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国贫县”湖南省平江县,是有名的留守儿童大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关注。
当地于2014年就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打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扶贫战”。
陈丽珍从事留守儿童教育已有14年,经验丰富。
去年,班上一个孩子来办公室找陈丽珍,言谈间,孩子叫了一声妈妈,她本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同办公室的老师笑了,孩子羞红了脸,陈老师马上笑着过去抱了抱她。
“我们班里都是留守儿童,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也把自己当成他们。”陈丽珍说。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周楠
最近,平江县城北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黄健美收到一个孩子的两封“求助信”,这名留守儿童在同学面前很开朗,但因为家庭原因,内心感觉恐惧,晚上经常躲起来哭。
“我马上进行了心理疏导,孩子说压力小了很多,我们会定期交流谈心。”黄健美表示。
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国贫县”湖南省平江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学生共有112546人,留守儿童有35649人,部分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占比超过50%。当地于2014年就成立平江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逐步为各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全县中小学教师中挑选80名优秀教师成立“平江县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讲师团”,对孩子们的心灵进行呵护,打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扶贫战”。
留守儿童更需情感交流和亲情陪伴
一所学校组织留守儿童给家长写信,一位家长收信后,辗转找到平江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朝霞。“李老师,孩子说从来没有快乐过,我很困惑,也很委屈,我努力赚钱,给他最好的条件,吃穿不愁,他为什么还说自己不快乐,我是哪里没做好呢?”
在从事了近20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李朝霞看来,家长的这种想法具有普遍性。“家长认为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了,老师认为上好课就可以了,社会人士认为捐款捐物就可以了,甚至让被捐助的孩子拿着红包拍照,不仅起不到关怀作用,还伤害了他们的自尊。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非常迫切,许多人却未意识到。”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留守儿童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又脏又胆小,但现在去很多地方的乡村学校,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是这样的形象。”平江县余坪镇中心小学教师刘妮的观点代表了多位老师的看法。尤其是近年精准扶贫在各地落地开花,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条件普遍变好,物资需求退而居其次,更需要情感交流和亲情陪伴。
平江县教育局副局长郑振庭说,这种需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孩子就容易产生诸如孤僻、抑郁等心理问题,如果再得不到及时帮助,可能会引发一些新问题。
学校打响“心理扶贫战”
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灵关怀?从事了14年留守儿童教育的城北学校陈丽珍老师有丰富的经验。去年,班上一个孩子来办公室找她,言谈间,孩子叫了一声妈妈,她本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同办公室的老师笑了,孩子羞红了脸,陈老师马上笑着过去抱了抱她。“我们班里都是留守儿童,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也把自己当成他们,大家的关系很亲密。”
作为留守儿童数量较大的贫困县,为了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平江县从2006年就开始启动探索工作。城北学校是全县最好的小学,县里2006年决定该校每个年级均设置一个寄宿班,面向全县范围招生,不受学区限制,入门首要条件即留守儿童。通过报名、面试,每个班招收45人左右。
这些孩子周日返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教职工24小时陪伴,白天课堂、晚自习由班主任和授课老师负责,午休和夜晚就寝由生活老师照顾和陪伴,一年级的孩子还能在饮食起居上得到生活老师的照顾。
二年级的小宇父母离异,被父亲寄养在朋友家中,前年入学时口齿不清,卫生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垫底,入学一年半后,变化很大。记者近日来到宿舍区,遇到了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记者与他打招呼,问他喜不喜欢这里,他说:“当然喜欢啊,还有,我现在长大了,你要叫我大宇。”
陈丽珍告诉记者,一些孩子入学时各种行为习惯都不好,有的花了三年才陆续纠正过来。“关键是先要有这个平台,让这些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监护,在小学六年里帮孩子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给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城北学校副校长曾欣荣告诉记者,14年来,一批批孩子从这里毕业,这些孩子入学时,各方面都跟城里孩子差距明显,但到毕业时,学习成绩进步很大,性格普遍开朗。
“我们在全省都算是走得比较靠前的,前几年从全县中小学教师中挑选80名优秀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讲师团,到全县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巡讲,收获反响很好。”李朝霞说。
从“管紧些”到“多鼓励”“心理扶贫”成效明显
因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做得好,2019年,城北学校荣获“全国优秀留守儿童之家”,另一所乡村学校时丰中学也于2017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长学校。
县里还定期组织教师大家访,要求教师在家访时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访”,“访”要与“导”相结合,重在“导”,即教师不但要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该监护人的实际,对其进行家教知识的个别辅导。
“几年下来,监护人在育人观念上有了较大的转变,过去都是说‘拜托老师给我管紧些’,现在改成了‘拜托老师帮我多鼓励’。”郑振庭很高兴,这种鼓励式教育正让越来越多孩子的心态变得积极。
不过也有一些新情况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影响。
“流动儿童”是郑振庭非常担心的第一个问题。他说,一方面,大量儿童从农村向集镇、县城流动,以平江为例,除正常升学外,每年涌入县城的农村学生有一两千人,集镇也存在这种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儿童跟随务工父母“转战”各地,有的从小学到初中换过五六个学校。这种流动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也增加了融入集体的难度。
李朝霞说,流动性造成更多家庭矛盾、家庭变故,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智能手机普及后,信息过载带来的冲击,则是所有老师的共同难题。平江六中135班的班主任朱威龙说,缺乏父母监管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受手机影响。
“对低龄儿童来说,对不良信息的筛选更难做到。”曾欣荣说。
陈丽珍希望能把这份事业做到退休,“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是最好的教育。针对留守儿童的情况,家庭教育缺位难以避免,需要学校、社会付出更多,需要每一个人来呵护他们的心灵成长。”(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