开展诚信职工、诚信农民、诚信工商户、诚信企业等诚信创建活动,制定诚信优先优惠鼓励措施,营造敬诚信、惠诚信的良好氛围。规范政府在重点领域诚信行为,建立健全统计执法监督机制,建立项目责任回溯机制。

  第二节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度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激活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加强产权保护。全面落实、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政策措施,依法培育和发展各类产权交易市场,探索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推进乡村振兴事权划分改革,建立健全促进乡村振兴的财政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重点项目实施的工作机制。

  专栏:平江县产权强县行动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工程:实施平江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及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县城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24个乡镇子平台,配套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大数据中心。

  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推动矿业整治与产业发展协同共进、矿山治理与生态保护修复有机结合,完善矿权管理制度,全面推动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砂石土矿专项整治、各类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

  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微利或非营利性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实施机制,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到2025年,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5%。

  持续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抓好促进和带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现代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等重点工作,优化重要农资和农副产品供应服务,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

  积极扩大内需。制定《关于进一步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措施》的实施细则,扶持发展智慧超市、智慧餐厅等零售业态。

  第三节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

  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支点,围绕夯实市场体系基础制度、推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场环境和质量、实施高水平市场开放、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等重点任务,畅通市场循环,疏通堵点,努力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秩序规范。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计划利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乡用地供应计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完善征地制度,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推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施城乡土地统一调查、统一规划、统一整治、统一登记。加强产业用地保障和供地方式创新,推进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利用供给。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

  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完善技术成果转化公开交易与监管体系。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规范要素交易平台治理,健全要素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鼓励要素交易平台与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形成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流转交易、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提升要素交易监管水平。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范交易行为,健全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失信行为认定、失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增强要素应急配置能力,把要素的应急管理和配置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对相关生产要素的紧急调拨、采购等制度,提高应急状态下的要素高效协同配置能力。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应急管理、疫情防控、资源调配、社会管理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第十二章   共建共治共享  打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

  坚持以创建全国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为抓手,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努力打造具有平江特色、时代特征、县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提高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   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轴,协同社会多元力量,共谋共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坚持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构建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进一步完善村级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促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晋位升级,实现基层党组织达标晋级。创新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拓宽群团组织参与县域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行组织联通、制度联建、队伍联带、党员联管、阵地联用和保障联筹的党建工作机制,建立优质服务平台,推动职能部门深入到基层一线服务群众。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网络空间以及自由职业者等新兴群体的群众工作,构建“社会共治圈”。

  夯实社会治理基础。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和监督村级权力运行。明确政府管理权和村(居)民自治权的边界,把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剥离出去,解决村(居)委会行政化问题。完善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协商活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精心打造“四无”村(社区)以及村(社区)警务工作样板。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各类规则,积极引导爱国守法、孝老爱亲、邻里和睦、勤俭持家、保护环境等社会风尚。探索以乡镇社工站或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依托,完善社区组织发现居民需求、统筹设计服务项目、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三社联动”工作体系。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坚持积极引导和依法管理并重,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开展“十百千”示范社会组织创建工作,培育一批具有平江特色的社会组织品牌。重点扶持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质保维稳类社会组织,发挥其在县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改革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社会组织制度。立足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需求,大力培育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文化体育类、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协助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枢纽”作用,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联系服务,依托“青年之家”服务平台,培育孵化扶持一批青年社会组织,积极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完善社会工作人才阶梯培育机制,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健康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工作在卫生健康、教育、政法等多领域发挥作用。

  第二节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深入推进平安平江建设,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着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统筹加强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建立完善社会治安重点领域和地区矛盾治理排查整治机制,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暴力恐怖、涉黑涉恶犯罪、侵财性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扎实推进重复信访治理三年攻坚行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对社区服刑人员、戒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的救助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防控化解网络安全风险,依法打击网络黄赌毒骗、侵犯公民隐私、窃取数据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稳妥处置各类涉法舆情,牢牢掌握网络舆情斗争主动权。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健全安全生产防控体系。严格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建立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完善高危行业领域安全准入制度,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论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有效落实安全标准、防护设施和管控措施,建立重大事故隐患清单,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行风险预警控制。加强对新经济、新业态分析研究,提高对新型风险的识别、预警、防控能力。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深化矿山、消防、道路运输、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及城市建设、工业园区等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常态化治理,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依法推动安全保障条件差的小矿山企业有序退出。

  健全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建立自然资源环境调查评估和监测预警机制,制定全县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和分灾种防治区划,编制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分布图,综合平衡和控制高风险区开发建设强度。加强各类灾害监测站网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单灾种监测预警系统和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重点建设以区域自动气象站网监测为“雷达”、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炮点为“盾牌”的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预报发布平台。推进全县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与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岳阳片区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建设一批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制度,加快推动制定受灾人员救助标准,切实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

  健全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应急救援协调指挥体系,建立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指挥中心,运用大数据技术等科技支撑,加快应急指挥专网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定期评估检验和修编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优化应急救援力量布局,推进航空应急救援、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发展,健全水上应急搜救体系。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强化应急物资装备配送能力,完善物资装备储备信息管理,提升应急物资保障水平。加强城乡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和规范管理,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

  第三节   推进法治平江建设

  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为引领,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县域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县域立法精准化精细化,针对应急管理、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社区物业等重点领域,制定接地气、真管用的地方性法规,逐步形成完备的地方立法规范体系和实施、监督、保障体系,夯实县域社会治理的法治支撑。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完善政府法律顾问、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等制度,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行政执法“综合体”,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两法”衔接平台,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健全重大执法决定事前听证制度、法制审核制度和重大处罚备案制度。

  切实保障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诉访分离,强化人权司法保障。构建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加强对司法机关具体执法活动流程监督,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建立完善办案责任制,健全司法工作规范和司法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公正执法能力。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精神,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推进全社会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化县域普法学法,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健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工作责任制,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县域法律服务,加快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发展壮大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法律服务需求。积极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探索建立涉外律师、公司律师、公职律师队伍。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推行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第十三章   强化规划实施  确保宏伟蓝图落地生根

  第一节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持续推进正风肃纪惩贪反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节   完善统一规划体系

  坚持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下级规划服务上级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由县和各乡镇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统领作用,提高其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为各类规划系统落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遵循。强化空间规划的基础作用,增强空间规划在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基础和平台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对其他规划提出的开发保护活动提供指导和约束。强化专项规划的支撑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特定领域提出的重点任务制定细化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节   突出重大项目支撑

  突出重大项目对规划实施的支撑作用,坚持以规划落实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围绕重大基础设施、产业链薄弱环节、守护好一江碧水、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策划开发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县、乡镇两级重大项目库,形成谋划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着力破解项目建设要素制约。创新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抓机制、精准服务企业机制,强化日常调度,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第四节   创新规划实施机制

  加强对“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坚持把五年规划作为制定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加强两者的衔接,将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指标纳入年度计划指标体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加强规划实施动态监测分析,密切跟踪国内外形势变化,根据需要适时调整规划纲要实施工作重点、政策举措及保障机制。强化人大监督作用,依法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和中期评估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及时报告整改结果。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各实施责任主体及时发布规划纲要实施进展情况,保障社会公众知情权,更好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规划纲要实施的民主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商会协会、贸易投资促进机构、智库等社会力量作用,提高社会监督的专业化水平。

  名词解释:

  1.“三高四新”: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2.“三区一中心”: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湖南通江达海开放引领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

  3.“两区”:伍市工业区、天岳新区。

  4.“两茶”:油茶、茶叶。

  5.“两高”: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变。

  6.“两特”:旅游和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