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明创建 > 榜样的力量

立志支农!特派员的“科技范”

来源:今日平江 2022-07-27 08:45
| | | |

十里长坡的瓜果沁心甜,早已久负盛名。几十年来,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无数科技特派员的默默奉献。

向立志是县农业农村局分管乡村振兴的副局长,也是我县最早的一批科技特派员。老向穷尽所学,培育出了“翠冠““黄花”“巨峰”“阳光玫瑰”等优良品种。目前,水果种植已经成为园艺村的支柱产业,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

▲图为平江县园艺村

扎根农村,服务基层

老向1994年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县园艺示范中心从事园艺技术工作,一干就是23年,后来他离开园艺示范中心的工作岗位后,仍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坚持下乡服务。如今,每到农忙时期,他就会走进园艺村,行走在果园里,乐此不疲。

“果树要剪枝、疏花,以及后期的疏果,那时果农们不理解,舍不得剪,就提高不了产量,还影响了梨子的品质。”回忆起刚来园艺村的场景,老向仍记忆犹新。他说,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对于果农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未知的东西,加上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也不尽相同,农业种植技术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与改进。当时的园艺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果树,挨家挨户地调查实践、示范指导,并非一件简单的小事。

“我妻子当时也在这边,我们早上7点多出去,晚上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家门。”老向说,长时间地与果农们打交道,通过对水果产业的改善获得了大家的认可,让他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情谊,果农们对他充满了感激与敬意。家家户户都与他熟悉,手机里都有他们的联系方式,这个村子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图为老向在检查水果长势

科技兴农,推陈出新

科技特派员要利用自身的科技专业理论、技术、工作经验等技能,助力农村产业发展的进步。对于园艺村而言,甚至对于所有的果农来说,引进新型品种与新兴技术,无疑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在老百姓心中,新品种的培育与种植在前几年看不到收益,无法使得农产品变现,因此也无法与先前种植的农产品进行对比分析,能否增产增收也要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老向用套袋技术跟我们举了个例子。水果套袋是当时在园艺村引进的新技术之一,顾名思义,就是在水果的果实外部套上一层袋子,不仅可以隔离农药与环境污染,而且可以隔离病虫害及尘土,使成熟水果表面光洁、色泽鲜艳,提高了水果品质。他说,在套袋之前必须先控果,要在前期果树还没开花的时候,通过修剪枝条控制花朵的数量,来控制果树的产量。对于果农而言,控制水果产量相当于水果减产,对于这种有风险的技术而言,无法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成果,是很难让技术大范围长期推广的。

“要推行这种新的技术就只能做对比,所以要选思想更为开放的果农先行先试,我们对于新技术的推行一般都是先示范、先试验、再进行推广。” 老向说,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最重要的还是推陈出新,只有让果农真正抛弃过去的老旧技术,才能让他们将新兴技术投入生产。因此,首先要说服思想上更为开放的果农进行试点,做出成果后才能让老百姓信服,而后顺理成章地将新技术全面推广。而新技术是否能够产生成效,最终还是依赖于新技术的水平,科研水平跟上了农业的所需所求,才能够以科技兴农,助力前行。

▲图为老向在为果农答疑解惑

授人以渔,代代相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的梨子、葡萄等种植技术,果农们基本上都很熟练了,所以日常的管理事项已经用不上我们了,在实践上甚至比我们还要做得好。”谈到传承,老向自豪地说。现在,不管是园艺村的新、老书记,果农等,都已经具备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已经对平江县甚至周边县市的水果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记者随老向走访了他曾经进行过技术指导的农户。他们热情接待,犹遇故人,大家一起回忆当初,畅谈当下。

老向说,他从技术员的角度出发,看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在品牌的打造和包装之中,同等面积的水果已经实现增产增收。如今,凭借着清甜可口的水果,园艺村的水果产业不断壮大。老向用他辛勤的汗水与努力,与园艺村一起浇灌出了一片充满甜蜜的果园。

▲图为老向走访农户黎本立

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全县共选派各类领域个人科技特派员76人,这些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5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42项(套),制定技术标准4个,专利申请40余项,发表论文论著12篇。

(记者:周锋 江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