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央网省网 > 省网新闻

宁心三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诠释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20-08-07 00:00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浏览量:

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诠释

——三论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为民爱民之声,胜过激昂乐章。仔细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难发现,“人民”一词,重如千钧,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郑重提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科学作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深情道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些都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

知向何处则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方能充足于动力。第三卷与先前出版的第一卷和第二卷一脉相承、紧密相连、有机统一,回答“为谁发展”和“发展动力”这两个基本问题。

“为了人民”,是治国理政的明确指向。“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为谁发展”的问题是根本问题。通观三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并以此统领治国理政各个方面。从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文艺工作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再到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在“中国之制”层面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出顶层设计等,说明“以人民为中心”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文化建设乃至外交国防各个方面的基本遵循,是制定政策的依据、衡量得失的标准、发展目标的指向。有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才有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一件抓落实,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幸福。

人民情怀,既体现在国家发展的价值序列上,也体现在重大关头的价值追求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艰辛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部署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要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这与一些西方国家在疫情面前手足无措、杂乱无章,导致局面失控、人民遭殃形成鲜明对比。面对防汛抗洪救灾的严峻形势,“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样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筑牢责任堤坝的根本基石。

“依靠人民”,是兴国强国的深厚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疫情面前,正是医务人员白衣执甲,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区工作者昼夜值守,车间工人加班加点,志愿者无私奉献,亿万人民自觉防护,才能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人民是力量之源,高度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反复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为了人民,回答了发展的价值指向问题,使得治国理政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始终保持一致;依靠人民,解决了发展的力量源泉问题,使得群众的首创精神为国家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话语朴素,使命崇高。从推进“厕所革命”、解决垃圾分类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关键小事”,到“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是人民情怀的彰显,人民立场的体现。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精髓要义,就要从中汲取人民情怀的滋养,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为情感和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想问题、做决策、谋发展、办事情都要站在人民立场。当前,要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宁心)