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习近平总书记6日下午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为农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激发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奋进力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总书记说,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委员说,“岩博联村土地贫瘠,过去粮食产量低、吃不饱,在党和政府帮助以及村民共同努力下,现在不仅吃得饱,也吃得好了。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的‘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彩虹委员说,未来我们要打造更多高标准农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稳定粮食面积,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今年两会,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委员带来的提案,其中就有关于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农业最大的短板是种子,我们要努力完善先进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河南省辉县市裴寨村,读书服务站内不时传来琅琅书声。这些年,为提升农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裴寨村修建了“习书堂”,引导群众“读好书”“好读书”。
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代表说,“接下来,我们将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四川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益西达瓦委员深受鼓舞,同时感到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一定不辜负总书记嘱托,不仅要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还要进一步围绕低收入人口、残疾人、老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通过提升保障标准、拓宽就业渠道等多种方式,不断巩固拓展保障成果。”
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将不断深入改革,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作为长期从事社保制度研究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委员充满信心:“‘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总书记的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增进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我会继续深入调研,持续为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党委书记曲海霞对未来方向更加坚定:让农村百姓不仅“老有所养”,还能在精神上“老有所乐”。“我们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格外加强对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努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五个“有利条件”坚定发展信心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从5个方面指出我国发展具有的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凝聚了前行的信心,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所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干部羊风极委员说,“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农村发展的活力更足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老百姓最清楚、最有发言权。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镇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代表说:“五四村践行‘两山’理念,走上绿色发展之路。2021年,我们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730万元。”
“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世纪疫情的巨大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活力的最直接体现。”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委员说,这也是我们未来面对压力和挑战,实现“稳”和“进”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让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宋青委员感触很深,“社区的服务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透过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可以真切感受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安定有序。”(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